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17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625 毫秒
1.
目的 为解决当前市面上助眠产品对青年用户群体情感需求关注不足、缺乏针对性的问题,运用感性工学与TRIZ相关研究方法,设计一款针对青年用户群体的助眠仪。方法 首先,建立基于感性工学与TRIZ理论的助眠仪创新设计流程,收集筛选感性词汇与样本,运用感性工学构建助眠仪设计要素与感性意象的判断矩阵;其次,采用主成分分析法对数据降维,确定影响助眠仪感性判断的主要因素,分析归纳样本得到待满足设计需求特征;最后,使用冲突理论对助眠仪进行创新设计。结果 在创新设计流程的指导下,科学高效地开发设计了符合用户感性需求的助眠仪。结论 助眠仪创新设计实例表明,应用感性工学与TRIZ能科学有效地将用户情感需求转化为设计元素,并能进行符合目标用户需求的创新设计,同时,该设计流程能在相关产品进行创新设计时提供思路与方法。  相似文献   

2.
目的 为降低产品配色对设计经验等专业知识的依赖性,设计满足用户感性需求的配色方案。方法 提出结合感性工学和交互式遗传的产品配色设计方法。首先,使用融合和模糊处理方法,从源二维图像提取色彩配置方案,构成色彩方案库。然后,使用感性工学方法构建意象词汇和单个色彩的映射模型,从而获得色彩的意象贡献值。在此基础上,构建以色彩意象贡献因子和用户交互评价值为依据的适应度函数,以色彩调和度评价为约束条件,设置初始条件,使用交互式遗传算法进行配色方案的推进及优化,直至获得满足用户感性需求的配色方案。并以某企业某款数控机床产品的配色设计为例,对此方法进行了验证。结论 结果表明,该方法能有效地获得使用户满意的产品配色方案。通过结合感性工学,可获得满足用户感性需求的产品配色设计方案,同时拓展了感性工学方法的应用范围,并且遗传进化操作简单,降低了配色设计对于专业知识的依赖。  相似文献   

3.
许晓云  解秋蕊  张曙 《包装工程》2019,40(18):129-134
目的 针对儿童智能产品设计研究中儿童用户参与度低的问题,应用感性工学的设计方法进行探究,使儿童智能产品的设计更能满足儿童及其父母的需求。方法 将儿童智能产品和儿童用户进行相应的分类。以儿童为主要研究对象进行问卷调查,获取儿童和父母在选择不同儿童智能产品时的决策权重数据。结论 针对儿童参与式的儿童智能产品设计提出了设计流程,包括选择产品设计域、儿童数据获取及计算、感性数据获取方法、结合权重比的感性测量数据计算、定性定量分析及方案设计5个步骤。通过以学龄儿童为用户的儿童智能手表设计对设计方法进行验证。实践证明,应用该方法能够有效提高儿童在设计过程中的参与度和用户对产品的满意度。  相似文献   

4.
用户对仿生产品的感性认知尺度研究   总被引:1,自引:1,他引:0  
付利芳  车建明  周志勇 《包装工程》2015,36(24):96-99,114
目的 以医用护栏的仿生设计为例, 进行用户对仿生产品的感性认知尺度的研究。方法 建立了用户对仿生产品感性认知的约束模型, 使用语义差分法量化用户对仿生原型和不同程度仿生方案的感性意象认知, 得到意象形容词之间的关系, 并提出了用余弦相似度作为衡量意象距离的尺度。结论 测量了用户对仿生原型和不同程度仿生方案的认知差异, 还得到了用户对仿生程度不同的产品的喜爱度, 从而得出最适度的仿生方案, 最后设计出与用户感性认知最匹配的仿生产品, 帮助设计师以适度的仿生满足用户需求。  相似文献   

