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研究了PA/PP合金体系的制备和力学性能.结果表明,加入马来酸酐对PP进行接枝改性后,与PA共混可以提高合金体系的力学性能.当引入第三组组分EPDM或NBR组成三元体系PA/PP/EPDM或PA/PP/NBR,可以大幅度提高合金体系冲击强度.且三元组分PA/PP/EPDM与PA/PP/NBR的力学性能接近,可以用NBR替代EPDM混入PA/PP合金体系中.降低产品成本.  相似文献   

2.
研究了PA/PP合金体系的制备和力学性能.结果表明,加入马来酸酐对PP进行接枝改性后,与PA共混可以提高合金体系的力学性能.当引入第三组组分EPDM或NBR组成三元体系PA/PP/EPDM或PA/PP/NBR,可以大幅度提高合金体系冲击强度.且三元组分PA/PP/EPDM与PA/PP/NBR的力学性能接近,可以用NBR替代EPDM混入PA/PP合金体系中.降低产品成本.  相似文献   

3.
分别采用CPE、ABS、PP-g-MA,PP-g-PAA和低分子量反应性化合物作相容性来改善HPVC/PP共混物的相容性,结果表明:用它们作相容剂可以提高HPVC/PP共混物的力学性能,改变其形态结构,减小分散相尺寸,改善相容性,其中CPE是最佳相容剂。  相似文献   

4.
NR/EPDM/PP三元共混热塑性材料的性能研究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对 NR/EPDM/PP三元共混体系的硫化剂用量及共混工艺方法进行了系统的研究,分别在研究 NR/PP和 EPDM/PP二元共混体系硫化剂用量的基础上确定了 NR/EPDM/PP 三元共混体系硫化剂的用量;基于NR与EPDM硫化速度有差异的情况下,选择了五种共混工艺方法进行了比较,通过比较选定了共混过程中先加入EPDM、再加入硫化剂总用量的50%,然后再加入 NR和余下的硫化剂的分段共混方法。  相似文献   

5.
本文以一种含柔性链的共聚酯液晶高聚物(PET/PHB60)和玻璃纤维增强的改性聚苯醚(MPPOG)的共混物为对象,叙述了在单螺杆挤出机和单螺杆注塑机上形成原位复合材料不同液晶含量下的共混物的微观结构和性能,结果表明LCP的加入降低了MPPOG的粘度,改善了加工性能,但共混物的机械性能改善不明显,MPPOG与LCP是不相容的,它们的纤维尺寸及织构也存在差别。  相似文献   

6.
聚烯烃/极性聚合物共混物——增容和界面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在不相容的聚烯烃/极性聚合物共混物中,加入增容剂能明显降低共混物界面张力,提高且分的界面相容性、界面张力,分散相平衡尺寸的变化与增容剂浓度有定量关系,提出了共混物中增容剂行为的“三阶段”物理模型。实验结果表明,当增容剂浓度较高时,其在聚烯烃与极性聚合物的界面区形成自己的相区,建立了剥露界面的方法,马来酸酐化聚丙烯及其与聚氧乙烯接枝共聚物(PP-MA)-g-PEO对PP/TPU、PP/PMMA和PP  相似文献   

7.
用Instron3211毛细管流变仪研究了聚醋酸乙烯酯(PVAC)与聚丙烯(PP)共混体系的熔体流变性能。结果表明,体系表现出切力变稀的性质.且共混粘度小于两种纯组分的粘度。改变共混组成,体系的粘度显示出负偏差的性质。在共混体系中加入第三组分乙烯-醋酸乙烯共聚物(EVA),体系粘度变化不大,但增加了PVAC与PP的相容性。  相似文献   

8.
本文用HDPE和EPDM共混改性PP,通过对其组分配比与共混材料力学性能的考察,研制了既有卓越的韧性,又有较高强度的综合性能优良的系列三元共混材料。本产品加工性能好,成本低,制成母粒便于工业化推广,具有一定的经济效益和社会效益。  相似文献   

9.
本文研究了天然胶乳(NL)与改性氨基树脂(AMP)水分散体共混形成的橡塑共混胶乳的性能;共混胶乳中树脂组成与用量对共混胶乳的粘结性能及共混胶乳膜的物理机械性能、吸油率、吸湿率的影响。并通过扫描电镜观察了胶膜拉伸断面,橡胶沿条与帆布粘结剥离面的形态,了解树脂在橡胶中的分散状态和共混胶乳在橡胶沿条和帆布粘结层的渗透情况。结果表明:该共混胶乳的稳定性比天然胶乳好、价廉、污染小;AMP树脂的组成和用量对NL/AMP共混胶乳的粘结性,胶膜的拉伸强度影响较大,对断裂伸长率、永久变形影响较小;树脂的用量影响它在橡胶中的分散状态;NL/AMP乳液在橡胶条和帆布的粘结层均有渗透;AMP树脂可改善天然乳胶膜的耐油性和吸湿性能。  相似文献   

