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93 毫秒
1.
对大田调查试验对灌区抗虫棉在不同年份的耗水量、耗水规律进行研究,根据灌区气象资料总结出了抗虫棉的灌溉规律,提出了相应的灌水方法和灌水技术参数,对指导棉农科学用水,夺取棉花高产提供了科学依据.  相似文献   

2.
渠系水利用系数及田间水利用系数测验表明,西营河灌区的节水潜力主要在田间。本文通过土壤入渗及灌水技术大田试验研究,指出了西营河灌区土壤入渗的规律、田间灌水质量状况及其改进途径。  相似文献   

3.
通过对现行的节水型地面灌水技术进行分析和筛选,结合河套灌区的现状和灌溉特点,提出了适宜于灌区应用和推广的4种节水型地面灌水技术:小畦灌灌水技术、水平畦田灌水技术、沟灌灌水技术和地膜覆盖灌水技术,并分析评价了这4种节水型地面灌水技术在河套灌区的适应性。  相似文献   

4.
适宜河套灌区的四种田间节水灌溉技术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文章通过对现行的平原灌区田间节水灌溉技术进行分析和删选,结合河套灌区的实际情况和田间灌溉特点,提出了适宜河套灌区应用和推广的四种田间节水灌溉技术:平地缩块改造畦田灌水技术、秋浇覆膜灌水技术、沟灌灌水技术以及地膜后茬免耕灌水技术,分析并评价这4种田间节水灌溉技术在河套灌区的适用性。  相似文献   

5.
从灌水质量入手,以节水增产为目的,通过理论计算与实践相结合,总结出了畦田灌溉中技术要素的确定方法和灌水要素的优化组合的简单规律。认真分析数据,确定了古浪县经济实用的灌水要素,为类似灌区推广小畦灌溉提供了参考依据。  相似文献   

6.
根据作物产量与作物耗水量的关系,考虑了某一次灌水时间提前或推后对产量的影响,不同灌水次数以及相同灌水次数因不同灌溉地块灌水时间有先有后使得产量不同等几个因素,以灌区全部灌溉地块综合平均产量最大为目标函数,建立了灌区灌溉配水优化模型。通过对庞庄水库灌区冬小麦生长期灌溉具体条件进行优化计算,获得了比较满意的结果。  相似文献   

7.
高效节水灌区内有多种经济作物且不同作物的灌水时间有可能重合时,为节省规模,需要考虑绘制灌水率图、分析灌水率过程量、流量循时叠加等问题。通过对比传统的渠道输水灌区、种植结构单一的高效节水灌区等其他类型的灌区,以百色灌区为例,分析多种经济作物的高效节水灌区的流量规模。  相似文献   

8.
浅谈节水地面灌溉技术在河套灌区的适用性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地面灌溉是水从地表面进入田间并借重力和毛细管作用浸润土壤的灌水方法,是河套灌区现行的主要灌水方法。但地面灌水方法存在也许多问题,不断引入新的节水灌溉方法,是促进河套灌区节水灌溉持续发展的重要措施,本文就一种新的灌水方法…~水平畦田灌水技术在河套灌区的适用性作一些探讨。  相似文献   

9.
灌水定额与土壤盐分分布和作物产量具有密切的关系,不同灌水模式下土壤盐分的分布特征及其与作物产量之间的关系己成为众多学者的研究热点。为了正确合理配置和利用灌区地表、地下水资源,改善灌区生态环境,减小土壤含盐量对作物产量造成的危害。选择新疆某灌区,研究不同灌水定额,不同土层深度处土壤含水量、土壤可溶性盐浓度、小麦产量的变化,并研究不同灌水定额对土壤墒情的影响。研究结果可为未来灌区制定合理的灌水定额,改善土壤含盐量及提高作物产量提供理论参考。  相似文献   

10.
灌水量对追肥效果影响的试验研究   总被引:1,自引:1,他引:0  
魏新平 《水利学报》2003,34(9):0123-0128
以植物生理学和土壤溶质运移理论为基础,依据室内试验和野外大型土柱实验资料,分析了甘肃秦王川灌区春小麦根系生长规律。确定了描述土壤溶质运移方程中的关键参数,并计算了试验区春小麦追肥并灌水后农田土壤NO3-运移、分布规律,计算结果与试验资料吻合良好。用Michealis-Menton方程模拟了1m根区土层内春小麦灌溉入渗结束时刻的瞬态吸N量,初步提出了以作物对土壤养分吸收利用率最高为目标的灌水量确定方法。结果表明:灌水量对追肥后土壤养分运移有影响,灌水量对土壤中NO3-离子运移的影响大于对K+离子运移的影响。  相似文献   