5.
目的从用户感性需求的角度出发,以家用饮水机产品为研究对象,基于用户的感性需求对饮水机进行创新设计,优化饮水机功能和使用方式,提高饮水机的审美价值,提升用户的使用体验感。方法调研市场现有饮水机产品,总结分析产品存在的问题。运用用户访谈方法和感性工学中的意象尺度法,挖掘用户对饮水机产品的感性需求,以用户感性需求为参考提取饮水机的设计要素,将饮水机的造型、功能和使用方式三个方面作为基点来构建用户需求模型,归纳设计点,由此指导具体的饮水机创新设计方案。结论通过研究用户的感性需求为饮水机的创新设计提供新思路,并提出饮水机的设计方案,使得饮水机产品更符合用户的消费需求。  相似文献   

6.
刘兆龙 《包装工程》2024,45(2):125-133
目的 融合KANO和感性工学两种分析方法,分析用户需求,并根据消费者需求指导设计一款电动滑板车。从而确保滑板车设计方案符合目标用户基本需求,提升用户满意度。方法 通过调查问卷收集消费者对电动滑板车的使用需求,运用KANO进行用户需求分类,构建电动滑板车消费需求评价体系。运用感性工学分析感性要素与电动滑板车设计的影响关系并提取感性词汇。运用SPSS软件对感性词汇进行评价分析,得出符合消费者需求的感性要素辅助设计过程,使设计的电动滑板车更符合用户的需求和心理。结果 根据分析得到电动滑板车用户需求分类,并结合消费感性需求,确定电动滑板车设计方向,以此进行电动滑板车的设计工作。结论 综合应用KANO和感性工学分析电动滑板车的用户使用需求,研究消费者的感性因素,从目标用户出发,这样有助于更加准确地理解消费者需求,洞察滑板车的设计重点,使设计整体过程更加科学、全面。  相似文献   

7.
感性工学在包装设计中的可行性研究   总被引:2,自引:2,他引:0  
程超 《包装工程》2016,37(4):14-17
目的以感性工学的方法,分析包装设计中的感性因素,了解用户通过产品包装对商品的心理感知和需求。方法以实际应用的角度,分析感性工学的原理和技术在包装设计过程中的可操作性。结论在包装设计的流程中,运用感性工学的手段和模型,可以为企业和设计师设计出符合用户感性需要的产品包装提供参考,提升设计效能。  相似文献   

8.
目的 以数据线收纳产品为研究对象,从用户感性需求角度出发,探索感性工学在数据线收纳产品设计中的应用研究。方法 基于用户感性需求的理论知识,从感知、认知、情感3个层面收集用户对数据线收纳产品的感性词汇,分别筛选并确定各层面的感性词汇,随后选取具有代表性的产品样本,运用语义差异(SD法)量表问卷建立感性意象空间,量化用户对产品的感性需求,收集问卷数据,并用因子分析法进行定量分析,得出用户感性意象偏好。结论 通过收集用户感性需求,并通过因子分析法的定量分析,得出用户关注度较高的3个感性词汇,即分别代表了用户在感知、认知、情感3个层面上的感性偏好,再结合样本解析用户感性意象与产品要素的关联,归纳总结出数据线收纳产品在感知、认知、情感3个层面的设计要点,最后基于设计要点进行产品方案设计。  相似文献   

9.
目的提出基于感性工学与知识工程的用户需求认知模型以促进产品设计领域更好地满足用户需求。方法首先从基本理论、流程、相关技术等角度出发介绍感性工学与知识工程;然后依据其在产品设计领域具有相似性及互补性,将两者结合并提出基于感性工学与知识工程的用户需求认知模型;最后通过自行车设计案例进行模型应用的简单介绍。结果在基于感性工学与知识工程的用户需求认知模型中,知识工程模块能确保设计方案在物理层面满足用户功能需求,感性工学模块则能确保设计方案在心理层面满足用户感性需求,因此该模型生成的设计方案能够在物理层面和心理层面同时满足用户需求。结论在产品设计领域,感性工学与知识工程的结合能更高效、更合理地满足用户需求。  相似文献   

