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17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250 毫秒
1.
公园绿地作为城市绿地系统中的重要组成部分,不仅提供了雨洪管理、空气净化、生态维护等自然生态功能,也在增强休闲体验、加强邻里交流、影响房地产价值等社会经济效益方面发挥着重要作用。但是现阶段评价公园绿地可达性的方法存在视角与指标单一性等问题。空间句法理论的应用为公园布局空间研究提供了定量分析评价的有效工具。以杭州市绕城高速内16个综合公园为研究对象,运用空间句法理论,结合ArcGIS中的核密度分析法、缓冲区分析法,对杭州市综合公园的可达性进行分析,同时利用LBS大数据研究综合公园的实际使用强度,从实践应用角度进一步核验句法测度结果。研究表明:综合公园全局和局部的可达性均较好,主观可达性具有较大差异;综合公园空间分布与路网形态存在部分"错位"现象;工作日与休息日的公园使用效率呈现相似的"上升—平稳—下降"3个阶段,且休息日的绿地使用面积更高;LBS大数据的人口实际聚集与空间句法理论聚集的结论在局部尺度上略有差异,但整体空间趋于一致。根据研究成果提出,在未来规划建设中,可通过提高路网密度或增加公园数量来增强综合公园的整体可达性。  相似文献   

2.
社会公平视角下广州市城市公园可达性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下载免费PDF全文
何格  肖扬  吴蓉  刘晔 《风景园林》2020,27(1):90-96
基于中国市场经济转型与住宅市场急剧分化的背景,城市绿色空间的社会公平问题成为亟待研究的重要议题。选取广州作为案例城市,从人口统计学特征、社会经济地位和社会空间结构这3个维度划分目标人群并进行相关性分析。针对不同社会群体公园可达性的空间格局,采用空间集聚分析评估其相似性和差异性,并利用独立样本检验评判人口特征与公园可达性的相关性,从社会公平的视角揭示城市公园的空间不均衡和社会空间分异之间的关系。研究表明,低收入群体在公园可达性方面并不像预想中的那样处于劣势地位,城市绿色空间规划策略取得了良好的成效。然而低端从业者仍然是公园资源统筹调配过程中的弱势群体,需要给予更多关注。  相似文献   

3.
以德国汉堡市为例,采取空间句法的定量分析技术,解读城市总体布局特征,对城市空间网络的拓扑性、集聚性,以及可达性展开跨尺度分析,总结城市空间形态的生成逻辑与演进机制。研究结果表明,港口城市网络空间同其物质空间实体及其功能运行密切相关。研究汉堡港城市空间形态与布局变化趋势,能够为我国港口城市的设计规划提供实证研究依据和经验参考。  相似文献   

4.
王静文  毛其智  党安荣 《华中建筑》2007,25(11):166-169
空间句法作为理解城市空间的社会逻辑语言,深刻揭示了人类社会活动与空间形态的互动关联,并可定量而精确地描述空间结构形态,为公共空间的社会性研究提供了一种新的方法与视角.该文借助于空间句法对北京传统胡同空间形态进行定量分析,释义这些街巷空间何以成为居民社会生活多样性的支持系统,以及何以成为人们乐意聚集的交往场所空间.对今后居住区公共空间的设计具有很好的借鉴意义与参考价值.  相似文献   

5.
句法视域中的传统聚落空间形态研究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传统聚落的空间形态是聚落自然环境与历史文化长期积淀的外在表征,对其的研究一直是建筑学界关注的议题。文中以句法视野解读聚落空间形态,以探讨其隐含的文化与社会本性。其中空间句法作为理解聚落空间的社会逻辑语言,深刻揭示了人类社会活动与空间形态的互动关联,并可定量而精确的描述空间结构形态,为传统聚落空间形态的研究提供了一种新的方法与视角。  相似文献   

6.
基于GIS-网络分析的山地城市公园空间可达性研究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秦华  高骆秋 《中国园林》2012,28(5):47-50
空间可达性是影响城市公园布局合理性以及服务效能评价的重要因素.基于网络分析法原理和GIS技术平台,将道路抽象为线,建立城市道路拓扑网络,以公园入口作为网络分析的源点.以山地城市——重庆市万州区为例,从城市空间形态、总体布局与行政分区方面研究了城市公园的空间可达性和服务状况,总结出城市公园空间可达性存在的问题,提出了相应对策措施,为城市园林绿地系统规划以及城市公园空间分布格局的优化提供依据.  相似文献   

