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689 毫秒
1.
化学反应工程是化学工程与工艺类专业的一门核心专业课,具有较强的工程性特点,学生缺乏工程经验,通常较难理解。基于化学反应工程课程的教学尝试,提出了以反应动力学表达式为中心、三传一反结合的教学模型,形成贯穿化学反应工程的教学思路,使学生能系统的掌握知识点,为进一步提高学生分析和解决实际工程问题的能力打下基础。  相似文献   

2.
过程模拟系统在当今的化学工程领域倍受关注。综述了近几年来过程模拟系统在化学工程与工艺专业核心课程:化工热力学、化工原理、化学反应工程和分离工程等教学过程中的应用成果,并对其发展趋势和应用的必要性进行展望。  相似文献   

3.
工程伦理教育是塑造未来高素质工程技术人才的重要环节。在新冠肺炎疫情背景下,全球高校逐步探索出多种在线教育模式。文章以清华大学化学工程伦理课程为例,介绍疫情常态化防控阶段工程伦理教育的教学方式探究与实践环节延伸。线上课程教学和课外实践活动并举有助于实现立德树人的教学目标,可为进一步开展工程伦理融合式教学奠定基础。  相似文献   

4.
高等反应工程是化学工程与技术专业研究生的必修核心课程,依托该课程开展思政教育既有意义也有必要。高等反应工程课程包含丰富的思政案例资源,可以发挥立德树人的作用。高等反应工程课程教学团队将分布在课程教材中的知识点整理成5个案例并制作成视频。每个案例均包含人物介绍、时代背景、科学贡献、道德情操。融入思政案例的教学极大地激发了学生的学习兴趣,以“润物无声”的方式将正确的理想信念、价值追求和家国情怀有效地传递给学生,从而实现了知识传授、能力培养、价值引领三位一体的课程教学目标。  相似文献   

5.
反应工程基础是化学工程本科专业的核心基础课之一。传统上该专业课教学以知识点讲述为主,旨在帮助学生学习并掌握反应器设计的基本原理和步骤。而现代反应工程专业课教学则通过案例教学,把课程内容与具有代表性的工业案例或者科技前沿衔接起来,开阔学生的视野,培养学生严谨思维和创新思维的能力,同时通过剖析案例的成功和不足,锻炼学生活学活用和独立思考的能力,使其能够超越课本知识的限制,形成开放、拓展式的学习模式。文中以作者在反应工程基础课程教学中的一个案例“制氢反应过程和反应器设计与发展”为代表,探讨如何将案例教学融入本科专业课教学中,以帮助学生理解反应工程原理,更重要的是激发学生的想象力、创造力,培养学生的专业志趣,践行价值塑造、能力培养和知识传授“三位一体”的教学理念。  相似文献   

6.
化学反应工程作为化学工程、能源化工、生物工程以及应用化学等高等学校重要专业必修课程,在学生的工程思维和综合能力培养中起到重要作用.本文利用比较教学法建立了化学反应工程中的多元化知识体系,不仅丰富了课程专业知识教学的技巧,并且拓展了比较教学法在化学反应工程教学中的应用.  相似文献   

7.
MATLAB语言与化学反应工程是化学工程专业学生的核心课程。但是由于传统教学方式的限制,学生学习兴趣不高,教学效果不好。针对这一问题,文章介绍了将MATLAB语言与化学反应工程两门课程进行交叉教学的新型教学方式。学生在学习化学反应工程课程时,只需要掌握化学反应工程的基础知识,能熟练进行公式推导,建立化学反应工程数学模型,不需要考虑数学模型求解问题。而MATLAB语言课程的教学主要以化学反应工程数学模型求解为教学主线,教授学生如何利用MATLAB来解决化学反应工程数学模型计算问题。通过两门课程的交叉教学,从根本上解决了化学反应工程学习过程中对数学基础要求过高的问题,也解决了MATLAB语言教学过程中学生缺乏MATLAB的实践应用能力的问题,教学效果明显提高。  相似文献   

8.
《化工热力学》是能源化学工程专业一门理论性和逻辑性较强的专业基础课,文章阐述了作者在《化工热力学》课程教学过程中如何提高学生对学习本课程兴趣的教学实践和教学体会。通过明确教学内容和教学主线,改变传统的单一的课堂教学,将课堂教学与学科动态及工程实践密切结合,激发学生学习兴趣,培养学生自主学习能力和工程意识,以满足培养能源化学工程领域领军人物的要求。  相似文献   

9.
当前,高等工程教育从"大"向"强"迈进成为其显著特征。本文以浙江科技学院"卓越计划"试点专业化学工程与工艺的工程实践教学改革为例,从工程实践教材开发、实践教学方法变革、实践教育基地建设、实践教师队伍保障及实践教学质量评价方式转变等五方面探索了新时期化工专业的实践教学体系及其运行成效。2015年10月底,中国工程教育专业认证协会专家组现场考察了我校化学工程与工艺专业的建设水平和"卓越计划"的实施情况,充分肯定了本专业的实践教学成效。  相似文献   

