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鄯善油田是埋藏深度3 018 m的特低渗透油田,主要产层为侏罗系三间房组砂岩,平均有效孔隙度12.8%,空气渗透率6.2×10-3μm2,具有非达西渗流特征。高含水期启动压力上升,难以形成有效压力驱替场,储层吸水及供液能力下降,层间矛盾加剧。应用泊松比法和水力压裂经验法研究破裂压力界限,从超破压注水和形成有效驱替压力梯度两方面论证了提压下限;通过理论计算、试井分析及现场试验确定了井层合理注水强度,确定了建立有效驱替压力梯度的合理压力。提压后,吸水剖面得到改善,对应采油井大面积见效。这为同类型油田开发后期注水结构调整提供依据,补充完善了特低渗透油田注水开发配套技术。  相似文献   

2.
鄯善油田是埋藏深度3018m的特低渗透油田,主要开采层位侏罗系三间房组砂岩储层,平均有效孔隙度12.8%,空气渗透率6.2×10^-3μm2,具有非达西渗流特征。高含水期启动压力上升,难以形成有效压力驱替场,储层吸水及供液能力下降,层间矛盾加剧。应用泊松比法和水力压裂经验法研究破裂压力界限,从超破压注水和形成有效驱替压力梯度两方面论证了提压下限;通过理论计算、试井分析及现场试验确定了井层合理注水强度,确定了建立有效驱替压力梯度的合理压力。提压后,吸水剖面得到改善,对应采油井大面积见效。为同类型油田开发后期注水结构调整提供依据,补充完善了特低渗透油田注水开发配套技术。  相似文献   

3.
低渗透油田建立有效驱替压力系统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何贤科  陈程 《特种油气藏》2006,13(2):56-57,69
启动压力规律和渗流理论研究表明,只有当驱替压力梯度完全克服油层启动压力梯度时,注采关系才能建立,因此克服低渗透油层启动压力梯度的最小驱替压力梯度所对应的注采井距,即是注水井和生产井之间能够建立有效驱替的最大注采井距。根据低渗透油田油气渗流理论推导出不等产量的注水井和生产井之间驱替压力梯度的分布表达式,可以反映出注水井与生产井之间的压力分布情况。模拟计算表明,若将该成果应用于低渗透注水开发油田将会明显改善开发效果。  相似文献   

4.
针对低渗透油田存在启动压力梯度和介质变形的特点,在借鉴国内外油田开发经验的基础上,研究了利用超前注水技术开发低渗透油田的机理及相关参数确定方法。研究表明,超前注水可建立有效的压力驱替系统,降低因地层压力下降造成的地层伤害,降低油井初始含水率,有利于提高最终采收率。合理确定压力保持水平,注水压力,累计注水量,注水强度,注水时机,油井投产时机,采油井合理流压等参数,可以提高单井产量。现场实践表明,应用超前注水技术开发低渗透油田可取得好的效果,对同类油田开发具有借鉴和指导作用。  相似文献   

5.
安塞油田特低渗透油藏的非均质性较强,注水开发启动压力梯度大,天然微裂缝较发育和油井见水后采液,采油指数下降等因素对注水开发效果的影响日益突出,应用压力叠加原理研究地层压力分布规律,计算注采井间压力及压力梯度分布曲线,结合室内试验及现场测试确定的启动压力梯度值,确定建立有效驱替压力系统的合理排距,开展以强化注水、不稳定注水、沿裂缝线状注水、注水产液剖面调整为主的注采调整以及裂缝侧向加密调整,取得了明显稳产效果。  相似文献   

6.
低渗油藏的主要特征是具有小孔隙、细喉道、高渗流阻力和低吸水能力。油井产油能力和吸水能力都非常低。流体在地层中的流动受毛管力、贾敏效应等因素影响,注水井大多启动压差大,要求注水压力高,注水难以达到配注要求。在低渗油田注水开发过程中,存在许多欠注井,常规的酸化、压裂增注的效果不明显。特别是Ⅱ、Ⅲ类储层压力扩散困难,不能建立有效的压力驱替梯度。为了增加驱动压力梯度,提高Ⅱ、Ⅲ类层的吸水强度,提高储量动用程度,制定并实施了微超压注水的技术对策(即提压注水)试验,经过一期和二期提压注水,收到了很好的效果。  相似文献   

7.
基于典型注采条件下的渗流模型,在分析一注一采渗流场分布特点的基础上,通过研究注采井间压力、压力梯度的变化规律,提出了实现水驱开发有效驱替的条件,并建立了注采单元内流体可驱动面积的计算方法。利用本文建立的方法,结合油田实例进行计算分析,通过研究注采单元中驱替压力梯度与有效驱替范围的变化关系,确定了普通稠油油藏水驱开发的有效注采井距,结果表明本文方法具有良好的操作性,可以指导普通稠油油藏水驱开发注采井距的合理部署。  相似文献   

