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6 毫秒
1.
路树生 《长江建设》2012,(8):270-273
建筑给排水包括:卫生设备系统、管道系统、加压系统、配水系统、引入系统、调控系统、加热系统、储水池系统、水箱系统、计量系统构成的给水系统和污水管理系统、雨水系统、通气管系统、水封系统、处理系统构成的排水系统。  相似文献   

2.
路树生 《中华建设》2012,(8):270-273
1.高层建筑给排水工程设计分析1.1建筑给排水系统简介建筑给排水包括:卫生设备系统、管道系统、加压系统、配水系统、引入系统、调控系统、加热系统、储水池系统、水箱系统、计量系统构成的给水系统和污水管理系统、雨水系统、通气管系统、水封系统、处理系统构成的排水系统。1.2高层建筑给排水工程设计方法高层建筑给水排水工程与多层建筑和低层建筑给水排水工程相比,基本的理论和计算方法是一致的,但高层建筑层数多,高度大,结构复杂。近年来建筑给水工程设计方法得到了一些改进。  相似文献   

3.
提出了水利枢纽综合信息化系统的总体设计思路,包括系统建设目标与任务、系统总体网络结构、系统总体功能。依托某枢纽工程进行了典型项目综合信息化系统设计。该系统主要包括通信网络系统、信息采集与工程监控系统、管理信息化业务系统、系统运行实体环境等。系统设计方案结合水利枢纽工程特点、系统现状及当前信息化最新技术,保证了系统的实用性、先进性及可靠性,可为其他类似水利枢纽工程综合信息系统的设计、实施提供借鉴。  相似文献   

4.
为了确保电站主要机电设备安全稳定运行,设计中对电气二次系统主要包括监控系统、继电保护系统、励磁系统、调速系统、220 V直流系统、接入系统、微机五防系统、火灾自动报警系统、门禁及安防系统、工业电视系统、主设备状态监测系统中的主要技术问题和技术方案进行了认真的比选和研究。着重介绍瀑布沟水电站二次系统的设计目标、原则以及各子系统相关技术问题。  相似文献   

5.
淮河流域防汛自动化系统包括水文信息测报系统、实时水情信息处理和预报系统、气象自动化系统、通讯系统和防汛信息大屏幕显示系统等.水文信息测报系统有微机译电系统、实时水情信息网络系统和遥测系统.实时水情信息处理和预报系统有水情检索系统和洪水预报系统.气象自动化系统有天气图的填绘系统、数字云图自动接收系统和数字天气雷达图象终端系统.通讯系统有淮河微波干线网和沂沭泗水系一点多址通信系统.防汛信息大屏幕显示系统是由1989年购置的大屏幕ECP-3500显示机建成的.完善淮河防汛自动化系统的进一步措施有:(1)建立淮委计算机局域网;(2)建设防汛调度决策支持系统.  相似文献   

6.
国家体育场给排水施工图设计概况(上)   总被引:7,自引:7,他引:0  
2008年奥运会的主体育场“国家体育场”于2005年6月30日完成全部施工图设计;对国家体育场给排水系统的设计全貌进行了概述。介绍了其工程概况和特点,给排水系统中的给水系统、热水系统、直饮水系统、雨洪利用系统、中水回用水系统、生活排水系统、雨水排水系统、比赛场和热身场给排水系统、冷却水循环系统以及消防系统中的性能化防火设计内容、消防水源、消防水量、消火栓系统、自动喷水灭火系统、水喷雾灭火系统、气体灭火系统等的主要设计参数。  相似文献   

7.
百色水利枢纽是一座大型水利枢纽,枢纽综合自动化系统包括电站计算机监控系统、主坝计算机监控系统、航运计算机监控系统(二期)、火灾自动报警系统、视频监视系统、水情自动测报系统、工程安全监测系统、地震监测系统和枢纽运行管理信息系统等9个子系统,文章综述各子系统的结构、功能、配置。  相似文献   

8.
小浪底工程电气二次设计特点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小浪底工程为现代化的大型水利水电工程,电气二次设计包括发电系统和泄洪系统的监视及控制。发电系统中计算机监控系统、机组保护均从国外引进,其他设备从国内优选采购。文中主要从电气二次设计包括电站计算机监控系统、系统及元件继电保护、直流电源系统、火灾报警系统、工业电视系统、工程安全监测自动化系统等方面,介绍其结构配置、设计原则及系统功能。  相似文献   

9.
水库移民系统及其内部关系分析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朱文龙  施国庆 《红水河》1998,17(3):51-54
运用系统的观点,阐述了水库移民系统的定义及系统的构成,并从构成水库移民系统的人口、社会、经济、环境、资源等多角度详尽地分析了水库移民系统内部十大关系,为水库移民系统的规划、评价以及控制和调整水库移民系统的运行状况提供理论依据,以实现水库移民系统的可持续发展。  相似文献   

10.
介绍了一种适用于灌区断面流量自动测量的轨道式自动测流系统,该系统由轨道、移动测量平台、定位系统、控制系统、电源系统、升降系统、传感系统、通信系统组成硬件系统,软件部分包括智能控制软件和远程控制软件两部分。分析了系统的基本工作原理、主要功能、性能指标及部分问题的解决方法。经过现场实际测试,系统具有较好的实用性,具有一定的推广价值。  相似文献   

