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利用典型的限制几何构型催化剂催化乙烯与1-丁烯或1-己烯的共聚合,研究了聚合温度、共聚单体含量以及氢气用量对催化剂活性、聚乙烯熔体流动速率和密度的影响。结果表明:随着聚合温度升高,催化剂活性先升高后降低;聚合温度的提高、共聚单体含量及氢气用量的增加均会导致聚乙烯的熔体流动速率升高;随着共聚单体含量的增加,所制聚乙烯的密度逐渐降低。另外,建立了乙烯聚合过程的数学模型,并利用数学模型指导了乙烯聚合过程的研究和质量控制。  相似文献   

2.
分析了Sphripol-Ⅱ环管工艺引入丙烯、乙烯及1-丁烯共聚单体后的聚合特性。引入乙烯后催化剂活性增加,氢调敏感性变差。引入1-丁烯后,催化剂活性变化不大,链转移速率增加,需降低H2用量以确保无规共聚PP的熔体流动速率合格。引入乙烯和1-丁烯的三元共聚合催化剂活性提高,氢调敏感性与乙烯和丙烯的二元共聚合时相当;因闪蒸线蒸汽压力的限制,装置负荷降低30%;控制环管反应器内淤浆中可溶物的含量,调整反应温度为60.0℃,乙烯质量分数≤2.5%;控制汽蒸器内温度低于105.0℃,避免低分子物料熔融黏附在汽蒸器表面及干燥器表面。  相似文献   

3.
以1-己烯为共聚单体,利用釜式淤浆工艺双反应器串联聚合生产双峰聚乙烯PE100管材料树脂,研究了两个反应器聚合工艺条件对产品性能及催化剂活性的影响。结果表明,工艺条件的变化对产品熔体流动速率、密度及催化剂活性具有较大影响,是影响产品质量的主要因素。  相似文献   

4.
任红  严婕  刘胜春 《塑料工业》1999,27(5):36-38
从聚合温度、压力对催化剂活性和聚合产物性能的影响,以及催化剂的氢调、共聚性能、聚合动力学等几个方面对负载型含铬催化剂QCP01 进行了气相法聚合小试评价,结果表明:催化剂活性随着聚合温度、压力、共聚单体( 一定范围) 的增加而增加,聚合产物熔体指数随聚合温度、压力、氢气、共聚单体的增加而增加。  相似文献   

5.
在实验室小试气相聚合釜中对铬/钒双金属催化剂进行乙烯聚合评价,考察了不同聚合温度和压力时催化剂的性能,研究了不同条件下催化剂的动力学行为,并将其聚合动力学曲线与用工业铬系催化剂的进行了比较。结果表明:随着聚合温度升高,用铬/钒双金属催化剂制备的聚乙烯的相对分子质量减小,熔体流动速率增大,在所研究聚合温度范围内铬/钒双金属催化剂对温度更敏感;随着聚合压力增大,催化剂活性显著提高,聚乙烯相对分子质量增加;聚合动力学曲线与铬系催化剂不同,聚合反应速率先增大再降低最后逐渐达到平稳。  相似文献   

6.
采用MgCl2/AlCl3复合载体负载钒化合物制备了乙烯聚合用钒系催化剂FVC-01,以氢气为相对分子质量调节剂,研究了淤浆工艺中不同助催化剂对FVC-01活性及所制聚乙烯性能的影响。结果表明:随着n(Al):n(V)的增大,FVC-01活性呈先增大后降低的趋势,所制聚乙烯的表观密度和细粉含量先增加后降低,而熔体流动速率逐渐增大,相对分子质量分布变化不明显;以三异丁基铝为助催化剂时,催化剂活性能更好释放,制备的聚乙烯具有较高的表观密度和较宽的相对分子质量分布,粒径分布窄,细粉含量低,有利于装置产能的提高。  相似文献   

7.
为开发可控制形态的催化剂并表征其在乙烯聚合过程中对氢气的响应,测定了不同氢气加入量条件下球形MgCl_2载体催化剂在乙烯聚合过程中的活性及聚合物的相对分子质量等。研究发现,随着氢气加入量的增加。氢气对第二活性中心的化学毒化加剧,催化剂活性明显降低。通过对聚合物相对分子质量和氢气分压的关联,认为氢气是通过吸附解离形成原子氢,利用氢气可对聚合物的熔体流动速率在0.2~10.0g/10min进行调节。  相似文献   

