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62 毫秒
1.
筒式永磁强磁选机分选粗粒赤铁矿的工业试验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采用30 0mm× 10 0 0mm筒式永磁强磁选机分选姑山铁矿 - 12 5mm赤铁矿的工业试验表明 :既可获得与现行生产中使用的梯形跳汰机相同的精矿产率和质量 ,又可抛弃比跳汰机尾矿品位低的尾矿。该设备结构简单、操作方便、高效节能 ,预计年增效益可达 180多万元。它为中粗粒氧化铁矿石提精抛尾提供了一条新途径  相似文献   

2.
30 0mm× 10 0 0mm筒式永磁强磁选机是为了解决红铁矿预选而研制的。该机在磁路构成设计、磁场分布、磁体的固定与装配方面具有创新 ,在给料系统设计、圆筒的加工制作、分选区挡矿橡胶的设置和圆筒耐磨层的研制等方面是成功的。在姑山铁矿的工业试验表明 ,对粗粒弱磁性铁矿 ,既可预先抛出尾矿又可直接获得合格精矿  相似文献   

3.
钱习友 《金属矿山》2004,(Z1):404-406
原磁选流程的扫磁作业,使用的是4台CTB-φ600mm×1750 mm永磁筒式磁选机,因多年的生产运行,致使老化严重,磁选指标较差.通过更新CTB-φ105 mm×2400mm永磁筒式磁选机,并加以适当调整、改造后,达到了预期效果.  相似文献   

4.
《矿业快报》2003,19(6)
国家“九五”重点科技攻关项目——《攀枝花微细粒级钛铁矿选矿工程技术与选钛装备研究》获四川省 2 0 0 2年度科技进步一等奖。根据该项目技术 ,攀钢正在建设一条年产 1 4万 t的微细粒级钛精矿生产线 ,该工程已被列入国家西部高新技术产业化示范工程 ,预计 2 0 0 3年投产 ,最终达到将所有微细粒级钛矿回收的目标。攀钢以前的重选 -浮选 -磁选 -电选选钛工艺流程只能回收大于 0 .0 4 5 μm的粗粒钛铁矿 ,使进入选钛流程 5 8%的小于 0 .0 4 5 μm的细粒钛铁矿被白白丢弃 ,造成钛资源利用率低。而小于0 .0 4 5 μm的微细粒选钛技术因钛铁矿与…  相似文献   

5.
张田 《矿业快报》2000,(13):7-9
根据软磁材料在磁场中具有能感应磁场,形成一个感生磁极的物理性质,结合半逆流型底箱结构的优化,对750mm×1800mm湿式半逆流磁选机进行了一系列改进,半工业试验表明将其用于攀枝花钒钛磁铁矿选矿时比传统磁选机更具优越性。  相似文献   

6.
目前较粗粒级磁铁矿的磁选普遍采用筒式磁选机,较细粒磁铁矿运用磁选柱等精选设备可以获得良好的磁选效果,而筒式磁选机和磁选柱对于微细粒嵌布的磁铁矿分选效率低。为了提高微细粒磁铁矿的分选效果,创新性地利用机械摆动磁系和复合力场作用,研制了永磁组合箱式磁选机。设备主要结构有机架、磁系、极板、分选箱、给矿给水系统、传动系统等,磁系位于分选箱两侧往复摆动,分选区磁场强度强弱变化,强磁场强度有利于微细粒磁铁矿形成磁链沉降,弱磁场强度有利于冲洗水打散磁链、消除夹杂。设备以永磁材料做磁源,磁系稳定,节约能耗;长方体箱式结构与磁选柱等圆柱型结构相比,耗水量低、分选腔内磁场分布均匀,适用于-75μm磁铁矿的精选作业,通过组合叠加分选箱和极板,可以适应不同规模选厂的要求。以本钢贾家堡铁矿-75μm占96.50%、TFe品位62.83%的三段磁选精矿为研究对象,进行精选试验,在适宜操作条件下,获得了TFe品位67.81%、回收率96.11%的精选指标。  相似文献   

