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62 毫秒
1.
一、前言二甘醇是由环氧乙烷和乙二醇反应生成的低分子二元醇,即一缩二乙醇(简称DEG).分子式:C_(4)H_(10)0_(3);分子量:106.12;比重:d_(20)~(20): 1.1184;沸点:245℃;熔点:-8℃;酸值:<0.15毫克KOH/克;水份:<0.2%.作为聚氨酯合成材料的原料,最开始是作为合成聚酯的原料而被大量应用的.二甘醇和低分子二元酸缩合生成聚酯多元醇.反应如下:  相似文献   

2.
二甘醇是环氧乙烷水合法生产乙二醇的副产。是由乙二醇和环氧乙烷反应生成的低分子二元醇。又称一缩二乙二醇。称简DEG  相似文献   

3.
本实验主要研究了回收PET瓶片在催化剂和二元醇存在下,进行醇解和酯交换转化为各种不同组成具有端羟基低分子链段和二醇,进而醇解产物与反丁烯二酸酯化缩聚为用于墨粉树脂的聚酯。探索了从原料配比到反应工艺条件等多方面因素合成聚酯树脂的条件。利用聚酯回收料为原料醇解后直接合成墨粉用聚酯树脂的工艺简单、产品质量稳定、具有良好的经济效益和环保效应。  相似文献   

4.
控制二元醇的过量比例,合成了一系列不同分子质量的线性端羟基不饱和树脂(UP),通过自由基引发聚合以及UP树脂羟基与聚氨酯(PU)预聚体的反应,形成PU改性UP互穿网络材料(PUUP-IPN,简称IPN)。采用红外光谱表征了UP树脂及IPN材料的分子结构。通过凝胶渗透色谱和羟基滴定法研究了二元醇过量比例对不饱和树脂分子质量的影响,得到较为一致的结果。研究了UP树脂分子质量对于IPN材料力学和热稳定性的影响。结果表明,经过PU增强改性后,IPN材料的热稳定性有所提升,低分子质量的IPN材料具有较高的弯曲强度和模量,弯曲应变较小,而高分子质量UP及其IPN试样韧性有较大提升。  相似文献   

5.
《聚氨酯》2016,(4):26-27
正一、聚碳酸酯多元醇简介聚碳酸酯多元醇(Polycarbonate polyol),是指分子主链中含有重复的碳酸酯基(—O—COO—)而且链端为羟基(—OH)的一类聚合物。其结构通式如下:根据主链结构的不同可分为脂肪族、芳香族和混合型等三大类,基中研究最多的是脂肪族聚碳酸酯二元醇。二、聚碳酸酯二元醇的制备方法(1)酯交换法由低分子二醇与碳酸二酯进行酯交投反应得到聚碳酸酯二元醇:  相似文献   

6.
《化学试剂》2021,43(10):1443-1447
采用自制酸酐与聚乙二醇单甲醚(MPEG)连续通过酯化反应、缩酮脱除反应、己内酯开环反应制备了含支链聚乙二醇单甲醚的聚己内酯二元醇(MPCL),通过~1HNMR、GPC和XRD对其结构及结晶性进行表征并以其作为软段制备非离子型水性聚氨酯乳液,采用SEM、FTIR和万能试验机对乳液及成膜物进行微观及力学性能表征,制备了综合性能优异的非离子型水性聚氨酯乳液(WPU)。MPCL结构及分子量符合预期,随己内酯聚合度升高,支链聚乙二醇单甲醚的结晶性减弱直至消失,以MPCL为软段的聚氨酯分子链在水相中呈球状,在原料物质的量配比相同的前提下,MPCL分子量越大,成膜物断裂伸长率越高,拉伸强度则越低;以结构清晰的MPCL为软段制备的聚氨酯聚合物完全可分散在水中形成乳液,MPCL的分子量对乳液成膜物的各项性能有明显影响。  相似文献   