7.
邱文  贺利平  钟乐  王姗 《风景园林》2023,30(4):78-86
【目的】城市公园能显著提升城市人群的健康福祉水平,是重要的社会公共服务资源,其公平分配是城市尺度下环境正义领域研究的关键议题之一。【方法】以南昌市中心城区为例,从路网、公园吸引力、出行概率、出行模式4个维度优化两步移动搜索法(2SFCA),计算各居民点的公园可达性,引入洛伦兹曲线、基尼系数等公平性指标以及双变量局部莫兰指数对可达性水平的空间分异情况进行测度。【结果】结果表明:1)南昌市各区域间公园可达性水平分异显著,新区和旧城中心区公园可达性差异较大;2)公园可达性空间布局总体处于失衡状态,公园资源与人口密度失配;3)提升公园服务能力和降低居民出行成本均可以提升公平性,但通过降低居民出行成本获得的提升比较有限。【结论】通过提出公园可达性优化方案并进行绩效评估,可为优化公园空间配置、保障环境正义等实践提供科学依据。  相似文献   

8.
钱芳  金广君 《华中建筑》2011,29(5):109-113
根据可达性原理,提出影响城市滨水区可迭性的空间构成要素,即吸引要素和通达要素.从水体与城市的衔接关系及人在其问行进的水景感知域角度将滨水空间分为环水型、环城型和沿水型三种.按照以上分类,采用空间句法的轴线模型分析方法,筛选具有较高可达性的典型案例作为研究对象,分析各类滨水区中通达要素和吸引要素的空间形态特征及其空间关系...  相似文献   

9.
空间可达性是评价城市绿地系统布局合理性以及绿地空间与人居活动关联度的重要评价手段。该文选用基于网络分析法的城市公园绿地可达性分析方法作为表征通化市中心城区公园绿地可达性的重要依据,在GIS空间中实现对通化市公园绿地信息的提取、整合、分析,进而对通化市中心城区公园绿地的服务效能进行评价。为使得分析结果更为直观,采用2009年和2015年两年的公园绿地数据作为基础数据进行景观可达性的对比分析,总结之前公园绿地的建设状况,发现问题并对今后的公园绿地建设提供意见。  相似文献   

10.
随着我国一体化设计的发展,作为城市重要组成部分的铁路客站,逐渐成为集铁路与城市交通于一体的交通枢纽综合体。铁路与城市交通的换乘问题一直被人们所关注,其中,铁路换乘站厅是换乘问题的焦点。为提高站厅的换乘效率与体验,本文基于空间句法,以建筑空间为研究视角,进行可达性定量分析与评价。以南京南铁路客站换乘站厅为研究对象,研究其空间可达性的问题,探求一套可达性定量分析的方法。  相似文献   

11.
Trees are a major factor in defining the spatial qualities of outdoor spaces. This study investigates the influence of spatial configuration produced by the proposed tree planting design on the visual fields of an urban park using space syntax theory. Space syntax theory assumes that an urban area can be represented as a matrix of connected spaces. The quantitative properties of this matrix in the form of syntactic measures can be measured using computer simulations. This research investigates how space syntax techniques can help assess the effect of tree configurations on the social structure of a small-scale garden in an urban park. Such techniques are assumed useful in predicting the social structure of the proposed space and in assessing design alternatives. An experimental study using three different planting design proposals for an urban park is conducted. Data are analyzed using space syntax techniques. Results reveal a significant effect of planting configurations on syntactic measures across the three proposals. This study suggests that space syntax techniques may have a significant value in the assessment of schematic planting design, especially at the pedestrian movement level.  相似文献   

12.
蒋理  殷振轩  刘晓 《风景园林》2019,26(8):83-88
城市公园绿地在空间上的分布和供给水平对其服务功能的发挥有非常重要的影响。人均公园绿地面积这一数量指标忽略了可达性问题以及实际人均公园绿地水平的空间差异。另一方面,在城市绿地资源紧缺的情况下对城市公园绿地的精准化供给提出了较高要求。尝试通过基于互联网位置大数据平台的数据分析,对不同出行方式下公园绿地的可达性进行评价,并从可达性的视角提出人均有效绿地面积的概念,用以分析玉林市中心城区现状公园绿地的空间分布和供给情况,提出优化策略和方案,为城市公园绿地的布局提供新思路。  相似文献   

