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采用旋转流变仪对不同阻燃剂添加量的粘胶共混纺丝原液的流变性能进行了研究。结果表明,添加阻燃剂的粘胶共混原液为切力变稀型流体。随着温度升高,粘胶混合原液的粘度降低,温度在50℃以后有凝胶现象,粘度急剧增大。与普通粘胶纺丝原液相比,加入阻燃剂后的粘胶混合原液非牛顿指数n和结构粘度△η、粘流活化能△Eη等流变参数没有较大的变化,纤维素/硅酸钠纺丝原液符合纺丝要求。  相似文献   

2.
介绍了羽毛蛋白液基本情况、蛋白丝纺制工艺,对蛋白胶过滤性能与物化指标、蛋白丝可纺性、脱硫处理、横截面形态、物理指标等进行了试验分析。研制试验结果表明:将羽毛蛋白液与粘胶共混,采用纺前注入与半连续纺丝技术可以纺制出羽毛蛋白粘胶长丝,成品丝强伸指标能达到GB/13758-2008《粘胶长丝》优等品水平。  相似文献   

3.
利用共混法制备指标稳定、可纺性良好的氧化石墨烯阻燃粘胶短纤维纺丝液,通过湿法纺丝制备具有复合功能的粘胶短纤维。经检测,成品纤维物理指标、阻燃性能良好,且具有优良的抗菌及远红外功能。  相似文献   

4.
利用短流程Brodie’s氧化还原方法制备石墨烯原料,对制备的石墨烯的形态结构及粒径、石墨烯与粘胶共混纺丝液的性能和石墨烯粘胶纤维的形态结构及功能性进行了分析研究。结果表明:石墨烯的加入对共混纺丝液的性能影响较小,可纺性良好;纺制的石墨烯粘胶纤维可达到相关标准中要求的防紫外线性能、远红外性能、抗菌性能以及抗静电性能,功能性优良。  相似文献   

5.
《合成纤维》2017,(8):11-14
选用海藻酸钠、仙鹤草为原料,添加一定量聚乙烯醇(PVA),配制共混纺丝液,采用湿法纺丝技术制备医用改性海藻纤维,并对其相关性能进行了测试。测试结果表明:添加了PVA和仙鹤草的海藻纤维与纯海藻纤维相比较,其干、湿态下的断裂强度和断裂伸长率均有所增加,纤维水浸液对水的pH值影响较小,纤维吸液能力增强,止血效果显著,抗菌性能符合国家标准。  相似文献   

6.
采用抗静电剂与PP二次混合、异形、细旦纺丝技术结合 ,选择复配抗静电剂体系 ,添加质量比为0 .7%左右 ,共混纤维的抗静电效果优良。通过流变性能的测试 ,拟定了主要的纺丝工艺 ,分析了纺丝温度、纺丝速度、单丝线密度等参数对纤维结构和性能的影响  相似文献   

7.
介绍了胶原蛋白的主要性质、胶原蛋白粘胶长丝纺制条件,对胶原蛋白粘胶长丝的纺丝成形、纤维截面形态及力学性能进行了分析。研制试验表明,胶原蛋白与纤维素粘胶溶液共混纺丝,工艺技术可行,所纺胶原蛋白粘胶长丝物理机械性能良好。  相似文献   

8.
介绍了石墨烯的特性及石墨烯粘胶长丝的试纺情况,包括工艺流程、工艺条件、石墨烯分散液的制备、石墨烯与粘胶的共混、纺丝可纺性、成品丝物理指标、纤维截面形态和纤维的功能性,总结了试纺技术要点。  相似文献   

9.
田健泽 《人造纤维》2021,(1):2-4,21
采用纺前注入技术,将具有抗菌性能的绿茶浆料与粘胶纺丝液共混,纺制具有抗菌功能的绿茶粘胶短纤维.对不同绿茶浆料加入量的抗菌粘胶短纤维进行测试,结果表明:与普通粘胶短纤维对比,绿茶浆料对甲纤加入量在5%以内,随着绿茶浆料加入量的提高,绿茶抗菌粘胶短纤维的断裂强度、断裂伸度、上染率略有下降,但均能达到国标优等品指标,抗菌性能...  相似文献   

10.
再生丝素蛋白/聚乙烯醇共混纳米纤维的静电纺丝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刘芸  薛华育  戴礼兴 《合成纤维》2006,35(8):13-16,19
以静电纺丝方法制备再生丝素蛋白/聚乙烯醇共混纳米纤维。研究了共混配比、溶液浓度、添加剂含量及电纺电压、喷丝距离等因素对纤维成形及纤维有关性能的影响。研究表明:与聚乙烯醇共混后再生丝素纤维的柔韧性有一定改善,适当增加PVA在共混物中的含量、提高纺丝液浓度以及纺丝电压有利于改善共混溶液的可纺性。另外,加入丙三醇虽可使纤维直径的均匀性有所提高,但却不利于纤维成形。  相似文献   

11.
以聚氯乙烯(PVC)和热塑性聚氨酯(PUR-T)为原料,制备了PVC/PUR-T共混中空纤维膜,研究了铸膜液浓度、PVC与PUR-T配比、铸膜液添加荆、纺丝温度对PVC/PUR-T共混中空纤维膜性能的影响.结果表明,PVC/PUR-T配比为80:20,其质量分数为15%~16.5%,添加剂为PEG 600,纺丝温度为90%:时制取的PVC/PUR-T共混中空纤维膜性能较好.  相似文献   

