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437 毫秒
1.
脂肪酸囊泡(FAV)是一种成分简单、安全价廉的载体,可以起到与脂质体或微胶囊类似的作用。本实验以廉价易得且具有生理活性、自组装活性和自交联活性的共轭亚油酸(CLA)为分子砌块,通过自交联反应制备稳定的共轭亚油酸囊泡(CLA-FAV)。研究了该自交联CLA-FAV的钙稳定性及钙响应性。揭示了自交联CLA-FAV作为潜在活性物包埋空间和释放通道具有钙刺激响应性,可能成为一种潜在的钙响应型载体,为CLA-FAV应用在化妆品及洗涤用品行业提供了新思路。  相似文献   

2.
脂肪酸是一种具有较好生物相容性和低毒性的表面活性物质,在水溶液中可以自组装成多种聚集体,如胶束、囊泡和层状结构。在p Ka附近质子化的脂肪酸与去质子化的脂肪酸皂可以通过氢键作用形成脂肪酸囊泡(FAV),FAV的中空壳核结构能够包埋活性分子,可以作为包埋缓释体应用于洗涤、药物、食品等领域。本实验将两性表面活性剂椰油酰胺丙基甜菜碱(CAB-35)添加到脂肪酸中,可以与脂肪酸复合形成囊泡,不改变原有脂肪酸囊泡的形貌及粒径大小,但是加入一定量时可以拓宽脂肪酸囊泡的p H窗口,将其扩张到中性至弱酸性环境,这将有利于脂肪酸囊泡在家用清洁和个人护理用品等领域的应用。  相似文献   

3.
脂肪酸囊泡(FAV)的中空壳核结构能够包埋活性分子。为改善FAV仅在其p Ka附近形成的缺陷,以拓宽FAV的应用范围,将安全性和温和性阴离子表面活性剂烷基磷酸酯钾盐(MAPK)添加到共轭亚油酸中,通过动态激光光散射(DLS)和透射电子显微镜(TEM)研究了囊泡化的pH窗口,发现9%MAPK存在时就可以在中性至酸性环境中形成杂化FAV,不明显改变原有FAV的形貌及粒径,且随着MAPK添加量的增大,杂化FAV的pH窗口有逐渐拓宽的趋势。这一结果显示了杂化FAV在化妆品和个人卫生护理用品等领域的应用前景。  相似文献   

4.
为考察以热聚合法取代紫外辐照法在较高浓度下制备稳定的脂肪酸囊泡的可行性,以可聚合单体共轭亚油酸(CLA)及其钠盐混合物为原料,在水溶液中经p H响应自组装得到共轭亚油酸囊泡(CLA-Ufasome),再通过热聚合法对高浓度CLA-Ufasome自交联进行化学绑定,制备稳定的自交联共轭亚油酸囊泡(CLA-FAV),并采用透射电子显微镜(TEM)和动态激光光散射(DLS)对其进行表征。结果表明,在p H=8.6的条件下,在3~100mmol/L〔cvc(CLA)的500倍〕的浓度范围内均得到粒径为10~20 nm的CLA-FAV。说明经简单的热聚合法制备的CLA-FAV形貌与紫外法基本一致;该热聚合法CLA-FAV对5-氟尿嘧啶(5-FU)具有良好的包载缓释效果。  相似文献   

5.
表面增强拉曼散射(SERS)的谱峰窄以及分子指纹特性使其在分析化学、环境检测、生物医药及食品安全等领域具有广泛应用。而稳定、均一、重复性好的SERS活性基底的制备至关重要。自组装法可制备出均一、稳定、高度有序、可控的纳米阵列,提高SERS检测的重现性和灵敏度。本文对自组装纳米阵列技术制备SERS活性基底及SERS的应用进行了综述。  相似文献   

6.
李娟  葛圣松 《当代化工》2011,40(2):180-183
自组装膜对金属基体的保护作用是自组装技术应用的一个重要方面。综述了近年来有机硫类、咪唑啉类、脂肪酸类、有机膦类、希夫碱类和硅烷类自组装膜在金属的腐蚀防护领域中的应用研究进展,并对其发展前景进行了展望。  相似文献   

7.
由山东青岛澳海生物公司承担的共轭亚油酸产业化项目,不久前通过专家鉴定。共轭亚油酸是近2 0年来人类发现的最重要的功能性脂肪酸(简称CLA)。上世纪90年代,欧美等发达国家的众多专家学者通过对共轭亚油酸产品的研究和开发,使该产品很快在健康功能性食品及医药领域得到推广应用  相似文献   

