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三维泥沙数学模型的研究进展   总被引:3,自引:1,他引:2  
对国内外近年来在三维水流泥沙数学模型的研究应用情况进行总结和评述,指出三维泥沙数学模型研究的必要性和重要性,对数学模型的基本方程、边界条件,泥沙扩散系数,泥沙沉降速度,数值计算方法等进行讨论,介绍模型的验证和应用情况,最后提出改进和完善三维泥沙数学模型研究、应用的途径。  相似文献   

2.
本文建立了集明流排沙、壅水排沙、泄空冲刷为一体的小浪底水库扩展一维数学模型,用三门峡实测资料进行了验证,并用该数学模型进行了小浪底水库泥沙多年调节及库区冲淤变形计算  相似文献   

3.
基于实测资料进行了引江济太调水试验引水区泥沙含量、泥沙级配特征的分析,为了解泥沙影响的基本趋势提供了依据,为数学模型提供了计算条件。分别采用一维非恒定水沙数学模型、二维非恒定水沙数学模型进行了引水泥沙在望虞河及贡湖运动过程的模拟,重点对含沙量和淤积量空间分布、不同引水方式对淤积趋势的影响进行了分析,为引水工程的长期有效运行提供了技术依据。  相似文献   

4.
葛洲坝工程对坝下游河道行洪影响的计算分析   总被引:5,自引:0,他引:5  
本文建立了河道洪水一维非恒定流数学模型,进行了坝下游宜昌一监测河段,“81.7”洪水复演计算,验证结果较好,应用该数学模型,还进行了该坝下游河段的行洪对比计算,初步论证了葛洲坝工程对坝下游河道行洪水位、洪峰流量、河道槽蓄特性的影响。  相似文献   

5.
董耀华 《人民长江》1996,27(2):36-38
首先,建立了适用于长江口南支河段的水深平均二维定潮流数学模型。然后,采用1994年8月3次实测潮流过程资料,对该数学模型的流场、潮位过程及流速过程进行了验证计算,计算表明:该数学模型能较好地模拟南支河段的潮流运动,数模方法及处理适当,证精度较高。最后,应用该数学模型计算了南支河段内仓围滩工程对防洪及流场的影响,为该围滩工程可行性研究提供了论证依据。  相似文献   

6.
该文采用三维水流数学模型对深圳上埔引水口设计方案水流状况进行研究,以雷诺方程组为基础,采用刚盖假定、κ-ε紊流模式,结合相关边界条件和初始条件建立了三维数学模型,对上埔引水口的水流状况进行了模拟,给出了进水口流速分布,计算结果与物理模型试验结果吻合。  相似文献   

7.
可视化河网一维恒定水流泥沙数学模型   总被引:5,自引:1,他引:4  
方春明  鲁文  钟正琴 《泥沙研究》2003,123(6):60-64
作者对复杂河网水流泥沙运动数学模型计算方法进行了研究,考虑各种进出口边界条件建立了通用模型,并编成了可视化软件。此数学模型操作简单,通用性强,具有很好的应用前景,可应用于防洪、水污染、河道冲淤计算等问题研究。  相似文献   

8.
针对UPFC拓扑结构变化复杂的特点,通过引入开关函数的概念,建立了可反映UPFC内部特性的统一的暂态过程的数学模型,与开关管动作时序、控制参数相结合可描述UPFC及其控制系统的动态过程。将其应用于IEEE First Benchmark Model,对UPFC的暂态数学模型及其阻尼次同步谐振的控制策略进行了时域仿真计算,结果表明了暂态数学模型和控制策略的正确性。  相似文献   

9.
珠江河口区水环境整体数学模型研究   总被引:15,自引:4,他引:11  
根据珠江河口区的特点,建立了珠江河口区水流,泥沙及含氟度的整体联解数学模型,探讨了联解的计算模式;利用珠江三角洲和河口区水流泥沙、含氟度连续条件,把珠江三角洲网河区一维水沙、含氟度输移数学模型和河口区二维水沙、含氟度输移数学模型进行联解。同时采用最新的地形资料并选用洪、中、枯水及大、中、小潮等多种水文组合条件对该模型进行分区验证和整体验证,模型验证成果满足精度要求。  相似文献   

10.
黄河泥沙数学模型的研究及应用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黄河泥沙数学模型的研究与流域规划、工程建设和管理运用等生产问题紧密结合,根据黄河治理情况及各时期治黄对数学模型的要求,黄科院开发和研制了水学和水动力学两类模型,通过简单回顾黄科院黄河泥沙数学模型的发展概况,对黄河水学模型的特点,水动力学模型的基本原理、计算方法、关键技术问题的处理等方面分别进行了论述,指出也已取得的成就及在生产实践中的应用。  相似文献   