12.
本文研究了还原染料应用于粘胶原液着色纺丝时,高浓度碱剂、带碱氧化和皂洗等工艺条件对其色光稳定性的影响,并分析其中的原因,为筛选可用于粘胶原液着色纺丝的还原染料提供依据.  相似文献   

13.
介绍了蛋白液基本情况、蛋白丝纺制工艺条件,对蛋白胶过滤性能、物化指标变化、蛋白丝的纺制、固化脱硫、截面形态、物理指标等进行了分析。结果表明:将玉米蛋白与粘胶共混接枝,采用粘胶长丝半连续纺技术,可纺制出符合GB/T13758-2008一等品的玉米蛋白粘胶长丝,蛋白丝经固化脱硫处理,纯织织物玉米蛋白含量达到10%以上。  相似文献   

14.
<正>山东银鹰化纤有限公司和青岛百草纤维科技有限公司合作,经过数次试验和改进,成功研发出丝麻粘胶纤维。该产品是以粘胶为载体,通过交联、共混、纺前注射等技术,将蚕丝蛋白和麻纤维素与粘胶形成稳定的结合。在纤维成形过程中,通过延缓纺丝成形条件,有效控制蚕丝蛋白质和麻纤维素在纤维表面的分布,让纤维的外层均匀分布有通过交联结合的蚕丝蛋白,纤维内层是麻纤维素与粘胶形成的共混体。丝麻粘胶纤维不仅具有真丝的光泽效应和  相似文献   

15.
采用改性苯乙烯-马来酸酐共聚物分散剂(M-P(St-MA))制备粘胶纤维原液着色用超细炭黑色浆。借助透射电子显微镜、纳米粒度分析仪、金相显微镜,表征超细炭黑色浆的形貌、超细炭黑粒径及在粘胶纺丝液和纤维内部的分布情况。结果表明,以M-P(St-MA)为分散剂制备的超细炭黑色浆颗粒小,耐酸碱稳定性、耐热稳定性、离心稳定性和耐电解质稳定性均大于80%;超细炭黑与粘胶相容性好,在纺丝液中分布均匀,对纺丝液的流变性能影响小,当超细炭黑添加量小于3%时,超细炭黑在粘胶纤维内部分布均匀,原液着色粘胶纤维的摩擦色牢度和水洗色牢度均达到了4级以上。  相似文献   

16.
研究适用于与粘胶共混纺丝的壳聚糖黄原酸酯制备的化学工艺。实验中运用了正交方法,对反应中的关键影响因素,如浸碱浓度、CS2用量、壳聚糖聚合度及含量等与壳聚糖浆粕黄原酸酯化反应性能之间的关系作了探讨,从而得到与粘胶共混纺丝的壳聚糖黄原酸酯化反应的合理工艺参数为:NaOH 浸渍浓度 15%~16%,温度不超过 25℃,壳聚糖含量在 2.5%左右,CS2用量占壳聚糖重量 60%左右,聚合度在满足纺丝所要求的聚合度前提下以较小为宜。  相似文献   

17.
聚合物共混改性是制备功能材料最常用的方法,而对于纤维纺丝成形而言,直接共混和母粒添加共混的差异性未见有报道。以尼龙6为原材料,聚酯类添加剂为功能性共混物,分别研究了直接共混和母粒添加共混对纤维成形,共混纤维的物性的比较,结果发现,共混母粒纺丝成形所得共混纤维的机械性能优于直接共混纺丝成形共混纤维,且后处理效果优于直接共混纺丝成形,在添加的改性剂质量分数达30%以上时,后处理共混纤维的表面存在一定微细纤维结构,共混母粒纺丝成形所得共混纤维处理后纤维表面的微细纤维结构更为细小和均匀。  相似文献   

18.
羧甲基纤维素钠/海藻酸钠共混纤维的制备与性能测试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以H2O为溶剂、CaCl2为凝固剂,采用湿法纺丝技术制得羧甲基纤维素钠(NaCMC)/海藻酸钠(NaAIg)共混纤维。通过对纺丝液的流动性以及纤维的纤度、断裂强度、断裂伸长率和吸湿性能的测试,研究了不同NaCMC添加量对共混纤维的性能的影响。结果表明:当NaCMC的相对百分含量为15%时,可得到各种性能优良的共混纤维;用生物显微镜观察到纤维表面有沟槽,横截面为圆形,边缘为锯齿状。  相似文献   

19.
采用纺前注入技术将生物质石墨烯浆料与粘胶纺丝液共混纺制生物质石墨烯粘胶短纤维。对不同生物质石墨烯浆料加入量的粘胶短纤维进行物理机械性能和功能性测试,结果表明:随着生物质石墨烯浆料加入量的提高,生物质石墨烯粘胶短纤维的物理机械性能、上染率略有下降,纤维的抗菌性能良好,远红外性能增强。  相似文献   

20.
杨扬 《人造纤维》2007,37(2):13-15
讨论了粘胶长丝纺丝过程中纺丝粘胶的工艺控制对粘胶长丝品质的影响。主要是纺丝胶的熟成度、粘度、含杂以及纺丝过程室温、浴温和工况的影响。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