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437 毫秒
1.
针对某反应系统中物料特性,将不同物料加入反应釜中,通过搅拌将他们混合均匀,控制温度和压力进行反应,生成需要产品.依据成套设备设计理念,应用现代控制技术,采用模块化结构设计.介绍了搅拌釜成套设备工艺流程,釜体的选材和规格尺寸及换热面积,撬装设备的优点,最终确定了一个既经济合理又能达到预期指标的搅拌釜成套设备工艺方案.  相似文献   

2.
为解决生物基环氧固化剂中试生产线反应釜物料搅拌时黏结搅拌桨叶、气体冷凝不充分、尾气排放超标等问题,对其工艺系统进行了技术改造。通过采用加长进料管将物料直接滴加在搅拌器涡流范围内,以便其及时与釜内物料混合发生反应,以及降低物料黏度等方法解决了反应釜物料搅拌黏结的问题;并根据蒸汽的热负荷,计算冷凝器换热面积,更换旧冷凝器降低了不凝有机气体的含有率。通过改进生产线,生产中尾气排放达到了环保要求,更提高了生产效率,使产能提高了3倍。  相似文献   

3.
环己酮生产能力提高后,原分解釜因物料停留时间缩短,影响正常生产,需进行改造。分析了搅拌速率、分解釜搅拌型式对氧化液分解反应的影响,比较了不同桨型搅拌器在相同工况下的计算机模拟效果,确定了环己酮装置扩能改造后,分解釜应采用开启式涡轮搅拌器。改造应用后,对搅拌速率进行了优化,应用结果表明:物料混合效果提高,促进了分解反应的进行,分解反应的转化率和选择性基本保持稳定,有效地解决了装置扩能改造给分解工序带来的问题。  相似文献   

4.
杨斌  高凯  淡勇  郝惠娣 《化工进展》2012,31(11):2364-2372,2399
搅拌釜内的物料混合是一个有限空间中的复杂非定常湍流问题,且常伴有强烈的传质、传热乃至反应过程。搅拌混合过程中影响因素多,理论分析难度大,实验获取搅拌釜内整场流动信息是其机理研究和搅拌混合设备优化设计的重要手段。本文归纳了在搅拌混合研究中传统流动测量技术的应用,分析其各自优缺点,着重探讨了新一代全场光学测速技术——粒子图像速度场仪(PIV)在搅拌混合实验中的应用,指出PIV在搅拌混合研究中具有广泛应用前景。PIV具有很高的空间分辨率和时间解析度,可以得到搅拌釜中混合流体的瞬时2D或3D速度场以及浓度场和温度场等信息,进行非定常湍流特性研究,有助于建立搅拌釜内多相流动模型,验证数值模拟结果,实现搅拌釜的优化设计,从而促进化工搅拌技术的进一步发展。  相似文献   

5.
在Φ 2 8 0的有机玻璃釜中用研磨极细的铁粉和强磁材料钕、铁、硼建立了釜内流动条件对粘釜影响的冷模实验。采用三叶后掠式搅拌桨研究了釜内物料量分别在 80 %的容量和满釜容量时对粘釜规律的影响。当釜内液面升高时 ,搅拌混合效果变差 ,釜底的粘釜量将增大 ,冷模研究的结果对实际生产具有一定的指导意义。  相似文献   

6.
选用型号为SBS-4303的丁苯橡胶作为反应原料,在反应釜中溶解到二氯甲烷和甲醇体积比为3. 5∶1的混合溶剂中;将质量比为溴素∶四乙基溴化铵∶丁苯橡胶为8∶6∶3的溴素和四乙基溴化铵按比例加入到水中混合反应制备三溴化四乙基铵固体。将三溴化四乙基铵溶解到二氯甲烷和甲醇按比例配制的混合溶剂中;将反应釜的的温度控制在10℃,将上述的三溴化四乙基铵混合溶液滴加到反应釜中,使其缓慢的和SBS-4303发生反应。滴加结束保温反应3 h,后加入丁苯橡胶质量2%的四氯化锡催化反应,慢慢升温到39℃,继续保温反应10 h。反应结束后,蒸馏釜中加入足量的水,同时按照水质量的3%加入TXP-10分散乳化剂使其完全溶解,将釜的温度提升到90℃。搅拌下将反应结束的溶液慢慢滴加到提取釜中,滴加过程中产品析出的同时,反应溶剂同时从釜中蒸出,冷却回收后循环使用。析出的产品通过离心、干燥、化验后,按照1. 5%的比例加入马来酸二丁基锡对产品进行处理提高产品的热稳定性,最后对产品进行包装。离心液循环套用。  相似文献   