7.
对于以葡萄糖为原料,在催化剂的作用下,通过加氢裂解得到含有1,2-丙二醇、乙二醇、2,3-丁二醇、1,2-丁二醇、1,4-丁二醇(以下简称二元醇)、山梨醇、丙三醇、甲酸盐、乙酸盐、乳酸盐以及其他未知物(以下简称重组份)的反应液,采用AminexHPX-87H Lon exclusion色谱柱,以0.006 mol/L的硫酸作为流动相,在流速0.5 mL/min的流量下,经示差折光化学检测器检测,能够将反应液中的二元醇以及重组份完全分离,且均在一定质量浓度范围内呈线性[1]。该方法分析反应液中的二元醇及重组份的回收率在97%~103%之间。本方法能够快速、精确测定反应液中二元醇与重组份的含量。  相似文献   

8.
以蓖麻油和聚醚硅氧烷二元醇(PEPSO)作为多元醇原料制备植物油基水性聚氨酯。在预聚体合成过程中,加入不同含量的聚醚硅氧烷二元醇,通过醇羟基与异氰酸酯基的反应,将PEPSO引入到植物油水性聚氨酯基体中,制备出PEPSO改性聚氨酯材料,并通过全反射傅里叶红外光谱仪测试、粒径测试、热稳定性测定、表面疏水性测试及力学性能测试探讨PEPSO的含量对聚氨酯乳液与胶膜材料的影响。结果表明,PEPSO成功接入到了聚氨酯分子主链中;随着PEPSO含量的增加,热稳定性逐渐提高,玻璃化转变温度(Tg)呈减小的趋势;少量PEPSO的加入可在一定程度上提高材料的疏水性及拉伸强度。  相似文献   

9.
《粘接》2010,(12):27-27
什么是PUR PUR是带有氨酯键(NH—CO—O)的高分子化合物,其分子链的末端是异氰酸盐基。PUR的基本组成是末端为带活性氢的多元醇(聚酯、聚醚等)以及低分子量二元醇(链伸长剂)和异氰酸盐的加成聚合物。二元醇和异氰酸盐反应形成刚性分子链段,而多元醇和异氰酸盐反应形成柔性分子链段,  相似文献   

10.
王世荣 《增塑剂》2000,(3):36-40
以对苯二甲酸二甲酯(DMT)、辛醇、丁醇等低分子质量脂肪醇为原料,采用酯交换法合成出DONTP(对苯二甲酸辛醇丁醇酯)等增塑剂品种,并就合成工艺条件、催化剂种类等因素对增塑剂性能影响进行了讨论。同时,把合成出的增塑剂与DOP(邻苯二甲酸二辛酯)在PVC(聚氯乙烯)增塑中进行比较,对各试样的物理机械性能及电性能进行测试分析,研究表明:控制酯交换反应温度为160~180℃,DMT与二元醇的投料摩尔比1  相似文献   

11.
耐寒增塑剂的研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周双齐 《江苏化工》1994,22(2):15-17
以C_(7~9)脂肪酸和二元醇为主要原料,使用复合催化剂合成了“2279”酯,反应得率为90%.文中讨论了酯化反应的因素及产品应用效果.  相似文献   

12.
RTM专用端羟基低粘度不饱和聚酯树脂的合成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本文对端羟基低粘度不饱和聚酯树脂的配方、合成工艺方法进行了研究,通过控制二元醇的摩尔过量百分率,选择合适的封端二元醇得到了一类粘度低、高端羟基的新型不饱和聚酯树脂,并通过IR动态跟踪了该不饱和聚酯树脂双键交联反应和端羟基与TDI之间的两类反应,结果证实了该树脂中两类反应能同时发生.研究结果显示通过该共混方法改性能有效的降低树脂的粘度,且能大幅提高力学性能.  相似文献   

13.
硅氧烷改性水性聚氨酯的交联机理及成膜性能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通过一种温和的反应合成了一种侧链含有硅氧烷基团的二元醇,利用FTIR对其结构进行了表征。将该二元醇作为扩链剂引入水性聚氨酯主链中,将含硅基团引入聚氨酯分子中,由于硅氧烷基团的水解作用形成分子链间交联结构。实验结果发现,改性后的水性聚氨酯材料表现出良好的表面性能,同时材料的耐水性、耐溶剂性、耐化学品性以及机械性能得到明显提高。  相似文献   