7.
介绍了我国铁矿资源的分布及特点,分析了我国典型贫铁矿石预选技术的研究进展,重点评述了超贫磁铁矿、微细粒嵌布磁铁矿、钒钛磁铁矿以及弱磁性赤褐铁矿的预选新工艺和新技术。高压辊磨超细碎逐渐成为贫铁矿石加工的常规工艺之一;综合运用复合力场的新型干式磁选机能够提高细粒级贫磁铁矿预选的精矿品位和抛尾产率;基于半闭合磁系的外磁式预选设备为钒钛磁铁矿石的预选提供了新的途径;粗粒干式和细粒湿式高梯度联合磁选预选能够充分改善赤铁矿的预选效果;智能光电预选技术能够从较粗粒级(+12 mm)的褐铁矿、镜铁矿等弱磁性难选铁矿石中抛出产率7.30%~17.28%的合格尾矿。指出了未来贫铁矿资源开发利用的趋势为超细碎设备、新型复合力场高效磁选预选设备和智能光电预选设备的创新研究。  相似文献   

8.
攀枝花密地选钛厂以钒钛磁铁矿选铁尾矿为原料进行钛的回收。选钛原料粒度分布宽,Ti O_2品位9.54%,钛主要以钛铁矿的形式存在。针对原粗、细分级—两段强磁选—浮选原则流程选别指标差的问题,对选钛原料进行窄粒级选钛试验。结果表明:选钛原料经1 mm隔渣后,分级为粗粒级(+0.1 mm)、细粒级(0.038~0.1 mm)和超细粒级(-0.038 mm),对粗粒级和细粒级采用磁选—浮选原则流程进行选钛试验,最终可分别获得产率5.05%、Ti O_2品位47.32%、回收率25.05%的粗粒钛精矿和产率6.41%、Ti O_2品位47.29%、Ti O_2回收率31.76%的细粒钛精矿;超细粒级经悬振—2次粗选浮硫—1粗3精选钛开路流程试验选别,可获得产率0.53%、Ti O_2品位47.13%、回收率2.60%的超细粒钛精矿。各粒级钛精矿合并为Ti O_2品位47.30%、回收率59.41%的合格综合钛精矿,相比原工艺流程,Ti O_2回收率提高24个百分点左右,说明窄粒级选钛能显著加强钛铁矿的回收,大幅度提高钛精矿回收率,实现了选铁尾矿钛的高效回收利用。  相似文献   

9.
介绍了新型外磁式磁选机的分选原理、结构组成及特点。对强磁性矿物、中弱磁性矿物和磷铁矿分别采用外磁式磁选机进行磨前预选抛尾和浮磷前除铁富磷试验,结果表明:外磁式磁选机适用于-30 mm粗粒级磁铁矿、混合铁矿等磨前预选抛尾,细粒级中弱磁性矿物尾矿铁、钛等有价金属的回收及非金属矿的浮选前除铁,且选矿成本低,具有较大的推广应用价值。  相似文献   

10.
阐述了在姑山赤铁矿选矿厂的生产和工业试验中,采用GS-1型感应辊强磁选机、SQC型强磁选机以及脉动高梯度磁选机选别粗粒(-5mm)、细粒(-200目,45%)、微细粒(-200目,90%)赤铁矿所获得的技术指标。通过比较,说明采用强磁选工艺比重选或浮选处理同粒级赤铁矿能提高精矿品位和回收率。并提出了采用单一强磁工艺改造现场生产流程的技术方案。  相似文献   

11.
测量井内自然电场的测井方法就是自然电位测井。钻井地质剖面中的具有渗透性的地层及煤层,往往有相当明显的自然电位反映。自然电动势主要有扩散—吸附电动势、动电电动势和氧化还原电动势。对于煤田测井来说,自然电位测井方法简单,容易实现且效果良好,能提供大量的地层岩石信息,是十分重要的测井方法之一。  相似文献   

