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以国内率先完成并得以实践的江苏省系列区域供水和污水处理规划为例,重点分析城乡安全供水、流域污水治理的理念、方法、布局、措施等核心问题。贯彻环保优先理念,提倡人水和谐发展,保护水生态环境;贯彻循环经济理念,鼓励污水资源化利用,安全处置尾水与污泥,防止污染转移。采用区域统筹方法,优化区域水厂、污水厂布局,协调取水与排污口空间关系;采用城乡统筹方法,改善农村饮用水质量,合理处置农村污水。依托长江、太湖、京杭运河等主要水源,建设区域水厂,改善供水水质;区域供水为主、集中供水为辅,提高城乡供水安全性。集中和相对集中为主、分散为辅处理污水,建设城镇污水厂;强化污水深度处理,控制污染物排放总量。  相似文献   

2.
其他信息     
《城市规划》2012,(6):6-7
<正>全国自来水厂出厂水质达标率为83%城市供水安全问题是近日社会关注的焦点,国家水体污染控制与治理科技重大专项技术副总师、住房城乡建设部城市供水水质监测中心主任邵益生表示,2011年受有关部门委托,住房城乡建设部城市供水水质监测中心会同有关单位组织国家认可的专业水质检测机构对占全国城市公共供水能力80%的自来水厂出厂水进行了抽样检测。按新的  相似文献   

3.
答:城市供水安全问题是近日社会关注的焦点,国家水体污染控制与治理科技重大专项技术副总师、住房城乡建设部城市供水水质监测中心主任邵益生5月10日接受新华社记者专访时表示,2011年受有关部门委托,住房城乡建设部城市供水水质监测中心会同有关单位组织国家认可的专业水质检测机构对占全国城市公共供水能力80%的自来水厂出厂水进行了抽样检测。按新的《生活饮用水卫生标准》评价,自来水厂出厂水质达标率为83%。他说:“我国城镇供水总体安全,近年来水质不断提高。”  相似文献   

4.
水源水质异常,水量不足以及城乡供水一体化带来供区激增等都是供水企业面临的应急供水状况。本文分析了供水设施现状;介绍了应急供水经验:新建钢质调蓄池恢复乡镇水厂建设应急水厂分区分时供水等;在应对水源水锰超标时,使用生石灰方案。对供水单位提出了应急供水的建议:重视城市供水应急预案督促所在地政府规划建设饮用水备用水源做好应急供水时期的沟通协调和舆论导向,以及做好供水设施规划建设。  相似文献   

5.
《Planning》2017,(1)
目的了解德州市城乡供水一体化供水微生物污染状况。方法以问卷方式调查该市15家城乡供水一体化供水单位基本情况、水源情况及水处理工艺,同时采集出厂水和末梢水共180份,按照《生活饮用水标准检验方法》(GB/T 5750-2006)检测微生物和消毒指标。结果该市供水单位以水库水为主要水源,水质处理工艺根据水源情况合理配置,消毒方式以二氧化氯消毒为主。180份水质微生物指标合格率为98.3%,消毒指标合格率为93.3%。结论该市城乡供水一体化供水微生物指标合格率较高,城乡供水一体化是解决农村地区饮用水微生物卫生安全的可行策略。  相似文献   

6.
水质型缺水城市的集中式饮用水源地往往仅依托单一的流域性江湖,缺乏应急备用水源,建立城市应急供水系统对于防范和降低突发事故风险、保障城市安全是非常必要的。充分利用丰富的水资源及现有水厂实施多点应急供水,可进行较大规模的制水,有效缓解应急供需矛盾;最大限度地避免了重复投资和设施闲置,有利于系统调度管理,具有较好的经济性和可操作性。以《常州市城市供水应急系统建设规划》为例,从突发事故影响判断、应急供水规模确定、应急水源及处理工艺选择、供水方案优化等五方面系统分析和介绍了水质型缺水城市应急供水系统的建设要点和科学方法,以期为同类城市的应急供水建设提供参考。  相似文献   

7.
王晖 《城镇供水》2007,(2):44-46
近年来,藻污染现象日趋严重,成为我省各地普遍存在的水质问题。2002年初,我省城市供水行业科技人员成立课题组,共同开展“城市供水藻污染控制”课题研究,并申报了《山东省城市供水藻类污染特征及水厂除藻工艺的研究与示范工程》项目,该课题被列入山东省2002年度科技攻关计划项目(课题计划号022150102),属环境与可持续发展领域的应用开发项目。本项目针对我省城市供水行业日益突出的藻污染问题,分析了山东省城市供水藻污染特征及水质安全性,研究了常规处理工艺除藻特性和存在的技术缺陷,重点研究开发了微生物絮凝剂强化混凝处理高藻水技术、微絮凝活性炭床浮滤池除藻技术、安全预氧化和臭氧活性炭等关键除藻技术。本文主要对山东省城市供水水源水质污染特征进行论述。  相似文献   

8.
为落实党中央国务院关于“确保大灾之后无大疫”的指示精神.按照住房和城乡建设部的统一部署.根据《关于加强受灾城镇供水水质监控和相关信息报送工作的通知》(建办城函[2008]282号)和四川省建设厅《关于地震重灾城市供水水质调查专家组开展检测调查评估的通知》等通知要求.住房和城乡建设部城市供水水质监测中心于5月14日奔赴四川地震灾区,到7月4日圆满完成住房和城乡建设部和四川省建设厅交办的城市供水水质应急保障检测任务,  相似文献   

9.
为确保城乡供水安全,嘉兴市通过建设水源生态湿地工程提升水源水质、创新水厂净水工艺进行深度处理、加强行业精细化管理,推进城乡一体化供水等工作,在提高城乡供水质量和安全方面成效显著,得到社会各界和人民群众的广泛好评。  相似文献   

