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562 毫秒
1.
为解决某电厂600 MW亚临界燃煤锅炉超低NO_x燃烧系统改造后出现的低负荷和变负荷工况下再热汽温偏低的问题,提升机组运行安全性和经济性。从设计、运行、机理等方面入手,深挖问题根源,探究其解决方案。通过运行调整优化、系统优化配置、亚临界机组受热面调整等措施来提升再热蒸汽温度,改造后低负荷稳定工况下再热汽温提升10℃;高负荷工况下,主、再热蒸汽不超温,达到预期效果。  相似文献   

2.
针对锅炉燃用煤种变化后低负荷下再热汽温不足、灰渣可燃物含量偏高,两侧烟温偏差较大等问题,通过一系列燃烧优化调整措施,上述问题在一定程度得到缓解和改善,提升了机组锅炉运行的经济性和安全性。  相似文献   

3.
通过寻找影响再热汽温变动的影响因素,并从汽温变化的内在机理入手,结合现场实际的特点辨识出烟气挡板、喷水与再热汽温的动态特性模型,依据对象特性设计出符合锅炉实际运行情况的控制方案。通过现场调整试验,最终实现再热汽温智能控制的长期投运机组在动态变负荷下,再热汽温控制能够正确快速响应,使得变负荷过程的再热汽温能够平稳运行。在负荷稳定情况下,再热汽温控制回路可以有效克服内外扰动,并且汽温波动较小,满足运行人员要求。在系统优化后,管壁超温现象和喷水量明显下降,运行人员的操作强度也得到了较大降低。  相似文献   

4.
为解决某国产350 MW超临界机组建成投运后出现的低负荷工况下主蒸汽及再热蒸汽温度过低、汽温偏差大、屏式过热器管壁超温等严重影响到机组安全稳定运行的问题,采用现场燃烧调整试验,改变主燃烧器投运方式、调节分离燃尽风(separated over fire air,SOFA)风门开度及角度、增大过热烟气挡板开度和运行氧量。结果表明:该机组在175 MW负荷下使用中间3层燃烧器组成的投运方式效果更佳;经燃烧调整试验后主、再热汽温提高20℃以上,两侧汽温偏差降低至1.5℃以内,受热面超温问题得到解决,找到了适合锅炉低负荷安全稳定运行的最佳方式。  相似文献   

5.
根据能量守恒定律、阀门压损公式和弗留格尔公式,重新建立并推导了超超临界锅炉稳定工况下再热汽温与其影响因素的微分关系式,该关系式全面反映了影响再热汽温的各种因素。对某1 000MW超超临界锅炉机组进行了实例计算,分别计算了该机组在3个典型工况下再热汽温各影响因素的相对敏感度,并绘制了影响因素相对敏感度的条形图和趋势图。据此比较了各影响因素对再热汽温的影响程度,得出了各影响因素对再热汽温的影响规律,所得结论可为超超临界锅炉稳定工况下的运行控制及相关研究提供理论依据。  相似文献   

6.
某电厂600 MW亚临界锅炉低氮燃烧器改造后一直存在高温腐蚀现象严重、再热汽温偏差较大的问题,对改造后的锅炉进行了数值模拟计算。结果表明,改造后炉膛出口烟温偏差较小,炉内整体温度上升,但水冷壁贴壁区域温度反而有所降低,炉膛整体CO体积分数随着燃尽风率的增大而大幅上升,高温腐蚀风险增大。实际运行中再热汽温偏差较大与风箱结构引起的二次风实际不均匀程度有关。针对数值模拟结果进行燃烧调整后,炉内强还原性气氛区域CO体积分数有了明显下降,两侧再热汽温偏差从40℃下降至10℃以下,加减负荷时的再热汽温稳定程度亦有所提高。  相似文献   