14.
以松香、丙烯酸为原料,通过D-A加成反应,合成了以丙烯海松酸为主要成分的二元酸。重点讨论了真空度、反应温度、原料配比和反应时间等因素对反应的影响。实验表明,反应初、后期抽真空可以提高产物品质;合成最佳工艺条件为:反应温度控制在225 ̄230℃,n(丙烯酸)∶(松香)=2.25∶1,反应时间为2.5h。在上述条件下合成了改性二元醇,并对产物进行了红外光谱表征及解析。  相似文献   

15.
阻燃性不饱和聚酯树脂的开发已受到玻璃钢/复合材料全行业的重视,特别是近年来阻燃透光玻璃钢产品的需要量大幅度增加,反应型阻燃性不饱和聚酯树脂的研制已成为一项引人注目的重要课题。反应型阻燃性不饱和聚酯树脂主要是采用含溴或氯的二元酸或二元醇为主要原料,通过化学反应,溴或氯元素直接进入树脂分子主链,使树脂获得阻燃性。因为树脂的阻燃性能与所用原料中卤素的类型(溴或氯)和化学结构有很大的关系,在相同卤素含  相似文献   

16.
采用苯酐、顺酐和二元醇为主要合成原料,通过醋酸酐对不饱和聚酯的端基进行封端反应。探讨了船用不饱和聚酯树脂的配方及反应条件。生产工艺采用全自动系统控制,并配有在线粘度计。实验结果表明,该树脂产品的吸水率为0.0434%,浸水30d其力学性能几乎没有降低,树脂耐水性好。  相似文献   

17.
环氧树脂改性阳离子型水性聚氨酯的合成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为了提高水性阳离子聚氨酯涂膜的耐水性和力学性能,以异佛尔酮二异氰酸酯、聚醚二元醇、一缩二乙二醇、环氧树脂E-51、N-甲基二乙醇胺为主要原料,采用丙酮法合成出环氧树脂改性的阳离子聚氨酯乳液。研究了反应条件和配方对乳液及胶膜性能的影响。通过引入环氧树脂得到的涂膜耐水性大大提高。  相似文献   

18.
《聚氨酯》2016,(6)
正聚氨酯扩链剂简介扩链剂:又称链增长剂,是能与线型聚合物链上的官能团反应而使分子链扩展、分子量增大的物质。聚氨酯扩链剂:是指含两个官能团的化合物或二元醇、二元胺、乙醇胺等,通过扩链反应生成线型高分子。扩链剂可用于各种类型的聚氨酯产品中聚氨酯扩链剂功能在聚氨酯材料的合成中,扩链剂具有以下功能:(1)低分子二元或三元或四元化合物能使聚氨酯反应体系迅速地进行扩链和交联。  相似文献   

19.
不饱和聚酯树脂是由二元醇、饱和二元酸(或酸酐)、不饱和二元酸(或酸酐)三类原料经缩聚反应而制成的。每类原料有许多品种可使用。在设计一个新的树脂配方时,除了根据所需性能确定醇和酸的种类及配比外,还需考虑反应应该进行到什么程度为合适。反应越完全,聚酯的分子量越大,但反应时间太长易发生裂解反应。反应程度低,聚酯分子量就小,聚合物的物理性能就差。一股聚酯缩聚反应的反应程度都控制在90%左右。在合成聚酯区应中,都是以酸值来衡量反应程度和控制反应终点的。但是由于各种醇和酸的分子量不  相似文献   

20.
磷钨酸催化合成缩醛(酮)   总被引:22,自引:1,他引:22  
杨水金  夏佳  吕宝兰 《精细化工》2004,21(9):686-688
以磷钨酸为催化剂,对苯甲醛、丁醛、丁酮与二元醇(乙二醇,1,2 丙二醇)为原料合成6种缩醛(酮)的反应条件进行了研究,较系统地研究了醛/酮与二元醇量比、催化剂用量、反应时间诸因素对收率的影响。结果表明,在醛/酮与二元醇(乙二醇,1,2 丙二醇)的投料摩尔比为1∶1 75,催化剂的用量占反应物料总质量的1 5%,反应时间1h条件下,6种缩醛(酮)的收率为55 2%~79 0%。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