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18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2 毫秒
1.
循环流化床锅炉飞灰中碳的形成机理   总被引:2,自引:1,他引:1  
通过对循环流化床(CFB)锅炉飞灰含碳量分布及飞灰残碳形态的测量、CFB燃烧温度下焦炭失活过程的试验研究以及流化床条件下煤颗粒燃烧过程的分析.探讨了循环流化床锅炉飞灰中碳的形成机理.结果表明:实际运行的CFB锅炉飞灰中含碳量具有明显的不均匀性,残碳集中于25~50 μm的飞灰颗粒内;真实密度和XRD测量均表明,焦炭失活的2个条件是温度和时间,温度高于800℃,焦炭失活开始发生,并且随着时间的增加,失活程度提高;焦炭颗粒长时间停留在主循环回路中,反应活性下降,由于颗粒的碎裂和磨耗,形成了飞灰中粒径较小的残碳;煤中的细小煤粒首次通过炉膛时未燃尽且未被分离器收集,形成了飞友中较大颗粒的残碳.  相似文献   

2.
本文针对某135MW循环流化床锅炉含碳量偏高的问题,通过燃烧调整实验,分析不同运行条件下的飞灰特性。结果表明,飞灰含碳量随粒径呈峰值特征,其中19~67μm含碳量明显较高,属于较难燃尽的碳,是q4损失主要来源。在分析运行条件对飞灰含碳量影响的基础上,提出降低19~67μm段飞灰含碳量是降低循环流化床锅炉飞灰含碳量的主要途径。  相似文献   

3.
在小型循环流化床实验台上进行了一系列的飞灰回燃试验,研究了灰煤比、运行温度、飞灰活化方式、循环倍率、流化风速等因素对脱硫效率和飞灰含碳量的影响,寻求合理运行参数.研究结果表明:飞灰回燃时的最佳脱硫温度约为880℃;随着灰煤比的增加,飞灰含碳量逐渐降低,脱硫效率逐渐提高;水灰质量比从0提高到4.5%,脱硫效率增加了13.84%,而飞灰含碳量则无明显变化.  相似文献   

4.
循环流化床锅炉飞灰含碳量影响因素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秦慈进  梁吉伟 《节能》2010,29(10):53-55
对实际运行的多台燃烧各种燃料的130 t/h和260 t/h锅炉的飞灰样品测定表明:飞灰的含碳量具有明显的不均匀性。分析煤质、分离器及运行条件对飞灰含碳量的影响。结果表明:循环流化床锅炉燃烧过程中焦炭反应性逐渐下降;焦炭燃烧过程中发生的爆裂、磨损、失活等行为与煤种有关,对循环流化床锅炉飞灰碳燃尽有很大影响。运行中风帽损坏布风不均、物料分离及回送效率、气固混和不均匀是导致较高飞灰含碳量的原因。  相似文献   

5.
循环流化床锅炉的飞灰含碳量问题   总被引:20,自引:3,他引:20  
循环流化床锅炉的飞灰含碳量问题近年来受到关注。对实际运行的多台燃烧各种燃料的220t/h锅炉的飞灰样品测定表明:飞灰的含碳量具有明显的不均匀性。分析了煤质、分离器及运行条件对飞灰含碳量的影响。结果表明:循环流化床锅炉燃烧过程中焦炭反应性逐渐下降;焦炭燃烧过程中发生的爆裂、磨损、失活等行为与煤种有关,对循环流化床锅炉飞灰碳燃尽有很大影响。气固混和不均匀是导致较高的飞灰含碳量的原因之一。图7表2参13  相似文献   

6.
介绍了煤指数、床压、床温、流化风量、总风量和一、二次风比例、燃煤粒径对循环流化床锅炉飞灰含碳量的影响,并以某电厂440t/h循环流化床锅炉降低飞灰含碳量的优化调整为例,通过正交试验分析各因素影响情况。试验表明:总风量对锅炉飞灰含碳量的影响相对较大,其次是流化风量,再次是床压。通过调整入炉煤粒径分布,进一步降低飞灰含碳量。试验表明燃煤粒度对锅炉飞灰含碳量影响较大。  相似文献   

7.
降低循环流化床飞灰可燃物   总被引:9,自引:0,他引:9  
循环流化床锅炉具有高效、低污染、煤种适应性广等优点 ,在我国得到大力发展。但目前国内流化床锅炉普遍存在着飞灰含碳量高 ,锅炉燃烧效率达不到设计值的问题。概述了影响飞灰含碳量的主要因素如煤种、煤的粒径及循环系统运行状况等。在对现有流化床锅炉飞灰含碳量高的原因及存在的主要问题进行探讨的基础上 ,提出了降低飞灰含碳量 ,提高燃烧效率的一些途径。  相似文献   

8.
降低循环流化床锅炉飞灰含碳量的理论及其应用   总被引:7,自引:0,他引:7       下载免费PDF全文
首先从燃烧角度分析了影响循环流化床锅炉飞灰含碳量的主要因素,然后针对HG-465/13.7-L.PM7型循环流化床锅炉实际运行中存在的飞灰含碳量高的问题,根据理论分析并结合现场试验,分析得到了煤质及运行参数对飞灰含碳量的影响。利用试验结果指导运行,使该炉的飞灰含碳量由原来的18%降低到12%。  相似文献   