8.
以二芳基酰肼为原料合成2,5-二苯基-1,3,4-噁二唑(PPD),在碳钢表面制备噁二唑自组装分子膜。采用表面分析技术、电化学测试等方法对PPD分子膜的制备条件及在3.5% NaCl溶液中的缓蚀性能进行了分析,通过量化计算对缓蚀机理进行了进一步的探讨。结果表明,PPD自组装膜的最佳组装条件为4 mmol•L-1组装液中组装12h,缓蚀效率达91.95%,XPS测试结果表明PPD分子在钢表面形成自组装膜,量化计算得到了缓蚀剂分子的活性位点。  相似文献   

9.
自组装膜(SAMs)是活性分子通过化学键自发吸附在基底上的有序分子膜,由于其排列紧密、结构稳定,因此对基底金属具有良好的防腐蚀作用.本文综述了近年来烷基硫醇类自组装膜在金、铜、铁和其他金属表面缓蚀中的发展和现状.  相似文献   

10.
综述了烷基糖苷型、烷基糖(酰)胺型、脂肪酸糖酯型和特种糖基非离子型双子表面活性剂的结构特点、制备方法、性能、应用及其在溶液中的聚集行为、相转变等自组装特性,最后给出了糖基双子表面活性剂在国内的发展建议。  相似文献   

11.
通过改进邻苯三酚法考察了常用阴离子型、非离子型和两性离子型及阳离子型表面活性剂与耐热超氧化物歧化酶(TcSOD)混合后体系的相对活性。结果表明,椰油脂肪酸单乙醇酰胺(CMEA)、月桂基葡萄糖苷(APG1200)和N-月桂酰谷氨酸钠(SG)在质量分数为1%~20%,pH=4~8时对TcSOD活性没有抑制作用;脂肪醇聚氧乙烯醚硫酸钠(AES)与CMEA或椰油脂肪酸二乙醇酰胺(6501)复配及十二烷基硫酸钠(K12)与单硬脂酸甘油酯(GMS)或6501复配均较单一AES和K12对TcSOD活性的抑制作用低;多数表面活性剂-TcSOD混合体系在pH=6~8时SOD活性较稳定。  相似文献   

12.
本文研究了2-苯基-1H-咪唑并[4,5-b]吩嗪(PND)分子的自组装行为和晶体结构预测,提出了一种用于晶体结构预测的分子自组装晶体系统的组合密度泛函理论/分子动力学(DFT/MD)方法。通过量子化学计算得到活性位点,以COMPASS力场,对吩嗪模型进MD模拟,分析其前线轨道能量,自组装过程的演化和氢键的特征参数。根据上述模拟,进行PND晶体形态的预测,预测结果和实验结果一致。  相似文献   

13.
采用自组装技术制备了一系列在金表面不同摩尔比的PEG硫醇混合自组装膜,并将蛋白质共价固定在膜表面。通过AFM、接触角测试仪和XPS技术对混合自组装膜和蛋白质接枝反应后表面的物理和化学性质进行了分析表征。通过抗原-抗体反应实验检验了蛋白质膜表面生物活性的相对大小。结果表明:自组装膜表面的比例组成与溶液中的组成并不完全一致。接枝后蛋白质的形貌及蛋白质膜表面粘附力分布与自组装膜的表面组分有关并会影响其与抗体的反应活性。当反应溶液中SH-PEG-OCH3/SH-PEG-COOH摩尔比为1∶6时,所形成的自组装膜的表面羧基含量最大,同时粘附力也达到最高值,蛋白质活性也最大。  相似文献   

14.
自组装单分子膜技术在金属防护中的应用   总被引:5,自引:0,他引:5  
本综述了近年来自组装单分子膜研充进展及其在金属防护中的研究及应用,详细介绍了基于烷基硫醇、脂肪酸、硅氧烷、膦酸盐等的自组装单分子层的研究进展:可以预期自组装单分子涂层将在腐蚀与防护领域作为一种新的方法占据重要地位,也是一条最具前景的环境友好型的取代现有的铬酸钝化及磷化工艺的新的技术途径。  相似文献   

