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29 毫秒
1.
从生态学的角度分析了居住区绿地布局的几种主要模式,并探讨了居住区绿地模式生态优化的策略.  相似文献   

2.
陈剑 《华中建筑》2009,27(1):138-140
该文系统阐述了华中师范大学的绿地现状,分析了现状绿化存在的问题,提出了华中师范大学绿地规划的指导思想、规划布局和绿化设计。  相似文献   

3.
赵长江 《园林》1994,(1):30-31
绿化是决定居住区环境质量的重要因素之一。楼间绿地是一种与居民生活最贴近的绿地类型,它属住宅用地,占居住区用地的30%左右。每一幢住宅楼都有一块绿地,其大小决定于住宅楼的占地面积。条式住宅楼的楼间绿地面积一般800~1200平方米,平均每个居民6平方米,它最接近居民,利用率最高。绿地效果除与建筑布局、绿地施工、养护管理有密切关系外,其规划设计起着非常重要的作用。 (一)全部是植物材料建设的绿地 (1)自然式:在绿地内按自然式布置一定量的乔灌木,地面铺草坪(见图一)。适合地下管线较多的地  相似文献   

4.
《现代城市研究》2005,20(8):5-5
日前在对江苏省13个省辖市的绿地系统规划进行评审时.来自规划园林建筑方面的专家对绿地建设的看法进行了“纠偏”。他们指出,千万别把“绿地规划”当成城市发展的附属品.在城市总体规划前.应该对土地进行评估.决定绿地,农田,城市的布局,考虑好哪些景观要保留.哪些土地要建绿。而不是只想着通过规划多拿土地.盘活土地,最后才考虑用绿地来改善软环境.“点缀点缀”。  相似文献   

5.
城市热岛效应是伴随城市建设发展出现的一种负面现象,居住区环境绿化可解决在有限的城市空间提高绿地效率、缓解热岛效应的问题。文章从城市热岛效应出发,对缓解热岛效应的居住区环境绿化布局模式、方法及相关技术研究进展等方面进行了探讨。  相似文献   

6.
张志君  袁媛 《规划师》2013,29(4):111-115
研究从规划控制引导、管理运营两个方面分析了新加坡的绿地绿化规划控制体系,总结其规划控制特点如下:宏观层面,通过概念规划和总体规划制定公园绿地发展指标、分级分类体系、规划布局与可达性要求等实现对绿地的控制;中观层面,通过道路缓冲带、种植带和公共开放空间三种空间类型实现对绿地和绿化的强制性要求;微观层面,运用平台花园、屋顶绿化、阳台绿化等奖励建筑面积与容积率的方式实现绿化引导。在管理方面,分级组织架构明确了各个部门的责任与职能,通过完善的运行机制与支撑体系,确保绿地绿化规划在编制、审批、实施与公众监督等阶段能够有效实施。  相似文献   

7.
再探城市绿地系统规划中“其他绿地”的规划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刘纯青  王浩 《中国园林》2012,28(5):51-53
阐述新颁布的《城市园林绿化评价标准(GB/T50563-2010)》对“其他绿地”规划在定位、定质、定量3个方面所取得的进步,并从宏观规划战略、中观规划布局、微观规划内容及深度3个层次,探讨了新形势下“其他绿地”规划的编制问题,以期与其余四大类城市绿地及市域绿地的整体统筹、双向开放,实现城乡一体化的规划目标.  相似文献   

8.
园林绿化对低碳城市的贡献   总被引:7,自引:0,他引:7  
国土绿化通过提高森林覆盖率和森林质量,城市绿化通过增加城市绿量和绿化覆盖率,提高公共绿地的质量,科学布局绿地的分布和结构,使其城市树木生长茁壮茂盛,促使城市绿地吸碳放氧的能力最大化。因此,有识之士都应该深刻认识到绿化和绿地质量,对低碳贡献的主动意义。  相似文献   

9.
城市园林化是实现社会主义城市现代化的重要标志之一。要使城市园林绿地对改善环境发挥其最大效益,必须对城市绿地进行系统的研究,在用地比量布局方式等方面作出正确决策,即科学地进行绿地系统规划。如何进行科学、合理的决策思维,选择确定最佳方案,是进行园林绿地系统规划中值得研究的一个重大课题。现代城市建设涉及到的系统很多,因此在复杂的现代城市建没中切忌“干了再说”。尤其是进行园林绿地建设,由于树木生长周期长,且不宜频繁更替。如果不注意遵循决策的系统准则而盲目行动,势必失  相似文献   

10.
李睿烜 《园林》1996,(6):21-21
近年来高速公路发展很快,作为高速公路绿地中的重要部分立交绿地的绿化设计有别于其它绿地的设计。首先在地形地貌上,立交绿地中不仅有平地、缓坡地、护坡,而且其中常有蒸发池和纵横的人工渠;其次在生态条件上,立交绿地太阳辐射强烈,昼夜温差大,空气、土壤干燥,而且土壤中常含有建筑垃圾,不利植物的生长。针对这样的地形地貌及生态特点,我们在设计时可考虑以下原则: 1 在要素选择上,以植物为主  相似文献   

11.
罗意强 《建材与装饰》2007,(8Z):228-230
加强校园绿化,不仅起到美化和防护环境作用,而且有利于师生身心健康,更对中国教育事业的长足发展起到了一定的作用。本文作者结合多年的实际工作,于是,以中学校园的绿化为例。就绿地布局原则、配置要点等几点作了一些分析,希望能起到抛砖引玉的作用。  相似文献   

