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18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203 毫秒
1.
基于最小特征值分布的频谱感知算法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杨智  徐家品 《计算机应用》2015,35(2):354-357
现有的频谱感知算法中,能量检测容易实现,但检测性能依赖噪声功率。基于随机矩阵理论的频谱感知算法巧妙地规避了噪声不确定性对检测性能带来的影响,但大都采用的是最大特征值的近似分布规律,所得到阈值表达式的精度有待进一步提高。针对上述问题,通过利用随机矩阵理论的最新研究成果,提出一种基于接收信号样本协方差矩阵最小特征值分布的频谱感知算法。最小特征值的分布函数不基于渐近假设,更加符合实际的通信情境。推导所得的阈值表达式是虚警概率的函数,在小样本情况下,对它的有效性和优越性进行了分析与验证。根据单一变量原则,分别在低样本点、低协作用户数、低信噪比和低虚警概率条件下对提出算法与最大最小特征值算法的检测性能进行了仿真比较,检测概率最多可以提高0.2左右。结果表明,该算法能够显著改善系统的检测性能。  相似文献   

2.
为并行实时地提取数据协方差矩阵的信号特征结构,从特征结构并行提取的约束优化问题表示入手,利用梯度方法和迭代法构建了可实时并行提取信号特征向量矩阵的直接神经网络求解法和基于能量函数的神经网络求解算法,并形成了相关迭代学习算法.理论分析表明当数据样本足够大时,算法的迭代结果就是数据协方差矩阵信号特征结构的一个良好估计,同时计算机仿真亦验证了算法的有效性.另外,仿真试验亦表明可以通过调节加权矩阵D的对角元来控制算法的收敛速度.  相似文献   

3.
现有频谱感知算法在低信噪比时检测性能较低且受虚警概率影响大,针对此问题,提出了一种基于wishart矩阵样本协方差矩阵最大特征值的分布特性的频谱感知算法。该算法利用最大特征值与几何平均特征值的比值,不需要主用户的先验知识,不敏感于噪声,对相关信号和独立同分布信号均具有较高的检测性能。仿真结果表明,所提算法受虚警概率的影响较小,检测性能高,并且在采样点数、协作用户数、信噪比及虚警概率较小的情况下,也能获得较好的检测性能。  相似文献   

4.
安俊秀  陆志君  王鹏 《控制与决策》2017,32(12):2254-2260
针对多尺度量子谐振子算法在处理高维全局优化问题时难以收敛的问题,提出一种协方差矩阵的多尺度量子谐振子优化算法,并给出新算法的核心数学模型.所提算法改进了多元正态分布评估算法中的协方差矩阵生成方式,保留了之前采样点的记忆,加入动态迭代步长加快了新协方差矩阵的更新速度.实验结果表明,所提算法的性能远超原算法,与4种经典优化算法相比,在收敛精度、收敛速度和鲁棒性上也具有优势.  相似文献   

5.
语音信号盲源分离是在不知道源信号和传输信道任何先验知识的情况下,仅根据输入语音源信号的统计特性,通过观察信号恢复出各个独立源信号的过程。基于负熵的FastICA算法的最大优点在于其收敛速度较快,是一种性能较好的学习算法,在语音信号盲源分离应用中具有较高的实用价值,但该算法存在计算量大的缺点。针对这一问题,提出了以负熵最大化作为目标函数,采用牛顿迭代法求解FastICA算法的方法。但由于牛顿迭代法求解非线性方程计算量较大,需改进雅克比矩阵算式,并使用相关系数来观察分离效果的优劣。仿真分析结果证明,改进后的算法由于未增加雅克比矩阵运算次数,所以收敛的迭代次数大幅度减少,使程序运行时间显著减小。该算法在兼顾算法收敛速度的同时,提高了算法的性能,较好地恢复了源语音信号。  相似文献   

6.
传统恒模波束形成算法在干扰信号功率大于期望信号功率情况下会出现干扰捕获现象。针对这一问题,提出一种预处理波束形成算法。预处理波束形成算法利用天线接收的数据矩阵的协方差矩阵构造新的协方差矩阵,使新的协方差矩阵关于期望信号的对角最小化,并用新的协方差矩阵的最小特征值对应的特征向量作为权值的初始值,此算法能够准确地捕获到期望信号并抑制干扰信号。通过仿真证实了算法的有效性。  相似文献   

