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281 毫秒
1.
华电淄博热电有限公司4号机组抽凝型式机组已改造为双背压双转子互换式供热汽轮机组,目前高效抽真空装置已在纯凝和抽凝机组上应用并推广,节能效果良好,但受制于汽轮机高背压工况凝汽器各参数与纯(抽)凝工况不同,还未在双背压双转子互换式汽轮机组上应用。高效抽真空装置在华电淄博热电有限公司大型双背压双转子互换式汽轮机组成功应用,取得了良好的经济效益和社会效益。  相似文献   

2.
采用自主开发的电厂热力系统模块化集成优化软件,对某电厂330 MW亚临界抽汽供热机组进行模拟,提出汽轮机本体通流改造及供热抽汽系统优化方案。通过对不同方案进行对比,分析各抽汽供热方案的节能效果及对锅炉侧系统的影响。  相似文献   

3.
南京热电厂采用600MW超临界双抽供热汽轮机,该机型在国内电厂的应用并不多见。文中介绍了600MW超临界供热汽轮机的设计特点,对供热汽轮机的可靠性以及机组供热系统的设计方案和控制方案进行了分析。600MW超临界双抽供热汽轮机在电厂的应用,为热电厂汽轮机型式提供了更多的选择。  相似文献   

4.
火力发电厂的冷端损失是电厂热力系统的最大损失,如果汽轮机排汽余热能够充分回收用于供热,将大幅提高电厂的供热能力和能源利用效率,带来巨大的节能效益、环保效益与社会效益。本文通过朝阳燕山湖发电有限公司超临界600 MW直接空冷机组双背压供热节能改造技术的实践,论述了改造过程中汽轮机末级叶片、低压缸末级叶片、排汽管道系统、凝结水系统、抽真空系统、循环水系统、排汽装置热水井水位平衡系统、凝结水冷却系统、热网循环水二次加热等系统和设备可能存在的问题和改造方案,以及背压限制值、背压控制、空冷岛防冻、双背压运行的启动和退出、换热器泄露处理、凝结水降温系统设置、热网水出口温度等双背压供热系统相关的调控措施,最后从节能减排效果、运行安全性以及灵活性调峰等方面讨论了改造效果。结果表明,改造后机组运行稳定,节能效果显著。该双背压供热灵活性改造技术为火力发电厂灵活性改造提供了新的思路。  相似文献   

5.
针对350 MW超临界供热汽轮机在冬季运行时热负荷持续增长和供热能力不足的矛盾,采用双转子低真空供热方案,可大大提高汽轮机冬季供热能力。从设计角度进行计算及分析,对其在350 MW超临界机组上的应用进行安全性分析。  相似文献   

6.
介绍300 MW汽轮机高背压循环水供热的关键技术。通过对汽轮机本体、凝汽器、给水泵汽轮机、凝结水精处理设备及热力系统改造,解决了300 MW汽轮机高背压循环水直接供热改造的关键技术难题,实现了300 MW汽轮机低压缸"双背压双转子"互换。改造后的热力性能试验结果表明,汽轮机组热耗率降至3 706.6 k J/k Wh,发电煤耗降至139 g/k Wh。  相似文献   

7.
抽凝供热机组抽汽参数往往高于热网所需,热损失大。高背压供热机组利用排汽余热供热,增加供热能力,减少供热抽汽量。单转子运行和双转子互换是大型汽轮机高背压供热改造的2种主流方式,为研究不同方式的经济性和适用性,以某350 MW机组为例,采用Ebsilon仿真软件建立高背压供热汽轮机变工况计算模型。结合单耗理论进行不同改造方式下供热季与非供热季经济性及能耗对比。结果表明:和单转子方式相比,双转子互换方式在供热季发电量多200万 kW·h,平均发电煤耗低0.24 g/( kW·h),最大供热量少6.48 MW,非供热季其火用效率高于单转子方式。但考虑到双转子互换方式供热季优势并不明显,且每年需要2次更换转子,因此对于大型热电联产机组高背压供热改造首选单转子方式,以降低成本。  相似文献   

8.
针对国内现有火电供热机组普遍面临的深度节能降耗问题,提出现阶段较为流行的"高背压循环水供热"改造技术,并以某330 MW间接空冷机组为例,对高背压循环水供热改造技术从改造方案、经济性、存在问题、投资收益等方面进行分析研究。最终得出该技术仍需技术论证,各火电供热企业应"因厂制宜",根据自身供热特点及机组负荷情况,综合评选最佳节能方案。  相似文献   

9.
汽轮机凝汽器双背压改造的经济性探讨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王兴平  黄功文 《发电设备》2010,24(4):241-243
针对汽轮机双背压式凝汽器理论上比单背压式凝汽器更有优越性的问题,对一台拟作双背压改造的600 MW汽轮机进行了详细的计算分析。结果表明,该汽轮机进行双背压改造在设计工况下不但达不到预期目的,反而会影响其运行经济性,对每一机组是否运用双背压凝汽器需预先进行性能计算确定。  相似文献   

