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25 毫秒
1.
选择合适的风电场暂态模型是进行风电并网动态和稳定仿真分析的基础。首先从风电场装机容量、风电场并网点位置、风电场类型和场内机组的排列方式4个方面分析了风电场暂态模型选取时需要考虑的影响因素。然后面向大系统仿真,提出了满足差异性评价指标要求的,风电场不同暂态模型的选取阈值计算方法。进而给出了风电场暂态模型选取的实用准则。最后采用某实际地区电网数据验证了所提方法的有效性。  相似文献   

2.
提出了一种独立于当地风资源、基于实际设计水平来评价风电场设计水平的新方法。根据影响发电量的主要设计因素,引入衡量风电机组的选型和布置的3个新指标:风电场发电效率、风电机组容量系数和风电机组布置系数,并推导出这3个系数的表达式。提出的3个新指标具有明确的物理意义,可以定量评价风电场风电机组选型和布置对风电场设计水平的影响。最后对两个实际风电场进行了计算和分析,所得结果的正确性得到风电场实际运行调研和后评价的验证。该方法不仅提出了较全面的对风电场设计水平的评价方法,而且可以进行量化评分,对风电场的设计具有重要的理论意义和经济价值。  相似文献   

3.
为了准确分析风电机组的动态特性,针对定速风电机组,给出一种基于运行数据的风电机组建模方法。利用数理统计方法分析了风电场中风电机组的运行数据,得出风电机组的实测功率曲线,并给出利用实测功率曲线搭建定速风电机组的建模方法。利用该方法对额定容量为750 kW的风电机组进行建模,并与风电场的实测数据和利用厂家提供的标准功率曲线搭建的风电机组模型以及常用风电机组建模方法进行了比较分析。仿真结果表明,基于实测运行数据的风电机组建模方法是有效和实用的,该模型能准确反映风电机组的实际运行特性,从而提高仿真模型的精确性。  相似文献   

4.
李建锋  韩琴  刘战礼 《中国电力》2018,51(6):136-143
为了更好地开展风电机组可靠性评价工作,在分析比较国内外风电机组可靠性评价规程的基础上,提出了对风电场风资源、风电机组群、风电场以及单台风电机组可靠性评价的新办法,在新的评价办法中增加风资源以及风电机组群的可靠性评价指标计算方法。与现有评价规程及评价方法相比,新的评价办法更符合中国目前风电机组发展形势及风电机组可靠性管理特点,同时具有数据处理量小,风电场运行与管理人员工作负担轻的优点。  相似文献   

5.
风力发电机组对称短路特性分析   总被引:8,自引:1,他引:7  
在电力系统分析软件DIgSILENT/Power Factory中建立风电机组及电力系统模型,包括固定转速风电机组和双馈变速风电机组。设置靠近风电场的三相对称短路故障,对风电机组对称短路特性进行理论与仿真分析,比较了不同类型风电机组与相同容量同步发电机组的短路电流波形。以某区域电网为例计算了风电场接入前后其附近母线短路电流,计算风电场接入后使得短路电流增加的百分数,以确定风电场对系统短路电流的贡献。理论分析和仿真结果表明,风电场对并网点附近节点的短路电流有较大影响,在选择风电场附近的电气设备以及对其进行热稳定性校核时,需要考虑风电场对系统短路电流的贡献。  相似文献   

6.
基于运行数据的风电机组建模方法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为了准确分析风电机组的动态特性,针对定速风电机组,给出一种基于运行数据的风电机组建模方法.利用数理统计方法分析了风电场中风电机组的运行数据,得出风电机组的实测功率曲线,并给出利用实测功率曲线搭建定速风电机组的建模方法.利用该方法对额定容量为750 kW的风电机组进行建模,并与风电场的实测数据和利用厂家提供的标准功率曲线搭建的风电机组模型以及常用风电机组建模方法进行了比较分析.仿真结果表明,基于实测运行数据的风电机组建模方法是有效和实用的,该模型能准确反映风电机组的实际运行特性,从而提高仿真模型的精确性.  相似文献   