7.
实验采用三叶后掠式桨叶和最新获得国家专利授权的一种具有内导流作用的搅拌桨进行比较,研究不同的装料系数下,搅拌釜混合效果情况。通过对两种搅拌桨在不同装料系数以及不同转数下的实验得到以下结论:(1)混合时间均随着装料系数的增大而增大,但随着搅拌转数的增大而减小;(2)循环次数随着装料系数的增加而减小,随着转数的增加而增大;(3)装料系数增大,搅拌桨的搅拌功增大;(4)挡板附近桨叶区粘釜量比远离桨叶区的粘釜量多;搅拌釜中的物料量对粘釜量有较大的影响,当液面高度升高时,搅拌混合效果变差,粘釜量减少。  相似文献   

8.
<正>该项目位于河南省濮阳市范县产业集聚区新区产业园,由濮阳市盛源能源科技股份有限公司投资建设,年产10万吨高性能树脂,工艺流程:不饱和聚酯树脂:将双环戊二烯、苯酐、顺酐放入滴加釜中,反应釜中加入二元醇,滴加混合反应,将反应产物移至稀释釜中,加入苯乙烯,得到成品。改性树脂工艺:将苯乙烯、顺酐、环氧树脂、脲醛树脂、聚氨酯树  相似文献   

9.
李胜兵  刘玥  杨俊峰 《广东化工》2010,37(11):60-61
使用氧化还原引发体系,在水溶液中制备马丙共聚物。通过对分子量分布的表征研究了投料方式、滴加时间、起始温度、聚合温度、搅拌速度等聚合条件对分子量分布的影响。结果表明,马来酸、丙烯酸混合滴加可使分子量分布均匀;单体及引发剂滴加时间为3h时多分散系数较小,平均分子量容易调节到应用要求;滴加起始温度应与聚合温度一致,适宜选在95~100℃。  相似文献   

10.
用于含能化合物制备的连续釜式反应器通常安装有螺旋盘管,釜内流动情况复杂。研究搭建了一套含螺旋盘管的连续搅拌釜装置,对四斜叶桨(PBT)、推进桨(PRO)和翼型桨(CBY)作用下连续搅拌釜的停留时间分布进行了测定,并考察了桨型、进料流量、搅拌转速、表观气速等因素对无因次方差的影响,同时考察了对有气体产生的体系在含盘管的连续搅拌釜中多级混合模型的适用性。研究结果表明:多级混合模型基本适用于对含盘管连续搅拌釜式反应器的非理想流动的描述,可用于含盘管连续搅拌釜式反应器的优化设计。当其他条件相同,随着搅拌转速、表观气速的增大,含盘管的连续搅拌釜的无因次方差逐渐增大。对于强放热反应,推荐使用四斜叶桨或推进桨,可以较好地增强釜内物料的混合。  相似文献   

11.
正授权公告号:CN 105949148B授权公告日:2018年6月26日专利权人:山东尚舜化工有限公司发明人:单鑫、朱国旭、刘坤等本发明公开了一种橡胶硫化促进剂DM的生产工艺,其包括以下步骤。第1步:在混合釜中加入促进剂M钠盐溶液和亚硝酸钠,充分搅拌以混合均匀。第2步:将混合釜内的物料依次打入至少一组  相似文献   

12.
搅拌釜内液-液混合溶析沉淀法制备纳米姜黄素颗粒   总被引:3,自引:2,他引:1       下载免费PDF全文
研究了在搅拌釜内利用溶析沉淀法制备姜黄素纳米颗粒的过程,分别探讨了搅拌釜尺寸、搅拌形式、初始浓度以及搅拌转速对制备结果的影响。通过平面激光诱导荧光技术定量测量釜内液液混合行为,揭示了流体混合环境的控制是决定溶析沉淀产品过程的关键因素。实验表明,搅拌速度过低无法保证流体混合效率,将导致颗粒黏结;搅拌速度过高带来颗粒与流场的强剪切作用,引起颗粒破碎;局部过饱和度过大,引起颗粒的生长和聚团。搅拌釜内纳米颗粒制备需提供适度强化的流体混合环境。  相似文献   

