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421 毫秒
1.
板桥凹陷构造坡折带对层序和沉积体系的控制   总被引:2,自引:1,他引:1  
板桥凹陷是大港油田的主要油气勘探和开发区之一。对板桥凹陷古近系层序构成样式和沉积充填的综合研究表明,在盆地幕式断陷活动和同沉积断裂差异断陷活动等构造作用下,形成了断坡带、构造调节带和断阶带3种构造坡折样式,它们制约了沉积物的分散过程和砂体堆积,对板桥凹陷层序样式和沉积体系形成分布起到重要的控制作用,构成了不同的层序构成和沉积充填模式。其中,构造调节带和断阶带控制了研究区主要砂体的展布,特别是低位三角洲或盆底扇砂体的发育和分布,有利于形成砂岩透镜体、岩性上倾尖灭、地层超覆及构造—岩性圈闭等多种圈闭类型,是寻找砂岩油气藏的有利区带。  相似文献   

2.
海拉尔盆地贝尔凹陷岩性油藏成藏控制因素   总被引:3,自引:1,他引:2  
李文科  张研  方杰  王君  刘冬民 《石油学报》2015,36(3):337-346
岩性油藏是贝尔凹陷油气勘探和增储上产的重要领域,但对其成藏规律的研究和认识程度仍然较低,极大地制约了岩性油藏的勘探进程。基于测井、地震及物性分析等资料,通过油藏解剖和成藏条件分析,系统研究了贝尔凹陷不同洼槽岩性油藏成藏控制因素及分布规律,认为岩性圈闭、储层物性以及输导通道是该区岩性油藏形成与分布的主控因素。断裂坡折带控制岩性圈闭的发育,即在垂向上,断裂坡折带类型控制砂体类型,主要发育断崖型坡折带形成的近岸水下扇,断阶型坡折带形成的浊积扇以及断坡型坡折带形成的扇三角洲砂体等岩性圈闭;在平面上,断裂坡折带的平面样式控制砂体的空间展布,主要形成断弯型、断接型、断沟型以及交叉型展布形态。砂岩储层临界物性控制岩性圈闭的成藏,只有当砂岩储层的物性高于临界物性时岩性圈闭才具备成藏条件。"断层-轴向砂体"控制岩性油藏的分布,特别是控砂断层下降盘扇三角洲砂体的轴向部位是油气的有利富集区。  相似文献   

3.
断陷湖盆沟谷及构造坡折对砂体的控制作用   总被引:31,自引:6,他引:25  
冯有良 《石油学报》2006,27(1):13-16
对渤海湾盆地下第三系古地貌和砂体发育关系的研究表明:断陷湖盆的盆缘发育断槽、断裂调节带和下切河谷3种基本沟谷类型,这3种沟谷控制了砂、砾岩扇体发育的位置;沟谷处的同沉积构造坡折带进一步控制了砂、砾岩体在湖盆内的展布,即砂体厚度在坡折带之下增厚,砂体展布方向与构造坡折带走向一致.各裂陷幕同沉积构造坡折带特征及其对砂体发育的控制作用也存在着较大的差异:初始裂陷幕发育陡坡控盆断裂和缓坡反向断裂,主裂陷幕发育陡坡控盆断裂和缓坡同向断裂,这些断裂形成的各种同沉积断裂坡折带控制了砂体的发育;裂陷收敛幕断裂活动减弱,部分同沉积断裂坡折转化为挠曲坡折,两者共同控制了砂体的发育.  相似文献   

4.
惠州地区是目前珠江口盆地勘探程度最高的地区,珠江组作为主力产油层段,具有寻找地层岩性圈闭的有利条件。通过对惠州地区珠江组砂岩发育的控制因素分析,认为盆地转换期的古地貌特征、层序地层发育特征、以三角洲为主体的沉积体系展布、海陆过渡相区的水动力条件和后期构造运动都对砂体的形成和展布具有重要的影响;其中沉积相决定了砂体的宏观展布,层序结构影响砂体在不同体系域平面上的分布和纵向上的发育程度及叠置样式,二者是控砂的主要因素。在对控砂机制分析的基础上,结合对已发现岩性圈闭油气藏的解剖分析,建立了惠州地区珠江组地层岩性圈闭的发育模式,分析了有利地层岩性圈闭区带和类型,认为沉积坡折附近和海进体系域退积砂岩岩性尖灭圈闭是惠州地区珠江组最为有利的地层岩性圈闭类型。  相似文献   