11.
北方典型城市地区水质评价及污染源分析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下载免费PDF全文
近年来伴随着城市化的快速发展,城市地区水质污染情况愈加严重。为有效诊断北方典型城市地区的水质问题并提出适用于北方城市地区的水质污染治理对策,采用单指标评价法、综合污染指数法及模糊数学法研究分析了北京市丰台区河流地表水及地下水水质类别、超标情况及空间分布特征,结果表明:整体地表水水质属于重度污染,主要污染河流集中在中东部已建区,水质类别均为劣V类,超标水质指标主要为NH3—N、COD、CODMn、BOD5及TP等有机污染因子;地下水超标水质指标主要有总硬度、细菌总数、硝酸盐氮、总大肠杆菌群、溶解性固体及硫酸盐,研究区东部建成区主要为总硬度、硝酸盐氮及溶解性总固体,西部山区和农村地区主要为细菌总数及总大肠杆菌群。由现状评价结果可得,地表水与地下水水质污染指标化学成分具有一定相关性,研究区污染源主要为工业、生活废水点源污染及降雨径流面源污染,对此提出了将海绵设施对污染物的削减、净化作用应用到地表水及地下水水质污染治理方面的新思路。  相似文献   

12.
防洪抗旱减灾研究进展   总被引:5,自引:1,他引:4  
防洪抗旱减灾是中国水利水电科学研究院重要的研究领域之一。几代专家辛勤耕耘,为此领域的发展奠定了坚实的基础。新世纪以来,随着防洪减灾研究所与水利部防洪抗旱减灾工程技术研究中心的成立,防洪抗旱减灾领域的研究力量进一步加强,学科建设取得了新的进展,为推进新时期防汛抗旱工作向“洪水管理”与“全面抗旱”的两个转变提供了有力的科技支撑。本文从灾害学、防灾学与防灾减灾技术3个层次介绍了减灾中心近年来在防洪抗旱减灾领域取得的部分成果。  相似文献   

13.
介绍了由隔河岩水电厂与南京南瑞集团自动化分公司和北京水科院共同设计、共同完成的隔河岩水电厂计算机监控系统的功能及应用情况.  相似文献   

14.
基于流动结构特征进行火/核电厂优化取排水口工程布置,对于提高工程运行效率、降低工程投资有重要意义。本文建立了粤东海门岬角附近海域水域温排水数学模型,对四种类型14个分列式取排水口布置方案进行了比较分析,并提出类似地形、流动结构条件下取排水口的布置原则。结果表明南取北排方案符合粤东沿岸流及海门岬角西侧广澳湾近岸潮流运动规律,是合理的布置方案。防波堤阻隔作用不足以使南取北排方案成立。其他方案不成立原因是取排水口之间的距离稍短,存在一次“短路”现象。  相似文献   

15.
中国水利水电科学研究院承担丰满大坝全面治理方案可行性研究大坝长期安全性评价工作,现又对福建水东水电站大坝补强加固工程的经验进行了较系统的总结,可供类似工程借鉴。  相似文献   

16.
分析并评价了国内外河川整治中的生态防护理念及方法,提出了河川近自然态水环境的主动再造理念。简要介绍了由吉林省水利科学研究院主持的省重点科技攻关项目“绿色混凝土板块在护坡工程中的应用研究”的情况。  相似文献   

17.
三峡梯调中心计算机监控系统   总被引:3,自引:3,他引:0  
三峡梯调计算机监控系统按照梯级各电站联合调度、统一对外、无人值班(少人值守)的原则进行设计。文中介绍了三峡梯调计算机监控系统的“系统平台引进、国内合作开发”的建设模式,并对系统的结构、功能及特点进行了较为详细的描述。  相似文献   

18.
湖南洪江水电站计算机监控系统是国际招标合作项目,由中国水科院自动化所与ABB中国公司合作开发。系统主要采用ABB Advant OCS系统,与其他控制系统的接口软件和部分应用软件采用中国水科院自动化所开发的H9000系统,并由自动化所承担工程的全部设计、用户软件开发、现场服务等。本文详细介绍洪江水电站计算机监控系统的特点、结构、功能及其实现的要点。  相似文献   

19.
中国水利水电科学研究院承担丰满大坝全面治理可行性研究大坝长期安全性评价工作。为吸取国内外已有工程加固的成功经验,现将河南宝泉抽水蓄能电站下水库大坝加高加固的工程经验进行了较系统的总结,可供类似工程借鉴。  相似文献   

20.
淤泥固化处理是淤泥资源化利用的有效方式之一。主要从淤泥固结体的物理特性、力学特性、淤泥固化机理研究方法和成果等方面,总结了淤泥固化处理的研究进展。主要综述了固化处理对淤泥液限、塑限、塑性指数、密度、容重、粒径、含水率和流动性等物理特性的影响以及含水率、黏粒含量、矿物组成、有机物、固化剂种类和含量、养护龄期、养护环境等因素对淤泥固结体力学特性的影响;然后,基于孔隙液化学性质分析法、微观结构分析法、水分转化法和电阻率法等方法,综述了淤泥固化的机理;最后,根据目前淤泥固化存在的问题,指明了淤泥固化处理未来的研究方向:(1)淤泥脱水-固化-稳定化一体化研究;(2)淤泥固化机理的定量研究;(3)淤泥固结体耐久性方面以及大规模应用等方面研究。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