13.
Decoding the relationship between crime and place has been the focus of researchers in both design and social fields for a few decades. Space syntax theory offers the possibility of examining the configuration characteristics of the environment and their potential influences on people’s activities and crime patterns; however, its implementation in landscape architecture has been limited. This study responds to such a gap by exploring the effectiveness of applying space syntax theory to predict safety levels in a park in Cairo, Egypt. depthmapX was used to analyze the spatial configuration of the park. Crime records from 2019 were collected through site observation and staff interviews, and analyzed using ArcGIS 10.3 software. Results indicated a strong correlation between space depth / integration / connectivity and crime pattern distribution. The park visibility graphs indicated the different impacts of vegetation (evergreen tree / deciduous trees) in summer and winter on visual connectivity and crime types. The research concluded that applying space syntax theory to landscape architecture is challenging; nevertheless, it represents a promising approach to predict committing crimes in urban parks, and the findings can be adopted to enhance park conceptual designs to achieve higher safety level.  相似文献   

14.
公园避雨设施作为城市公园内部重要的组成部分,应对突发降雨和台风等气象,对游客起着避雨停留、保障安全的关键作用。以福州沙滩公园为例,基于GIS的费用加权距离法,结合青年人、中年人、老年人这3个群体在公园不同路面上的行进时间成本,分析了公园避雨设施对应3个群体的可达性与服务情况。结果表明:1)基于费用加权距离法,对公园不同路面赋予时间成本,从而分析避雨设施的可达性,此方法能准确地评价城市公园避雨设施的服务情况;2)福州沙滩公园的避雨设施可达性较好,青年人、中年人、老年人在0~30s内能到达避雨设施的区域分别占公园可行走面积的86.86%、84.27%和75.61%,占据了大部分服务区域;3)福州沙滩公园的避雨设施服务能力较好,可以同时承载1 584人进行避雨,接近公园最大游人容量的90%。城市公园避雨设施可达性研究是衡量公园绿地服务功能的有效手段之一,以期为公园建设者合理规划布局公园内部设施提供参考。  相似文献   

15.
城市化的快速发展致使城区人口密度迅速上升,公园绿地资源供需失调、绿地配置不公平的情况日益突出。在存量发展的背景下,基于供需耦合协调理论,从“空间公平-社会公平-社会正义”3个维度构建高密度城市公园绿地供需空间匹配关系和协调发展程度的研究框架,并以深圳市龙华区为例,以社区为研究尺度,探究弱势群体的绿地资源配置差异。结果表明:1)从供需耦合协调视角能够更为精准地对城市公园绿地配置的公平性进行测度,并研究其空间分异特征;2)龙华区中部的公园绿地供给滞后,大部分区域处于供需失调状态;3)群体间绿地资源分配差异明显,老年群体和儿童群体的绿地供给滞后情况在南部较为严重。研究结果可为高密度城市绿地的规划提供精细化评价的参考,有助于实现城市绿地空间的社会效益均衡及高质量协调发展。  相似文献   

16.
习近平总书记2018年提出的"公园城市"为我国城市转型提出了具象而凝练的目标,对其诠释及实现需要就公园和城市的基本空间关系进行更细致的本底分析,从而更务实和开放地探索这个远见。以南京为例,通过Python抓取百度地图中所有住宅建筑到综合公园的最短步行路径,识别公园服务范围、效能、潜在荷载。公园位置、规模、周边形态等导致了服务效能和潜在荷载的显著差异;低步行渗透性城市形态造成大量迂回和过长的路径,限制了公园与城市的融合。对在线地图进行数据挖掘规避了数据壁垒,并可以更精确地发现步行圈范围和路径特点,研究方法和指标直观明晰,易于为规划师、决策者和市民等理解和应用,有望为建设公园城市的设施可达性和环境本底提供快速评估。  相似文献   

17.
公园绿地的供需研究对提升城市公园绿地的生态系统服务效率和优化空间布局有重要的作用.针对现有供需研究存在精细空间尺度下拓展分析的不足,聚焦于地块尺度的公园绿地的供需研究,通过供需测度揭示杨浦区公园绿地供给能力与需求水平在空间上的真实匹配状况.首先,通过相关研究选取冷岛效应、归一化植被指数(NDVI)和公园服务半径覆盖率等...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