5.
储层的发育程度和品质是制约缓坡带勘探的核心问题。文中以辽中凹陷LD-A构造为例,从钻井、地震、分析化验等资料入手,对目的层沙二层序及体系域开展研究,确定了物源体系、沟谷体系以及沉积区古地貌对沉积体系的控制作用,明确了层序控制源-汇体系发育特征,断裂-坡折体系控制砂体平面展布,源-沟体系控制砂体发育的规模,母岩性质控制沉积砂体的储层物性;建立了砂体富集模式,预测优质储层发育在以变质岩和火山岩为物源区的断阶坡折带断根位置和沉积坡折带之下的辫状河三角洲前缘沉积体内,高效指导了该岩性油气藏的发现和评价。文中研究成果对陆相缓坡带岩性油气勘探具有较好的借鉴意义。  相似文献   

6.
以渤海湾盆地南堡凹陷东营组为例,通过不同构造带的层序构成样式分析,阐明了陆相断陷湖盆的层序构成样式对砂体分布的控制作用,为陆相断陷湖盆砂体分布预测提供了理论依据。通过南堡凹陷东营组沉积充填时不同构造背景下形成的层序样式及其对储集砂体控制作用的分析,归纳出两种构造背景下的4种层序构成样式,即在北部断坡带构造背景下发育的多断坡带型、单断坡带型和转换带型以及在南部滩海地区斜坡带构造背景下发育的缓坡坡折型。在此基础上,建立砂体预测模式指导储层预测,对确定优质储集体的分布具有指导意义。  相似文献   

7.
海拉尔盆地坡折带成藏类型与勘探突破方向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以层序地层学等理论为指导,以LANDMARK工作站的SEISWORK-3D地震解释、GEOPROBE地震岩性圈闭识别和储层预测等技术为手段,对海拉尔盆地贝尔断陷贝西斜坡主要勘探目的层系进行了层序、体系域的划分及层间扇体的刻画,统一了全区层序及体系域的界限。应用坡折带理论,根据形态特征将贝西斜坡的坡折带划分为反向断阶型、简单弯折型、多级断折型和多级坡折型4种类型。坡折类型不同,其油气藏的形成和富集特征也不同:反向断阶型有利于构造油气藏的形成和富集;断折型和坡折型有利于构造-岩性油气藏的形成;简单弯折型有利于岩性油气藏的发育。通过乌东斜坡带与贝西斜坡带的类比研究,提出了海拉尔盆地中坡折带为下步勘探的突破方向。  相似文献   

8.
东营凹陷下第三系低位域沉积及非构造圈闭   总被引:12,自引:6,他引:6  
低位域是一个层序地层学概念,即发育在I型层序界面之上、初次水泛面之下的,常由盆底扇、斜坡扇和低位楔状体组成的体系域。由于控制低位域发育的坡折带类型不同,低位域的沉积体构成也就有所不同。北部陡坡断裂坡折带发育以冲积扇、小型低位三角洲、近岸水下扇和浊积扇为特征的低位域;东部东营三角洲沉积坡折带,发育以斜坡扇、低位三角洲和水下扇为特征的低位域;南部缓坡带,低位域以低位三角洲和低位滨浅湖相沉积为主。在这些低位域中,发育了不同类型的非构造圈闭,北部和南部坡折带为超覆型地层圈闭,东部沉积坡折带发育岩性圈闭。经过对这些圈闭的精细描述和初步评价,认为含油气前景比较乐观,有望为东营凹陷非构造圈闭勘探作出重要贡献  相似文献   

9.
通过对二连盆地白音查干凹陷构造的重新解释和沉积相的研究,进一步明确了凹陷陡坡带、洼槽带和缓坡带三元结构特征,属于单断箕状凹陷。以成烃条件为基础对不同结构单元的勘探潜力进行了分析,认为陡坡带靠近生烃洼槽的由同生断层形成的逆牵引构造、断阶带形成的断块圈闭与扇三角洲砂体有关的岩性、断层一岩性圈闭有利于聚集油气。位于洼槽内烃源岩层系的浊积砂体成藏条件最为优越。缓坡带鼻状构造圈闭、三角洲前缘部位和侧翼岩性圈闭、构造一岩性圈闭和与坡折带有关的的岩性圈闭发育部位对油气的聚集有利。  相似文献   

