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203 毫秒
1.
提出了一种基于DS80C411的串口至以太网接口转换的设计方案,介绍了多个串口设备的入网应用。给出了系统硬件结构,描述了串口与以太网协议的相互转换设计方法,分析了软件设计。该设计可以将RS232/422/485通讯接口的设备和以太网服务器进行数据流传输,通过以太网服务器实现了对串口设备远程管理,实现了串口设备之间的网络互联。  相似文献   

2.
张开生  彭朋 《电视技术》2015,39(13):107-110
针对LED显示屏的字库更新和数据传输问题,采用嵌入式微处理器LPC2103作为LED显示屏的控制中枢,通过IAP技术存储和更新其内部Flash中的字库数据,采用ZigBee技术无线传输数据.重点阐述了在存储和更新LED显示屏的字库时,上位机通过ZigBee协调器把LED显示屏需要更新的字库数据无线发送给与LPC2103相连的ZigBee终端节点,终端节点将该数据通过串口发给LPC2103,再利用IAP技术对LPC2103内部Flash进行单独编程操作,达到存储和更新字库数据的目的.实验表明,构建的LED字库数据无线更新系统运行良好,切实可行.  相似文献   

3.
文中提出了一种低成本、高性能的嵌入式串口服务器的硬软件设计方案.该服务器以ARM7芯片LPC2210为核心控制器,采用RTL8019以太网控制器处理网络数据,TL16C554异步通信组件处理串口数据.对轻便TCP/IP协议栈LWIP在μC/OS-Ⅱ实时操作系统中进行了移植,并对16路串行通道设计了实时多任务方案,使串口服务器能够以TCP/UDP模式在网口和串口端进行双向232/485通信.实验证明本服务器能使传输数据实时,准确.  相似文献   

4.
文中设计了一种基于STC12LE5A60S2的低成本串口服务器,该串口服务器集成了RS232和RS485总线接口,能够实现串口数据的以太网转发。本文首先介绍了串口服务器使用的前提条件,然后介绍了串口服务器的总体架构、硬件设计、软件设计和配置软件的设计,最后对其实用性做了总结和说明。  相似文献   

5.
针对服务器响应时间依赖网络通信质量的缺点,文章提出了多连接自适应方法,基于该方法设计了一种3层结构的网络服务器,并在此基础上对该服务器进行了性能分析。测试表明,将多连接自适应方法运用到服务器中,能够有效缩短服务器响应时间,提高服务器效率,使其更具实用价值。  相似文献   

6.
针对OPC技术在国内的应用现状,以OPC数据的存取规范为依据,利用国产Multi Bus-RTU系列模块基于Modbus TCP协议对OPC数据访问服务器进行开发,设计采用OPCMaster公司的OPC开发工具OM_OPCSvr.dll实现OPC数据传输服务器的开发,通过以太网方式,在Modbus设备和OPC客户端之间提供数据交换通道。通过对OPC数据访问服务器结构和操作流程的设计,构建了服务器的功能框架。基于Modbus TCP OPC服务器和Windows平台,通过对服务器进行初始化,对通信驱动模块和用户界面进行规划,进而对OPC数据访问服务器进行了详细的实现。通过进一步的OPC服务器测试发现,该服务器具有可靠的稳定性,能切实地节约成本,减少通信驱动数量,并缩短开发周期。  相似文献   

7.
本文对串口服务器进行了细致的技术分析,并结合串口服务器在民航自动转报系统中的应用实例,阐述了传统串行数据传输迎合通信发展趋势,与主流的IP传输逐步融合,为串行数据传输提供了新的发展方向。  相似文献   

8.
本文对串口服务器进行了细致的技术分析,并结合串口服务器在民航自动转报系统中的应用实例,阐述了传统串行数据传输迎合通信发展趋势,与主流的IP传输逐步融合,为串行数据传输提供了新的发展方向。  相似文献   

9.
基于MFC平台的开发,文章设计并研发了通信规约的网络串口服务器。本服务器一般用于管理嵌入式下位机的设备,服务器设计和进展主要体现在网络服务器串行的构建,其中包括构建和通信协议的开发,网络服务器通过通信从下位计算机接收传输数据连接,对下位机的最新状态进行实时显示,对返回的数据进行处理、分析。串口服务器的作用是利用串口通信接收下位机传导过来的数据进行相关操作。该种服务器既可以分开运行又可以相互配合。  相似文献   

10.
产品     
通用ICPhilips推出基于ARM7的快速MCU飞利浦电子(Philips)公司推出LPC210x系列产品LPC2101、LPC2102和LPC2103,新系列产品基于ARM7TDMI-S架构,最高工作速率可达70MHz。其板上通信外围电路包括两个16C550兼容UART、两个快速I2C总线接口、两个SPI/SSP接口、四个具有PWM功能的定时  相似文献   

