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19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250 毫秒
1.
总结了国内外关于轴系振动的各类主动控制执行器的工作特点,设计了一套大型轴系低频振动主动控制新型执行系统,阐述了该系统的结构组成、工作原理和工作过程及其预设功能。该执行系统能依据检测到的轴系振动信号,以液体为介质传递动力,直接加载于振动轴上,并通过电液换向阀组控制喷液时间的长短与间隔,来控制加载力的时间,以消减振动。  相似文献   

2.
大型汽轮发电机组轴系振动及其控制的研究   总被引:5,自引:0,他引:5  
张俊红  高文志  付鲁华 《动力工程》2003,23(4):2490-2494
分析了大型汽轮发电机组轴系振动产生的原因及其研究的发展过程,对大型汽轮发电机组轴系扭转振动、弯扭耦合振动及其控制研究进行了综述,并对大型汽轮发电机组轴系振动及其控制研究的未来进行了展望。参12  相似文献   

3.
汽轮发电机组转子轴系扭振主动控制的模拟研究   总被引:3,自引:3,他引:3  
郝志勇  叶敏 《动力工程》1997,17(1):31-37,64
该文分析了汽轮发电机组转子轴系的扭振问题,提出了采用主动控制消除扭振危害的技术措施。文中建立了机组轴系扭振主动控制的离散化系统模型,利用最小能量法分别导出了轴系在局部控制和全局控制下的最优控制规律,进行了转子轴系扭振主动控制过程的计算机模拟,从理论上得到了在不同控制规律作用下汽轮发电机组轴系扭振总能量的衰减特性,提出了具有一定的工程意义的扭振主动控制方案,并对未来汽轮发电机组轴系实现扭振主动控制的  相似文献   

4.
大功率汽轮发电机组轴系振动分析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结合吴泾600MW机组轴系振动特性进行理论分析,并对高速动平衡精度的控制、机组现场安装方法的选择、启动和带负荷过程中轴系振动的测量以及理论分析结果和实测数据进行了比较,最后应用国际(ISO)标准予以评价,表明该机组的轴系振动特性是良好的.  相似文献   

5.
张俊红  于镒隆 《动力工程》2004,24(4):457-460,465
从国内外现状、技术水平与特点等方面综述大型动力系统轴系低频振动的研究情况。总结了前人在轴系振动方面的研究成果,探讨未来的发展方向,指出了轴系低频振动研究上存在的问题以及轴系低频振动研究在动力学分析、测试技术、控制技术方面的发展趋势。参12  相似文献   

6.
针对汽轮机组、航空发动机等两跨三支撑轴系常发生不平衡振动故障问题,研究了各转子不平衡对轴系振动特性的影响.首先建立两跨三支撑轴系动力学有限元模型,在各跨转子上分别施加同相和反相不平衡激励,对轴系不平衡稳态响应进行分析,并搭建了轴系模拟实验台.结果表明:这种轴系转子跨内加重振动以单转子不平衡振动特性为主,转子间振动相互影响较大,具有明显的悬臂转子外伸端振动特性.  相似文献   

7.
曲轴轴系的动特性分析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以4缸内燃机为例,在建立三维装配实体的基础上,采用有限元法对曲轴轴系和机体进行了动特性分析。在建模中充分考虑了实际约束条件,并对关键部件的接触问题做了处理。计算采用系统级的动特性分析方法获得了曲轴轴系的扭转、弯曲、伸缩振动及其复合振动,显示出了曲轴轴系和机体各部件振动特性。结果表明该系统的模态密集,频率范围很宽,对于发动机工作过程中产生的宽带激励信号,比较容易引起曲轴轴系的振动。  相似文献   

8.
建立了单支撑轴系动力特性分析有限元模型,研究轴系对中偏差对单支撑轴系振动的影响.结果表明:轴系对中偏差会改变中间轴承载荷和油膜刚性,对振动传递特性产生影响;单支撑轴系出现的振动不完全表现在不平衡转子所在跨内;在轴系对中偏差情况下,低压转子不平衡量会在相邻高中压转子上激发起较大振动.  相似文献   

9.
摘要本文介绍了应用正弦波扫描激振、应力电测对静态、动态的发动机轴系进行了测试与研究,阐明了发动机某些零部件的固有频率特性、阻尼特性、扭振特性对轴系振动噪声的影响以及轴系共振区域的划分,对发动机系统降噪的研究进行了有益的探索.  相似文献   

10.
为了识别多支承轴系中的轴承载荷、分析其振动特性和研究动力学行为,设计了四支承轴承转子试验台的测试系统。通过一种测力传感器实现轴承动态载荷的直接测量,采用位移、加速度及扭矩传感器分别获取轴系的轴心轨迹、振动和扭矩等信号,针对实际调试过程中产生的噪声信号采取了有效的抗干扰措施。试验结果表明,测试系统可以对整个轴系进行多参数在线监测,所采集的数据真实可信。  相似文献   