10.
将坡折带理论运用于研究区岩性圈闭的勘探研究,将柴西南地区坡折带划分为构造坡折带、沉积坡折带和侵蚀坡折带。阐述了各类坡折带的发育特征和成因,认为坡折带对低水位体系域具有重要的控制作用;构造坡折带易于造成湖盆边缘低水位期近岸三角洲扇体或水下扇及湖盆底部低水位期浊积扇的发育,并形成透镜状河道砂体岩性圈闭;侵蚀坡折带对侵蚀谷岩性圈闭具有明显控制作用。讨论了多级坡折带对岩性圈闭的控制作用,认为柴西南地区铁木里克—切克里克凹陷三级坡折带由上而下分别控制了侵蚀谷圈闭、地层超覆圈闭和浊积扇圈闭的发育与分布。根据各区块的沉积、储层、油源及运移等成藏条件,对研究区重点区块岩性圈闭进行了预测与评价,并阐述了各区块岩性圈闭的类型、层位以及评价等级。总结了重点区块岩性油气藏发育的成藏模式,认为七个泉陡坡带和红柳泉构造坡折带是研究区最有利岩性圈闭发育的区块。  相似文献   

11.
以二连盆地下白垩统为例,研究了小型断陷湖盆有效烃源岩分布特征与分布模式。根据烃源岩热解分析指标S1与有机碳含量的关系,建立了有效烃源岩有机质丰度的下限标准,对二连盆地有效烃源岩进行了识别,研究了有效烃源岩的分布。研究发现小型断陷湖盆有效烃源岩分布特征明显不同于大型湖盆有效烃源岩主要分布在深湖-半深湖区的特征,其有效烃源岩的分布有3种模式,即深洼型、近洼缓坡型和深洼-缓坡型。边界断层规模大、活动性强的小型断陷湖盆一般深洼带宽度与盆地宽度比值大,有效烃源岩主要分布于深洼带;边界断层规模小、活动性弱的小型断陷湖盆深洼带宽度与盆地宽度比值小,有效烃源岩主要分布于近洼缓坡带;边界断层规模中等、活动性适中的小型断陷湖盆深洼带宽度与盆地宽度比值居中,有效烃源岩在深洼带和近洼缓坡带均有分布。小型断陷湖盆凹陷结构和形成机制的差异控制了湖盆的沉积速率、古生产力和水体氧化-还原条件,决定了有效烃源岩的形成和分布。  相似文献   

12.
为揭示断陷盆地缓坡区的控砂控藏机制,以高品质的800km~2三维地震和91口钻井资料为基础,层序地层和沉积演化分析表明,受控于断块掀斜和差异沉降作用,歧口凹陷歧北斜坡南侧在古近纪表现为具挠曲坡折的缓坡带。该带层序界面标志清晰,包括削截、顶超和上超等反射终止类型,由此将古近系划分为3个二级层序和11个三级层序。三级层序的结构样式类似于具陆架坡折的被动大陆边缘,其低位体系域和湖扩体系域普遍发育不同类型的岩性圈闭。其中,沙河街组三段—沙河街组二段沉积期,研究区断陷作用强烈,挠曲坡折带的坡度较大,层序的低位体系域主要发育大型低位扇;随后,拗陷作用增强,挠曲坡折带的坡度逐渐减小,至东营组沉积期转变为以低位三角洲沉积为主。湖扩体系域的岩性圈闭发育在沙河街组二段—沙河街组一段和东营组,发育湖相碳酸盐岩滩坝和碎屑岩滩坝。研究区挠曲坡折带明显控制了地层-岩性圈闭的发育和分布,成为缓坡带油气勘探的有利场所。通过勘探实践,新增三级储量近4×10~8t,探井成功率达80%,展示了挠曲缓坡带地层-岩性油气藏良好的勘探前景。  相似文献   

13.
准噶尔盆地侏罗系沉积体系与油气关系   总被引:12,自引:0,他引:12  
应用沉积体系,体系域与层序分析等现代沉积学研究方法,系统地建立了全盆地侏罗纪沉积相划分方案。采用等时地层单元确字了侏罗纪各期沉积相模式。以缓坡沉积体系模型和陡坡沉积体系模型揭示侏罗纪盆地的充填及演化历史。  相似文献   

