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46 毫秒
1.
为研究灵东煤矿Ⅱ_(2-2)煤层上行开采的可行性,运用UDEC离散元数值软件分析了Ⅱ3煤层采动后对上覆Ⅱ_(2-2)煤层的影响程度,得出了Ⅱ_(2-2)煤层随Ⅱ3煤层工作面推进的下沉曲线,并结合Ⅱ3煤层厚度变化及两层煤层间距变化规律,对各剖面上行开采进行判定,将Ⅱ_(2-2)煤层可采区域划分为可以上行开采区域和不可上行开采区域。  相似文献   

2.
一、开滦煤矿几个上行开采的实例1.唐山矿的9道巷17道半石门9794工作面(煤层赋存情况见图1),在解放前由于某种原因没有开采煤.层,而先采了煤_9和煤_(12)层.七十年代开滦煤矿大搞复采时,对煤_8层用陷落法进行了开采.在复采中发现煤_8层的顶板仅平缓下沉,煤层破坏并不严重,虽煤层节理增多了些,但并不松散,工作面压力不大.2.唐家庄矿盆地乙2610工作面(煤层赋存情况见图2).1959年在煤_(11)层内已把2610工作面准备出来了,后因水大采不了,只好将该工作面放弃,而先采了煤_(12)层内的2612工作面.1972年挖潜时,才又对2610工作面进行了回采,工作面长约110米,用长壁采煤法开采,开采中曾发现底板上有一指宽的裂缝,但工作面压力也不甚大,较安全.  相似文献   

3.
《煤炭技术》2017,(5):98-100
新汶矿业集团某矿有可采煤层5层,受矿井前期开采布局与现阶段采掘工程进度安排的影响,上部8_(-3)、9_(-3)、10_(-1)煤层在矿井部分区域存在重复上行开采的问题。利用比值分析法、"三带"判别法对上部3层煤进行了重复上行开采可行性分析,判别8_(-3)煤层位于9_(-3)、10_(-1)煤层重复采动后的覆岩准平衡带及中裂隙亚带内。建立二维离散元模型,分析了9_(-3)、10_(-1)煤层开采后覆岩运移及应力变化情况,对理论分析结论进行了验证。  相似文献   

4.
针对东欢坨矿北二采区上行开采5煤层可行性进行研究。在分析北二采区5煤层上行开采影响因素的基础上,采用"三带法"、"比值法"进行了初步的经验方法判别。建立工作面开采数值模型预测回采下部8煤层与上行开采5煤层后顶板裂缝带波及范围。经验判别得出5煤层位于8煤层垮落带之上,采动影响系数大于经验临界值7.5,上行开采5煤层可行。数值模拟了采动影响下围岩的扩容区,以体积应变大于等于0.025的等值线密集区视为导水裂隙区,得到8煤层回采顶板导水裂缝带最大高度为53m,上行开采5煤层后顶板导水裂缝带最大高度向上增长0.4m。下部8煤层开采将5煤层顶板改造为极软弱顶板,导致其裂缝带发育高度偏小,利于上行开采。  相似文献   

5.
基于顶板平衡结构岩层高度和三带判别方法,对二2煤开采后对三2煤的影响进行了计算和分析,按顶板平衡结构岩层高度计算,三2煤层处在二2煤层顶板平衡岩层上部,且距平衡岩层下部边界约60 m左右处;按三带判别法,三2煤层处在二2煤层顶板之上的弯曲下沉带中,且距裂隙带上部边界40 m左右处,因此,二2煤层开采对三2煤不会产生破坏影响.另外,根据模拟和岩层移动观测,分析了三2煤层与二2煤层同时开采的时空关系.  相似文献   

