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734 毫秒
1.
研究了甲醛与三聚氰胺物质的量比和改性剂蔗糖的加入量,对浸渍用蔗糖改性三聚氰胺甲醛树脂贮存稳定性及其浸渍薄木饰面刨花板的表面胶合强度、表面耐高温、耐污染等性能的影响,结果表明在甲醛与三聚氰胺物质的量比为1.8∶1,改性剂蔗糖加入量为三聚氰胺质量的0.8倍时合成的浸渍用蔗糖改性三聚氰胺甲醛树脂储存期长,且其浸渍薄木饰面刨花板的表面性能好。  相似文献   

2.
木材仿生超疏水改性可有效改善木材的吸水性和吸湿膨胀等问题。简述了超疏水结构的基本原理,重点总结木材超疏水改性的主要方法和最新研究进展,提出了可用于木材表面超疏水改性的新方法,并对其应用前景及当前存在的技术问题进行了探讨。  相似文献   

3.
以不同油蜡配比涂饰在白橡木表面装饰效果为研究对象,采用分光测色计、粗糙度测量仪等设备对木蜡油涂饰后的木材进行测试,探讨不同组分木蜡油对涂饰木材表面的材色、粗糙度、光泽度、纹理凸显性、视觉心理量性能的影响,结果表明:经木蜡油涂饰后的木材表面的L*a*b*值均有所变化,其中L*值下降,木材颜色变深,a*值和b*值均有所上升,原本淡黄色的木材表面呈现出明显的红黄色调,木材颜色变暖,给人豪华、温暖、庄重的感觉。涂饰后的木材的粗糙度有所降低,光泽度提升了36.3%表现出哑光的效果,纹理凸显性显著提升,使基材纹理更加明显。  相似文献   

4.
速生材改性技术及其在家居木制品中的应用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家具》2016,(3)
本文主要介绍了当前速生材改性现状,以及热处理改性、浸渍改性、乙酰化改性和压密化改性等四种常用的木材改性方法及其特点。同时,以日本压缩雪松木、竹铜混合改性材和压密化的沙巴木所制成的家居用品为例,介绍了部分改性木材在家居产品中应用的现状此外,还从材料自身材性和工艺缺陷两方面概述了改性材当前的技术局限性,指出了未来改性木的发展方向,同时为改性木今后在家居用品中的广泛应用提供了切实的理论基础  相似文献   

5.
不饱和聚酯树脂改性对杨木尺寸稳定性的影响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以杨木为试材,以不饱和聚酯树脂为改性剂,采用真空浸渍方法,研究了木材改性对杨木湿胀率、干缩率和吸水率的影响。结果表明:杨木经过改性后,湿胀性、干缩性明显提高且径向尺寸稳定性提高率大于弦向,吸水率显著降低,杨木的尺寸稳定性得到提高。不饱和聚酯树脂改性剂对杨木的尺寸稳定性具有明显的改良效果。  相似文献   

6.
《家具》2017,(5)
木蜡油以绿色环保、渗透性好以及稳定性高三大优点而著称。然而,经木蜡油涂饰过的木制品,其耐磨性和抗老化性较差。本文以商业木蜡油为原料,刚果沙比利为基材,采用纳米二氧化硅和纳米二氧化钛分别对木蜡油进行改性,分析纳米改性后的木蜡油的漆膜性能变化。研究结果表明:当加入3%及以上的纳米SiO_2时,漆膜硬度由3H升高为4H;当加入7%的纳米SiO_2时,漆膜的耐磨性最佳。而采用3%的纳米TiO_2对木蜡油进行改性时,涂膜的抗老化性能最佳。  相似文献   

7.
木蜡油     
常青 《家具》2012,(2):82-82
木蜡油是以天然植物油和动植物蜡为原料,不使用任何化学有机溶剂,不产生任何有害气体的天然环保涂料。木蜡油不仅具有传统涂料的多种特性,而且又做到了真正的低污染,在国外已被广泛应用于室内外木家具、室内装修装饰和木屋木结构等的涂饰与保护。环保性与安全性是衡量儿童家具产品的重要指标,作为一种天然绿色产品,木蜡油显然极具市场前景和竞争优势,值得大力推广。  相似文献   

