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由溶致液晶制备高强高模纤维素纤维   总被引:2,自引:1,他引:2  
工业生产的三醋酯纤维素(分子量约10^5)溶解在三氟乙酸(TFA)和二氯甲烷(CH2Cl2)混合溶剂中,在一定浓度下可形成液晶。选择了不同条件进行液晶纺丝,再把初生纤维经过235℃热处理,通过不同皂化处理,得到强度为11.02cN/dtex,模量为348.98cN/dtex的高强高模纤维素纤维。X-光衍射分析表明该纤维素纤维属于纤维素Ⅰ族。  相似文献   

2.
采用干-湿法纺丝,制得性能良好的聚丙烯腈中空纤维膜,分析了纺丝工艺对PAN中空纤维超滤膜性能的影响。实验证明增加干纺程长度有利于改善PAN膜的超滤性能,研究表明PAN中空纤维是一种具有多空基质的不对称膜,存在紧密的皮层,改变纺丝过程中的挤出速率,填充液压力,卷绕速率和拉伸倍数可以调节中空纤维的内外径和壁厚。  相似文献   

3.
聚乙烯醇(PVA)纤维主要采用硫酸钠脱水纺丝技术路线,由于形成皮芯层结构,纤维的服用性能,特别是染色性能和尺寸稳定性较差,难以与涤、锦等合成纤维竟争,因此,开发非服饰用纤维,特别是根据PVA的基本性能纺制水溶性纤维和高强高模纤维,近年来引起了学术界和产业界广泛关注。PVA纤维可通过湿法、干法、半融溶法等多种纺丝方法成形,但采用同一种纺丝方法很难得到水溶温度范围宽、纤维强度、模量高等市场适应性强的多品种PVA纤维。我校纺织学院与川维厂合作,于1991年开始探索PVA干湿法冻胶纺丝制水溶性纤维的研究…  相似文献   

4.
甲壳胺纤维的结构与性能   总被引:23,自引:0,他引:23  
研究了甲壳胺纤维的形态结构,超分子结构及力学性能,热性能,保水值,研究表明:甲壳胺纤维的形态结构,超分子结构与纺丝原液浓度,凝固浴组成,拉伸率有关,甲壳胺纤维的抗张强度可达1.5cN/dtex,热分解温度为288℃,保水值高达130%。  相似文献   

5.
本文着重探讨了尼隆类复合纤维的卷曲性能和卷曲机理以及影响卷曲性能的种种因素2。介绍了PA66,PA6分别与共聚物COPA1,COPA2相搭配的对比试验,得出以PA66/COPA1(910)的组分搭配获得最佳的卷曲效果;采用无水油剂纺丝,复俣纤维的卷曲性能明显提高。  相似文献   

6.
在静态混合器中混炼制备出EVA(乙烯-醋酸惭烯酯共聚物)/PP(聚丙烯)共混物切片、通过熔融纺丝制备出直径约为15 ̄20μm的EVA/PP共混纤维。文中探讨了EVA含量、纺丝温度和挤出速度/卷绕速度率匹配对其熔融纺丝稳定性的影响,这有利于确定共混物的最佳纺丝工艺。  相似文献   

7.
利用DSC,IR,X-ray衍射及SEM等手段对人工皮革用基布试样的化学结构及物理形态结构进行了综合分析,分析结果确认,该人工皮革基布是以PA6为“岛”,以改性PET为“海”,采用复合纺丝法制成的具有16个“岛”的“海-岛”型复合纤维针刺非织造布;复合纤维的线密度为3.4dtex,其中PA6质量分数为70%左右,将该笔合纤维构成的非织造布用热碱水处理后,“海”组分会被水解而去除,“岛”组分则被剥离  相似文献   

8.
以蟹壳甲壳质为原料,以不同配比的氯化锂(LiCl)和N,N-二甲基乙酰胺(DMAC)以及三氯乙酸(TCA)和二氯甲烷(DCM)为复合溶剂制备了甲壳胺纤维的湿法纺丝原被(成纤高聚物的浓溶液),对原料溶解过程的预处理和纺丝原液的流变性能做了研究,结果表明,在DMAC/LiCl体系中,LiCl含量为8%时和TCA/DCM(W/W)为60/40,甲壳胺的溶解性最佳,纺丝原液浓度在4~6%时,可纺性较好,而  相似文献   

9.
本工作以聚合度DP=1750的市售聚乙烯醇(PVA)为原料,以乙二醇(EG)及各混合比例的DM-SO/水的混合物为溶剂,措助于扫描电子显微镜(SEM)和差热扫描量热法(DSC)等手段,对溶解过程作了研究。研究表明:当DMSO/水的比例为70/30时,该混合溶剂的溶解性能最好。通过对PVA-DMSO/水体系的流变研究发现,在80~100℃之间,深度为14~17.4%时,该溶液具有很好的流变性能。  相似文献   

10.
在静态混合器中混炼制备出EVA(乙烯-醋酸乙烯酯共聚物)/PP(聚丙烯)共混物切片,通过熔融纺丝制备出直径约为15~20μm的EVA/PP共混纤维.文中探讨了EVA含量、纺丝温度和挤出速率/卷绕速率匹配对其熔融纺丝稳定性的影响.这有利于确定共混物的最佳纺丝工艺.  相似文献   