13.
对干法腈纶聚合系统运行中的问题进行了分析,并针对影响因素进行了工艺改进:保持进入聚合釜各物料流量及含量稳定、合理分配盐水量、尽量使去与混合单体的水量最大,控制聚合釜搅拌转速为140~145 r/min,聚合釜二层搅拌浆叶角度由22°调整为45°;水封槽加碱改为2股,二道滤液全回用进入淤浆供给槽,安装淤浆供给槽底部滤网,提高气液分离效果,将气相管线及调节阀倾斜30°安装.改进后延长了聚合釜的运行周期,保证了聚合反应的连续性,能生产出高质量、高品位的聚合物.  相似文献   

14.
正本实用新型提供一种生产水性涂料用化环氧釜,利用具有两个搅拌器的搅拌装置对釜体内的原料进行搅拌,提高搅拌动力和搅拌效率,使得原料受热更均匀,在出料口使用上展阀可以防止物料进入釜体外部的空腔,避免了物料不能完全受热熔化导致堵塞出料口或不完全融化影响后续生产的情况。涉及化工设备领域,生产水性涂料用化环氧釜,包括釜体和搅拌装置,釜体为密闭腔体,釜体顶部设有进  相似文献   

15.
在25℃下,将0.5 mol/L的氨水滴加到不同配比的二氯氧锆和硝酸铈(Ⅲ)的混合溶液中,经过滤、洗涤,制备了不同质量分数的三氧化二铈和二氧化锆的混合物,再经0.5mol/L的稀硫酸  相似文献   

16.
针对某氟化合物合成釜搅拌装置机械密封易泄漏、存在安全隐患的问题,分析其原因为系物料的特殊性、密封装置结构不合理。采用了磁力驱动加机械密封的结构,并改进了平衡罐结构、改O型密封圈为聚四氟乙烯包覆橡胶材质。投稿使用后,消除了该釜使用过程中的薄弱环节,机械密封使用周期也从原来的2~6个月延长到12~18个月,实现了装置长周期安全生产。  相似文献   

17.
文摘     
新型混合机 (英)《C.E.P.》85(1989)11 P94 这种混合机设有行星搅拌桨叶和分散桨叶,能对多条不同加工流水线的产出物料进行搅拌混合,适应加工过程的变化要求。行星搅拌桨围混合罐运行,方向与分散桨相对。该混合机与大多数锚式搅拌器不同,它在进行搅拌混合作业时不依赖混合物料的自然流动特性,具有混合周期时间短,混合均匀等特点。  相似文献   

18.
<正>上海欣鑫化工有限公司开发出一种聚丙烯成核剂制备新工艺。它是将2,4-二叔丁基苯酚和水混合,加入十二烷基硫酸钠和浓硫酸,通入氮气,水浴加热到68~80 ℃并恒温,边搅拌边滴加甲醛,滴加完成后继续恒温反应1 h;反应结束后,抽滤,洗涤,真空干燥,得到白色粉末;将白色粉末溶于环己烷中,并加入亚硫酸氢钠和氢氧化钠,回流加热2~3 h,然后冷却至室温,缓慢滴加氧氯化磷,搅拌反应4 h,用碱调节pH值至12,搅拌反应1~2 h,抽滤得到粗产品,洗涤  相似文献   

19.
在DQ催化剂生产过程中使用己烷、四氯化钛等原料通过精馏塔设备回收循环使用,在精馏塔操作过程时,现有精馏塔塔釜出料时,打开塔釜出料罐放空,由于塔釜物料温度较高,且进入塔釜出料罐时气相空间变大,此时会有大量易挥发物料快速闪蒸挥发,造成物料从放空管线外逸,加重尾气处理设备处理负荷。本文提出压力平衡管和双管板换热器,在保证压力平衡管冷却效果的基础上,在冷凝器结构上方便日常观察和冷凝器泄漏物料排放,提高精馏塔运行稳定性。  相似文献   

20.
正本发明涉及一种油溶性烷基水杨酸混合稀土化合物的制备方法。其制备方法包括:用浓度为10%盐酸溶液将混合稀土氧化物将其溶解;配制浓度为10%的KOH或NaOH水溶液;将得到的碱性水溶液滴加到氯化混合稀土水溶液中并控制pH值,至弱碱性时停止滴加;加热十二碳烷基水杨酸,再将混合稀土氢氧化物缓缓加入,然后再升温,保持搅拌3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