10.
华东理工大学化学工程与工艺专业荣获2007年全国教育系统先进集体荣誉称号,被列入高等教育质量工程的国家级教学团队和第一类特色专业建设点。本文论述了教学团队建设在专业建设中的重要地位,阐述了当前工科专业教师队伍的特点,提出了专业教学团队建设的目标,介绍了华东理工大学化学工程与工艺专业加强师资队伍建设的措施与成效。  相似文献   

11.
霍丽  高广颖 《广州化工》2012,(3):138-139
化学反应工程是化工类专业的核心课程,目的是培养学生的工程意识。根据化学反应工程这门课程的特点,结合我校目前的教学状况,从教学内容、教学手段、教学评价体系等方面来实施教学改进,促进学生的学习热情和工程认知能力,增强学生的实践能力。  相似文献   

12.
朱安峰  毛广秀 《广州化工》2011,39(19):140-142
化学反应工程是化学工程专业学生的专业基础课,对培养学生的工程概念、工程分析能力、分析问题能力、解决问题能力和实际应用能力具有十分重要的作用。本文从教材、教学内容、教学方法、实验教学和考核方法几个方面,探讨了提高化学反应工程课程教学效果的一些体会。  相似文献   

13.
李青云 《广州化工》2014,(18):241-242
化学反应工程是化工专业的核心课程,本文分析了化学反应工程课程的特点,结合在教学过程中的体会与认识,探讨了在课堂教学中进行的教学内容、教学手段和教学方法的改革。在教材选择上,注重分析比较,选用合适教材;在授课过程中,精心组织授课内容,让反应工程知识系统化、条理化;在授课时要注重理论联系实际,结合化工生产实际案例,重点突出,抓住本质。  相似文献   

14.
化工原理实验“准现场”教学法探索与实践   总被引:2,自引:1,他引:1  
葛业君 《广州化工》2010,38(11):228-229
化工原理实验课程是一门重要的实践课程,利用好现有设备提高实验教学质量与水平应成为化工类专业教师的主要教研方向之一。本文针对化工原理实验教学过程中发现的诸多现象或问题,提出"准现场"教学法,并给出了具体教学模式。该教学法的应用在一定程度上培养了学生实事求是、严肃认真的工作态度和团结协作处理工程问题的综合能力。  相似文献   

15.
化学反应工程课程教学方法创新探讨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在分析了我校化学反应工程课程教学现状的基础上,探讨了课程教学方法的创新手段与实践应用模式。提出多种教学方法的有机结合能够有效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增强学生实践能力、学习能力和解决工程问题的能力,并能更进一步提高我校化学反应工程课程的教学质量和教学效率。  相似文献   

16.
化工设计课程教学改革建议   总被引:1,自引:1,他引:0  
王华  张国涛 《广州化工》2010,38(6):277-278
基于化工设计课程在培养优秀化工人才中的重要作用,结合我院目前该课程的开设情况,本文对化工设计课程的教学提出五点建议:重视化工设计课程在培养化工人才中的作用;理论课程的讲授应重视工程观念的培养;加强计算机在教学中的辅助作用;增强实践教学环节的作用;改变单一的考核方式。  相似文献   

17.
目前,留学硕士生的全英文学位课程建设已成为我国高校国际化的必然趋势。就我校化工学院留学硕士生化学反应工程全英文课程建设的教学实践,本文总结和探讨了英文教材的编写、教学方式的调整、课后交流与答疑的设置、学生水平的评价体系和授课教师的激励措施等关键问题,最后从教学反思中展望了化学反应工程全英文课程建设的前景。  相似文献   

18.
化工原理课程是化工、制药、生物、环境等类专业的工程性很强的主干课。将教学设计引入化工原理课程中,对教学系统的预先分析与规划,是对教什么(课程的内容)和如何教(教学组织、模式选择等)进行设计,通过教学诸要素有序、优化地安排,形成教学方案的过程。从而提高学生解决工程问题的能力。  相似文献   

19.
《煤化工工艺学》课程教学模式改革与实践探索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李健  亢玉红  闫龙  王玉飞  陈鲁园  马亚军 《广州化工》2013,(24):149-150,159
煤化工工艺学是化学工程与工艺专业重要的方向课之一。介绍了基于地域特点的《煤化工工艺学》课程的初步探索和实践,从理论教学环节和实践教学环节两个方面对《煤化工工艺学》课程的教学改革进行了探讨和分析。在教学过程中,对传统的授课模式进行革新,结合榆林当地的煤化工发展现状,构建了新颖、特色的课程教学模式。  相似文献   

20.
《化工原理》课是化工类所有专业都开设的一门工程性极强的技术基础课。化工原理课包括了课堂理论教学、课程设计和实验三个教学环节。在这三个环节中,我们改变传统的教学方法,充分利用多媒体课件,通过对化工单元操作的基本规律的学习,将帮助学生树立牢固的工程观点,培养解决工程实际问题的综合能力。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