10.
发电设备年利用小时数走低、热电矛盾的现状,和节能减排、上大压小的国策下,火电企业已面临盈亏临界,甚至生存危机。抽凝或纯凝式汽轮机切换为高背压式供热的新技术为火电行业注入生机。以两台200 MW汽轮发电机组为例,提出利用冷源损失提高供热能力的高背压方案、高背压和背压组合方案、背压方案,并从技术、经济两方面剖析、论证三种方案均可行,且高背压供热优于背压供热。为已建或新建火电机组消除冷源损失实施高背压技术,在制定设计方案和明确各种方案的优先次序时提供借鉴。首次提出研发汽轮机低压转子集成工况模块的理念,通过模块调整和切换实现汽轮机抽凝或纯凝工况、高背压工况、背压工况高效运行的市场需求。  相似文献   

11.
为解决热电联产机组供热蒸汽压力过高而造成高品质蒸汽能量浪费的问题,提出了增设功–热汽轮机以回收利用供热蒸汽中的高品质能量.针对某300 MW机组供热蒸汽余压发电改造方案,结合采暖期机组热网系统实际运行参数,在分析选取功?热汽轮机的进汽参数、排汽参数及进汽量时需考虑的主要影响因素基础上,通过核算确定了功?热汽轮机的主要技...  相似文献   

12.
以合同能源管理(energy performan cecontracting,EPC)项目风险分析理论为基础,结合火电厂节能改造项目的特点,研究EPC模式下基于工作分解结构(work breakdown structure,WBS)和风险分解结构(risk breakdown structure,RBS)的节能改造项目风险识别。全面系统地识别在EPC模式下火电厂节能改造项目全过程的风险因素,有助于风险评价和风险分担,能够促进火电厂节能改造项目的顺利进行。  相似文献   

13.
基于根据蒸汽再热技术实施供热改造后的某300 MW亚临界机组,依据"等发电功率"+"等供热量"的原则,通过进行三组对比性的性能试验研究,分析了"纯凝通流改造+供热优化"对机组运行经济性的影响.重点研究改造前后供热工况下机组性能变化,并对比分析改造前后纯凝工况下的机组性能.分析得出:纯凝通流改造前后纯凝THA工况下汽轮机...  相似文献   

14.
以某330 MW热电联产机组为研究对象,利用等效热降法对机组在250 MW、100 t/h供热工况下的3种供热方式的经济性进行了计算分析。结果表明:引射汇流供热节能量最大,再热热段抽汽供热节能量最小;背压式汽轮机排汽供热节能量居中,但其在煤价低、电价高时比引射汇流更具有经济性。  相似文献   

15.
发电厂的竞争主要是成本竞争,加强节能技术的研究,对提升火力发电厂的技术经济水平和市场竞争力有重要的意义。对国华宁海发电厂1 000 MW超超临界燃煤机组锅炉燃烧及制粉系统、汽轮机凝汽器背压系统、辅控系统进行全面分析,实施了燃烧优化、汽轮机滑压曲线优化、电除尘闭环优化、空预器间隙改造以及辅控系统的综合治理,在节能方面取得了良好的效果,发电煤耗降低了5.91 g/kWh,厂用电率降低了0.7%,负荷系数增加了6.11%。  相似文献   

16.
汽轮机设计背压的选择直接关系到整个发电机组的经济性与合理性,而汽轮机运行背压也是与全厂节能、降低煤耗的重要调节参数。通过分析设计背压优选的重要性、运行背压的节能影响因素,提出了节能、降低煤耗的相应对策。  相似文献   

17.
江苏江扬电缆有限公司原有挤塑机加热系统及硫化工艺系统存在能源浪费严重,系统效率不高等问题。采用挤塑机电磁加热节电器替代原有电热圈,以及采用智能化共挤连续硫化工艺,进行节电改造,有效提高节电率。详细介绍2项改造的节电原理,对节电效果进行技术经济分析。  相似文献   

18.
热泵技术在集中供热系统中的应用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电厂生产过程中存在各种热损失,尤其是循环冷却水携带的大量低位热能,在实际生产中很难直接再利用,往往直接排放到空气中,造成了环境的热污染和能源的浪费。热泵作为一种利用低温热源的节能装置,在余热回收和提高能源利用率方面日趋重要。结合热泵回收低温余热技术,分析了对集中供热系统进行节能改造的必要性和可行性,提出了利用汽轮机抽汽驱动吸收式热泵回收电厂循环水废热来初步预热供热回水的集中供热方法。经过技术经济性分析,证明此方法可行,具有环保、节能、节水等多重功效。  相似文献   

19.
汽轮机通流部分是工质在汽轮机本体中流动做功所经过的汽轮机部件的总称.汽轮机通流部件主要包括截流调节装置、汽轮机静叶栅和动叶片、汽封和轴封及其它辅助装置.汽轮机通流部分技术改造是提高机组效率、节能降耗的有效措施.文章介绍了自2009年以来某地区汽轮机组改造的技术特点、原则和内容,结合现场性能考核试验对改造效果进行了分析,...  相似文献   

20.
章健 《华东电力》2012,(8):1424-1426
通过对某厂联合循环热电机组给水泵节能改造的降低水泵扬程和调速两个方案的分析,特别是燃机不同负荷的节能率的分析,给技术经济比较提供了依据。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