11.
超高分子量PET的纺丝溶液制备及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本文采用特性粘度为2dl/g的高分子量PET聚合体,通过五种溶剂「三氟乙酸/二氯甲烷(TFA/DCM)、六氟异丙醇/二氯甲烷(HD)、二氯醋酸(DCA)、硝基苯(NB)、联苯/联苯醚(PB)」的对比,认为其中TFA/DCM的混合溶剂是高粘度PET的良溶剂,操作容易,溶解温度低,溶液稳定性好。按照高分子量聚合物溶解的规律以及大量实验数据,用深胀DSC方法选择了最佳的溶胀温度、溶解方式和条件,使纺丝溶  相似文献   

12.
通过添加不同比例的高分子可染组分E1、E2,与聚丙烯共混纺丝制得了可纺性好的分散染料可染聚丙烯纤维。该纤维强度达3.5~4.5cN/dtex,断裂伸长为30%-60%,满足服用纤维要求;其可染性较纯聚丙烯纤维有明显改善,在常压沸染条件下可染出多种中、浅色以至深色制品。对E1,E2总添加量为7%的可染聚丙烯纤维用BlackE-EX,BlueE-EX等10种染料常压沸染1h,上染率在80%以上,染色织  相似文献   

13.
通过广角X光衍射和差示扫描量热分析对熔融纺丝成形的P(HBA/HNA)/PET共混纤维的结晶结构进行了研究,结果表明,在共混纤维中,P(HBA/HNA)和PET两种成份的结晶是相互独立的,即纤维的结晶是一种混晶结构,而各成份的结晶热行为与各自单一组成时不同,在300℃和350℃热处理的共混纤维中,P(HPA/HNA)的过冷程度(ΔT)与P(HBA/HNA)纤维几乎没有区别。而对于PET成份,虽然与  相似文献   

14.
热重(TG)的结果表明,聚醋酸乙烯酯(PVAC)与聚丙烯(PP)共混后,其热稳定性增加。同时用X射线衍射及双折射等方法研究了PVAC/PP复合纤维的结构与力学性能的关系.发现拉伸倍数提高,纤维力学性能及PP结晶度增大,在体系中加入乙烯醋酸乙烯共聚物(EVA),其相容性得到改善,力学性能进一步提高。  相似文献   

15.
通过牌号为5000a的高密度聚乙烯与较高相对分子质量高密度聚乙烯共混,了共混物及其 性能。结果表明,共混物的流动性能变差,共混物纤维的强度由6.21cN/dtex提高到8.8cN/dtex,共混有地改善了纤维的力学性能。  相似文献   

16.
将聚酰胺6(PA6)与易水解性聚酯(EHDPET)以体积比7/3的比例在工业规模的生产装置上进行熔体共混纺丝,再经拉伸→定型→卷曲→切断等切加工制得短纤维。用扫描电镜观察了共混纤维经碱水解及甲酸溶解后的形态结构,确认经碱水解处理后的纤维呈多孔中空藕状,而甲酸溶解后则呈超细纤维状,因此原共混纤维是以PA6为连续相,以EHDPET为分散相的海-岛型复合纤维,并从流变学实验结果解释了该结构的成因。  相似文献   

17.
介绍了PP/PS(20/80)高分子混合系共混纺丝过程中,超细纤维(微纤)的形成.  相似文献   

18.
高强度海藻酸盐纤维的制备及其结构与性能研究   总被引:10,自引:1,他引:9  
采用湿法纺丝方法制备了断裂强度达3.25cN/dtex的海藻酸盐纤维。并通过正交实验研究海藻酸钠浓度、凝固浴浓度、凝固浴温度等工艺条件对纤维断裂强度的影响.得到了制备高强度海藻酸盐纤维的最佳工艺条件:纺丝液质量分数为5%,凝固浴质量分数为4%,凝固浴温度为40℃.然后采用扫描电子显微镜、红外光谱仪、X射线衍射仪、热重分析仪、锥形量热计等手段研究了该纤维的结构与性能.  相似文献   

19.
以过氧化苯甲酰为引发剂,采用水相悬浮聚合方法制备共聚甲基丙烯酸酯(CPMA);以N,N-二甲基乙酰胺为溶剂溶解CPMA,选择适当潜交联剂RJLJ,采用先纺丝成形后交联工艺,制备了具有半互穿聚合物网络(semi-IPN)结构的共聚甲基丙烯酸酯纤维(CPMA-H),并对其交联结构进行研究.结果表明,与化学交联结构相比,semi-IPN结构较为疏松,有利于纤维吸油性能的提高,CPMA-H纤维对甲基的饱和吸油率可以达到15g/g.  相似文献   

20.
PVA-PVC共混纤维即阻燃性优良的维氯纶.本文介绍其制备过程的特点,包括对PVC乳液的要求、PVA与PVC的共混纺丝、共混纤维的超分子结构和形态结构等.最后,介绍了维氯纶的2个主要特点─—染色性和阻燃性的研究结果.这一研究结果指出,维氯给的两相结构使其具有优良的染色性,维氯给的LOI值可达36%.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