8.
正中国石化北京化工研究院采用负载型茂金属催化剂催化乙烯聚合制备高密度聚乙烯,考察了氢气加入量、氢气加入方式及共聚单体等对聚合活性、聚合物性能及聚合动力学的影响。实验结果表明,采用氢气/乙烯混合进料方法得到聚合物的相对分子质量分布Mw/Mn均小于4.31;采用氢气一次性加入的方法得到聚合物的相对分子质量分布Mw/Mn均大于5.14。少量1-己烯单体加入能显著提高聚合活性,但随1-己烯加入量的增加,聚合活  相似文献   

9.
研究了自制MgCl2-BuOH/TiCl4催化剂在不同条件下用于乙烯均聚合和共聚合的性能,考察了不同的氢气分压、铝钛摩尔比和共聚单体浓度对催化剂活性和聚合反应动力学的影响,测试了聚合产品的熔体流动速率、堆密度及拉伸性能等,表征了聚合产品的相对分子质量及其分布、分子链结构,得出了聚合条件对MgCl2-BuOH/TiCl4催化剂及其产品性能影响的一般规律.  相似文献   

10.
研究了限制几何构型催化剂二甲硅基(N-叔丁胺基)(四甲基环戊二烯基)二氯化钛/三异丁基铝(i-Bu_3Al)/硼酸盐[CGC-Ti/i-Bu_3Al/Ph_3C~+B(C_6F_5)_4~-]催化乙烯均聚及乙烯与1-辛烯共聚行为。乙烯均聚结果表明:随着i-Bu3Al用量的增加,聚合活性先升高后降低;在低乙烯浓度时,乙烯均聚相对于乙烯浓度为二级反应。乙烯与1-辛烯共聚结果表明:随着1-辛烯初始浓度升高,聚合活性先升高后平稳;改变1-辛烯的初始浓度可以实现对共聚单体插入率及共聚物热性能的调控;在共聚体系内加入氢气,能够提高且稳定聚合活性,降低聚合物的相对分子质量,使相对分子质量分布变宽。  相似文献   

11.
介绍了气相法聚乙烯工艺以熔体流动指数和密度为状态变量,以氢气和共聚单体的进料速率、反应温度、系统排放量、催化剂加料速率及床层料位为控制变量的产品过渡优化模型,讨论了利用该模型在最短的切换时间内生产最少数量不合格品的策略,以实现多牌号生产中经济效益的最大化。  相似文献   

12.
考察了三种铬系催化剂的聚合行为,研究了反应温度、反应压力对催化剂聚合性能的影响,并对其聚合动力学进行了研究;在优化的反应温度和反应压力下,研究了三种催化剂随反应时间的变化规律。结果表明:随着反应温度升高,聚乙烯黏均分子量降低,熔体流动速率增大;随着反应压力增大,聚乙烯黏均分子量增大,熔体流动速率降低;催化剂在10~25 min时达到最大聚合反应速率,随着反应时间的延长,聚合反应速率缓慢衰减。  相似文献   

13.
广州乙烯股份有限公司聚乙烯装置为10万t/a全密度聚乙烯装置,采用UCC公司的Unipol低压气相本体流化床聚合工艺,以丁烯-1或己烯-1为共聚单体,使用铬系和钛系三类(M、S、F)催化制,生产熔体流动速率为0.1~125g/10min的均聚、共聚产品。运行条件温和,无预聚合,不用溶  相似文献   

14.
制备了一种新型高氢调敏感性乙烯淤浆聚合用催化剂(简称SEL催化剂)。考察了SEL催化剂的组成、粒子形态,催化乙烯均聚合与共聚合的性能,以及用其制备的聚乙烯的性能,并与商业化的同类型进口催化剂(简称参比催化剂)进行了对比。结果表明:SEL催化剂中钛含量高而镁含量低,粒径分布窄,颗粒形态规整;SEL催化剂催化乙烯聚合时氢调敏感性好,氢气分压为0.48 MPa,乙烯分压为0.25 MPa时,聚乙烯熔体流动速率达226.10g/10 min;SEL催化剂催化乙烯与1-己烯共聚合的性能和聚乙烯粉料中细粉含量等均优于参比催化剂。  相似文献   