12.
为了提高绿地道路的绿化覆盖率,优化城市园林绿地道路规划中植物景观布局效果,本文通过对城市园林绿地道路类型与周边地理环境进行分析,遵循树种选择原则选择景观植物树种、设计纯林型绿地道路林带与混交型绿地道路林带的植物景观布局配置结构以及从横向空间景观布局与纵向空间景观布局两个维度对绿地道路植物空间景观布局进行设计。研究结果表明,应用所提方法,绿地道路的绿化覆盖率均达到36%以上,优于传统设计方法,符合创城市园林系列绿化覆盖率标准指标要求,布局设计效果优势显著。  相似文献   

13.
戴菲  邓瑛  陈明  郭晓华 《风景园林》2021,28(12):70-76
居住区绿地作为城市绿地的主要组成肌理,对改善空气质量起着重要作用。首次将ENVI-met用于居住小区绿地布局与PM2.5的模拟,选取武汉市典型的一类、二类、三类小区,定量分析不同草地、乔木布局对PM2.5的影响。研究表明,集中型的草地布局、四周型的乔木布局能更有效降低小区PM2.5浓度;分散型的草地布局、集中型的乔木布局最不利于消减PM2.5;四周型的乔木布局对阻滞道路上PM2.5的扩散效果最佳。同种绿地布局形式下,二类小区的平均PM2.5浓度最低,三类小区最高,PM2.5空间分布在3类小区中也具有一定的差异。研究揭示了居住小区绿地布局对PM2.5的影响机制,为小区绿地的规划设计实践提供一定参考。  相似文献   

14.
桂林小游园的建设何州桂林市园林管理局(541001)小游园是公共绿地的一个重要组成部分,它的建设不仅在于环境改造,而且使城市绿地空间更为充实,给游人和市民带来了情感享受。小游园建设与整个城市的绿地布局关系密切,它能完善城市的绿地系统,更好地发挥园林绿...  相似文献   

15.
江阴市花园新村的规划设计朱念东一、居住小区的总体布局花园新村规划总用地26公顷,总建筑面积27.6万平方米,日照间距1:1.3。规划布局结构是以绿地为中心.道路为骨架,将小区分成六个住宅组团。区内交通由16米宽的香叶路和14米宽的花园路构成十字形东西...  相似文献   

16.
绍兴市罗门西村小区绿化   总被引:46,自引:4,他引:42  
徐振荣 《中国园林》2000,16(6):53-54
介绍市罗门西村绿化是绍兴较早建设的小区绿化之一。它将观赏性与功能性有机地结合在一起,使小区绿化超脱了为绿化而绿化的俗套,小区通过集中绿地、道路绿地、宅旁绿地及周边绿地等表现手法,配以丰富多彩的绿化植物材料,将各个单体建筑联结成一个完整的整体,居民生活在此犹似置身于公园之中。  相似文献   

17.
居住区绿化存在的问题及解决对策   总被引:28,自引:0,他引:28  
随着人们对住居环境要求的提高,居住区绿化日益受到重视,针对居住区绿地的现状,指出目前存在问题、原因,并就如何建设、管理好居住区绿化提出了措施。  相似文献   

18.
城市生存环境绿色量值群的研究(1)   总被引:23,自引:0,他引:23  
“城市生存环境绿化量植群的研究”为国家自然科学基金项目,由国家自然科学基金和建设部科学基金联合资助。本文概述了该课题探讨国内外城市公园绿地的绿色量指标,借鉴国内外对城市绿地各种功能量化的研究,进行我国城市绿化环境质量评价和典型城市市民对绿地需求的调查研究,应用新科技术成果绿化三维量对典型城市不同的绿地类型、绿化结构的各项测算,提出了五类40项绿色量指标。全面、综合地反映和衡量绿色环境的生态、游憩审  相似文献   

19.
服务于居民日常游憩的绿地与人们社会生活联系愈加紧密,然而绿地布局在数量、布局结构上出现了一些不能满足需求等问题。由于绿地规模存量有限,试图探究如何利用绿地功能分级、分类、分片区来满足居民日常游憩,引导规划者更加关注规划的社会维度,关注居民的实际游憩行为活动,关注绿地的空间布局。提出了日常游憩型绿地的概念,研究的主要对象是供居民日常游憩的绿地,包括居民使用率较高的居住区公园、小区游园。从城市绿地系统规划与指导城市控制性详细规划的编制层面,系统分析目前绿地系统规划的方法在日常游憩型绿地布局方面的缺陷,结合服务面积比率等空间衡量指标,提出相应的解决策略和规划导向,使绿地布局更好地满足居民的日常游憩需求。  相似文献   

20.
通过对比研究2010年和2015年澳门半岛城市绿地现状图,进行绿地增量的数据统计,并对新增的绿地按照类型进行分类统计,探究绿地增量的主要影响因子并分析绿地增量与影响因子的相关性.除此之外,还对不同类型的新增绿地在城市中的布局方式进行统计研究,尝试分析各类型的新增绿地的布局特点和增长方式.通过上述研究的结论对高密度城市新增绿地的布局规律进行探索,并提出一定的规划策略.分析发现,近5年来澳门半岛绿地增量主要表现为“微绿空间”的形式;其新增绿地面积、绿斑个数、平均绿斑面积等指标与街区人口密度有内在相关性,且各类新增绿地布局呈现一定规律.由此,提出高密度城市微绿空间的发展策略宜为:结合人口密度规划布局绿地、优化道路绿化拓展微绿空间、见缝插绿提升街区空间绿量等.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