10.
PP/EPDM/HDPE三元共混增韧及增韧机理分析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对PP/EPDM/HDPE三元共混增韧进行了有效的研究、发现EPDM和HDPE在PP基体中起到了协同增韧作用这种协同增韧 基于形成了特定的EPDM-HDPE壳核结构,使材料韧性和强度兼优。  相似文献   

11.
研究了尼龙1010(NY-1010)与马来酸酐接枝改性聚丙烯(PP-g-MAH)共混体系的热行为及力学性能并与尼龙1010/PP共混体系作了对比。DSC研究结果发现,共混体系属热力学不相容体系,马来酸酐接枝改性PP与尼龙1010共混在一定程度上改善了两相间的亲合性。力学性能测试表明,NY-1010/PP-g-MAH共混体系的拉伸强度和断裂伸长率与纯尼龙1010相近,而干态及低温冲击强度较纯尼龙1010和NY-1010/PP共混体系有明显提高。  相似文献   

12.
对PP/EPDM/HDPE三元共混增韧进行了研究,结果发现EPDM和HDPE在PP基体中起到了协同增韧作用,这种协同增韧作用是基于形成了特定的EPDM-HDPE壳核结构才使得材料韧性强度兼优,同时HDPE还起到了补强的作用。  相似文献   

13.
采用不同硫化剂,不同硫化时间对动态硫化PP/HDPE/EPDM三元共混物的力学性能进行了研究,结果表明:(1)以M为硫化剂的共混体的拉伸屈服强度高于纯共混的体系和以DCP为硫化剂共混体系的拉伸屈服强度。(2)以M为硫化剂的共混体系,其冲击强度随硫化时间出现一极值;  相似文献   

14.
PP/EPDM/滑石粉体系的结晶熔融行为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本文采用DSC分析和偏光显微分析方法研究了PP/EPDM/滑石粉共混填充体系的结晶熔融行为。结果表明:滑石粉和EPDM对PP的结晶均有明显的成核作用,使PP的结晶峰值温度高移,而使熔融峰值温度低移;PP的实际结晶热、实际熔融热与体系组成关系不大。  相似文献   

15.
用HAAKE、IR、DSC研究了侧基含有过氧键的活性聚苯乙烯(RPS)与线性低密度聚乙烯(LLDPE)之间的反应,用SEM观察了共混物的断面形态,结果表明:共混反应中生成了PS-g-LLDPE,对LLDPE/PS共混物具有增容作用,提高了共混物的机械性能。  相似文献   

16.
用MAH改性PE和EPDM增韧PA—66及增韧机理分析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用马来酸酐MAH熔接枝聚乙烯(LDPE)和三元乙丙胶(EPDM)改善了与基体PA-66的相溶性、继而大幅度地提高了PA-66/(PE/EPDM)-g-MAH的冲击强度。当共混物中EPDM-g-MAH为9%、PE-g-MAH为30%时,共混材料的冲击强度为PA-66的3.35倍,成本降低约15%。同时对增韧机理进行了分析。  相似文献   

17.
用马来酸酐(MAH)熔融接枝聚乙烯(LDPE)和三元乙丙胶(EPDM)改善了与基体PA-66的相溶性,继而大幅度地提高了PA-66/(PE)/EPDM)-g-MAH的冲击强度。当共混物中EPDM-g-MAH为9%、PE-g-MAH为30%时,共混材料的冲击强度是PA-66的3.35倍,成本降低约15%。同时对增韧机理进行了分析  相似文献   

18.
热重(TG)的结果表明,聚醋酸乙烯酯(PVAC)与聚丙烯(PP)共混后,其热稳定性增加。同时用X射线衍射及双折射等方法研究了PVAC/PP复合纤维的结构与力学性能的关系.发现拉伸倍数提高,纤维力学性能及PP结晶度增大,在体系中加入乙烯醋酸乙烯共聚物(EVA),其相容性得到改善,力学性能进一步提高。  相似文献   

19.
HDPE/HDPE—g—MAH/CaCO3材料流变性能研究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目的 研究HDPE/HDPE-g-MAH/CaCO3共混物的流变性能。方法 借助毛细管流变仪,考查了CaCO3含量,HDPE-g-MAH含量对共混材料流变 性能的影响。结果 CaCO3和HDPE-g0MAH的加入使体系的粘度上升,体系的非牛顿性增强。结论 研究结果对生产工艺和模具设计具有指导意义。  相似文献   

20.
以自制的HDPE-g-MA作为高密度聚乙烯(HDPE)与丁腈橡胶(NBR)的增容剂,应用力学性能的测试,研究了共混体系改性的效果,分析了增容剂的增容作用.结果表明:HDPE-g-MA起到了增容作用,使NBR对HDPE达到了其增韧改性效果.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