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依据蒸汽吞吐稠油油藏注采特征曲线,当汽油比(SOR)大于1~2.5时,曲线在半对数坐标上出现直线段。直线的斜率与静态石油地质储量密切相关,由此建立的经验方程计算稠油油藏动态石油地质储量,平均相对误差3.48%。  相似文献   

2.
稠油油藏的动态地质储量计算方法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依据辽河油区3个油田6个蒸汽吞吐生产的稠油油藏注采特征曲线,当气油比大于1-2.5时,注采特征曲线在半对数坐标上出现直线段,直线的斜率与静态地质储量相关密切,由此建立的经验方程计算稠油油藏动态原油地质储量,平均相对误差3.48%。  相似文献   

3.
目前,国内计算石油地质储量的方法主要是容积法,还没有形成一种成型而简捷的测算地质储量的动态方法。辽河油区蒸汽吞吐稠油20多年,动态资料已比较靠实,以蒸汽吞吐稠油油藏主力区块的动态数据为基础,在总结分析其开采规律的基础上,建立了一种新相关经验公式,通过实例分析,证实了该计算稠油油藏石油地质储量方法的适用性。  相似文献   

4.
潜水面油藏的形成是多种地质因素共同作用的结果。与常规油藏相比,其主要特征有油藏动态迁移性;无能;高孔高渗;油柱高度大,地质储量巨大;油藏内石油由稠而稀渐变等特征。在后续的构造沉积演化中,经埋藏而形成稠油封堵油藏,此类油藏具有较强的隐蔽性,吐哈盆地七克台油藏就是典型的潜水面油藏,地质条件可类比的盆地应存在类似油藏,因其地质储量巨大,具有良好的勘探价值。  相似文献   

5.
潜水面油藏的形成是多种地质因素共同作用的结果。与常规油藏相比,其主要有油藏动态迁移性、无能、高孔渗、油柱高度大、地质储量巨大、油藏内石油由稠而稀渐变等特征。在后续的构造沉积演化中,经埋藏而形成稠油封堵油藏,此类油藏具有较强的隐蔽性。吐哈盆地七克台油藏就是典型的潜水面油藏,地质条件可类比的盆地应存在类似油藏,因其地质储量巨大,具有良好的勘探价值。  相似文献   

6.
本文阐述了对稠油油藏薄层相似模型进行电磁加热的实验室研究结果,并研究了用电磁加热和水平井注气相结合的方法。结果表明,在估计一次采收率不到原始石油地质储量5%的油藏,采用电磁加热法和注气法后可使原油采收率高达45%。这表明,电磁加热法为开采薄层稠油提供了一种有效的方法。  相似文献   

7.
通过对稠油开采机理和油藏类型的分析,提出了注采关系曲线法和水驱曲线法为注蒸汽开发稠油油藏预测可来储量的主要方法,并对这两种方法的适用性进行了分析。运用数值模拟的方法,对稠油油藏在油藏条件下经济流动极限进行了研究,建立了产能与流度的关系曲线。  相似文献   

8.
Г.  ЛВ  韩学强 《国外油田工程》1996,12(9):21-23
在油气开采业,对难采的石油储量进行工业性开发时,运用水平井建立油田开发系统是科学技术进步优先发展方向之一。为此、在1990年以前,油气储量结构中.已具备开发的低产油田(难采油藏)即低渗透率和非均质的产层和油藏,其中包括稠油产层和油藏在内的比率增加了、目前,俄罗斯可用水平井开发已探时的石油可采储量大约为70×108t,其中西西伯利亚约占50×108t。俄罗斯已开始详细描述原料基地状况和运用水平井开发油田的地质设计原理工作。  相似文献   

9.
自1990年以来,俄罗斯石油储量质量开始谈判工,稠油及低渗秀油藏增加,这也是导致石油产量逐年递减的主要原因之一。但是西西伯利亚仍然具有新增石的储量的巨大潜力。  相似文献   

10.
在热采稠油注采特征关系曲线的基础上,借鉴水驱油藏地质储量与水驱特征关系曲线系数的统计规律方法,建立了热采稠油油藏不同采收率状况下的油汽比变化曲线评价图版。通过实例验证,建立的油汽比评价图版可有效应用于热采油藏不同阶段注汽开发油汽比和采收率评价,同时,进一步拓宽了注采特征曲线的应用范围。  相似文献   

11.
《断块油气田》2013,(3):376-376
姬塬油田是2012年石油新增探明地质储量最大的陆上油田,新增2.02亿t,属于岩性油藏,特低孔、特低渗储层;红河油田.2012年新增探明石油地质储量为1.2亿t,属于岩性油藏,低孔、特低渗储层。还有首次实现我国古生界海相油田重大突破、现已发展为大型油田的中石化西北油田分公司的塔河油田,2012年新增石油探明地质储量9505万t,属岩溶缝洞型复合性油藏.它的增储来自多个不同规模岩溶缝洞单元叠合组成的复合体中。  相似文献   

12.
新庄油田是近两年河南油田新增探明石油地质储量的主要探区。针对新庄油田为断块(断鼻)层状边水稠油油藏、含油带窄、含油层段内有多个油水系统且无统一油水边界的地质特点,在研究储层岩性、物性、含油性关系的基础上,依据大量的试油、试采数据,建立了油水层、油干层判别标准,提高了稠油层测井解释精度。  相似文献   

