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87 毫秒
1.
对乙烯废碱液处理中采用的中和法、氧化法、生物法等各种工艺及综合利用技术等的研究进展进行了综述,比较了几种工艺的优缺点,提出了乙烯废碱液处理的研究方向。生物处理法由于其反应条件温和、安全、成本低,是目前最适合我国国情的处理方法。  相似文献   

2.
本研究采用改性硅藻土处理乙烯废碱液,通过单因素实验,考察了改性硅藻土处理乙烯废碱液的吸附温度、吸附时间、改性硅藻土加入量和乙烯废碱液的pH对乙烯废碱液中硫去除率的影响,确定了改性硅藻土处理乙烯废碱液的最佳工艺条件。实验结果表明,其最佳工艺条件:吸附时间为40 min、吸附温度为20℃、改性硅藻土加入量为1.5 g、乙烯废碱液的pH为3。在此条件下,乙烯废碱液中硫浓度由560.4 mg/L降到29.4 mg/L,硫去除率达94.75%;乙烯废碱液的COD由148000 mg/L降到12000 mg/L,COD去除率达91.89%,改性硅藻土在乙烯废碱液处理方面具有很好的应用前景。  相似文献   

3.
当前环保指标的要求越来越高,乙烯装置废碱液的处理方式需要不断优化才能适应形势的要求。乙烯装置废碱液的处理直接影响乙烯装置的正常生产,是一个系统工程。废碱液的高温湿式氧化法是相对成熟的废碱液处理方法,已在多套乙烯装置上应用,保证了装置的长周期稳定运行,使废碱液达到了环保排放指标。介绍了大型乙烯装置废碱液处理的工艺流程,对其中主要的设备进行了描述,并对高温湿式氧化法处理废碱液的效果以及公用工程消耗做了说明。  相似文献   

4.
以活性炭为吸附剂处理乙烯废碱液,通过单因素实验,考查了吸附时间、吸附温度、活性炭粒度、活性炭投加量、废碱液pH对硫去除率的影响。吸附法处理乙烯废碱液的最佳工艺条件:吸附时间50 min、吸附温度25℃、活性炭粒度20~40目、活性炭投加量1.8 g、乙烯废碱液pH为3。在此条件下可使20 mL乙烯废碱液中硫浓度由1113.25 mg/L降到1.98 mg/L,硫去除率达99.82%,COD浓度由800000 mg/L降到5600 mg/L,COD去除率达99.9%。  相似文献   

5.
以氧化铜为沉淀剂处理乙烯废碱液,通过单因素实验,考察了沉淀法处理乙烯废碱液的反应时间、反应温度、沉淀剂投加量。沉淀法处理乙烯废碱液的最佳工艺条件:反应时间40 min、反应温度30℃、氧化铜投加量1.8 g。吸附法延续处理乙烯废碱液,乙烯废碱液中硫浓度由1113.25 mg/L降到1.98 mg/L,硫去除率达99.82%,COD浓度由800000 mg/L降到5600 mg/L,COD去除率达99.9%。  相似文献   

6.
湿式氧化处理乙烯裂解废碱液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文章研究了WAO处理乙烯裂解废碱液的方法。在2L高压釜中进行了乙烯废碱液的湿式氧化实验研究,重点考察了反应温度、停留时间对乙烯废碱液中COD、S^2-,酚的含量的影响。结果表明,湿式氧化处理乙烯裂解废碱液是可行的,处理后污水中COD、S^2-,酚的去除率分别达到40%、98%和30%,达到了排放标准。  相似文献   

7.
乙烯装置排出的废碱液CODCr、硫化物、酚类物质含量很高,且具有难闻的臭味和较大的毒性。主要介绍了催化氧化法处理废碱液。自乙烯装置来的废碱液进入废碱处理装置,经过除油、脱硫以及中和处理后,最后进入装置内生化单元处理,处理后的废水可达标排放。废碱液采用常温常压催化氧化和生化法处理工艺,操作条件温和,是乙烯废碱处理新的工艺选择。  相似文献   

8.
在化工企业生产过程中,裂解气往往通过碱洗工艺来去除其中的酸性气体,并由此产生了大量废碱液,该废碱液是石油化工行业排放的含有高硫碱性废水。为进一步提升废碱液的处理效率及效果,通过探索催化氧化法在乙烯装置处理废碱液的实际应用,对比了废碱液处理前后的组成及性状。此外,还对乙烯装置废碱处理单元的运行工艺流程进行了初步探讨,对废碱液的处理工艺流程进行了分析并提出了具体的改进措施。  相似文献   

9.
黄杰 《乙烯工业》2010,22(1):39-42
废碱液处理是乙烯工业生产的重要环节之一,也是难点之一。文中介绍了废碱液的处理方法、原理及不同处理方法的优缺点,着重介绍茂名2套乙烯装置废碱液处理系统自投用以来的运行情况及所遇到的主要问题和解决方法,提出湿式氧化工艺应注意的关键问题及要完善的配套设施。  相似文献   

10.
对乙烯废碱液综合治理过程中油类物质(包括悬浮物)的去除、剩余碱的综合处置及硫化物的处理等几个方面的研究进展进行了综述,指出乙烯废碱液的再生回用是其治理的发展趋势,针对乙烯废碱液的脱硫、脱碳再生技术存在的问题提出了解决方案.  相似文献   

11.
废碱液预处理及氧化系统的改造与运行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陈刚  肖江  张强利 《乙烯工业》2006,18(4):8-13
介绍了目前国内乙烯行业废碱液处理的几种典型工艺。对中国石油独山子石化分公司乙烯厂废碱液预处理及氧化系统的工艺改造及运行情况进行了较深入的分析和探讨。通过改造基本实现了废碱液预处理及氧化系统的长周期平稳运行。  相似文献   