7.
为了消除低负荷时的再热汽温偏差,达到两侧再热汽温相对一致的目的,通过试验测试炉膛燃烧器喷口温度及煤粉质量分数,分析了产生再热汽温偏差的原因。结果表明:低负荷时产生再热汽温偏差的原因是磨煤机出口煤粉分配不均,造成各燃烧器着火不一致,进而影响左右侧的火焰中心位置;低负荷时难以通过强化着火来缩小各燃烧器着火距离偏差,但可以通过弱化部分燃烧器的着火来实现着火一致性,从而缓解热偏差,但低负荷时弱化着火的调整方法会牺牲着火稳定性,需要因炉而异实施;解决着火不一致的根本方法是在磨煤机出口安装煤粉分配器。  相似文献   

8.
针对某电厂1 000 MW机组锅炉在低氮燃烧器改造后主再热汽温波动较大的问题,通过优化中间点过热度、燃烧器摆角,调整主再热汽温差值幅角Δθ,改变风量前馈量等措施,较大地缓解了机组在升降负荷的过程中汽温波动大问题。在降负荷过程中,主蒸汽温度由原来最低值567℃变为590℃。再热蒸汽温度由原来最低值558℃变为582℃。升负荷过程中,调节再热蒸汽温度的减温水量大幅下降,优化效果较为明显。  相似文献   

9.
以某660 MW超超临界二次再热锅炉为研究对象,建立了热力计算分区模型,研究了烟气挡板调节、烟气再循环以及摆动燃烧器对再热汽温的影响,并通过响应面回归法得出不同工况下的再热汽温回归模型。研究结果表明:锅炉最大连续蒸发量(BMCR)工况下,一次再热侧挡板每增加1%,一次再热汽温升高1.1 ℃,二次再热汽温降低1.8 ℃;回归模型能准确预测在不同调温方式作用下的再热蒸汽温度,最大误差仅4.9 ℃;该模型给出了蒸汽温度的影响因素显著性排序,其中,烟气挡板开度的变化对再热汽温的影响最大。  相似文献   

10.
珠海电厂2 290 t/h锅炉由于炉膛结构设计不当,造成运行中主汽温和再热汽温偏低、再热汽温两侧偏差大,结焦情况偏离设计工况,燃烧器摆角长期上摆运行且容易烧损等问题。通过对上述缺陷分析,结合机组炉内低氮燃烧改造,根据低氮燃烧器和空气分级燃烧理论研究,引进A-MACT燃烧技术,对以上缺陷进行改良,包括更换新型A-PM煤粉燃烧器、增加AA风并调整炉膛配风实现煤粉分段燃烧等改造项目,对锅炉燃烧系统进行了整体改造和优化调整,使锅炉恢复设计参数,并消除了上述长期存在的缺陷,在机组的环保性和经济性上取得了良好的效果,为同类型锅炉燃烧系统的改造提供了参考。  相似文献   

11.
王明春  包斌 《锅炉技术》2003,34(2):54-57
以上海锅炉厂有限公司早期设计制造的 1 0 2 5t/h亚临界压力再热式UP型直流锅炉为研究对象 ,对常熟发电厂的 4台直流锅炉从 1 994年至 1 999年 6年时间中的受热面运行情况进行了详细的统计和分析 ,找出了导致直流锅炉受热面运行失效的主要原因 ,并提出了具体改进措施。  相似文献   

12.
介绍了我国投运的首台采用再热蒸汽短路调温技术的745t/h循环流化床锅炉的设计与运行情况,并探讨了锅炉运行条件对减排NOx和SO2的影响.由性能测试结果可知,过热器、再热器、旋风分离器和空气预热器设计合理;再热蒸汽短路调温技术能够满足再热器调温要求;在机组带220MW电负荷稳定运行时,锅炉热效率平均试验值和平均修正值分别为90.72%和90.56%;锅炉完全具备最大连续出力745t/h和最低不投油稳燃出力连续运行的能力;锅炉合理运行时可以有效降低NOx和SO2的排放.  相似文献   