10.
从水源取水开始,经过自来水厂的净化处理,再输入管网进入二次供水设施或直接进入用户家。在这个过程中,由于受源水水质、水厂处理工艺水平的限制以及从出厂到水龙头之间发生的二次污染等原因,有时会出现一些水质的异常现象,却往往更易引起用户的抱怨,影响供水企业在人民群众中的形象,也常困扰着供水工作者们。  相似文献   

11.
汨罗市饮用水安全保障体系的建设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汨罗市根据城市供水系统现状对城市生活饮用水安全保障体系建设进行了有益探索,制定了重大水源水质突发污染事件、供水设施发生事故及水源水质受到常规污染而超标时的三类应急保障措施。明确了应急备用水源建设目标年限、建设规模、应急保障时间、水源选择方案、强化处理措施、深度净化措施、工程建设投资等,从而为饮用水安全提供了保障。  相似文献   

12.
多年来,江苏供水坚持在源头管控、水源预警、工艺改造及管网优化等多方面发力,搭建形成了"备用水源、深度处理、严密检测、预警应急"的供水安全保障体系,供水安全保障能力得到了稳步提升,为保障人民身体健康和经济社会发展作出了积极贡献。然而,由于历史原因,供水环节"最后1公里"的二次供水问题则显得日益突出,限制了供水品质的全面提升。经过"十一五"以来的探索与努力,江苏初步探寻了居民二次供水设施的改造模式,并付诸实施,未来江苏将全面推行居民二次供水设施的建设改造和规范管理,助力江苏实现"常规优质水、应急合格水"的供水安全保障目标。介绍了江苏省居民二次供水设施改造及管理经验,可为其他城市提供借鉴。  相似文献   

13.
简要介绍了太原市城市供水现状,针对突发水质事故案例,对应急处理情况及检测结果进行了分析,并阐述了太原市供水应急体系建立与完善的情况,以提高水质监测能力,实现全过程水质监测目标。  相似文献   

14.
近年来,常熟市委市政府高度重视城市供水事业的发展,认真坚持“五年统筹”和“五个坚持”的原则,大力组织发展区域供水,实现了城乡供水一体化、生产现代化、经营市场化和社会效益、环境效益、经济效益最大化,使常熟供水事业走上了科学、健康和可持续发展的道路。  相似文献   

15.
实现城乡供水一体,是城乡发展一体战略的重要组成部分。所谓城乡统筹区域供水,就是通过统一规划,在合理选择供水水源的基础上,将供水区域向镇村拓展和延伸,形成水源相对集中的环状管网供水系统,促进水资源的合理配置和高效利用,促进城乡供水设施、管理、技术等要素资源的整合,促进城乡供水同水源、同管网、同水质,丰富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内涵,提升农民生活幸福指数。  相似文献   

16.
《Planning》2015,(1)
目的了解南平市城乡集中式供水水质卫生状况,为居民安全饮水提供科学依据。方法按照国家卫生标准进行水样采集、检测和评价,对2009—2013年城乡集中式生活饮用水水质检测结果进行统计分析。结果 2009—2013年城乡各类水质平均合格率分别为:城市出厂水79.78%、城市管网末梢水65.82%、农村出厂水32.70%、农村管网末梢水28.47%;城市集中式供水水质明显优于农村集中式供水水质;细菌学和消毒指标是影响饮用水水质合格率低的主要因素。结论南平市城乡集中式供水水质卫生质量有待提高,尤其应加强对农村地区饮用水卫生的监管。  相似文献   

17.
昆山市给水工程改善水质的措施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介绍了昆山市的供水现状以及已实施的、将要实施的一系列改善水质的措施,包括:在全市实施区域供水,逐步用以阳澄湖为水源的规模化水厂替代分散在各镇、村的以地下水和内河、湖泊水为水源的水厂;实施水源生态保护工程,改善原水水质;改进水处理工艺,提高供水水质;对受到微污染的原水采用生物预处理和臭氧活性炭深度处理;实施分质供水。  相似文献   

18.
北京市自2008年9月开始使用河北应急水源来缓解水资源紧张的矛盾,因此外地调水、多水源供水形式对北京市供水水质安全造成威胁。从河北应急水源水质分析入手,阐述其对北京城市供水水质安全的影响以及针对这些影响开展的基础研究;重点阐述了在净化工艺、安全输配、应急响应几个主要环节采取的应对措施;总结了使用外地新水源供水的经验教训,以供借鉴。  相似文献   

19.
突发性水污染事故的应急处理   总被引:9,自引:1,他引:9  
近年来,我国城市水源地突发性污染事件日益增加,如何保护水源地生态环境安全和城市供水系统安全,以及如何快速、有效地处理突发性水污染事故已成为亟需解决的问题。介绍了突发性水污染事故应急处理的一般程序,重点讨论了应急措施、处理技术及区域污染物的处理方法。对于危及城市自来水厂区域的突发性污染事故,若在其处理能力范围内,可采用强化混凝、三级处理、备用水源地取水、开启与邻近城市间的备用供水管网等应急处理方法向城市供水;对于自来水厂取水口等遭受污染的水域,可采用吸附、化学沉淀、化学氧化、强化消毒等方法对不同污染物进行治理或隔离。  相似文献   

20.
华一 《城镇供水》2007,(6):12-12
无锡市逢来水总公司水质检测中心(即国家城市供水水质监测网无锡监测站)目前已具备新的国家生活饮用水水质标准GB5749-2006所规定的106项指标的检测能力,成为江苏省第一家、国内供水行业第二家通过实验室资质认定评审的实验室。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