14.
陆相断陷湖盆中层序边界是由于沉积物表面高出沉积基准面或盆地基准面、沉积物发生剥蚀或无沉积作用所形成的,其产生机理主要有边界断层停止活动、断块翘倾活动、湖盆整体抬升和湖平面下降。层序边界在地震特征上、测井曲线上、钻井剖面中的岩性、岩相特征、古生物组合、微量元素的变化上均有明显的特征。利用这些特征,在济阳坳陷下第三系中识别出9个三级层序。  相似文献   

15.
南襄盆地泌阳断陷第三纪湖泊演化探讨   总被引:10,自引:1,他引:9  
采用层序地层学理论与方法,综合泌阳断陷湖盆的地质及地震资料,以构造不整合面或构造应力转换面作为界面,识别并划分构造层序,进而探讨泌阳断陷湖盆的成盆机制与成盆史;通过泌阳断陷区地震剖面上反射特征的研究及反射界面的识别,标定并划分地震层序,据此建立断陷湖盆的等时层序地层框架,以揭示泌阳断陷湖盆的沉积充填史。在对研究区沉积层序单元逐级划分与剖析的基础上,识别出陆相层序的“似凝缩段”,并系统地采集研究区下第三系不同沉积层序“似凝缩段”中的泥质岩石样品,经全岩样X射线荧光光谱分析,获取下第三系不同层位水溶性离子浓度在垂向剖面上的分布特征,以研究早第三纪泌阳断陷湖盆古湖泊类型演变历程。结果表明,泌阳断陷湖盆沉积充填史划分为三个阶段:初始断陷充填阶段、主断陷充填阶段及坳陷充填阶段,并分别对应着三个构造层序。其中第二阶段包括强烈断陷充填、稳定断陷充填及断陷萎缩充填三个亚阶段,其沉积速率有由大到小的变化规律。早第三纪泌阳断陷湖盆经历了四个演化历程:山前洪水洼地→硫酸盐型滨浅湖→正常湖泊→碳酸盐型或硫酸盐型滨浅湖;相应地,湖盆南部边缘(陡坡带)和北部边缘(缓坡带)沉积楔状体演变过程分别为:冲积扇→陡坡型扇三角洲→缓坡型扇三角洲→冲积扇和冲积扇→三角洲→冲积扇。随着硫酸盐类矿物沉淀的增多,泌阳断陷湖盆最终走向消亡。  相似文献   

16.
陆相断陷盆地缓坡弯折带研究--以南阳凹陷为例   总被引:5,自引:1,他引:4  
陆相断陷湖盆缓坡区弯折带是指由同沉积控凹铲式断层长期活动产生的沉积斜坡带。南襄盆地南阳凹陷的研究表明,凹陷南部控凹铲状正断层在非平面上滑动造成凹陷北部的缓坡沉积坡折,制约了盆地可容纳空间的变化,控制了湖盆低位体系域和轴向高位湖三角洲砂体的分布范围。因此,通过建立弯折带内部层序地层格架,研究其特征、空间展布规律,确定各层序发育时的弯折带即低位滨线,再沿低位滨线内(或弯折带内)找寻大型低位扇体,建立低位砂岩储集体分布的预测模型,成为南阳凹陷隐蔽油气藏勘探突破的关键。  相似文献   

17.
断陷湖盆多级坡折带的成因类型、展布及其勘探意义   总被引:75,自引:10,他引:65  
对东营凹陷下第三系的研究表明,在箕状断陷湖盆中发育有多级坡折带,其成因类型有断裂坡折带、挠曲坡折带、沉积坡折带和侵蚀坡折带。作为凸起、斜坡(断阶)和洼陷等次级构造单元之间分界线的大型同沉积断裂往往形成断裂坡折带,从而从陡坡带到缓坡带依次发育有凸起-陡坡边缘、陡坡-洼陷边缘、凸起-缓坡边缘、缓坡-洼陷边缘等断裂坡折带。在这些坡折带附近的较小的同沉积调整断层可以形成更次级的断裂坡折,并形成各种复杂的坡折平面组合样式。在凸起边缘断裂坡折带的上下有时会形成侵蚀坡折带。挠曲坡折带主要与同沉积背斜、同沉积鼻状构造相伴生,其中在中央背斜带两翼、陡坡带的滚动背斜带和缓坡带的鼻状构造的两翼最为发育。沉积坡折带发育在大型三角洲前缘,以沿长轴发育的东营三角洲前缘最为典型。断裂坡折带控制了低位扇体以及岩性-构造复合圈闭的发育,沉积坡折带控制了低位扇、高位滑塌浊积扇以及岩性圈闭的展布,而挠曲坡折带和侵蚀坡折带除了对砂体有控制作用外,更突出地表现为对地层超覆、削蚀尖灭线以及对地层圈闭发育的控制。坡折带附近是非构造油气藏发育的有利场所,进一步勘探的潜力巨大。  相似文献   