8.
正稀油系统试井是油田开发的一项重要开发技术。注水井和生产井分别试井,可获得注水井和采油井合理工作制度,为油田最大程度发挥产能提供依据。稠油火驱生产井同样也有系统试井,但其与稀油试井不同。稀油开发驱替过程是物理驱替,流体组分没有发生变化,其系统试井核心是研究产量(注水量)和井底压力关系。而火驱开发驱替过程中,伴随着物理和化学  相似文献   

9.
低渗透储层喉道半径小、渗透率低、流体渗流时存在启动压力梯度。根据室内试验测试的启动压力梯度实验数据,在统计得出长庆油田的启动压力梯度与渗透率关系式的基础上,结合等产量一源一汇的稳定径向流的水动力场中的压力梯度分布公式,可理论计算出能建立有效驱替压力系统的低渗透油藏的极限注采并排距。以西峰油田某井区长8油藏为例,计算出其极限并排距,该区的实际注水开发效果表明,采用在理论计算的技术政策界限内的实际并排距的井网注水开发,建立了该区块长8油藏有效驱替压力系统。  相似文献   

10.
如何有效开发动用低渗透油田储量,建立合理的井网系统是关键技术之一.MB油田为特低渗透、异常高压砂砾岩油藏,目前尚未正式投入开发.为更好地开发该油田,开展了建立有效驱动压力系统的井网井距研究工作.通过合理井网的系统研究,认为要建立有效的驱替压力系统,初期应布置成注采井数比小、注水波及系数高、初期具有一定采油速度的反九点井网.而且,在开采过程中,该井网可以根据实际情况适时地按照压力保持水平转为五点井网.MB油田的合理井距为200~250 m为宜.现场先导试验结果表明,在此井距下,注入水才能够较好地驱替地层原油,注采井之间才能建立有效的驱替关系.  相似文献   

11.
低渗透压敏油藏极限注采井距研究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确定合理注采井距对低渗透油田经济、有效地开发具有重要意义。考虑低渗透油藏压敏效应对渗透率的影响,基于渗透率与有效覆压的关系,以及启动压力梯度与渗透率的关系推导了低渗透应力敏感性油藏启动压力梯度分布公式。对油水井间压力分布公式进行修正,取压力等于供给压力处对应的半径分别为极限生产半径和极限注水半径,其和为极限井距。在此基础上,结合某油田实际数据,得到了油水井间压力分布及压力梯度分布特征,确定了技术极限井距。与没考虑压敏效应得到的结果相比,本方法更符合实际情况。  相似文献   

12.
以古城油田泌125区块为例,针对普通稠油油藏地下原油黏度高、地下原油流动呈非牛顿流体特性,应用油藏工程方法计算了注入能力、采液能力与油藏注采井距的关系;针对稠油油藏存在启动压力梯度的情况开展了有效驱替对井距的研究,结果显示,驱替压力梯度在注采井周围能量损耗最大,油水井中点处存在最小驱替压力梯度,且井距越大,最小驱替压力梯度越小。考虑到经济因素,参考数值模拟研究结果,最终确定了泌125区块合理的井距范围为120~141 m。  相似文献   

13.
特高含水期强化采液提高采收率可行性分析   总被引:1,自引:1,他引:0  
历经40多年注水开发,胜利油区已整体处于特高含水开发阶段。为论证特高含水期强化采液改善油田开发效果的可行性,结合室内实验和微观网络模拟,论述了特高含水期强化采液提高采收率的内在机理。研究结果表明,驱替压力梯度越大,造成孔隙和喉道未驱替的几率越小,活塞式驱替发生的几率越大,因此,提高驱替压力梯度能够有效提高驱油效率,当驱替压力梯度由0.125MPa/m提高到1.14MPa/m时,驱油效率提高16%。同时,从矿场统计分析的角度论证了强化采液的有效性,胜坨油田144口高含水期强化采液井平均单井增加可采储量6226t,截至2009年底单井增油量为4592t。所以,强化采液仍是特高含水期增加产油量和可采储量的有效调整措施。  相似文献   

14.
用常规的压力传播的导压系数公式预测的低渗透油田注水见效时间,通常与实际情况相差很大。针对低渗透砂岩油藏存在启动压力梯度的特点,以具有启动压力梯度的渗流公式为基础,求出地层稳定生产时径向流产量公式及压力分布公式,用物质平衡法求解出低渗透油田注水见效时间与注采井距的关系。低渗透油田压力波传播时间与压力梯度关系密切,注水见效时间与启动压力梯度成正比,与井距的立方成正比。该方法用于宝中区块合理井距的确定,方案实施后,实际注水见效时间与计算值相符。  相似文献   