7.
讨论直流串联型风电场的种类和结构,以隔离型直流风电机组构建串联型风电场,分析其工作原理、稳态和动态特性。从风力发电机和变流器的角度,分析了该风电机组的结构和特点。根据直流串联型风电场的特性,讨论了风电机组两种控制策略:正常模式和电压限幅控制模式。利用风电机组简化模型对风电场运行特性进行仿真验证;仿真结果与直流串联型风电场的特性分析一致,说明该风电场具有很强的实用性。  相似文献   

8.
目前风电市场蓬勃发展,而国内具有大中型风电场设计经验的设计单位却不多,客观上导致了设计任务紧张,部分设计院设计进度、设计质量等也无法保证.针对该现状,浅谈了选择风电场工程设计单位的依据,分析了工程设计中存在的问题,并提出相应的解决方法及建议.  相似文献   

9.
近年来,风电装机规模逐年倍增,但风电出力情况却不容乐观,电网接入容量的限制是当前最主要因素,设备本身的原因也不容忽视,除此以外,风电场设计技术是一个很重要的因素,但由于涉及风电场出力设计指标量化困难,风电场设计技术指标具有极大的不确定性特点.本文从设计技术角度出发,并结合分期实施的风电场项目,对已建工程的出力进行过程评估,分析如何有效提高风电场的出力,旨在提高后续工程设计出力.  相似文献   

10.
目前,大规模风电接入电力系统面临的主要问题之一是系统的频率稳定性。文中提出一种风电场级一次调频时序优化的工程实用策略,并对风光水火参与系统调频的次序提出了梯级调频方案。首先以云南电网为例,讨论了风光水火不同电源接入电网时的梯级调频方案,在电网发生频率扰动情况下对不同电源参与调频的顺序进行了研究,并提出了风电和光伏机组参与调频的需求。然后分析了调频时间尺度内风电场的功率变化及风电机组层面调频时的有功控制策略。在此基础上,在风电场层面给出了场内风电机组一次调频的投入与退出策略,通过读取风电场内各台风电机组的实时状态与计算系统的调频需求,得出风电场在调频期间需要投入的最小的风电机组台数,在风电场结束一次调频时通过时序依次退出风电机组的一次调频,降低风电场退出一次调频可能会造成的频率二次跌落。最后通过仿真验证了所提出的策略。  相似文献   

11.
风机的选型直接关系到风电场建设项目的投资效益,甚至投资成败,通过对风电场资源条件及各型风机技术性能的分析,提出了对风电场进行整体技术经济分析的"技术经济评价指标"。以"技术经济评价指标"分析不同风机对风电场场址的适应性和性价比,分析了影响风机机型选择的各项因素。可用于风电场前期机型选择或风机设备采购评标工作。  相似文献   

12.
基于层次分析法的风电场风机选型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针对目前工程上风机选型时对大部分定性因素考虑较少,导致所选出的风机无法保证整个风电项目经济效益达到最佳的问题,对国内外风电场在建设和运营过程中出现的风机选型问题进行归纳和总结,提出影响风电场风机选型的主要因素。在风机选型中,运用层次分析法建立层次分析结构模型和判断矩阵,计算各元素权重系数并检验判断矩阵一致性结果,从中选出综合评价最优的备选机型。通过工程实例应用表明,将层次分析法运用于风机选型具有一定的可行性,整个选型过程更为科学、合理,选型结果具说服力。  相似文献   

13.
本文介绍了WindFarmer软件的基本功能,提出了利用WindFarmer软件进行风电机组选型和风电场优化设计的方法,介绍某风电场的风电机组选型过程,分析了某风电场的风机布置和优化、经济性评价和比较的全过程。  相似文献   