12.
针对乙烯废碱液水质特征,分别考察了石英砂、聚丙烯腈纤维毡过滤膜、阴离子交换树脂以及上述除油方法联合作用对废碱液中油类物质的去除效果,确定石英砂一聚丙烯腈纤维毡一阴离子交换树脂组合处理工艺。结果表明,该组合工艺对NaOH等无机物几乎没有影响,对油类物质的去除率达到90%以上,使废碱液中油含量降至2mg/L以下,并且通过再生,该工艺可循环利用。  相似文献   

13.
废碱氧化系统作为乙烯装置重要的环保处理单元,其有效运行在清洁生产过程中的作用至关重要。独山子石化公司乙烯厂通过新老区乙烯装置废碱氧化工艺的比较和技术改进,整合资源优势,提高废碱液中油类物质(包括悬浮物)、硫化物和剩余碱的处理率,使乙烯装置废水排放COD逐步降低,从而保证了绿色生产和节能减排。  相似文献   

14.
周彤  邓德刚  秦丽姣 《当代化工》2014,(7):1153-1157
采用湿式空气氧化工艺处理乙烯裂解废碱液,系统研究了不同反应温度和停留时间对该类废碱液处理效果的影响。结果表明,在湿式氧化过程中S2-的氧化相对容易,当反应温度不低于190℃时,S2-去除率为100%,当反应温度小于150℃时,S2-的存在形式以S2O32-为主,反应温度达到230℃时,S2-基本完全转化成SO42-;废碱液中COD的去除率随反应温度的升高而增加,当反应温度为230℃时,其去除率可达80%以上。  相似文献   

15.
裂解装置废碱液湿式氧化处理技术的工业应用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邵李华 《乙烯工业》2003,15(4):28-30
介绍了湿式氧化技术处理大庆石化乙烯装置废碱液的工艺原理及开发运行结果。  相似文献   

16.
用循环曝气生物滤池工艺处理炼油碱渣废水   总被引:11,自引:1,他引:10  
采用新型的两级循环曝气生物滤池工艺,对稀释中和后的炼油碱渣废水进行生物处理工业试验。研究了溶解氧质量浓度、水力停留时间、营养物质、pH值、温度和反冲洗周期等因素对碱渣废水生物处理效果的影响。在适宜的操作条件下,炼油碱渣废水经两级生物处理后,COD、硫化物、挥发酚和石油类平均去除率分别达到89.3 %、99.8 %、93.6 %和85.7 %,其中COD和硫化物的平均去除负荷分别达到8.37 kg·m-3·d-1和4.44 kg·m-3·d-1。循环曝气生物滤池是一种高负荷、高效率、反冲洗周期长和低成本的炼油碱渣废水处理方法,具有良好的应用前景。  相似文献   

17.
马克存  李向富  左艳梅 《化工进展》2016,35(5):1544-1548
辛醇废碱液中含有大量有机物,为此开展了萃取-大孔树脂吸附法处理辛醇废碱液、高效回收有机物的实验研究,实验结果表明:当辛醇废碱液的ρ(COD)为104651mg/L时,以辛醇为萃取剂,在pH=3、辛醇与辛醇废碱液的体积比为0.5、萃取级数为2等条件下,出水ρ(COD)可降至6453mg/L以下,COD去除率达到93.8%以上,萃取剂辛醇可以通过精馏再生循环利用;采用HYA-106大孔吸附树脂对辛醇二级萃取出水进行吸附处理,HYA-106大孔吸附树脂较佳的吸附流速为1BV/h、温度为40℃,此时出水ρ(COD)平均在155~183mg/L之间,COD去除率在97.1%~97.4%之间,单位体积树脂的废水处理量为34BV以上,树脂吸附量在213~215mgCOD/mL树脂之间,吸附-解吸效果稳定;萃取-吸附工艺的COD总去除率达到99.8%以上,最大程度地实现了辛醇废碱液中有机物的回收。  相似文献   

18.
乙烯废碱液的苛化法再生工艺研究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采用苛化法对乙烯裂解废碱液进行处理,Na2CO3的苛化转化率在80%以上(平衡反应液的苛化率在90%以上);废碱液的反复再生和利用对碱液的吸收性能无显著影响,再生碱液可满足吸收裂解气中CO2等酸性气的要求。  相似文献   

19.
催化装置无碱脱臭改造设计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王宣  申凤玉 《辽宁化工》2011,40(5):487-489
采用北京石油大学汽油无碱脱H2S和无碱脱臭工艺技术保证汽油脱H2S后质量得到改善和提高,消除预碱洗产生的废碱液所带来的环保问题。  相似文献   

20.
Spent caustic can be treated by several treatment methods. Among the advanced techniques, Fenton reagent has many advantages. But since spent caustic contains excessive amounts of sulfide compounds, utilizing this technique in treatment of such wastewaters is not economical. The acid neutralization step, which was applied as the pretreatment process, showed an 84% COD abatement at temperature equal to 80 °C and a pH equal to 4.0. The acid neutralized wastewater was then introduced to the chelate-modified Fenton system and oxidized. Using a ratio of tartrate/Fe2+=1.1, reaction time=50min, temperature=95 °C, Fe2+=110mg/l and a ratio of H2O2/COD=1.2 in the chelate-modified Fenton system at an optimum pH value equal to 1.9, total COD abatement of the wastewater reached over 99.4%. Having tartrate added to the Fenton system, a series of photochemical reactions enhanced Fe2+ and hydroxyl radicals’ generation. This method has proved to be the recommended technique for the contamination abatement of spent caustic.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