15.
以叙利亚O油田SH_B油藏为例,研究了低渗稠油油藏蒸汽吞吐开采时考虑变启动压力梯度影响的有效动用范围和合理开发井距。首先采用驱替实验测定不同渗透率、不同原油黏度条件下油相的启动压力梯度,确定启动压力梯度与流度呈幂函数关系;然后基于水平井焖井结束后,开井生产时的水平井沿程温度变化和建立的黏温关系,首次揭示了水平井沿程的变启动压力梯度分布特征。在此基础上,建立考虑变启动压力梯度的数值模型,通过数值模拟,研究低渗稠油油藏蒸汽吞吐开采时考虑变启动压力梯度的油藏有效动用范围,论证了油藏合理开发井距,为O油田SH_B油藏蒸汽吞吐开发方案编制提供了依据。  相似文献   

16.
引入启动压力梯度计算低渗透砂岩油藏注水见效时间   总被引:8,自引:0,他引:8  
用常规的压力传播的导压系数公式预测的低渗透油田注水见效时间,通常与实际情况相差很大。针对低渗透砂岩油藏存在启动压力梯度的特点,以具有启动压力梯度的渗流公式为基础,求出地层稳定生产时径向流产量公式及压力分布公式,用物质平衡法来求解出低渗透油田注水见效时间与注采井距的关系。低渗透油田压力波传播时间与压力梯度关系密切,注水见效时间与启动压力梯度成正比,与井距的立方成正比。该方法用于宝中区块合理井距的确定,方案实施后,实际注水见效时间与计算值相符。  相似文献   

17.
胡尖山油田安83长7致密油地层能量补充方式研究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胡尖山油田安83长7致密油藏由于储层致密,启动压力梯度高,常规注水开发压力传递较慢,有效驱替系统难建立,加之存在裂缝等优势渗流通道,整体表现出注水不见效、见效即见水的水驱矛盾,开发效果差。近年来因地制宜,对定向井区重点开展周期注水、空气泡沫驱油、体积压裂不返排闷井扩压等工作,对水平井重点开展吞吐采油、周期注水、异步注采等工作,不断探索地层能量补充方式,均取得一定效果及认识,但总体来说基于毛管吸吮作用和压差机理的按一定注入周期补充能量的渗析采油法对该区致密油开发具有深远意义,在充分结合改造强度、缝网形态等参数情况下实施效果较好,后期可持续扩大实施,并探索改善驱油介质等新方法。  相似文献   

18.
低渗透油藏不稳定渗流注水见效时间与井距的关系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用常规的压力传播的公式计算低渗透油田注水见效时间,通常与实际情况相差很大。低渗透油藏存在启动压力梯度.并且在不稳定渗流时,流体流动边界不断变化。针对低渗透油藏存在启动压力梯度的特点.以具有启动压力梯度的渗流公式为基础,利用油藏压力分布近似表达式,研究了低渗透油田不稳定渗流压力分布特征;根据物质平衡原理,求出了低渗透油田注水见效时间与注采井距的关系。低渗透油田压力传播时间与压力梯度密切相关,注水见效时间与启动压力梯度成直线关系。该方法推出的注水见效时间的公式,为油田预测注水见效时间和确定合理井距提供了一种重要的手段。  相似文献   

19.
姬塬油田G83区长4+5油藏为低渗透砂岩储层,随着开发注水压力持续上升,欠注井逐年增多,且大多数欠注井多次治理无效。为了明确注水开发过程中微粒运移现象及其变化特征,确定运移微粒成分,并优化注水技术政策,开展了长岩心、正反向驱替流动实验,长岩心大流速岩心驱替实验及驱出物X衍射分析等。研究表明:存在明显的微粒运移现象,运移微粒以方解石、伊利石和绿泥石为主,合理的技术政策执行可减弱微粒的脱落和运移。  相似文献   

20.
用常规的压力传播的公式计算低渗透油田注水见效时间,通常与实际情况相差很大。低渗透油藏存在启动压力梯度.并且在不稳定渗流时,流体流动边界不断变化。针对低渗透油藏存在启动压力梯度的特点,以具有启动压力梯度的渗流公式为基础,利用油藏压力分布近似表达式.研究了低渗透油田不稳定渗流压力分布特征;根据物质平衡原理,求出了低渗透油田注水见效时间与注采井距的关系。低渗透油田压力传播时间与压力梯度密切相关,注水见效时间与启动压力梯度成直线关系。该方法推出的注水见效时间的公式.为油田预测注水见效时间和确定合理井距提供了一种重要的手段。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