12.
为保证正常生产,提高生产效率,矿山企业采用打设地锚杆固定绞车底座。文中对此做了力的分析,计算了力矩平衡,安全系数的取值,论证了地锚杆绞车底座的科学性,实用性。  相似文献   

13.
刘利  冯玉伟 《煤矿机械》2007,28(5):155-156
针对螺栓联接的可靠性和安全性,设计时分析螺栓联接受力情况,确定拧紧力矩,选择符合要求的螺栓和螺母。装配时采取措施严格控制拧紧力矩指标,检验其拧紧力矩,并且介绍几种拧紧力矩检验方法。  相似文献   

14.
通过对耙装机卡轨器的受力分析 ,提出了新型的卡轨器设计思路。  相似文献   

15.
项阳  陈楠  陈国华  冉涛 《煤矿机电》2003,(3):5-7,10
根据悬臂式掘进机截割头在不同工况下截齿的受力状况,研究了截割头摆动力与截割力的匹配关系及其一般取值范围,以此为掘进机悬臂回转机构的设计提供理论依据。  相似文献   

16.
采用具有磁场的改进型利亚申柯沉降试验装置, 测定了不同粒度磁铁矿单体、富连生体、贫连生体及脉石在静水、上升水流、磁场作用以及磁场和上升水流联合作用下的沉降速度。结果表明, 流体曳力不仅阻碍了颗粒群的沉降运动, 还削弱了各组分密度的差异, 缩小了富连生体与贫连生体、脉石的沉降速度差异。增加磁场强度能够提高强磁性颗粒的沉降速度, 但对其中细粒级沉降速度的影响较小。流体曳力和磁力复合作用下, 磁铁矿单体和富连生体与其他颗粒的沉降速度差异明显增大。  相似文献   

17.
水泵在给水的过程中,由于叶轮前后盖板不对称而产生轴向力,其影响电机周转工作的稳定。电机轴向磁拉力,经合理设计,可以成为一个能平衡电机轴向力的动反力,用来解决电机运行中的轴向力不平衡问题。通过设计试验,电机在轴向位移6 mm以内,平衡3 655 N以内的轴向力,可以满足电机日常负荷下的工作需要。  相似文献   

18.
文章分析了摩擦提升中绳滑动与绳静、动张力的关系。通过理论分析、参数分配提出了满足系统安全可靠制动的外力制动方式,此方式不仅可以解除滑绳事故,也可以保证制动闸失灵状态下,对系统可靠制动。这套设备的研发成功,可有效控制滑绳事故的发生,为摩擦提升矿井安全高效生产提供保证。  相似文献   

19.
原子力显微镜测定力-距离曲线的原理和应用   总被引:5,自引:0,他引:5  
介绍了用原子力显微镜测定力-距离曲线的基本原理以及应用于力-距离曲线的接触区和非接触区分析的基本理论,讨论了用AFM力-距离曲线测定范德华力、双电层力及非DLVO力,并对AFM力-距离曲线在不同领域的应用进行了概括和展望。  相似文献   

20.
旋转轴套在超深井工作时,其井下流动是三维湍流流动,旋转轴套的旋转和表面曲率效应以及随之而来的哥氏力和离心力,使流场在超深井的流动中极其复杂,同时,由于流体介质泥浆属于液固两相流,更致使内部流场测试困难,而且超深井中的工况在使用常规方法已很难得到较准确的数据。为此,将计算流体力学软件F luent应用于超深井下流场的模拟,基于Navier-Stokes方程和Reynolds应力方程模型,建立多种仿真模型,在相同条件下,使用CFD仿真软件F luent模拟仿真的不同结果,优化与旋转轴套叶片设计相关的几何参数,提高了其工作效率和耐用性,从而保证叶轮具有良好的性能。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