15.
采用负离子溶液聚合法,以仲丁基锂为引发剂、环己烷为溶剂、四氢呋喃为结构调节剂,以及1,1-双(4-二甲基氨基苯基)乙烯为官能化共聚单体与丁二烯和苯乙烯进行活性负离子共聚合,制备了二甲氨基链中多官能化丁二烯-苯乙烯共聚物,考察了聚合温度和结构调节剂用量对聚合动力学和聚合物微观结构的影响。结果表明,共聚物链中二甲氨基官能团数量可通过调整聚合温度和结构调节剂用量进行准确控制,随聚合温度升高和四氢呋喃用量的增加,单体的总反应速率和转化率都逐渐增大;聚合物中1,2-结构的含量随结构调节剂用量的增加而逐渐增大,随聚合温度升高而逐渐减小。求得聚合温度为50 ℃时丁二烯和苯乙烯单体的平均竞聚率为69.67。  相似文献   

16.
采用了BCE催化剂,利用小试装置考察了氢气和1-丁烯对该催化剂催化乙烯聚合的影响。并将该催化剂用在淤浆法聚乙烯生产装置上,生产了纯净水瓶盖专用高密度聚乙烯(HDPE)5603JP。测试结果表明,该树脂具有适宜的密度、熔体流动速率、力学性能和卫生性能,适合生产瓶盖。生产的瓶盖产品各项性能也与国外原料生产的瓶盖产品相当。  相似文献   

17.
侯向俊  李逸  唐朔 《当代化工》2014,(11):2335-2338
抚顺乙烯化工厂聚乙烯装置采用溶液法生产工艺,阴离子配位聚合的反应机理进行生产线性全密度聚乙烯。反应以聚合级乙烯为单体,1-丁烯(或辛烯)为共聚单体,氢气为分子量调节剂,使用改进型齐格勒催化剂,在环己烷溶剂体系下生产颗粒聚乙烯产品。反应控制过程是否优化,不仅影响装置能耗,而且直接决定产品的质量。反应的优化控制对于实际生产至关重要。  相似文献   

18.
通过把茂金属催化剂负载在Ziegler-Natta催化剂上制备了ZM复合催化剂,在单一聚合反应器内研究了ZM催化剂用于乙烯聚合制备双峰聚乙烯的性能。考察了催化剂中茂金属化合物的含量、聚合过程中反应温度、助催化剂的用量和共聚单体1-己烯的用量对催化剂乙烯聚合性能的影响规律。结果表明:采用ZM催化剂可以在单反应器内催化乙烯聚合得到分子量分布呈双峰的聚乙烯,聚乙烯的分子量分布达到155,聚合活性可达2.52×107 g/molMt·h。  相似文献   

19.
<正>专利名称:一种聚乙烯组合物和抗静电薄膜申请公布号:CN106554546A申请公布日:2017.04.05本发明提供了一种聚乙烯组合物和抗静电薄膜。该聚乙烯组合物含有导电填料、组分A、组分B和组分C。组分A为乙烯和α-烯烃共聚的线型低密度聚乙烯,其在温度190℃、载荷2.16 kg下的熔体流动速率为0.01~2 g/10min,密度为0.880~0.936 g/cm~3;组分B为乙烯和α-烯烃共聚的线型低密度聚乙烯,其熔体流动速率为2.1~14.9 g/10min,密度为0.910~0.930 g/cm~3;组分C为乙烯和α-烯烃共聚的线型低密度聚乙烯,其熔体流3  相似文献   

20.
用两段淤浆聚合工艺合成了具有宽峰或双峰相对分子质量分布的高密度聚乙烯(HDPE)/(乙烯/丁烯-1)共聚树脂的反应釜共混聚合物。随着丁烯-1用量的增加,共混物的密度、熔点、结晶度、拉伸屈服应力减小,而断裂伸长率增加。随着高相对分子质量共聚物的含量增加,熔点、密度、结晶度减小,相对分子质量分布的双峰特性也更明显。通过调整两段聚合物的熔体流动速率、两段聚合物之比来控制相对分子质量大小及其分布。控制第一段小分子数目,增加第二段相对分子质量或减小密度可获得最大耐环境应力开裂性能。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