6.
秦华煤矿10-1煤层顶板裂隙发育、抗压强度不大、易于破碎,且与上覆9-3煤层最小层间距17.6m,通过采用比值判别法、"三带"判别法、数理统计分析法及UDEC计算机数值模拟研究,结合我国上行开采的成功经验,分析了10-1煤层采空区边界的应力分布、覆岩变形破坏特征,分析总结了8-3,9-3煤层工作面回采巷道的合理布置,确定了上行开采的合理时空关系。  相似文献   

7.
基于顶板平衡结构岩层高度和三带判别方法,对二2煤开采后对三。煤的影响进行了计算和分析,按顶板平衡结构岩层高度计算,三2煤层处在二2煤层顶板平衡岩层上部,且距平衡岩层下部边界约60m左右处;按三带判别法,三2煤层处在二2煤层顶板之上的弯曲下沉带中,且距裂隙带上部边界40m左右处,因此,二2煤层开采对三2煤不会产生破坏影响。另外,根据模拟和岩层移动观测,分析了三2煤层与二2煤层同时开采的时空关系。  相似文献   

8.
刘增平 《煤矿开采》2012,17(2):38-40
韩桥湾煤矿二盘区下部2-2煤层厚度大,开采条件优越,先行采用房柱式开采完毕,使其上部1-2煤层不能按正常顺序开采。根据两煤层赋存条件(煤层厚度、层间距、层间岩性等),采用垮落开采的比值法、"三带"判别法、围岩平衡法以及上、下煤层开采的时间间隔,分析论证了1-2煤层上行开采的可行性,确认二盘区上行开采1-2煤层技术上是可行的,由此可解放上方呆滞煤量,延长矿井寿命,提高经济效益,具有重要现实意义。  相似文献   

9.
在我国矿井生产中上行开采的先例非常多,而上行开采的安全性是关系到安全生产和可持续发展的重点课题。为研究XV1201工作面上行开采的可行性,采用了四种方法对其开采的可行性进行了分析。最终分别得出:1通过比值法进行判别得出的结论为10煤层的开采不影响12煤的回采和准备,12煤的上行开采是可行的。2通过"三带"法判别可知,10煤层开采后,12煤层发生整体移动,其整体性不受破坏,12煤层的上行开采是可行的。3通过围岩平衡法判断可知,煤层实际间距大于上行开采必要的层间距,平衡围岩上覆岩(煤)层不会发生台阶错动,10煤层的上行开采是可行的。4通过时间间隔判别,12煤层开采滞后10煤层开采时间满足条件,对12煤层进行上行开采是可行的。综合比较得出其上行开采是可行的。  相似文献   

10.
《煤炭技术》2017,(7):20-22
娘姆特煤矿首采工作面布置在一水平二采区第二区段煤_(20)中,煤_(20)被多层煤层和多年冻土层覆盖。为了研究此种地质条件下煤层群上行开采的可能性,采用比值判别法、三带判别法及围岩平衡判别法进行理论计算判定,并结合计算机数值模拟计算进行分析。  相似文献   

11.
煤炭科学开采与开采科学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下载免费PDF全文
王家臣  刘峰  王蕾 《煤炭学报》2016,41(11):2651-2660
从安全生产、机械化或自动化开采、共伴生资源共同开采、保护环境、降低开采直接成本、资源利用最大化、科学规划等方面详细阐述了煤炭科学开采的基本要求。介绍了国内外在煤炭科学开采方面的研究现状与进展,对比分析了国内外科学开采的共同点与差异。提出了我国实现煤炭科学开采需要从技术进步、思想观念、法律法规、基础研究与人才培养等方面入手。提出了煤炭开采今后需要在采矿开挖卸荷与偏应力作用、采动应力场动态变化、深部煤岩体的力学行为、煤岩柱的长期强度、采场的系统刚度等10个方面加强研究。  相似文献   