11.
陆源污染对伶仃洋水质影响的数值模拟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引入环境水力学数学模型,利用二维ADI法进行数值模拟,对伶仃洋水域的潮流运动和污染迁移扩散展开了研究,并成功地进行了验证计算。为河口的治理开发和伶仃洋的生态环境保护,提供了较好的数学模型。  相似文献   

12.
抽水蓄能电站上下池水质相互影响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李嘉  李克锋  邓云 《水利学报》2001,32(10):0067-0072
本文通过现场水质测试,并采用数学模型,对某抽水蓄能电站上、下池水质的相互影响进行了研究。预测采用的数学模型部分得到了现场实测结果的验证。预测结果表明,电站运行对上、下池局部区域的水质有一定影响,但影响的范围和程度都十分有限。本文采用的数学模型及提供的实测数据对类似问题具有借鉴和参考价值。  相似文献   

13.
文章基于变压器耦合电路的基本原理,建立了单相双绕组、带中间抽头的单相三绕组变压器的数学模型及其相应的求解方法,并推广到三相模型中,同时对模型进行了节点扩展。通过从简单到复杂的模型的求解,提出了一种适用于各种接线方式和联结方式下的变压器数学模型求解的通用算法,并将其成功应用于新型换流变压器数学模型的求解中,建立了单相、三相新型换流变压器的解耦等效电路,进行仿真,仿真结果验证了提出方法的正确性和有效性。  相似文献   

14.
针对水轮机试验中需要对试验结果进行整理的问题,提出了应用双并联前向人工神经网络建立水轮机特性数学模型的方法,用双并联前向人工神经网络建立的水轮机特性数学模型具有表达简单、精度高等特点,同时还可以对试验成果进行一定的修正,能满足实际应用需要。  相似文献   

15.
【摘要】 〖HTK〗 进行电力系统稳定控制研究时,必须首先建立研究对象的数学模型。由于选取 不同的电机数学模型和不同的 轴系,多机电力系统的数学模型有多种不同形 式。本文较详细地介绍了几种常用的多机电力系统数学模型,并着重阐明其间 的差别和特点。最后对如何确定系统的稳定平衡平衡点或控制目标进行了讨论 ,并论述了多机电力系统观测解耦状态空间模型,据此可以通过局部测量构成 局部控制器并达到全局稳定的目的。  相似文献   

16.
在研究离子交换反应平衡方程和二级反应动力学机理的基础上,建立了描述水处理过程中离子交换柱工作历程的数学模型,数学模型为二元一次偏微分方程组,采用Laplace变换法求解。通过实验室内离子交换柱的工作实验,对数学模型进行了验证。利用数学模型,可以定量预测水处理过程中离子交换柱的工作历程,以及水处理程度与处理时间之间的关系。从而定量指导离子交换柱的单元操作。  相似文献   

17.
非恒定流泥沙数学模型原理及其应用   总被引:6,自引:0,他引:6  
本文介绍了一晨恒定泥沙数学模型的原理和计算方法,并且于泥沙数学模型中的一些关键技术等问题进行了较详细的讨论。  相似文献   

18.
考虑相速弥散影响的单频波变形数学模型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李瑞杰 《水利学报》2000,31(3):0065-0069
本文提出了逼近Hedges(1987)的考虑位相弥散影响的非线性弥散关系的显式表达式,该显式表达式与Hedges的非线性弥散关系吻合较好。用文中显式非线性弥散关系,结合含弱非线性效应的缓坡方程,得到考虑相速弥散影响的单频波变形数学模型。对该数学模型进行了数值验证,验证结果表明,考虑相速弥散影响的单频波变形数学模型更为精确、合理。  相似文献   

19.
河口泥沙通量研究综述   总被引:6,自引:3,他引:3  
河口泥沙通量的研究既是与全球变化研究有关的理论课题,也是与河口工程、经济生活关系密切的现实课题,本文系统地介绍了国内外关于河口泥沙通量研究的进展。泥沙通量研究多采用水文统计、机制分解、数学模型的方法进行,水文统计和机制分解无法达到预报的高度,相比之下,数学模型的优点很多,但由于河口海岸地区的泥沙运动规律复杂,其物理机制尚不完全清楚,阻碍了河口泥沙数学模型的发展。在深入分析基础上,文章就今后的河口泥沙通量研究工作提出了建议。  相似文献   

20.
采用线性多目标规划法将电力系统有功调度中的经济性与安全性统一到一个数学模型中进行分析计算,该多目标规划数学模型以发电费用最小和有功静态安全最大为目标,并协调了两个目标函数中变量的关系,采用目标规划的单纯形法求解该数学模型,得到综合考虑经济性与安全性的有功运行点、有功静态安全域。文中以IEEE-30节点系统为例进行计算,结果表明本文的模型和算法是可行和有效的。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