11.
针对传统信号源体积大、难以通过计算机进行操作、无法满足特定应用场合需求的缺陷,提出了设计一种可产生多种波形、可调范围大、精度高、信号稳定、适合特殊场合应用的便携式信号产生器的任务.结合ARM技术及EDA技术利用ADSl.2开发环境和面向对象编程工具Delphi7.0,完成了该信号发生器的设计.ARM处理器选用LPC2103芯片,信号产生芯片采用MAX038芯片,电平转换选用MAX232芯片,信号功放采用AD811芯片.所设计的信号发生器以LPC2103开发板为基础结合软件进行了测试,结果运行正常.  相似文献   

12.
基于电机拖动的液压动力系统中,电机的三相电信号是能够全面反映设备运行状态的信息源,而获得准确、可靠的三相电信号是进行液压系统状态监测等后续各项研究的基础。根据应用需求,开发了以LPC2103为核心的三相电信号数据采集系统,采用霍尔传感器准确、安全的获取电压电流信号,数据的存储采用SD卡存储方式和串口发送数据至上位机存储模式两种法相结合,增加了数据采集系统的应用灵活性,并给出了详细的软、硬件开发过程。  相似文献   

13.
给出了采用LPC2364芯片为处理器,并利用以太网中TCP协议来设计串口转网口模块.从而实现数据传输方式转换的一种设计方法。该方法中的软件采用FreerRtos实时多任务嵌入式系统和uIP协议栈来实现串口数据通讯和网口数据通讯两项任务。文中同时给出了系统框图和主程序流程图。  相似文献   

14.
该文旨在研究并设计基于人体局域网的远程医疗系统,系统中包含有人体多信号传感器节点,基于CC2420和LPC2103处理器的数字处理器模块以及用VC++设计的主节点实时显示监护平台。构建基于人体局域网的远程家庭医疗健康监护平台,集数据收集、传输、分析和决策支持于一体,为在家治疗的患者提供实时监控。人体多信号传感器节点将人体信号,如:脑电信号、心电信号、脉搏信号、体温信号通过CC2420和LPC2103数据处理发射模块发射给集中器主节点,然后发送到远程医疗系统监护平台。通过远程监控平台,医务人员能够及时获取病患的生理数据,并对其进行有效的分析处理。  相似文献   

15.
董健绅 《数字技术与应用》2014,(2):153+155-153,155
本文分析了七二五台基于串口服务器构建的数字音频监控系统设计方案、软硬件设计框架及主要模块功能,介绍了MOXA串口服务器的应用和配置。  相似文献   

16.
《中国电子商情》2005,(10):29-29
皇家飞利浦电子公司(Royal Philips Electronics)日前宣布其受欢迎的LPC2000微控制器(MCU)系列增添了三款新产品:LPC2101、LPC2102和LPC2103。新的LPC210x系列产品基于ARM7 TDMIS架构,最高工作速度可达70MHz(63MIP),比目前市场上最快的ARM7 MCU快10MHz。  相似文献   

17.
为了提高云计算网络下服务器的兼容性,提出一种基于云计算网络下差异设备同步串口调度控制的服务器兼容性估计模型。首先进行服务器兼容性估计模型软件的总体设计构架,在C语言开发的Visual DSP++平台上建立软件开发环境;然后按照代码开发流程进行服务器兼容性估计模型的目标生成文件开发,选用了MBM29LV400BC作为主控单元,进行云计算网络下的服务器兼容性估计模型的模块化设计,包括串口信息采集模块、通信传输模块、集成控制模块和接口模块。在云计算网络下实现差异设备同步串口调度,实现服务器兼容性估计模型软件设计优化。测试结果表明,该软件具有较好的服务器兼容性估计性能,提高了云计算网络差异化服务器的兼容性调度能力,可靠性较好。  相似文献   

18.
本设计采用ARM7系列LPC2103作为主控芯片,能够对74系列和CMOS40系列等芯片快速检测,并可以将被检测芯片的信息和检测结果在LCD液晶显示屏幕上显示出来,该测试仪支持存储信息升级以适应新的集成电路检测的要求。  相似文献   

19.
陈衡  董小社 《电信科学》2015,31(8):2015194
全球云计算市场快速平稳增长,越来越多的企业和科研机构将应用部署在公用云计算平台上。但是有部分应用在虚拟云主机上运行时的效率很低或根本无法运行,为解决这个问题,提出了基于REST架构风格的云物理服务器部署机制,通过该机制可以将这类应用直接部署在云物理服务器上。在服务器端借助Cobbler控制物理服务器,并基于REST架构风格对Cobbler服务器进行了二次开发和封装,通过调用相应的REST接口,Web服务器可以与Cobbler服务器进行交互,实现了用户通过Web管理面板对云物理服务器的完全控制。在真实环境下对该部署机制进行了测试,实现了预期的设计目标。  相似文献   

20.
秦刘  杨帅 《电视技术》2007,31(Z1):75-77,96
分析DHCP协议及其流程,研究DHCP服务在ACR系统中的应用问题,并提出了运用多台DHCP服务器组成DHCP服务器集群,通过利用linux内核中基于IP的负载均衡机制和一定的调度算法对各服务器进行管理,构成能支持大容量和具有一定可扩展性的DHCP服务器集群系统的方法.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