11.
设计了采用新型高效电磁作动器的发动机振动主动控制系统。简要介绍了发动机振动控制系统,将电磁作动器布置到该系统中,建立了单自由度发动机振动主动控制系统数学模型。针对发动机二阶惯性力引起的垂直振动,采用PID控制策略开展主动控制仿真研究。以正弦信号代替发动机的二阶惯性力作为激励源,通过Simulink仿真工具进行了仿真分析。仿真分析结果表明,采用PID控制策略后的发动机在较宽的频率范围内垂直振动衰减明显,该发动机振动控制系统是行之有效的。  相似文献   

12.
张春良  陈子辰  梅德庆  陈亚良 《动力工程》2003,23(3):2470-2475,2479
研究了动力设备两级有源积极隔振系统在其主动隔振执行器的3种不同安装方式下的动力学特性,分析了主动控制力与被动隔振器参数之间的关系。以中间质量加速度作为反馈变量对动力设备两级隔振系统进行了反馈控制,研究了系统的推动控制特性。研究结果表明:在动力设备两级有源积极隔振系统中,主动隔振执行器仅作用于中间质量时的综合隔振性能最好;增加中间质量的加速度反馈增益,可使高频隔振效果明显增加,有效隔振频段范围扩大。图11参7  相似文献   

13.
现代控制理论在内燃机振动主动控制中的应用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内燃机的振动是有害的,为了克服这类有害的振动,人们已经开始研究主动控制振动的途径。本文简述了现代控制理论在内燃机振动主动控制领域的应用现状,阐述了各种控制理论与内燃机振动系统的关系。本文以现代控制理论中有代表性的最优控制、自适应控制、鲁棒控制为重点分析了现代智能控制理论在振动系统控制中应用的可能性与发展,指出了内燃机振动主动控制领域今后一段时间内的研究重点与方向。  相似文献   

14.
内燃机整机振动部分施控系统理论与试验研究   总被引:4,自引:1,他引:3  
建立了内燃机整机振动多自由度主动控制系统模型,推导了内燃机整机振动全状态施控最优控制规律和部分状态施次优控制规律,以4135型柴油机为便,用计算机模拟了全状态施控最优部分状态施控次优反馈控制系统的特性,并在一台4135型柴油机上进行了主动控制台架试验,取得了较理想的结果。  相似文献   

15.
针对双作动器驱动的风电叶片疲劳加载系统中两作动器同步控制问题,提出一种基于自抗扰控制算法的交差耦合同步控制策略;根据双作动器同步系统中同步误差与跟踪误差的控制要求,建立交叉耦合控制系统模型;进一步从安排过渡过程、跟踪估计系统状态和扰动、误差反馈及扰动补偿方面出发,利用最优控制综合函数设计一套自抗扰控制器;最后搭建一套风电叶片双作动器疲劳加载试验系统。试验结果表明,基于自抗扰控制算法的交叉耦合控制策略应用于双作动器疲劳加载系统能较好地保证作动器的速度同步性和位移同步性,受风载影响较小,系统鲁棒性强。  相似文献   

16.
本文详细分析了对内燃机振动所采取的一些主动减振措施及实施情况 ,并探讨了内燃机振动的主动控制问题。  相似文献   

17.
The use of active controls has shown to be of substantial help in supporting the increasing size of wind turbines by reducing peak stresses and fatigue loads. In this respect, this paper proposes the use of intuitive frequency‐based control strategies for reducing loads in wind turbine blades equipped with multi‐input multi‐output (MIMO) active flow controllers. For that purpose, a loop‐shaping approach is considered for analysing the dynamic of actively controlled wind turbine blades. Preliminary aeroelastic simulations are carried out to validate the results. It is shown that the MIMO vibration control problem can effectively be decomposed into a number of decoupled single‐input single‐output control problems because of the strong correlation between the dominant aeroelastic blade dynamics and actuator deployments. As a result, it is demonstrated that classical single‐input single‐output control systems can perform as efficiently as MIMO controllers for damping the aeroelastic dynamics of wind turbine blades. Copyright © 2016 John Wiley & Sons, Ltd.  相似文献   

18.
设计了斥力式电磁执行器,该执行器利用永久磁铁与电磁铁间产生的磁斥力工作,具有平衡点唯一、线性度好、滞环小等优点。讨论了永久磁铁与电磁铁同极间的斥-吸力逆转现象并提出了解决方案。进行了特性试验,试验表明在不同的气隙下,电磁力与电流之间均具有良好的线性关系,且滞回曲线很窄,几乎重合;执行器力-位移特性曲线单调、光滑。此外,在单缸柴油机上进行的装机试验也表明即使在不使用任何闭环控制的条件下,仅通过恒流控制,执行器就可以很好的工作,与吸力式电磁执行器相比性能有明显提高。  相似文献   

19.
高文志  郝志勇 《动力工程》2000,20(4):785-787
把现代控制理论与机械振动理论相结合 ,建立了汽轮发电机组轴系扭振主动控制的状态空间模型 ,以减少轴系总扭振能和控制源能量为优化目标 ,提出了汽轮发电机组轴系扭振的二次型全局最优控制算法 ,并编制了适用于连续和离散两类系统设计的仿真通用计算程序 ,并对 1台 2 0 0 MW汽轮发电机组轴系进行扭振主动控制模拟计算分析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