8.
随着地暖技术的普及,人们越来越多的应用多层实木复合地板,它各层相互垂直的纹理克服了天然木材各向异性的缺陷,同时也提高了自身的尺寸稳定性。文章论述了改善实木复合地板稳定性的方法:如浸渍处理、化学改性、碳化处理、应力释放等,以及国内外的发展研究现状,为以后的研究工作奠定一些基础。  相似文献   

9.
采用浸渍法将棉织物在硅烷偶联剂溶液中进行表面改性,制备得改性棉织物。利用FTIR、XRD、SEM,表面接触角分析仪等研究改性棉织物的表面形貌、化学组成和织物表面接触角滞后性。结果表明:硅烷偶联剂kh560在碱液中环氧基开环与纤维素中的羟基在棉纤维不定形区发生反应,提高了棉纤维结晶度和表面粗糙度,表面接触角滞后性降低,织物疏水性增强。  相似文献   

10.
硅溶胶强化复合木材制备工艺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以硅溶胶为浸渍处理液,采用真空加压复合工艺制备强化杨树复合木材。集中研究了前真空时间、浸渍压力、浸渍时间、后真空处理时间4个浸渍工艺因子对复合木材性能的影响。结果表明,延长前真空处理时间和提高浸渍压力可以获得较高增重率的复合木材;经真空加压处理后的硅溶胶复合木材抗弯强度和抗弯弹性模量都得到提高,但为了获得较好的弯曲性能,不宜选用较高的浸渍压力和较长的浸渍时间。对于人工林杨树木材,在本研究条件下最适宜的浸渍处理工艺为:前真空时间20min,浸渍压力1.0MPa,浸渍时间30min,后真空时间为20min。  相似文献   

11.
木材树脂浸渍多功能改性的研究进展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树脂浸渍多功能改性是提高人工林木材性能及附加值,实现其高效利用的重要途径。本文综述了影响树脂增强改性的主要因素,包括树脂类型、分子量、固含量、树脂分布状态、木材材性和浸渍工艺等,重点阐述了增强-阻燃改性、增强-防腐改性以及增强-染色改性等树脂多效改性技术,并展望了树脂浸渍多功能改性的发展趋势,旨在为木材的浸渍改性研究提供参考。  相似文献   

12.
文章对制备疏水亲油型棉纤维基油水分离材料进行了综述,着重概述了以浸渍法、喷涂法、溶胶-凝胶法、接枝改性法、气相沉积法、相分离法等在棉纤维基材上构建超疏水超亲油表面的应用技术,为棉纤维基油水分离材料的研究提供参考。  相似文献   

13.
果胶是从苹果渣、柑橘皮和甜菜粕等原料中提取的一种结构复杂的阴离子多糖,具有特殊的表面和界面特性,是构建纳米乳液的理想材料。然而,天然果胶的亲水性较强,疏水性不足,不易吸附到两相界面并发挥作用,限制了其在食品等领域的应用。对天然果胶进行甲酯化改性,或者将果胶与小分子表面活性剂(如吐温、司盘等)或大分子表面活性剂(如蛋白质等)联合使用,能够有效克服天然果胶在稳定纳米乳液时的缺陷,提高纳米乳液的稳定性和生物活性物质的包埋效果。本文综述基于改性果胶的纳米乳液制备方法、表征手段,以及不同形式的果胶基乳化剂的界面及乳化性质,旨在为果胶基纳米乳液体系的构建及其在生物活性物质包埋中的应用提供理论依据。  相似文献   

14.
以荷木纤维化单板为研究对象,采用真空加压、常压浸渍两种浸胶方式,在相同浸胶量的条件下,分别制备不同密度的荷木重组木,并检测其物理力学性能,从而探索不同的浸胶方式对荷木重组木性能的影响。真空浸渍时PF胶液固体含量为10%,真空保持5min,然后加压至0.8MPa保持8min,浸渍量达12%;常压浸渍用PF胶液的固体含量为16%时方能保证浸胶量达到12%。结果表明:两种浸胶方式均可制备出性能优良的荷木重组木,其中真空加压法制备的荷木重组木性能更优,且使用的胶液固含量低,可节省胶耗,原因在于采用加压浸渍,有利于胶液进入木材细胞腔内,增加渗透深度和浸渍均匀性,并产生有效胶合。  相似文献   