18.
川西前陆盆地上三叠统层序地层学研究   总被引:6,自引:2,他引:4  
应用层序地层学方法,通过不整合面、地震反射特征等标志将川西前隆盆地上三叠统划分为4个三级层序;以地层叠置样式、岩性、岩相的变化细分出低位、湖侵和高位体系域。其中低位体系域以扇三角洲、深切谷(辫状河)沉积为特征;湖侵体系域以广泛分布的湖相沉积为特征;高位体系域发育进积式三角洲。在建立前陆盆地层序地层模式的基础上,研究了不同区带岩性圈闭的特征及发育模式。结果表明:冲断带-前渊带为陡坡冲积扇-扇三角洲沉积模式,有利的岩性圈闭为LST时期的辫状河下切谷和TST-HST时期的浊积扇岩性圈闭;斜坡带-隆起带为缓坡三角洲沉积模式,是寻找不整合遮挡、透镜状砂岩圈闭和砂岩上倾尖灭岩性油气藏的理想目标区。  相似文献   

19.
北部湾盆地涠西南凹陷始新统隐蔽油气藏类型及勘探方向   总被引:9,自引:2,他引:7  
南海北部湾盆地涠西南凹陷具有圈闭控制油气分布、储层控制油气富集、储集物性及流体性质控制油气产能的基本特点,因此,不同类型圈闭发育及展布特征,对油气成藏乃至分布均至关重要。指出本区不仅存在不同类型构造圈闭,而且亦在多物源湖盆沉积的始新统流一段2个三级层序内,发育有陡坡(扇)三角洲、缓坡(扇)三角洲、凹中盆底扇或浊积体、(扇)三角洲前端经改造形成的滩坝及低位滨浅湖砂岩超覆等多种类型的隐蔽圈闭,且这些不同类型非构造圈闭与油气运聚成藏条件配置良好,其中,尤以一号断层下降盘和二号断层下降盘中西段发育且易于识别的稳定沉降之缓坡(扇)三角洲、小型陡坡扇三角洲和高位浊积体等勘探潜力最佳。  相似文献   

20.
珠江口盆地白云凹陷裂陷期发育文昌组与恩平组2套烃源岩,湖盆沉积演化控制烃源岩的形成。通过三维地震资料及深部钻井分析,认为白云主洼裂陷期发育轴向辫状河三角洲体系、断控扇三角洲体系、北缘缓坡带辫状河三角洲体系以及盆内滨浅湖—中深湖体系。裂陷早期,发育多组NE向断阶且呈现多隆洼的地貌特征,物源主要从东西轴向进入凹陷内,形成多点供源水系,发育多洼成烃;裂陷中期,由于拆离断层的伸展作用,湖盆扩张,北部番禺低隆起被强烈抬升,形成缓坡大规模的三角洲体系及大型湖盆;裂陷晚期,湖盆以拗陷作用为主,受华南物源及由南往北的海侵影响,发育煤型及海侵烃源岩。通过沉积相、地球化学指标可将白云凹陷烃源岩划分为3种类型:文昌组中深湖相Ⅰ—Ⅱ1型烃源岩、文昌组浅湖相Ⅱ2型烃源岩以及恩平组浅湖相Ⅱ2—Ⅲ型烃源岩,不同类型烃源岩生烃潜力有差异,以文昌组中深湖相最优。元素地球化学指标揭示湖盆成烃环境整体表现为淡水—微咸水、还原—强还原的水体环境,而古生物揭示湖盆生油母质为湖相浮游藻类及陆源植物,优质烃源岩有机质来源以浮游藻类为主。总之,白云凹陷拆离断裂活动及沉...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