13.
某电厂#6炉为苏制670 T/H锅炉热风温度、再热汽温偏低直接影响锅炉的整体性能的现状,提出具体的性能优化技术方案,并预测可实现技术指标。  相似文献   

14.
为了分析不同再循环烟气抽取点和引入点对某1 000 MW超超临界二次再热锅炉运行参数的影响,提出分别从省煤器和引风机后抽取烟气,并引入到炉膛底部和上部共4种烟气再循环方案。进行热力计算,分析不同负荷、不同再循环率下各方案对锅炉参数的影响。结果表明:烟气再循环会降低炉膛出口烟温和升高排烟温度,抽取点为引风机后,排烟温度升高幅度较大,引入点为炉膛上部时,炉膛出口烟温下降幅度较大;再循环烟气引入炉膛底部可以提高再热蒸汽温度和主蒸汽温度,引入点为炉膛上部不能明显提高再热蒸汽温度且会降低主蒸汽温度;随着再循环率的增加以及负荷降低,烟气再循环对蒸汽温度的影响程度增加;从省煤器后抽取烟气的方案对锅炉热效率的影响较小,但再循环风机磨损较严重,从引风机后抽取烟气对锅炉热效率影响较大。  相似文献   

15.
通过介绍300MW CFB锅炉缺床料启动的过程,主要论述了缺床料运行中出现的问题:床压过低,中上部床温高报警,下部床温低,甚至温度低保护动作,长时间低负荷运行;总结了缺床料运行的危害;机组效率下降,厂用电率升高,锅炉寿命缩短,提供了结焦的判断依据,达到了确保机组安全稳定经济运行的目的.  相似文献   

16.
华能长兴电厂在燃煤机组深度调峰方面进行了诸多有益尝试,自主开展30%额定负荷深度调峰试验,试验中暴露出汽泵协调控制、脱硝系统运行、锅炉稳定燃烧、风机失速、再热汽温控制等方面的问题,对这些问题进行了深入分析并制定了对策。重点对华能长兴电厂660 MW超超临界机组30%额定负荷深度调峰方面进行了研究,该技术在类似发电机组中的推广应用具有一定的借鉴意义。  相似文献   

17.
陆雪强 《锅炉技术》2011,42(1):55-59
江苏常熟发电有限公司SG-1025/16.81型亚临界压力一次再热控制循环锅炉采用微油点火技术,克服了正压直吹式制粉系统中速辊式磨采用弹簧定加载最小出力偏大的限制,经多次锅炉启停、调试等运行实践证明,燃油消耗量锐减,节油效果明显.改造后的应用经验可为同类型定加载直吹式制粉系统机组点火节能改造提供参考.  相似文献   

18.
根据我国国情,北方地区的冬季采暖仍然以燃煤为主.针对前段时期兴起的以煤粉炉替代层燃炉作为冬季供暖锅炉有利于节能和环保的说法,以58 MW燃煤热水锅炉为例,从设备基建投资、能源综合利用率、运行经济性等方面对煤粉炉和层燃炉进行了分析比较,结果表明,无论从燃料的选择范围、运行经济性、维修保养还是从供热负荷适应性和运行安全性角度来说,就应用于冬季采暖的锅炉而言,层燃炉仍优于煤粉炉.  相似文献   

19.
薛希群 《节能技术》2003,21(2):46-47
本文对各种煤气热电三联产方案进行了比较,对三联产系统所涉及的关键技术问题如循环倍率和循环流化床锅炉设计、返料机构和气体密封、气化炉设计以及燃烧炉和气化炉负荷调节和协调运行、运行安全性等问题进行了探讨,提出了适用的方案和建议,从而为联产炉设计和正常运行提供参考。  相似文献   

20.
大型机组再热汽温调节手段研究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下载免费PDF全文
分析再热汽温调节手段方面的问题 ,讨论了影响再热汽温的因素 ,对当前应用最多的两种调温手段 :烟气挡板和摆动燃烧器存在的问题进行了研究 ,并根据台州电厂 8号炉和北仑 3号炉的试验结果给出了两种不同型式的烟气调温挡板开度与过、再热器侧烟速比的关系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