14.
风速波动情况下并网风电场内风电机组分组方法   总被引:6,自引:0,他引:6  
以风电机组的分组方法为研究对象,采用风电机组间尾流模型并考虑风向变化对尾流效应的影响,研究了风电机组输入风速的计算方法,提出了风电机组的分组方法。考虑风速、风向随机波动的特点,提出利用三维相关系数矩阵对大型风电场风电机组分组的方法。通过研究表明:在根据风电机组的输入风速是否相同对风电机组分组时,风电场的输入风向是决定风电机组分组的主导因素;利用三维相关系数矩阵可方便查询风速和风向变化时风电机组分组情况,为建立风电场的随机模型,研究风电场的特性打下基础。  相似文献   

15.
文中以重庆某山区风电场工程为依托,创新性提出适用于陡峻山区风电场的新型筒承式风机基础。通过对比分析,新型筒承式风机基础较常规扩展基础在占地和植被的影响、土石方开挖量、弃土量的影响和对水土流失量的影响等生态环境效益方面具有显著的优势。筒承式风机基础实现了对生态环境的最少破坏,能够有效减少永久占地面积、土石方开挖量和弃土量、水土流失量,为建设“生态风电”提供良好的示范。  相似文献   

16.
为探明不同的风力发电机类型对网侧电能质量的影响特性,从机理上揭示了不同机组类型引起网侧电压偏差、电压波动和谐波等电能质量问题的原理。基于PSCAD/EMTDC分别建立了可投切无功补偿装置的定速风力发电机网侧电能质量特性仿真模型、可实现定功率因数和定无功功率运行的变速风力发电机网侧电能质量特性仿真模型。对网侧电压偏差、电压波动及谐波特性的仿真分析表明:定速风力发电机对网侧电压偏差和电压波动影响显著;变速风力发电机对网侧电压偏差和波动影响较小,但会导致网侧母线谐波污染严重。此分析结果可为风电场电能质量治理和风电场并网区域电网电能质量治理研究提供参考。  相似文献   

17.
江苏如东地区风速数据分析及风能发电储量   总被引:1,自引:1,他引:1  
通过分析江苏如东气象局公布的 2 0 0 2年 1~ 1 2月沿海地区的风速数据及所选用的风电机特性 ,研究了该地区的风能发电储量。在选用最优型的风电机时 ,考虑了计算得出的最优风速 ,并通过对该种风电机进行建模来描述其特性。通过分析计算 ,得出如东沿海地区 70 m高处的平均风速、风能平均功率密度和所选用风电机的年发电量。计算结果表明该地区风能发电储量十分丰富  相似文献   

18.
覃晖  张菁 《南方电网技术》2011,5(2):122-126
本文探讨了双馈型风电场并网后对地区电网动态稳定性的影响。建立了风电机组的空气动力学模型、轴系模型及桨距角控制系统模型;并在此基础上推导了风电场接入后的地区电网动态稳定特征值分析的状态矩阵。对风电机组接入的广西电网动态稳定性的影响进行全面的仿真分析,仿真证明,通过调整风电场的接入位置,以及采用变速风电机组的稳定控制模型,这两种方式能够有效改善系统阻尼,增强系统动态稳定性。  相似文献   

19.
在DIgSILENT/Power Factory中构建了含风电场的电力系统仿真模型,对由恒速异步风电机组和双馈异步风电机组构成的风电场的故障特性及其影响因素进行了仿真研究,对比分析了不同类型的风电机组与相同容量的同步机组的故障特性的异同。仿真和分析结果表明:不同类型的风电场在系统故障时提供的短路电流不同,并远小于相同容量的同步机组所提供的短路电流,因此可以在短路电流过大的地点建设相同容量的风电场而不是传统的火电厂;在含风电场的配电网中,要考虑风电场对继电保护的影响,在风电接入系统的可研阶段不能简单将风电场视为相同容量的同步机组进行研究。  相似文献   

20.
周沈杰 《华东电力》2007,35(10):96-98
提出风电场风机布置的原则.认为不同地理环境条件、风资源条件、地区经济状况都会对风机的布置方案产生影响.对内陆风电场和沿岸滩涂风电场设计中风机布置技术和经济进行了分析比较,并对内陆风场的风机布置提出了一种新的行列距组合选择原则.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