12.
通过分析民采矿对矿业经济正反两方面的影响,提出限制其数量,改进其开采行为和市场行为,规模发展的矿业发展策略。  相似文献   

13.
陈何  刘建东  王湖鑫 《矿冶》2014,23(5):1-4
保障生产能力的平稳过渡是矿山露天转地下过程中的关键问题。阶段强制崩落采矿法与无底柱分段崩落法均为适宜于开采低品位大型矿体的高效率采矿方法。根据杏山铁矿挂帮矿、地下矿开采技术条件,提出了大参数无底柱分段崩落法、基于大直径深孔采矿的阶段空场连续崩落法的露天转地下联合开采方案。经过开采技术经济比较,阶段空场连续崩落法采用大矿块参数阶段开采方式,在强化开采、提高生产规模、降低开采成本等方面都具有优越性。  相似文献   

14.
当前我国煤炭开发一直处在高耗水、高损伤以及高排放的粗放式管理状态。而随着我国对环境保护的重视,以及煤炭产业结构调整和转变的时机,必须在这个过程中继续深化改革,以绿色开采协同创新原则实现煤炭行业的转型和升级。为此本文对比传统开采方式的弊端,对采矿工程中绿色开采技术的应用进行分析和讨论,探索绿色开采的技术体系和应用方法。  相似文献   

15.
阐述了露天矿山分期开采的原则和目的,探讨了分期开采中影响矿山生产能力的因素,规避分期开采风险,整合矿山资源,提高矿山经济效益.  相似文献   

16.
分析地下开采造成的开采影响与损害的因素,对其影响进行分类,建议控制或减少影响损害的措施。  相似文献   

17.
采用理论分析和多方案对比法,以堡子沟煤矿为例,针对多个井工煤矿整合后转为露天开采特殊条件下的开采程序优化问题,详细对比了2个首采区位置情况下4种拉沟方案的优劣,制定了采区划分及转向方案,优化了堡子沟煤矿井工转露天后的开采程序。  相似文献   

18.
煤炭开发与地下水资源保护之间的矛盾日益突出,煤炭开发在促进社会经济发展的同时也给当地生态环境带来了较大破坏,尤其对地下水资源的影响更为显著。如何实现煤炭开发与水资源保护间的相互协调是当前煤矿开采面临的巨大难题。通过分析煤矿开采对水资源尤其是对顶底板含水层的影响,进一步阐述了煤炭开采与水资源保护技术的技术进展情况及当前可实现保水开采的2种基本技术途径:以“堵截法”和“疏导法”为理念的保水开采技术的适用性和面临的技术难题,提出矿井要在不断探索实践中科学合理地选择适用于矿井自身的保水开采技术,对解决当前煤矿开发与水资源保护之间面临的双重难题,对矿井可持续发展具有一定的指导作用和借鉴意义。  相似文献   

19.
煤炭科学开采是煤炭行业追求的目标,采动应力与岩层控制研究可以促进煤炭安全开采、提升自动化与智能化开采效率、保护地下水与地面环境、实现煤炭及共伴生资源协调共采,是实现煤炭科学开采的基础。采动应力可数倍于原岩应力,偏应力和采动卸压是促使围岩破坏的主要因素,在一些长工作面顶板会发生分区破断现象,要充分重视采场围岩控制的系统刚度原理,对一些特厚煤层和薄基岩煤层开采的顶板运动及载荷边界尚不清楚。随着开采理念和技术进步,岩层控制研究也遇到了一些新问题,今后需更多地关注覆岩运动、底板破坏与突水、裂隙岩体、地质构造等问题。由于煤炭开采更多研究的是岩层破坏后的力学行为,破坏后的岩层是以块体组合、非连续体为主,其宏观运动以接触面位移、大变形为主要特征,需要提出针对性的研究方法,开发专用的仪器设备,完善煤炭开采岩层控制研究体系。  相似文献   

20.
露天转地下开采是许多大中型矿山迟早要面对和解决的一个问题.本文简要介绍了板石矿业公司上青矿露天转地下开采平稳过渡的经验以及对眼前山铁矿露天转地下开采的借鉴意义.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