9.
循环流化床锅炉飞灰含碳量高的原因及降低措施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循环流化床锅炉具有高效、低污染、煤种适应性广等优点,但目前存在一个较为普遍的问题:飞灰含碳量高,锅炉燃烧效率达不到设计值。在对实例进行分析的基础上,探讨了煤的热值及煤的粒径、燃烧室水冷度、循环系统运行状况对飞灰含碳量的影响,提出了维持锅炉稳定燃烧,降低飞灰含碳量,提高燃烧效率的一些措施。  相似文献   

10.
文中介绍了韶能集团下属耒阳综合利用发电厂飞灰再循环系统的设计方案和运行状况。运行结果显示:飞灰再循环技术显著降低了燃用无烟煤的循环流化床锅炉飞灰含碳量、提高锅炉燃烧效率,节能降耗效果显著。  相似文献   

11.
不同煤种下循环流化床灰渣特性的试验研究   总被引:7,自引:1,他引:6  
在一台 0 .5MW的循环流化床燃烧炉上对 4种不同煤种分别进行燃烧试验 ,对燃烧产生的灰渣的分析结果表明了煤种特性如挥发分、灰分和含碳量等对循环流化床燃烧过程的灰渣形成及其排放特性有很大影响 ,并获得了煤中挥发分、灰分及含碳量对底渣粒径及其含碳量、飞灰粒径及其含碳量、飞灰份额及燃烧效率等影响特性 ,对循环流化床锅炉的设计和运行有一定的指导意义。  相似文献   

12.
利用热天平实验研究了飞灰碳厦其入炉煤的反应性,从理论上分析了飞灰回燃对CFB锅炉燃烧效率的影响,并通过工业试验测试了回燃飞灰量对锅炉返料器运行温度、飞灰的粒度分布及其含碳量、锅炉燃烧效率及其它运行参数的影响。研究表明,燃烧福建无烟煤CFB锅炉飞灰碳的反应性高于其对应入炉煤。回燃飞灰的含碳量、回燃飞灰量与入炉煤量的比值等参数对锅炉燃烧效率有重要影响。采取飞灰回燃技术有利于降低飞灰含碳、降低返料器运行温度和提高锅炉燃烧效率,但当回燃飞灰量较大时会影响锅炉的稳定运行。  相似文献   

13.
循环流化床灰渣利用研究进展   总被引:17,自引:0,他引:17       下载免费PDF全文
在分析循环流化床灰渣特性的基础上,综述了国内外循环流化床灰渣的综合利用最新进展。一般由于成渣含炭量低,且具备一定的水硬活性,可以直接用作制造水泥或建筑材料的原料;而飞灰含碳量高,以及水硬活性不理想,继而开发了飞灰造粒回燃、飞灰直接返送和水化后返送脱硫,用作水泥的原料和土壤改良剂等。  相似文献   

14.
永济电厂410t/h CFB锅炉飞灰含碳量偏高试验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针对永济电厂2号循环流化床锅炉存在的飞灰含碳量偏高的问题,从运行和设备上进行了比较全面的分析和总结。发现给煤中较细的粒度偏多,分离器分离效率偏低,进入炉内风量偏小是主要原因。通过增加筛分装置,加强燃烧调整,飞灰含碳量明显降低,得到了预期的效果。  相似文献   

15.
循环流化床锅炉飞灰含碳量的分析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循环流化床锅炉飞灰含碳量对于锅炉效率有重要的影响,通过分析影响飞灰含碳量的因数,得出降低飞灰含碳量的方法。同时通过工业实验研究,详细阐述一二次风配比对于飞灰含碳量的影响。  相似文献   

16.
循环流化床的物料平衡和运行中的物理现象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下载免费PDF全文
循环流化床中的物料平衡是循环床燃烧的核心和基础。对于循环床的运行很重要。本文给出了循环流化床稳态下的物料平衡模型,讨论了影响物料平衡的因素,采用该模型计算了75t/h循环流化床锅炉的循环物料流率、排渣物料流率和飞灰物料流率及其粒度分布,并分析了在物料平衡影响下的循环流化床运行中的物理现象和问题的内在原因,如“床质量”和循环床用分离器特性等,量化说明了理论界和工业界存在的一些问题。  相似文献   

17.
针对1台29MW热水锅炉热效率低和飞灰含量高等问题,改两级分离的高速循环流化床锅炉为带高温旋风水冷分离器的高、低速混合循环流化床锅炉;将分离器中心筒插入深度从原来的30%增大到100%,并在分离器中心筒底部增设缩口使烟气流速增大15m/s。实践表明:锅炉热效率提高19个百分点;节煤量远大于分离器电力消耗的增加;分离器飞灰含量降低28个百分点。  相似文献   

18.
循环流化床中石油焦与煤混合燃烧温度场研究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下载免费PDF全文
石油焦是炼油工艺的副产品.具有低灰分、一定挥发份和高热值的特性。焦中含有相当多的硫、氮元素和钒、镍等碱金属元素.这些成分在石油焦燃烧时可造成锅炉内腐蚀和沾污。经过技术对比认为:利用循环流化床燃烧技术将石油焦与煤混合燃烧是高效、清洁回收利用石油焦的有效方法。本文在热输入率为0.5MW的循环流化床热态试验装置上进行了石油焦与煤掺混燃烧炉内温度场研究,分析了石油焦与煤不同燃料配比,不同锅炉运行参数,如一次风率、过量空气系数、Ca/S比和给料量等对炉内温度场分布的影响规律。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