7.
《电子技术应用》2018,(1):79-83
利用样本协方差矩阵几何平均特征值的对数分布特性,提出了一种新的频谱感知算法。该算法基于样本协方差矩阵最大最小特征值之差与几何平均特征值的比值,通过比较该比值与门限的大小来判断主用户是否占用分配频谱,不需要知道主用户信号和噪声的先验信息,得到了十分简单的判决门限表达闭式。仿真结果表明,在低信噪比、低协作用户数以及低样本点数的条件下,所提算法能获得更优的感知性能;并且所提算法的感知性能较为稳定,受样本中极端值和虚警概率的影响均较小。  相似文献   

8.
刘景森  刘丽  李煜 《计算机科学》2018,45(11):231-237, 266
针对基本花朵授粉算法存在的不足,为提高其收敛速度与寻优精度,提出一种融合模拟退火机制的并且根据迭代进化来动态调整全局步长和局部繁衍概率的自适应花朵授粉算法。首先,在基本算法的全局授粉莱维飞行中使用变形指数函数的缩放因子来控制步长,使得花朵个体随迭代次数的增加自适应地进行位置更新;然后,通过瑞利分布函数结合迭代次数对繁衍概率影响因子进行改进,使得在避免早熟收敛的同时能够在后期向着最优解靠近;最后,在已改进的花朵授粉算法中融入模拟退火降温操作,这不仅增加了种群的多样性,而且改善了算法的整体寻优性能。仿真结果表明,改进后的算法 具有较快的收敛速度和较高的收敛精度,寻优性能得到了显著提高。  相似文献   

9.

针对离散时间Itˆo 型马尔科夫跳变系统Lyapunov 方程的求解给出一种迭代算法. 经证明, 在误差允许的范围内, 该算法可以在确定的有限次数内收敛到系统的精确解, 收敛速度较快, 具有良好的数值稳定性, 并且该算法为显式迭代, 可避免迭代过程中求解其他矩阵方程对结果精度产生的影响. 最后通过一个数值算例对该算法的有效性进行了验证.

  相似文献   

10.
为了加快蝙蝠算法的收敛速度并提高寻优精度,提出一种动态调整惯性权重的自适应蝙蝠算法。该算法在速度公式中加入惯性权重,并采用一种服从均匀分布和贝塔分布的随机调整策略,动态地调整惯性权重的大小,以加快算法的收敛速度。另外,引入了速度纠正因子,在每次迭代时,算法可根据当前种群的迭代次数动态地约束每一代蝙蝠的移动步长,从而使算法具有一定的自适应性。仿真实验结果表明,改进后的算法的寻优性能显著提高,具有较快的收敛速度和较高的寻优精度。  相似文献   

11.
基于奇异值的信源数估计方法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刘玲  曾孝平  曾浩 《计算机工程》2009,35(12):34-37
信源数估计是空间谱估计中的重要内容,在估计采用不同的判决准则时,往往需要利用信号协方差矩阵的特征值来进行信源数估计。新算法采用数据矩阵的奇异值分解,通过奇异值建立不同判决准则的判决函数。该算法无需进行协方差矩阵估计,也不需要利用奇异值求解特征值,减少了运算量和估计误差。同时,对数据矩阵进行平滑操作,可以解决信号相干性问题。通过数学推导和计算机仿真,证明了算法的正确性。  相似文献   

12.
在自适应波束形成算法中,QR分解具有很好的数值特征和固有的高度并行性。但当采样数较少,采样协方差矩阵估计值的噪声特征值分散会导致波束形成算法的性能下降问题,QR算法的性能就会下降。针对此缺陷,提出了对角加载奇异值(DSVD)分解的算法,该算法先对采样数据所构成的矩阵进行重构、分解、再重构、再分解,最后实现对角加载。通过仿真结果可以看到,DSVD算法不仅避免了对阵列协方差矩阵的估计和求逆,而且减少了估计运算量和估计误差,在复杂度与性能之间进行折衷。  相似文献   