10.
曹国忠  石开  王听 《包装工程》2019,40(6):119-127
目的以提高产品设计中用户需求信息获取及评估的准确性、有效性和全面性为主要目标,提出基于多维感性的用户需求信息分析方法。方法针对用户需求多层面的属性,提出对应的描述及归纳方法;根据用户需求的多层次性和动态性,提出面向产品和用户的多维度用户需求获取方法,应用需求预测技术分析、预测用户需求;应用层次分析法对建立的多层次用户需求进行评估。结果建立用户需求信息分析流程与方法,给设计工作者提供明朗的产品概念设计参考方向;通过对该方法进行实际应用,验证其在需求描述、归纳、获取、分析及评估方面的可行性、易用性和合理性。  相似文献   

11.
刘宗明  陈旭辉 《包装工程》2024,(8):141-149, 158
目的 为了最大程度地满足人的感性需求和感知体验,在保证功能的基础上,提出基于感性工学、层次分析法及TRIZ理论相结合的设计流程,设计出符合人机工学原理且美观、实用、易于组装和拆卸的模块化家具。方法 基于感性工学方法,建立模块化家具的样本空间并进行感性意象词汇收集。对意象词汇进行聚类分析,通过语义差异法计算意象词汇的平均分以进行因子分析。运用层次分析法构建模块化家具设计层次结构模型并进行权重结果计算,确定感性词汇与模块化家具设计的关联性,最终通过TRIZ创新理念指导设计实践。结果 运用感性工学、AHP层次分析法及TRIZ创新理念的集成设计模型可以得到符合用户需求的设计方案。结论 基于感性工学及AHP层次分析对用户需求进行总结归纳,借助TRIZ发明方法进行矛盾分析并解决,最终对模块家具进行再设计。三者的结合以更加科学系统的方式进行产品的设计和改进,为产品设计开发提供有效参考。  相似文献   

12.
吴国荣  龚宇函  汤繁稀 《包装工程》2024,(6):356-366, 382
目的 构建露营茶具的创新设计开发机制,以满足人的感性需求,进而提升对露营茶具的使用情感。方法 利用网络爬虫搜集整理用户感性词汇及样本图片,分析用户在露营过程中对露营茶具产品的体验感受,建立了露营茶具感性词汇评价体系,并使用改进EW-AHP计算出各指标的权重,明确感性词汇与露营茶具之间的关联性。结果 得出三个产品创新设计方向,最终通过模糊综合分析法对感性词汇评分,验证了设计方案的可行性。结论 通过融合感性工学和改进EW-AHP理论,使搜集、整理、分析用户需求的过程更客观准确,为露营茶具的设计与优化提供了数据依据,并对设计结果进行综合评估,设计出满足用户体验需求的现代露营茶具产品。  相似文献   

13.
目的 结合感性工学相关理论,借助眼动仪开展设计研究,实现中式驾舱座椅CMF设计优化,并为今后的相关设计实践提供借鉴依据。方法 提取所研究产品的意象信息与相应的CMF设计样本,建立汽车座椅CMF设计实践过程中的感性工学评价模型,通过明确感性意象与选定样本之间的映射关系进行方案设计;结合眼动追踪技术实验进行汽车座椅CMF方案评价,获得中式汽车座椅CMF设计方案。结果 将感性工学理论运用到汽车座椅的CMF设计实践中,有利于优化调整座椅CMF的设计思路;通过眼动试验能够对基于用户感性需求座椅CMF设计方案进行评价优选。结论 在进行汽车驾舱的座椅CMF设计时,不仅需要从产品本身出发来考虑其设计要素、实用性与合理性,还要从用户的角度入手,从感性层面对用户进行分析研究,结合感性工学原理构建的设计流程与方法,将CMF设计实践过程中的颜色遴选、材质、表面处理等环节进行合理化调整,有利于CMF设计方案的优化。  相似文献   

