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19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437 毫秒
1.
黄赛 《建筑与文化》2014,(1):109-110
以基督教信仰为灵魂的哥特式教堂是欧洲中世纪最杰出的文化成就,也是艺术的最高境界.材质是建筑在建设过程中的物质保障,同时反映当代生产力的发展水平.材质与建筑结构相结合,才能共同营造出具有精神文化、人文价值的建筑空间.相同的材料经过不同艺术家进行设计,就会呈现出不同的效果.哥特式教堂蕴藏着基督教的思想和信仰,再加上玻璃的完美应用,教堂建筑在结构上和思想上构成了一种平衡.  相似文献   

2.
董黎  杜诚 《华中建筑》2009,27(11):140-143
教堂是一种功能独特的公共建筑。该文以清朝末年在我国境内大量建造的基督教教堂建筑为研究对象,对这一时期我国境内基督教教堂建筑的建筑风格、类型进行了探讨、研究。  相似文献   

3.
以基督教信仰为灵魂的哥特式教堂是欧洲中世纪最杰出的文化成就,也是艺术的最高境界。材质是建筑在建设过程中的物质保障,同时反映当代生产力的发展水平。材质与建筑结构相结合,才能共同营造出具有精神文化、人文价值的建筑空间。相同的材料经过不同艺术家进行设计,就会呈现出不同的效果。哥特式教堂蕴藏着基督教的思想和信仰,再加上玻璃的完美应用,教堂建筑在结构上和思想上构成了一种平衡。  相似文献   

4.
<正>教堂,是被誉为"上帝之家、天堂之门"的地方。教堂建筑常见于西欧众多国家的闹市中心,几乎可以说是随处可见。教堂以其极富历史与艺术价值的建筑形式向人们展现着城市与宗教的发展与变迁。宣扬基督教精神的同时,这些令人惊叹的建筑也是欧洲中世纪基督教美学的最集中体现和最高代表。抱着对宗教精神的敬畏和对现代美学的追求,不少建筑师都曾涉足教堂的设计:柯布西耶的朗香教堂,迈耶的千  相似文献   

5.
《门窗》2016,(8)
以基督教信仰为根本的哥特式教堂是欧洲中世纪最杰出的建筑成就,也是中世纪建筑艺术的最高境界。工程技术是建筑在建设过程中的保障,同时反映当代生产力的发展水平。材料与建筑结构相结合,才能共同营造出具有精神文化、艺术价值的建筑空间。相同的材料经过艺术家的精心设计,就会呈现出不同出其不意的效果。哥特式教堂蕴藏着基督教的思想和信仰,玻璃材料的完美应用让教堂建筑呈现出迥然不同的神奇魅力,这一点让哥特式教堂在欧洲建筑艺术风格中独树一帜。玻璃材料随着时代的发展和技术的进步由教堂建筑逐渐世俗化,普通大众也开始把彩绘玻璃应用到室内设计中,玻璃艺术开始走向真正繁荣的时代。  相似文献   

6.
薛天  陈易 《住宅科技》2014,(9):51-56
依循欧洲基督教及历史文化环境的发展,简要梳理和分析了公元后第一个千禧年间(自基督信仰诞生后的第一个千禧年间)教堂建筑空间的发展演变历程。指出:从公元1~11世纪的千年间,教堂建筑处于一种不断寻求自身完善的上升态势,从最初的借用民间住宅及古罗马世俗建筑巴西拉卡的形式,逐渐演变发展出了罗马风教堂这样的基督教专属的建筑空间形式,为随后教堂建筑的普及发展奠定了坚实的基础。  相似文献   

7.
随着基督教的发展,基督教教堂建筑历经1000多年的时间,建筑形式有了很大的变化。但是,建筑形式的变化并没有使它们脱离功能使用的要求。介绍了合肥市政务文化新区的一座小教堂,这座小教堂在建筑形式上体现了现代建筑的造型特征和时代精神,同时又满足了基督教教堂宗教活动和宗教精神的要求。  相似文献   