13.
最小经济规模石油地质储量确定方法   总被引:8,自引:0,他引:8  
最小经济规模石油地质储量一概念考虑了探区的石油地质条件,油藏产能性质,原油价格,生产成本,总投资,税收等地理,地质,经济因素,可作为油田勘探的技术经济界限之一。利用盈亏平衡原理导出的计算方程,提供了一种评价石油储量经济特性及勘探技术经济界限的方法,研究发现,油藏的性质及原油价格两大因素的变化对最小经济规模石油地质储量影响最大,前者决定了油藏勘探,开发及经营成本的投入水平,后者则直接决定着销售总收入。  相似文献   

14.
月东油田是辽河油区近几年发现的最大稠油区块,探明石油地质储量6 828 × 104t.本文较全面地阐述了该地区的地层、构造、油源条件以及沉积、储层等基本石油地质特征,重点对油藏的分布进行了描述,并分析了油藏类型与富集规律,对该地区的深化勘探与开发可行性研究具有一定的借鉴意义.  相似文献   

15.
对稠油油藏而言,注蒸汽热采已成为勘探阶段的主要试油方式和开发阶段的主要生产方式,准噶尔盆地通过注蒸汽开采的稠油已占年度石油总产量的1/3以上.通过剖析准噶尔盆地已投入开发的部分典型稠油油藏,研究探讨稠油油藏的经济极限油汽比(储量起算标准)、初步建立了不同埋深、不同开采方式、不同油价的工业油汽比标准,在稠油油藏储量计算中得到成功应用,对稠油油藏的评价亦具有重要意义  相似文献   

16.
欢喜岭油田薄层稠油资源勘探潜力分析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薄层稠油储量在欢喜岭油田未探明储量中占有较大比重,以薄层稠油油藏为主要勘探对象,采用"三老"资料复查技术,围绕出油气井点进行小层对比,结合三维地震与储层反演落实构造和储层,利用电性图版、PNN测试技术结合沉积微相研究确定油水分布规律,初步探明石油地质储量1 200×104t,并采用水平井钻探技术进行勘探开发部署,优选薄层难采储量进行试生产取得较好效果,为同类型油藏勘探提供了借鉴.  相似文献   

17.
胜利油区井控程度与探明石油地质储量关系探讨   总被引:1,自引:1,他引:0  
为准确计算探明石油地质储量,同时最大限度地控制勘探投资,必须对其井控程度进行合理研究。针对新储量规范对探明石油地质储量计算中井控程度的要求,以胜利油区典型的构造油藏和岩性油藏为对象进行解剖,分析了不同油藏类型在不同井控程度下含油面积、有效厚度的选值精度及其对探明地质储量的影响,指出对油藏的总体地质认识是决定探明地质储量计算中井控程度的关键因素,相同的井网对不同类型油藏的探明地质储量控制程度不同。确定探明石油地质储量计算合理的井控程度,必须在搞清油藏类型、油水分布规律和储层纵横向分布规律的基础上进行。  相似文献   

18.
水驱曲线的典型图版及应用   总被引:2,自引:1,他引:1  
本文利用甲型水驱曲线的求导结果,研制了水驱曲线的典型图版。该图版,不仅可用于识别水驱曲线直线段的位置,而且也可用于快速估算水驱油藏的地质储量。  相似文献   

19.
为了进一步扩展准噶尔盆地西北缘克(克拉玛依)-百(百口泉)断裂带上盘石炭系火山岩油气勘探开发工作,经过仔细研究和实际勘探,揭示了石炭系火山岩油气成藏机理、主控因素和油气富集高产规律。克-百断裂带上盘石炭系油气源于断裂带下盘二叠系烃源岩,生成的原油由主断裂下盘沿断裂、不整合面、石炭系储集层逐级向上盘运移,形成上盘石炭系油藏,受断裂、老山边缘稠油封堵、上覆三叠系油藏及白碱滩组盖层遮挡,形成平面上满带含油、纵向多段含油的大规模岩性地层油藏。克-百断裂带上盘石炭系油藏为裂缝-孔隙双重介质,非均质性强,断裂发育的爆发相、溢流相火山岩分布区是油气富集高产的主要区域。该区2005年探明石油地质储量超过5000万t,三级石油地质储量超过1.8亿t,展现了上盘石炭系火山岩良好的油气勘探前景。图6表1参17  相似文献   

20.
欢喜岭油田欢17块兴隆台油层精细油藏研究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欢喜岭油田欢17区块下第三系沙河街组沙一下~沙二段兴隆台油层是主要目的层,为稠油油藏,投入开发20年,经历了4个开发阶段,部分地区采出程度达到36.67%。为了认清该区的开发潜力,通过对该区三维地震资料进行高分辨率处理、全三维解释,进一步落实兴隆台油层顶面构造。结合构造、储层及油气水分布特征对油藏进行综合评价,重新划分四级断块含油面积,计算地质储量、可采储量。认为采出程度计算偏高是由于石油地质储量计算偏低造成的,其主要原因是油层有效厚度解释问题。指出在采用蒸汽吞吐 蒸汽驱开发方式时,总采收率预计可达到50%,应有较大的开发潜力。根据综合研究成果编制开发调整方案,提出下一步井位部署意见。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