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71 毫秒
1.
阿尔兰油田阿希托夫区进行火烧油层(BГ)矿场试验的目的,是为了研究在含硫的高粘原油深层中建立和实施这种方法的可行性。计划分两个阶段进行试验:1)火烧油层过程中,在注空气周围地层的高温地带;2)用注水推进高温进(段塞)。  相似文献   

2.
对注水开发的油田,由于向油层内大量注水,使地层原油粘度增加;注入水在与原油接触时,将溶解一部分地层原油中的轻质组分;注入水使油水乳化。随着注水井开始注水,造成地层的压力升高,从而使原油中轻分子量化合物的含量增加,原油的产量增加;原油可以重新溶解蜡质,使得原油的蜡含量升高;一部分沉淀在大孔隙中的沥青质与一些可溶的沥青质松散地连接,在注入水驱替的过程中,也可以流出,造成生产过程中沥青质含量的增加。火烧油层则与原油的化学组成密切相关 :饱和烃在火烧油层中首先燃烧,在低温阶段释放出大量的热能,影响火烧层的前沿面;到了高温氧化阶段,沥青质发生反应,并释放大量的热能,影响火烧油层的持续性。二氧化碳驱则可能导致沥青质从原油中分离并沉积在油藏中。  相似文献   

3.
火烧油层是一项重要的稠油开采方式,日益成为蒸汽吞吐后稠油开发的重点接替技术之一。点火是火烧油层过程中的首要环节,为了考察油藏条件对点火燃烧的影响,提高点火的热效率和成功率,利用燃烧管实验研究了不同预热温度(210,220,230,260和300 ℃)、不同注气速度(3和0.188 L/min) 以及助燃剂对原油点火及燃烧过程的影响。实验结果表明,在满足一定通风强度的基础上,高预热温度有利于油层快速点燃,助燃剂可以改善原油燃烧状态。在辽河油区杜66北块火烧油层的矿场试验中,采用注蒸汽预热地层和助燃剂2种点火助燃技术,截至2011年底,该区块空气油比达到1696m3/m3,累积增油量超过1.3×104t,创经济效益超过1000×104元。  相似文献   

4.
稠油油藏火烧油层吞吐技术与矿场试验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通过室内物理模拟实验和油藏数值模拟的方法,研究了稠油油藏火烧油层吞吐开发的机理和相关油藏工程问题。研究表明:火烧油层吞吐具有热力降黏、原油裂解改质和烟道气溶解降黏等多重作用机理,火烧油层吞吐开发理念在理论上是成立的。结合火烧油层吞吐面临的油藏特征和转火驱的要求,给出了火烧油层吞吐开发模式的井网设计原则、周期注气量和注气速度的优化方法,并指出了火烧吞吐实施过程中对点火工艺和防腐工艺等关键环节的技术要求。研究结果应用于内蒙M8井区火烧油层吞吐矿场试验中,取得了技术上的成功。该技术适合于深层、超深层以及水敏性等难以注蒸汽开发的油藏。  相似文献   

5.
火烧油层能否正常进行,关键是在于能否在油层中建立和维持正常的燃烧前缘,影响油层燃烧的因素主要有原油物性、原油回流、地质结构、可燃物质和含氧量等条件。本文通过利用一维燃烧管物理模拟装置[1],研究含油饱和度和油砂中的烃类碳原子数C5-C8,C9-C16,C17-C23,C24-C34,≥C35对火驱前缘推进速度及前缘温度的影响,给火驱矿场开采提供有效的参数。  相似文献   

6.
就火烧油层中的油层内的动态而言,化学反应、热移动、物质移动及相变化之类的工艺流程相互地影响、且气相与油相通过燃烧反应、相变化及流动使其组分变化。由于原油我铖分性对这些动态给于复杂的影响。从而建立四相七成分模型来模拟汽化、冷凝现象,它是火烧油层中最重要的驱油机理。且与前面的三相五成分模型相比,主要是①、原油的多成分性模型化;②、气相成分在计算上的处理方法等特点。  相似文献   

7.
采用机电型振动源提高油田采收率的方法,俄罗斯从1989年开始进行研究,到1995年为止,先后已在数个油田上进行矿场试验,取得明显增产效果,开辟了高含水油田提高采收率新途径。 这种新工艺是在地面采用可控振源产生的振动波对油层作用,使油层的原油粘度降低,促使油层内剩余原油重力分离作用加快,原油脱气,含水率降低,增加油产量,提高油田采收率,对于多油层高含  相似文献   