8.
中世纪的欧洲和中国都处在宗教文化盛行的时期,欧洲的基督教文化与中国的儒教—道教—佛教文化并行发展,在不同的地域文化下发展出不同的建筑形式。该文从巴西利卡式、罗马风和哥特式建筑三个典型的中世纪建筑风格为主线叙述了欧洲宗教建筑空间的演变过程。并以明堂建筑及佛教建筑为代表阐释了中国建筑的空间序列。通过对中西方建筑的宏观比较,进一步了解中西方文化的内涵与表达,并通过这一时期建筑元素的分析,对当今中西方建筑及其文化领域的交融有所启示。  相似文献   

9.
郭方芳 《华中建筑》2009,27(3):247-251
该文介绍了武汉近代基督教教堂建筑的历史沿革,和现存教堂建筑的概况。从基督教教堂建筑的平面布局、立面风格、细部装饰以及建筑技术等几个方面入手,总结归纳武汉地区此类建筑的特征,并依照古典教堂的风格类型将其划分为罗马风式、哥特式、文艺复兴式、巴洛克式、斯拉夫式及中西合璧式六大类。  相似文献   

10.
王瑛  马骥 《华中建筑》2008,26(7):185-187
1840~1924年是山西教堂建筑发展的高峰期。这一时期的教堂大多采用欧洲传统教堂建筑形式。然而不同于近代开埠城市,内陆地区的外来建筑更多的受到当地建筑材料和建造技术的制约,并经由本地工匠的理解,实现其移植和落户的过程。该文以山西省朔县新安庄天主教堂为例,分析外来的教堂建筑如何在传统观念的诠释下,运用本地的建造技术,实现西式的建筑造型。通过分析,可以发现植根于本土的基本观念和基本特色,以期为当代建筑追求本土化的创作提供参考。  相似文献   

11.
20 世纪热带现代主义建筑实践的若干线索初探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庄少庞 《南方建筑》2019,(3):96-101
热带建筑是20世纪中叶现代主义建筑一个重要的实践领域。由纵向梳理与横向比较可以发现,热带现代主义建筑经历了从实践、理论到教育的发展进程。热带各地域的现代建筑因政治、社会及经济条件的差异使其发展呈现不同轨迹和图景。热带现代建筑由初期重视改善酷热气候条件下的人居环境,逐步转向注重本土文化和地域技术的价值,与地域传统有机结合,在技术层面表现出共通性,在文化层面表现出多样性。岭南现代建筑具有典型的热带特征,是全球热带现代主义建筑实践的有机组成。系统研究20世纪热带现代主义建筑实践,对扩展彼此的研究视域,深入探讨岭南现代建筑的历史与当代发展具有现实意义。  相似文献   

12.
罗马印象:永恒之城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何韶 《世界建筑》1998,(4):32-35
自1970年意大利统一后,作为国家首都的罗马经历了130年大发展,它的人口增长了近10倍,成了名符其实的国际大都会。在漫长的岁月中它从未停顿发展的脚步,但始终以2000年前的历史遗址为城市核心,悉心保护那些千年古建筑和遗址废墟,本世纪60年代更把1600年前的奥瑞安古城墙内大部分古迹区划作历史中心区。罗马城市现代化建设放在向外延伸的新区。为了提高城市的环境质量,保持可持续发展,它还保留了大片开放绿  相似文献   

13.
Lead concentration and isotope ratio data are presented for the tooth enamel of 77 individuals buried in England and spanning approximately 5000 years from the Neolithic until the 16th century AD. Whereas other tissues may be affected by diagenesis in the burial environment, the Pb concentration of tooth enamel is directly related to childhood exposure. This record is preserved post-mortem and over archaeological time. Tooth enamel Pb concentrations in the prehistoric period appear to be variable within the range 0.04 to approximately 0.4 ppm, with occasional higher levels. The Romano-British and medieval periods show a marked increase in Pb exposures with enamel concentrations reaching up to approximately 40 ppm. These exposures would today be associated with industrial pollution. Exposures appear to be highly variable compared with modern people, however, with many medieval individuals having very low enamel Pb concentrations comparable with prehistoric people. Lead isotope data refine this picture. We distinguish between the diverse isotopic ratios we believe to be characteristic of 'natural' exposure to Pb-from geological sources via the diet-and the much narrower isotopic range characteristic of exposure to technological Pb from ore sources. Taken together the data suggest that the maximum concentrations associated with 'non-technological' exposure at any period are approximately 0.5-1.0 ppm, similar to that reported for modern people in England.  相似文献   

