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19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25 毫秒
1.
谢灵运是山水诗的开山鼻祖,他首先将山水作为独立的题材进行描绘的,有着诗如画的特点,同时也对山水诗语言进行了苦心的雕琢在诗歌的创作中更加追求山水诗意象的真实状态,尤其对水意象的特别偏爱,更使他的山水诗有着独具匠心的哲思理趣,谢灵运是一位深受佛教文化影响的文学家,很早就接触到佛教并受其一定影响,在他的诗中,玄化佛教的自然观,让佛理入诗,使他的诗更具魅力。谢灵运的山水诗歌在题材、艺术手法等方面为后世树立了典范,不愧于山水诗鼻祖的美誉。  相似文献   

2.
谢灵运流芳于世的亮点除了显赫的出身,主要有三项,一是发明了谢公屐,二是发明了山水诗;三是附带着玩政治。他登山时常穿一双木制的钉鞋,省力、稳当,这就是著名的"谢公屐"。读谢灵运的山水诗,灵与肉都能得到荡涤清洗,给人一种沐浴雨后山林清新空气的感觉。谢灵运一生,玩木屐、玩山水、玩诗赋都得心应手。但是,他耐不住寂寞,他更希望在政坛上玩一玩,但这一玩,玩掉他的卿卿性命。  相似文献   

3.
王维善于用极俭省的语言 ,以画家的手法 ,准确而生动地勾绘出山水自然丰富多彩的面貌 ,并在其中寄寓自己的独特感受 ,给人以美的享受与启迪。从绘画的角度 ,分析了王维山水诗创作中的绘画美  相似文献   

4.
"游"得浮生半日闲——浅析六朝休闲意识与山水诗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早期山水诗与六朝休闲意识有着很大的关系。休闲本身是一种顺应天道的生活,它与玄、儒、佛、道等有不同程度的联系,其中玄学与其关系最为密切。魏晋六朝正是玄学兴盛的时期,在以"贵无"为宗旨的情况下,玄学衍生出的诸多关于社会、人生的论题正是当时士人们休闲意识的重要来源之一。山水诗这一独特诗体在其时悄然勃兴。谢灵运"游山玩水"之山水诗是体现"休闲"意识的代表。  相似文献   

5.
谢灵运和谢朓是中国诗歌史上的山水诗大家,谢灵运诗大多外放扩展,时空不断流动;而谢朓的诗则内敛凝固,时空偏重于收缩静止,形成这种差异一方面是因为两人个性机遇皆不同;另一方面是受晋宋、齐梁之时发展变化的“情性”说的影响。  相似文献   

6.
陶渊明和谢灵运在中国文学史上被并称为"陶谢",他们一位是田园诗派的开创者,一位是山水诗歌的奠基人。陶渊明田园诗歌作品能够把自我融入到对景物的描写当中,情感平淡自然,达到了物我合一。而谢灵运常常把自己置身山水诗外而对自然山水进行客观的描绘,很难做到情景交融。从二者的生活经历、哲学思想、诗的意境、语言等方面分析其诗歌创作的特点。  相似文献   

7.
通过诗人独特的心境改造,自然界中的云在王维山水诗中成为诗人禅思佛理藉以外化的一种对象物,它显示出了诗人那种空灵澹泊,任运无心的禅悟意蕴.  相似文献   

8.
佛教禅宗思想对王维诗歌创作有着很深的影响。这种影响对其后期山水诗所表现出的宁静、空明、禅趣、冲淡的审美风貌起着非常重要的作用。  相似文献   

9.
王维是盛唐时期较有影响的诗人之一,以山水田园诗著称当时。除山水诗外,他的送别诗也独具特色,诗中所表达的情感远非一般离别之情可比。从中我们既能感受到诗人对友人的那份真挚情感,又能体会到作者豁达开朗,积极乐观的人生态度。  相似文献   

10.
山水与田园诗在题材上差别很大,在审美本质方面也存在极鲜明的差异,在意象的选取、意境的营造、意蕴的生成方面,都会有所不同,又会有内在联系与相通之处。陶渊明、谢灵运、王维是中国古代文学史上著名的三家山水田园诗人,并且在各自的创作中都绽放夺目的光彩。本文从山水与田园最初题材与审美趣味的差异,从意象、意境等方面,阐述在山水田园诗方面的创作特点,以期用比较的方法对三者诗歌的诗风进行比较。  相似文献   

11.
新世纪初叶燮研究在文本内容、研究方法和治学视角等方面都取得了重大进展,较上个世纪取得了长足的进步。2000年来七八年时间中,学界对之前叶燮研究的回顾与整理,对《原诗》的反思与质疑等,持续不断;围绕《原诗》中的循环论、中心主旨和英雄史观,学术界的争鸣与探讨也十分激烈;在国内比较研究日趋深入的同时,中西比较研究也全面展开,异常活跃。文章对存在诸多问题、隐藏的不足及可努力的方向等提出了自己的看法。  相似文献   

12.
文学理论研究者重读《文心雕龙》,应该着重揭示"刘勰之所以成其为刘勰的东西"。《明诗》篇的内容,一方面体现了刘勰在经学话语模式下对"诗"的理解,另一方面又体现了他在现实思维下对经学话语模式的挣脱。所谓的"实证主义"文体论思想是刘勰对"诗言志"等儒家诗学思想进行重新理解的原因。  相似文献   

13.
分析中国古代诗词和绘画中“情”与“景”的关系,结合传统美学的审美标准,总结中国艺术意境之说的范畴、内涵、深度及对中国艺术主流的影响。  相似文献   

14.
文章通过对《魏风》的全面考察发现,《魏风》七篇,用韵七式,构思巧妙,韵脚采用立体表现方式,与主题相得益彰。而这种方式显然也是《诗经》艺术表现的最具标志性的特征。  相似文献   

15.
主要分析了王维与华兹华斯诗作中不同层次的意境,通过两者诗作中不同意境的对比,探寻了造成这两种不同意境的原因。从分析中我们可以看到,所讨论的这些因素最终都可以归纳为一个原因,即文化根源的不同。  相似文献   

16.
诗歌是心灵、情感和思想的高度结晶,它凝练集中又富有音乐性。根据互构语言学原理,由于语言文字的差别,中英格律诗在诗歌的音韵、形式和意象的宏观角度上存在一些差异。文章探寻了这些差异的类别。  相似文献   

17.
艾兹拉.庞德,在二十世纪初期开创了英美现代主义诗歌的意象派诗歌运动中扮演了举足轻重的角色,而他对意象的兴趣和研究,与中国古典诗的影响是分不开的。“五四”时期胡适的诗学主张与创作正是中国新诗潮流的起源,而他的诸多诗学理论却是受到了庞德及意想派的影响。本文通过对东西方开一代诗风的庞德和胡适的诗学理论、主张与创作实践论述,探讨了庞德对中国新文化运动中新诗的兴起与开展的推动作用。  相似文献   

18.
袁燮是南宋陆九渊心学的浙东传人,其现存诗歌仅见于《絮斋集》,共计177首。本文通过分析袁燮诗中“清”这一审美范畴与本心的联系,咏雪诗的务用精神及闲适诗、山水诗的恬淡,指出袁燮诗心学体用兼综的特色及务实精神。  相似文献   

19.
地下水开发利用对环境的影响刍议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结合实例闸述了地下水的适当开采与过量开采对自然环境和社会环境的影响,得出了只有合理开发利用地下水,才能使水资源更好地为国民经济建设服务的结论。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