13.
波达方向估计(DOA)在阵列信号处理中非常重要,而传统算法如多重信号分类算法(MUSIC)需要对阵列接收数据的协方差矩阵进行特征分解,并在全空域进行谱峰搜索,运算量巨大,尤其是二维DOA估计算法还存在稳健性较差的问题。提出了一种基于最小互熵谱分析的DOA算法,该算法只需要一次较少阵元的阵列采样(快拍)数据即可得到具有高分辨率的谱分析结果。进一步采用倒谱法,通过逆FFT变换提高了最小交叉熵谱分析算法的收敛速度。数值仿真结果表明,该算法较常规空间谱估计方法有更高的分辨力和更小的运算量,能够对阵列信号进行实时处理。算法不依赖于预先估计的信源数目,具有较好的宽容性,较高的分辨力以及极低的旁瓣电平。  相似文献   

14.
针对ICA用于语音信号盲分离时,由于数据量过大、迭代次数过多引起的收敛速度慢的问题,采用一种PCA和ICA相结合的盲分离算法PCA-ICA。通过PCA对混合语音信号进行白化处理,消除了原始各道数据间的二阶相关性。在仿真实验中,采用相似系数矩阵作为评价混合语音信号分离效果的标准,结果表明PCA-ICA算法与ICA算法相比,在达到几乎相同的相似系数矩阵的情况下,迭代次数减少了90%,从而分离速度提高了3倍,有效地解决了ICA分离算法收敛速度慢的问题。  相似文献   

15.
《Computers & chemistry》1991,15(1):73-78
The comparison of structures and conformations of molecules is a problem frequently encountered in structural chemistry. The most popular method to measure the similarity of molecules is the root mean square error (RMSE) based on the optimal superposition of their structures. The procedure requires the calculation of a matrix of optimal rotation that superimposes the molecules in a way that minimizes the RMSE. The problem is nonlinear and has to be solved iteratively. Several procedures have been reported which rely on eigenvalue decomposition or matrix inversion. We present an algorithm for the calculation of the optimal rotation which is fast and numerically stable and we investigate its rate of convergence. The algorithm is derived from first principles so that no external calls are required to solve an eigenvalue problem or to invert a matrix. Therefore, the user has full control of the algorithm and can choose the appropriate run time conditions. Speed and accuracy are critical in many applications. We report stop conditions which guarantee that the RMSE will be calculated to a desired accuracy and we evaluate the number of iterations required.  相似文献   

16.
频谱感知的任务在于利用感知节点(无线传感器或者认知用户)采集的数据判断频谱空洞是否存在。基于最大特征值检测(MED)和最小特征值检测(SED)的方法最近被应用到频谱感知当中。这两种算法在检测实际应用当中普遍存在的相关信号时表现出良好的检测性能。然而,MED和SED算法对应的判决门限求解非常复杂,从而限制了它们在实际的认知无线电频谱感知中的应用。该文利用取样协方差矩阵的所有特征值,提出了一种新的基于特征值检测(ESD)的算法。利用多元统计理论获得了相应的判决门限。ESD算法无需主信号和无线信道信息参与感知过程。与此同时,它保留了与MED和SED相同的计算复杂度。更重要的是ESD算法对应的判决门限可以通过一个简单的闭合表达式进行求解,其计算复杂度低。仿真结果验证了新算法的有效性。  相似文献   

17.
为延长无线传感网的生存时间,提出优化生存时间的分布式功率控制算法(DPCOL).该算法分析节点发送功率变化下的链路流量平衡约束,链路最大传输速率约束,节点能耗约束等条件,建立最大化生存时间的网络模型.采用分布式功率迭代和次梯度算法求解该模型.节点获知与各邻居节点通信所需要的最低发送功率集,随机选择发送功率集中的功率作为...  相似文献   

18.
在基于特征空间(ESB)的自适应波束形成算法中,针对当指向误差落在波束主瓣的边缘特定角度时,输出信干噪比下降,且信号子空间需要进行费时的特征值分解的问题,提出了改进线性约束最小方差(LCMV)算法。在假定的期望信号方向附近减少一个方向性约束条件,并基于信号特征值大于噪声特征值的这一特性, 利用空间协方差矩阵逆的高阶次幂来逼近信号子空间,无须特征分解,将求得的权矢量向改进的信号子空间投影。该方法能够大大减少计算量,同时还显著提高了自适应波束形成稳健性。通过仿真分析及结果比较验证了算法的正确性和有效性,因此从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