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本文简要介绍《建筑桩基技术规范》中承台的计算方法,并在柱冲、角冲、抗剪、抗弯等方面与旧规范作比较,指出其主要区别。笔者在省标《钢筋砼桩基承台图集》编制过程中对不同承台作了大量的分析计算,总结了影响承台高度的各种因素。文中给出了柱截面、砼强度、单桩竖向反力等对承台高度的影响,并介绍确定承台最小高度的方法以及承台设计中应注意的问题。  相似文献   

2.
核心筒和剪力墙下承台的设计与探讨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介绍广州某高层建筑人工挖孔桩基础承台设计的特点 ,对核心筒下矩形承台设计和剪力墙下条形承台梁设计这两大难题作了比较深入的探讨 ,可供同类工程的基础设计参考  相似文献   

3.
多桩承台设计探讨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1前言桩基承台是连接柱及其下各桩形成整体,并将上部荷载传至桩基的重要构件。现有的设计理论大都将桩基承台视为刚性块,由公式(1)计算承台下的各桩所受荷载(或称桩顶反力),再据此进行承台的冲切、剪切和受弯计算,而由此设计出的承台能否满足最初的刚性承台假定...  相似文献   

4.
文章提出了承台设计简化计算的程序计算方法,对n=2~9桩受柱轴力作用的常用承台制作了设计选用表和编制了计算程序,产根据大量计数数据总结出各项民承台有效厚度、配筋值的相互关系。  相似文献   

5.
双柱联合桩基承台的实用设计计算方法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分别介绍了在工程中广为应用的双柱联合桩基承台设置暗梁和不设置暗梁的2种设计方案及相应的计算方法;对承台的受冲切承载力计算模型、不设置暗梁时的受弯承载力计算模型,以及设置暗梁时的暗梁计算模型进行了分析讨论;充实了构造措施,附以算例;并结合算例对2种设计方案的计算结果进行了对比分析,得出了可供工程设计参考的结论。  相似文献   

6.
7.
我国公路桥涵设计规范JTGD02—2004,对桩基承台作了许多构件计算的规定,内容充分对工作带来许多方便,该文参阅其它国家有关规定摘要再登出来供设计参议。  相似文献   

8.
刘名君  粟怀广 《山西建筑》2004,30(20):195-196
针对我国的现行规范未对承台的配筋设计理论作出明确规定的情况,对不同的承台配筋设计理论进行了计算比较,提出了分析结论,以得出承台配筋设计的统一方法,供设计人员参考使用。  相似文献   

9.
丁春颖  陆建中 《建筑技术》2004,35(11):840-841
宁启高速公路兴仁互通式立交主线桥全长1018.15m,其中主跨长度达132m,下部结构采用钢筋混凝土柱式墩、柱式台、钻孔灌注桩基。根据现场勘察,河道中心水底土质依次为:1.2~2.5m厚淤泥质土→6.8~23.33m厚粉质砂土→29~38.6m厚轻质粘土。  相似文献   

10.
大型混凝土桩承台施工中,多采用泵送混凝土,因泵送混凝土的水灰比较大因此承台的斜坡部分难以很快成型,再加上输送管道挪动频繁,也给施工带来了一定的难度。为保证混凝土承台斜坡部分在短时间内尽快成型并减少管子的挪动,下面介绍一种简便的方法。假设图1所示的承台斜坡高度为H那么斜坡部分的立模高度为hx(hx必须经过计算,同时满足要求),一般的施工经验,hx≥1/2H,斜坡部分支模的目的在于使图中斜线部分混凝土的体积与阴影部分的混凝土体积相等。也就是说,斜坡部分支模板多盛一些混凝土,减少混凝土的二次运输,这样既省工…  相似文献   

11.
我们所设计的承台,一般都很厚。主要是为了使其具有极大的刚度,把柱与桩等连成整体,椐此计算桩顶的作用效应。因此承台的计算跨度与厚度之比均小于5,属于短梁。而对于重型承台,这个比值将小于2。即为深梁。现行承台设计均按一般受弯梁进行,这显然不符合承台的实际应力状态。  相似文献   