8.
郑408块火驱物理模拟结果与模型解析解差异分析   总被引:5,自引:3,他引:2  
为了研究敏感性稠油油藏火烧驱油机理,针对郑408火驱先导试验区块的现场实际,采用真实地层岩心和地层原油,进行了室内火烧油层物理模拟实验。火驱实验结果与所建立的干武燃烧一维数学模型解析计算结果相比较,存在较大差异。经理论分析认为,在高含水饱和度油藏火烧过程中,存在着湿武燃烧机理,促使火烧前缘超越式推进。该燃烧机理有助于提高火驱效果。  相似文献   

9.
为了提高微生物采油的应用效果,研究了空气辅助对微生物改变地层岩石与流体性质作用机理。通过实验研究空气辅助微生物改变岩石表面润湿性、油水界面张力及微生物降解原油机理,以岩石润湿性和油水界面张力改变为基础,探讨了空气中氧对微生物改变岩石表面和黏附功的影响。实验结果表明,空气中氧可提高微生物菌液改变石英表面润湿角速度,溶氧4.5~5.5mg/L菌液中润湿角降低50.14%~56.94%。4.5 mg/L溶氧条件下,菌液作用后原油界面张力下降80%。与含溶氧5.5mg/L培养的微生物作用后,油质组分增加8.414%,蜡质组分降低7.728%,胶质组分降低5.538%。实验表明,空气辅助可增强微生物改变地层岩石与流体性质的能力,进一步提高原油采收率。  相似文献   

10.
吉林油田高含蜡稠油油藏有效开发方式研究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程静波 《岩性油气藏》2011,23(4):119-123
C 油田为吉林油田新发现的浅层稠油油田,由于埋藏浅而引起油层低温、低压,油层条件下原油 流动性差,开采过程中储层易受析蜡冷伤害,造成常规开采产能低,甚至无产能,严重影响了油田的正常 生产,制约了该区储量的有效动用。针对这一现状,对该油田重点开展了原油析蜡实验、热采物理模拟实 验、热采数值模拟研究,从理论上明确了提高地层温度、保持地层压力、预防原油析蜡是实现C 油田有效 开发的关键。结合现场蒸汽吞吐、蒸汽驱、火烧油层等多种热采试验的开发效果,明确了主体资源可采用 热水驱开发,局部低温、高含蜡区可采用火烧油层的开发方式。  相似文献   

11.
油层损害的原因,主要是外来流体与地层流体不配伍或配伍性差而引起储层敏感性发作,导致固相颗粒堵塞岩石孔道以及使岩石性质和油层流体性质发生改变。而油层损害程度取决于油层岩石和流体特性以及钻井、完井、强化措施、采油生产方式等工序的设计和实施的合理性。在正常的地质条件下,油气藏储层的渗透率高和连通性也好,但地层受到损害后,如钻井泥浆侵入、射孔、长期注水的水质差等因素,致使地层的渗透率和连通性都受到影响。地层受到损害而影响油田开发是无疑的,因此,应用测井资料及早发现油层损害情况,对油田科学合理开发必定会有积极的作用。  相似文献   

12.
微生物采油是将生物学与油田开发技术相结合、促使低渗透油藏改变油层内和油层间矛盾、提高原油采收率的一项新技术。它以其成本低廉、工艺简单、符合环保要求等优势,成为油田开发后期增产的重要措施之一。采油微生物具有自身的优势,有利于油气渗流及提高采收率,尤其是微生物能改变岩石润湿性、改善油气运移、乳化原油降低表面张力,微生物及代谢产物还对原油具有降粘作用,对地层水产生有利影响,提高波及系数。研究认为,油藏条件下微生物也有其负面影响,如菌体对储集层渗透率的影响、微生物的生成物引起地层堵塞、硫化铁的影响、微生物的生化作用等。  相似文献   

13.
二氧化碳吞吐是一种有效开发低渗透稠油油藏的开发方式,二氧化碳气体可以进入低渗透油藏的空隙中,在高压作用下溶解在原油中,与原油形成混相,萃取原油中的轻质成分,在地层压力下溶解在原油中,降低原油粘度,增加地层能量,而且二氧化碳溶于地层水形成弱酸,对底层有一定的解堵作用。为了给矿场实施提供有力的理论依据,首先进行室内物理实验,然后在赵118井进行矿场实施,探讨CO_2吞吐在赵118断块的可行性。  相似文献   

14.
准噶尔盆地西北缘火烧油层技术的发展和应用前景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陈淦  岳新建 《新疆石油地质》1995,16(4):362-367,374
在参照了国外火烧油层技术及应用状况的同时,回顾准噶尔盆地西北缘火烧袖层矿场试验的经验,认为这里完全有发展该项技术的条件。分析以克拉玛依油田为中心的准噶尔盆地西北缘各油田的开发形势和提高采收率试验研究的状况,可以明确地指出,发展火烧油层技术是非常必要的,它有着广阔的应用前景,在维持产量的持续增长和获取更大的经济效益方面,具有重要的意义。  相似文献   