15.
将酶与带相反电荷的聚电解质在单分散疏水多孔St/DVB共聚微球表面交替吸附静电自组装多层脂肪酶膜. 确定了静电自组装单层酶膜的最佳条件为酶与载体的质量比3:1,吸附时间0.5 h, pH 5.5. 在上述条件下静电自组装3层脂肪酶膜,结果表明,当最外层为酶层时,组装2层酶的活性比单层酶提高24%,组装3层酶的活性比2层酶的活性稍有增加. 在酶液pH 7.5的条件下,考察了聚电解质中的离子强度对静电自组装各层酶活力的影响,结果表明,当最外层为酶层或聚电解质层时,酶的活力随层数增加而下降.  相似文献   

16.
《应用化工》2022,(10):2661-2667
通过氢氟酸(HF)的调控,制备了高晶面指数{201}TiO_2,引入高分子材料聚氨酯(PU)和聚苯乙烯磺酸钠(PSS),通过层层自组装(LbL),制备了(PU/PSS/{201}TiO_2)_n复合薄膜,采用X射线衍射(XRD)、扫描电子显微镜(SEM)、拉曼光谱(Raman)和紫外漫反射(UV-Vis)对复合薄膜进行了表征。结果表明,{201}TiO_2的晶型结构为锐钛矿型,具有类花瓣状结构,其平均粒径约为1μm。紫外-可见吸收光谱证实了该复合薄膜的线性和规则生长。通过紫外光照射下亚甲基蓝(MB)的降解,研究了该复合薄膜的光催化性能。此外,薄膜在重复使用6次后,光催化活性并未明显下降。结果显示,利用LbL自组装合成的薄膜比粉体TiO_2具有更好的光催化活性,在工业印染类废水处理中具有一定的应用前景。  相似文献   

17.
以二芳基酰肼为原料,合成2,5-二苯基-1,3,4-噁二唑(PPD),在碳钢表面制备噁二唑自组装分子膜。采用电化学测试、表面分析等方法对PPD分子膜的制备条件及其在质量分数3.5%NaCl溶液中的缓蚀性能进行了分析,通过量化计算对缓蚀机理进行了进一步探讨。结果表明,PPD自组装膜的最佳组装条件是:在4 mmol/L PPD组装液中组装12 h,缓蚀效率达91.95%。XPS测试结果表明,PPD分子在钢表面形成了自组装膜。量化计算得到了缓蚀剂分子的活性位点,PPD的N原子同时具有较大的Fukui(-)(0.076)和Fukui(+)(0.058)数值,说明它们既可以提供电子形成配位键,也可以接受电子形成反馈键。  相似文献   

18.
从Al基纳米复合含能材料的能量方面着手分析比较了各种制备方法的优劣,凸显出了自组装法制备Al基纳米复合含能材料的优势。自组装制备方法能够有效控制Al基纳米复合含能材料中粒子的排布,增加粒子各自的分散性和组分粒子之间的接触,缩短了粒子之间的传质和传热距离,提高了Al基纳米复合含能材料的燃烧速率、反应活性和能量利用率。将目前报道的Al基纳米复合含能材料的自组装制备方法分为两类(直接组装法和间接组装法)进行论述总结,最后提出了自组装法在含能材料制备中的发展方向。附参考文献41篇。  相似文献   

19.
综述了含聚丙烯腈(PAN)嵌段共聚物的合成方法及其在溶液中的自组装技术。对常用的活性自由基聚合方法,如原子转移自由基聚合(ATRP)、可逆加成断裂链转移(RAFT)聚合、氮氧自由基聚合(NMP)以及钴调介自由基聚合(CMRP)等方面的研究进行了总结,同时对PAN类嵌段共聚物在溶液中的自组装技术进行了概括。最后提出了现有技术存在的问题,并对其今后发展方向进行了展望。  相似文献   

20.
唐浩林  潘牧  木士春  袁润章 《精细化工》2003,20(9):524-527,537
合成了一种季铵聚阳离子(PDDA)修饰的纳米Pt颗粒,采用静电自组装的方法将这种颗粒组装到质子交换膜(PEM,Nafion112)表面,Pt粒子的表面原子状态、Pt的还原和自组装过程以及自组装膜的电化学性能分别采用傅里叶转换红外(FTIR)、紫外-可见吸收光谱(UV-vis)和电化学工作站分析。结果表明,较低的修饰离子含量有利于提高还原速度和增加Pt粒子的表面裸露原子数量,n(PDDA)∶n(Pt)=5∶3为合适的修饰离子用量;发现静电自组装是一个先由大量的小阳离子占据空位,然后由带电大颗粒取代的过程,该体系的自组装在12h完成,此后Pt的组装量(3 2×10-3mg/cm2)和膜的导电能力(0 02S/cm)不再改变。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