11.
灌区取水量和田间灌水量是首尾测算分析法测定提水灌区灌溉水利用系数的基本参数,针对水稻灌水频繁,逐次测定泵站提水量成本较高,且缺少土壤非饱和状态下准确测定田间灌水定额的有效方法的实际问题,提出了水泵净扬程修正法,对目前依据电量法估算提水量的技术进行了改进;提出了稻田非饱和土壤入渗水量的测试方法,并据此修正田间灌水量。田间测试结果表明:修正后的测试方法可使灌水量测量误差降低52%~86%;方法简单实用,易于操作,且设备要求低,适用于水稻节水灌区灌溉水利用系数的测试。  相似文献   

12.
土壤持水特征是能量法研究土壤水分运动规律的基础,对土壤水分有效性的研究及灌溉制度的制定也有重要意义。秦王川灌区是我省一新建灌区,目前尚无灌溉试验资料可利用,所以灌溉制度只能参照相邻灌区确定,无法做到合理用水和节约用水。本文在对秦王川灌区12个典型点土壤水分特征曲线室内测试的基础上,通过对试验结果进行回归分析,提出了不同质地土壤,不同干容重情况的水分特征曲线经验公式。利用经验公式确定了制定灌水定额的两个重要水份常数:毛管断裂含水量和田间持水量。以0.8m为计划湿润层深度计算灌水定额,结果表明:粉砂质粘…  相似文献   

13.
根据段家峡灌区多年来的运行实际,对灌区目前存在的问题进行了深入分析,指明了灌区当前及今后一段时期发展和努力方向,提出建设节水型灌区,加速发展灌溉效益,提高灌水利用率的可行性意见,对指导灌区建设和科学管理具有实际意义。  相似文献   

14.
全面介绍了波涌灌水技术的特点及节水、节能和环保效果,并结合泾惠灌区田间土壤及沟畦条件,提出了在泾惠灌区推广波涌灌水技术的实施方案。  相似文献   

15.
基于GIS的灌区水资源用水管理系统设计   总被引:6,自引:0,他引:6  
根据GIS的功能特点,结合优化配水调度模型,建立灌区灌水资源用水管理系统。结合工程实例,阐述了GIS的具体应用方法,认为GIS能够预测灌区用水需求,优化水资源配给,提高灌区水资源利用效率,实现适时、适量的科学灌水。  相似文献   

16.
针对三坝灌区干旱适时缺水的实际问题,以平遥县宁固村作为试验小区,对蓄水灌溉的灌水定额、灌水时间、灌水工程等进行了研究。结果表明:在三坝灌区采用蓄水灌溉,不仅可以做到秋水春用、弃水生利,促进水资源的高效利用,而且可以建成一个地下水库,有利于地下水与地表水的合理配置,促进水资源良性循环。  相似文献   

17.
合理的灌水技术要素对提高畦灌系统的灌水质量有重要作用。通过对临猗夹马口灌区典型田块的试验,分析评价了影响灌水质量的性能指标,提出了改进措施。  相似文献   

18.
一、灌溉模数变化规律 灌溉模数又称灌水率,是指灌区单位面积上所需的灌溉流量,有净灌溉模数和毛灌模数之分,它是根据灌溉制度确立的。利用它可以计算灌区渠首的引水流量和灌溉渠道的设计流量,制定灌区用水计划。 净灌溉模数是单位面积田间实际需水流量。对于一个灌区来讲,它应根据各种作物的每次灌水定额逐一进行计算。对于某一种作物,每次灌水所需的灌水模数为:  相似文献   

19.
基于HYDRUS模型不同灌水模式下土壤水盐运移模拟   总被引:15,自引:1,他引:14  
以田间试验为基础,应用饱和-非饱和土壤水分及溶质运动理论,利用HYDRUS-1D/2D数值模型对内蒙古河套灌区不同灌水模式下土壤水分、盐分运移规律进行数值模拟,分析了不同灌溉条件下的水盐运移状态,并将模拟结果与田间试验实测结果进行对比分析。研究结果表明,在相同灌水定额下,100cm土体内沟灌条件下生育期土壤盐分含量平均值比畦灌条件下土壤盐分含量平均值降低24.4%,沟灌可以有效控制土壤盐分的累积。利用HYDRUS模型对土壤水盐运移的模拟结果能够为灌区的水盐管理提供科学依据。  相似文献   

20.
1问题的提出作物耗水模型是灌溉优化调度的主要模型之一。它是描述作物耗水规律──蒸发蒸腾量动态规律,确定灌区作物灌水时机与灌水频度的主要依据。灌区作物耗水量由其棵间蒸发与叶面蒸腾量组成,合称腾发量,其大小取决于当地的水汽条件和动力条件,前者为腾发提供水源,后者为其提供动力或能源。显然,由太阳辐射所提供的热能及水汽运动提供的动力,满足了后者的要求,而大气降水或人工灌溉则提供了前者所需要的水源。过去国内外许多学者在研究一般的陆面蒸发或灌区作物耗水时,都从这样的基本概念出发建立了很多模型,诸如斯来伯斯模…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