15.
本文,首先建立了一个三相(气、水、油相)五成分(氧、氮、氧化碳、水、原油)的一维模拟器,有效地模拟流体流动、热量传递、燃烧、汽化或冷凝。进而,通过数学模拟搞肖火烧油层作为一种提高原油采收的方法所具有的特性。由于原油是多种烃组分组成的混合物,其性质对火烧油层的影响最大。混合物中的馏份由原油重度确定,其它物理、化学性质表达成温度、压力(以及假定组分重度)的函数。然而,建立四相七成分模型来模拟汽化、冷凝现象,它是火烧油导台最重要的驱油机理,最后,将原油生产的全过程发为三个阶段:①、流态可动原油生产;②1由上述火攻油层形成的含油带原油生产;③、含油带原油产生后少量原油的生产。当油藏中,仅有残余油时,第一阶段无法指中采出油来。并根据当前研究成果所建立的模拟器,其适应性可以通过理论推算和实验结果进行细致检验,其结果表明:该模拟器是非常优良的。  相似文献   

16.
我国蕴藏着丰富的石油资源,其中高粘度、高比重原油性质的油田,分布很广,储量很大,据克拉玛依油田已开发区的统计,粘度(20℃时)大于一千厘泊,比重大于0.88的原油,占储量的三分之一。这种原油的经济价值高,利用一般开采方法不易开采出来。为了解决高粘度原油的开采问题,提高油田的采收率和采油速度,我局于五八年大跃进时期,开始了火烧油层这项新技术的试验。火烧油层是利用热力的作用,提高油层温度,降低原油粘度,增加其流动性,从而  相似文献   

17.
火烧油层点火参数计算模型的建立与应用   总被引:1,自引:1,他引:0  
火烧油层点火工艺是整个火烧油层驱油技术的关键。点火器是点火工艺的核心 ,点火参数的控制直接影响到点火的成功与否。为定量优化点火参数 ,在分析通电期间井口与点火器之间电力参数以及井筒、地层、点火器之间传导、对流、辐射换热的基础上 ,建立了井口电压、电流、功率、供风量与原油燃点相关联的计算模型。应用该模型对郑 4 0 8-试 1井的点火参数进行了模拟与优化。现场试验证明 :利用该计算模型实施的火烧油层点火工艺成功点燃油层 ,大大提高了火烧驱油点火成功率  相似文献   

18.
基于火烧辅助重力泄油(CAGD)技术的机理、技术优势和缺陷,研究CAGD矿场调控的目标、策略和方法。CAGD技术充分利用重力作用,让燃烧前缘高温可动油就近流入水平生产井中,使火烧油层开发超稠油油藏成为可能,但在矿场应用过程中易于发生燃烧带前缘单向锥进和火窜。通过室内三维物理模拟实验,并借鉴以往矿场试验的经验,指出平缓上倾的燃烧界面有利于实现连续稳定重力泄油,矿场实践中应以该形状为调控目标;经油藏工程及物质平衡计算,给出了CAGD矿场实践过程中能实现的最大产量和对应的注气速度,对于新疆风城超稠油油藏,CAGD最大目标产量为12.9 m~3/d,对应的注气速度为14 048 m~3/d。为实现上述调控目标,CAGD生产过程中应保证起火位置在油层中上部,点火初期保持低速注气并缓慢提速,同时控制烟道气产出速度为注气速度90%左右。研究成果应用于新疆风城CAGD先导试验中,取得了较好的开采效果,截至2016年底FH005井组已实现稳定重力泄油400 d,燃烧腔体发育形状、水平井单井产量、空气油比以及原油改质等指标均符合方案预期。  相似文献   

19.
Popp  VV  陈劲松 《国外油田工程》1998,14(3):22-25
本文给出了用热化学及气举方法进行火烧油层开采出的重原油的脱水、脱盐方法。原油的间接加热可以防止温度变化,同时,还可以减少机械杂质的总量。采用双作用塔和鼓风式加热器可提高烟道汽提的处理效率。  相似文献   

20.
本论文介绍了选可应用火烧油层/注空气工艺开发原油的新方法。在达到41.4MPa的油层条件下,用特别改进的加速产量测热法(ARC)进行了试验。给出了4个中等或高重度原油的ARC试验结果和燃烧管数据,讨论并比较了注空气的现场数据。这样就有了确定注空气火烧油怪工艺的适用范围的方法,从而能够造反技术和经济成功可能性最大的油藏。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