12.
黄敦 《广东建材》2012,28(1):65-66
川槎大桥在加固过程遇到航道等限制情况,本文通过方案比选、工程设计过程中遇到的问题,加固采用增大承台、增加新桩基的措施,施工采用反压新桩,把旧结构部分力转移到新桩上,提高整个基础的安全度。  相似文献   

13.
汉口烟草大厦坐落在汉口崇仁路与解放大道相交的闹市区,占地面积2700m~2由主楼、裙楼和副楼组成。主楼建筑面积21104m~2,地下1层,地上27层,楼高99.5m。地下层为筒中简结构。内简直径13.6m,外筒直径30m,建筑面积712m~2。地上1至4层为非标准层,5至22层为标准层,顶部有大小会议室和旋转餐厅。外筒东侧设2部观景电梯。主楼从±0.00开始,由筒中筒结构变  相似文献   

14.
清远某大楼在桩基础施工后停工多年,复建时检测发现基础承台存在各种质量问题,影响结构安全,文中对其缺陷原因进行分析,并提出基础承台(底板)补强方案,施工效果良好。  相似文献   

15.
大量的试验与研究结果均表明,梁式模型法适用于多桩薄承台设计,对于厚承台并不适用。通过对国内外桩基承台试验数据统计,确定空间桁架方法和梁式模型方法应用于承台的界限,也即如何定义"薄"承台和"厚"承台;并且通过对试验数据的数学统计,考虑承台底层纵筋对抗剪和抗冲切的有利作用,对梁式模型法的冲切和剪切公式进行了修正。  相似文献   

16.
17.
承台设计是桩基设计中的一个重要组成部分,承台应有足够的强度和刚度,以便把上部结构的荷载可靠地传给各桩,并将各桩连成整体。目前,多桩承台设计的一般方法是先假定承台的尺寸,而其平面尺寸往往是由构造要求确定,厚度则凭工程经验先假定后进行抗冲切验算和抗弯计算。抗冲切验算用于验证假设的厚度是否满足要求,而抗弯计算则主要用于确定承台的配筋,具体包括以下内容:⑴验算承台在柱荷载作用下桩周边的抗冲切强度;⑵验算承台板在单桩最大净反力作用处的抗冲切强度;⑶验算承台在桩的净反力作用下的斜截面抗剪强度;⑷将各桩净反力…  相似文献   

18.
为了使承台中各桩的荷载分担率能大致相同,在柱下独立桩基承台设计中,常常采用正多边形承台,这类承台除三桩承台厚度是由角桩冲切控制,承台做成等厚度外,、其余五角形、六角形和八角形承台厚度、中间厚度由柱冲切控制,边缘厚度由角桩冲切控制,故均采用中间厚、边缘薄的锥形承台。本文着重对正多边形桩基承台的抗冲切计算作简要介绍,并列举三桩承台、正五边形五桩承台、正六边形六桩承台和正八边形八桩承台计算实例。从笔者编制低桩承台通用图集积累的资料看,除正五边形五桩承台较方形五桩承台节省材料外,其它几种形式的正多边承台较之矩形承台耗用材料较多,故不宜提倡采用。  相似文献   

19.
建立了群桩基础的数值模拟计算模型;通过对4桩基础模型试验结果进行拟合分析,验证了计算模型的适用性;分析了不同桩数、不同桩距、不同承台尺寸群桩基础的承台阻力及载荷-沉降关系,获得一系列具有参考价值的结论。  相似文献   

20.
通过单桩、单板和带承台单桩的系列模型试验,对天然地基中土体的破坏规律进行分析,发现附加应力影响深度主要取决于筏板尺寸和土的性质而与荷载大小无关;对承台板对桩承担荷载能力的影响分析表明,承台板对桩端阻力的发挥有着增强作用,对桩侧摩阻力的发挥有着减弱的作用;结合土体中附加应力场的变化状况,对桩、土非线性的受荷性状给予描述,发现在带承台单桩受荷过程中,桩先进入非线性状态,然后净承台再进入非线性状态,研究结果表明,这主要是由土的塑性区开展进程所决定的。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