15.
研究脲醛树脂浸渍改性杨木的胶合和涂饰性能。结果表明:本试验范围内,胶黏剂种类对木材胶合性能有重要的影响,三种胶黏剂对改性材的胶合剪切强度均大于素材,并且改性材木破率低于素材;脲醛树脂胶合改性材的剪切强度、木破率均较高。涂料种类对浸渍改性杨木涂饰性能有影响,硝基漆和水性漆涂饰的改性材和素材的漆膜附着力均为优等品,而聚氨酯漆漆膜附着力不合格,改性前后杨木的漆膜附着力基本没有改变。  相似文献   

16.
树脂型硅酸盐改性剂及改性材的制备工艺与性能分析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为了提高人工林杨木的物理力学性能和阻燃性能,采用低分子量三聚氰胺脲醛(MUF)树脂复合一定比例的硅酸钠溶液,制备出树脂型硅酸盐改性剂,对人工林杨木进行真空加压浸渍处理,以改性杨木增重率为评价指标,得到较优化的浸渍处理工艺:抽真空至-0.095MPa,保持30min,施加压力0.8MPa保持2h,木材增重率达到60%左右;通过分析不同配比改性剂的性能及其对改性杨木各项物理力学性能和燃烧性能的影响,优选出MUF树脂复合30%硅酸钠制备的改性剂,对木材的改性效果最佳,可使杨木密度由未处理材的0.39g/cm~3提高到0.55g/cm~3,抗胀率达到51.5%,弹性模量和抗弯强度比未处理材分别提高35.9%和59.4%,氧指数达到57%,比未处理材提高119.2%。  相似文献   

17.
采用三聚氰胺改性脲醛树脂,一缩二丙二醇(DPG),α-桐甲脂3种药液为主剂,加入不同的助剂,对铁木豆、黑皮黄杨、牛筋木、红豆丝4种珍贵阔叶树材进行浸渍处理。探讨了不同药液及其配比对提高木材尺寸稳定性的作用。结果表明:以该3种药液为主剂的改性处理剂都能起到提高木材尺寸稳定性的作用,但是不同树种、不同药液处理效果不同。  相似文献   

18.
烷基烯酮二聚体用于杉木疏水改性的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黄琼涛  吴燕  杨波  刘丹丹 《家具》2013,(6):43-45
利用两种烷基烯酮二聚体(AKD)SF30和H10分别浸渍处理杉木木材样品,研究AKD用量对杉木疏水性能的影响。结果表明,使用H10疏水剂处理的木材,当疏水剂浓度为0.4%时,杉木样品表面水接触角达到最大值127.06°,使木材具有一定的疏水性,当增加疏水剂的用量,水接触角又呈现下降的趋势。当使用SF30疏水剂时,试件的水接触角也明显高于未处理的木材试件,其最大值出现在SF30浓度为0.3%时。  相似文献   

19.
李维斌  张程  刘军 《纺织学报》2021,42(8):109-114
针对目前超疏水材料表面耐久性较差的问题,将十八胺和十二烷基三甲氧基硅烷改性的SiO2颗粒与聚二甲基硅烷的混合溶液浸涂到棉织物表面制备超疏水棉织物,对其化学成分、表面形貌、接触角、机械耐久性、化学稳定性和油水分离性能进行测试与表征。结果表明:当聚二甲基硅烷添加量为1.0 mL,改性SiO2颗粒添加3.0 g时,棉织物展现出良好的超疏水性,与水滴的静态接触角为164.5°,其在机械磨损和酸碱环境下表现出良好的稳定性;用超疏水棉织物作为过滤材料,其油水分离效率达90%以上。该超疏水棉织物坚固、环保,易于制造,在油水分离领域具有广阔的应用前景。  相似文献   

20.
纤维素基超疏水材料的研究概况   总被引:1,自引:1,他引:0       下载免费PDF全文
纤维素是广泛存在于自然界的一种可再生的绿色物质,纤维素基材料具有良好的相容性、透气性和生物降解性,而纤维素的超疏水化改性使其应用范围更加广泛。本文主要综述了纤维素基超疏水材料的制备方法,包括喷涂法、浸渍法、相分离法、化学沉积法等,重点介绍了原子转移自由基聚合法(ATRP)对纤维素改性,使其具备超疏水性的研究现状。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