14.
齐浩  陈净莲 《包装工程》2022,43(6):49-55
目的 运用KANO模型和感性工学相关研究方法,设计一款老年家用智能医药箱。方法 应用KANO评价法分析老年人对家用智能医药箱的特殊需求,通过敏感度矩阵坐标图对需求的优先级进行排序,并搜集感性词汇,通过问卷调查法筛选和整理感性词汇,建立产品样本库,选取典型样本,分析语义评价法获得的数据,将用户模糊的感性意向转变成真实可用的数据,最后提取出设计元素融入老年智能药箱的设计中。结果 通过研究KANO评价法获得的老年人对智能药箱的需求,以及基于感性工学提取的颜色、材质、造型、功能等设计元素,以完成老年人家用智能医药箱的设计工作。结论 按照设计流程,分析老年用户对家用药箱的特殊需求,将用户内心的感性元素转化为真实的数据并应用到设计中,设计出真正符合用户需求的产品。在设计过程中,除了要考虑理性的产品设计要素之外,还要对用户内心的感性因素进行分析,并从目标用户视角出发进行设计实践。  相似文献   

15.
何桢  吴杜 《工业工程》2012,15(4):58-64
顾客之间不一致的个体特征可能导致不同顾客对同一产品的感性评分之间存在显著的变差,从而很可能存在部分顾客对产品的感性很不满意。针对该问题,在感性设计过程中考虑顾客群体的异质性,引入质量工程中的一种稳健性设计方法来设计感性产品,不仅使该产品大体上符合顾客群体的感性意象,而且使不同顾客对同一产品的感性反应的波动降到最小乃至消除。具体步骤为:首先,提出"感性距离"的概念,用以量化产品的感性质量;然后,将产品的各项感性参数作为控制因子,将顾客之间不一致的个体特征视为噪声因子,将感性距离作为响应变量,应用单一表进行响应建模的方法,求得产品感性参数的稳健设置。以手机的感性设计为例,对上述方法进行了实际应用。  相似文献   

16.
目的 探索感性工学在通用飞机涂装设计领域中的适用性及应用价值。方法 首先,从理论层面介绍飞机涂装设计以及感性工学。其次,在现有通用飞机涂装设计研究的基础上,提出了一种基于感性工学的通用飞机涂装设计方法,并阐述了具体的步骤及要求。最后,以某型正常类通用飞机为案例进行了应用研究。结果 分析结果表明,对通用飞机涂装感性认知影响最大的5个感性语汇分别是“灵巧的”“新能源的”“创新的”“流线型的”和“安全的”,并且通用飞机涂装感性语汇间的相关性非常显著。以感性语汇分析结果作为设计目标的涂装方案获得了良好的设计效果。结论 基于感性工学的飞机涂装设计能够更好地满足用户的感性认知需求,感性工学方法在飞机涂装设计领域具有良好的适用性和广泛的应用前景。  相似文献   

17.
张阳  宋磊  李学林  林海花  孙洪源 《包装工程》2023,44(16):180-187
目的 为探究飞桥游艇造型演变趋势及各造型要素的重要度排序,提高产品造型设计的效率。方法 提出1种基于感性工学(Kansei Engineering)及灰关联模型的游艇造型设计方法。通过收集飞桥游艇样本及感性语汇,应用因子分析及聚类分析对飞桥游艇造型演变的阶段进行划分,提取其中1个阶段较新的27个样本的结构线并归纳总结,应用灰关联模型得到不同感性语汇下飞桥游艇各造型要素的重要度排序。结果 设计师可以根据所得的各造型要素重要度决定不同感性语汇下设计的优先度。结论 以用户需求为导向的产品设计可以依据该方法为设计师提供可参考的数据,同时以感性工学为基础的游艇造型演变阶段划分,可以避免已不被用户所接受的造型对后续结果的影响,在提高飞桥游艇造型设计效率的同时能更好地贴合用户心理需求。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