14.
柳巍 《华中建筑》2008,26(1):165-167
与结构和材料的革新对建筑进程的影响一样,19世纪末刚刚出现的建筑设备的革新是一种内在的改变了建筑进程的力量。作为在工业革命后才出现的新兴领域,早期的权威现代建筑史著作对这个领域的探索并不充分,该文以19世纪末空调技术的储备时期为起始,通过对20世纪初空调设计中的先驱一维多利亚皇家医院的回顾,尝试从另外一个角度对这段现代建筑史进行补充。  相似文献   

15.
王昕 《华中建筑》2006,24(3):13-18
20世纪初期对现代建筑的发展来说是相当重要的一段时期,该文以较为翔实的史料研究为基础,论述了在20世纪初期对现代建筑产生过重要影响的德国表现主义流派思潮及其代表人物,希望能对中国建筑师了解现代建筑思潮的根源起到有益作用,并能从中吸取一些经验手法而有助于实践的参考。  相似文献   

16.
李路珂 《建筑师》2009,(3):45-54
北宋时期是我国古代文化与科技的高峰时期。成书于北宋末年的《营造法式》是中国古代仅存的两部建筑专书之一.图文详尽,是我国古代建筑特征与成就的典型代表。该书虽然不是一部专门阐述建筑理论的著作.却集中反映了当时的建筑思想与建筑观念。本文试图通过文献和实物两方面的考察.深入探究《营造法式》中关于装饰与材料的基本观念.包括“装饰”与“材料”的定义,以及材料对于形式或装饰的影响。  相似文献   

17.
Gothic architecture and Freemasonry were integral to Thomas Hope's often ignored history of architecture. While Hope was known as a leading exponent of neoclassical connoisseurship and design, his emphasis on the development of the pointed arch and its critical place in Gothic vocabulary points to significant changes in his thinking at the end of his life. In the Historical Essay Hope seemed to respond to scientific and organic themes that were to develop and deepen in the nineteenth century. His discussion of the role of Freemasons in building medieval churches highlighted a successful working process that would emerge in a different form as the 'team' design process of early twentieth century modernism. As Martin Bressani of Carleton University in Canada comments (in a letter to the author), 'By showing Gothic to be a legitimate architecture, created thanks to the rational and searching minds of Freemasons, Hope liberated practice from the idealizing (or universalizing) forms of neo-classicism, toward new experiments.'  相似文献   

18.
Gothic architecture and Freemasonry were integral to Thomas Hope's often ignored history of architecture. While Hope was known as a leading exponent of neoclassical connoisseurship and design, his emphasis on the development of the pointed arch and its critical place in Gothic vocabulary points to significant changes in his thinking at the end of his life. In the Historical Essay Hope seemed to respond to scientific and organic themes that were to develop and deepen in the nineteenth century. His discussion of the role of Freemasons in building medieval churches highlighted a successful working process that would emerge in a different form as the 'team' design process of early twentieth century modernism. As Martin Bressani of Carleton University in Canada comments (in a letter to the author), 'By showing Gothic to be a legitimate architecture, created thanks to the rational and searching minds of Freemasons, Hope liberated practice from the idealizing (or universalizing) forms of neo-classicism, toward new experiments.'  相似文献   

19.
武汉由于独特地理位置在中国内地城市中开埠较早,近代建筑获得了长足发展。伴随西方传教士涌入武汉而产生的教堂建筑,与以木结构建筑为主的中国古典建筑相比,几乎找不到任何传承的关系。但就是这些风格"迥异"的教堂建筑,逐渐冲击与促进了武汉近代本土建筑发展,并在当今成了这个城市一道靓丽的风景线。该文对武汉近代教堂建筑①的类型进行研究,希望对该类建筑的保护和再利用规划有所裨益。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