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546 毫秒
1.
相较于交流配电网,直流配电网供电容量大、配电损耗少、拓扑结构灵活。相较于双馈风机,永磁直驱风机无需齿轮箱和电刷,损耗小、维护费用低。永磁直驱风机直流并网兼具二者优势,具有一定的市场潜力与研究价值。阐述永磁直驱风机直流并网时风机启停所面临的问题,并基于永磁同步电机(PMSM)的数学模型和常规控制策略,提出永磁风机分段控制方案,确保永磁风机的启动、入网、停机等环节的平滑过渡。在RTDS小步长(μs)模块中建立了永磁直驱风机直流并网的仿真模型,设计直驱风电系统直流并网启停控仿真算例。仿真结果表明该启停控制策略的有效性。  相似文献   

2.
曹阳  郭巍  肖遥 《江苏电器》2013,(6):15-18,32
介绍了将矢量控制技术应用于轴向磁场磁通切换永磁(AFFSPM)风力发电机,研究了AFFSPM电机在直驱风电系统中的动态转速响应。采用转速-转矩曲线模拟风力机特性,以一台三相12/10极AFFSPM发电机作为控制对象,搭建了基于DSP的AFFSPM直驱风电系统整流侧实验平台。根据叶尖速比控制给出转速指令,应用磁场定向矢量控制策略对AFFSPM风力发电机进行了转速跟踪实验。实验结果表明,直驱风电环境下的AFFSPM发电机在采用磁场定向矢量控制时具有快速、准确的转速响应。  相似文献   

3.
建立了包括风力机、机械传动链、永磁同步发电机和变桨距执行机构在内的半直驱风力发电系统机侧部分数学模型;针对风能随机性及风力机工况切换频繁的特点,给出了实现半直驱风力发电系统优化及可靠运行的集成控制策略.该控制策略以转速控制为基础,以风速滞环判断为条件,实现最大功率跟踪控制和变桨距控制的集成;在MATLAB/Simulink环境下建立了半直驱风力发电系统的仿真模型,仿真结果表明,在渐变风和随机风的作用下,集成控制策略能够实现最大功率跟踪控制和变桨距控制的可靠切换,获得了较为满意的控制效果,验证了该控制策略的正确性和有效性.  相似文献   

4.
永磁直驱风电变流器控制策略及仿真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根据矢量控制原理提出了机侧和网侧PWM变流器的控制策略,分析了永磁直驱风电系统双PWM变流器的电路结构及其工作原理,建立了永磁直驱风电系统中包括风力机、传动系统、永磁同步发电机、双PWM变流器等各部分的数学模型;在MATLAB/SIMULINK仿真环境中建立了永磁直驱风电系统的仿真模型并进行了动态仿真。仿真结果表明:采用双PWM变流器的永磁直驱风电系统具有优良的动、静态性能,可以良好的控制永磁同步发电机,最终输入电网的电压、电流波形接近正弦且谐波含量小。验证了系统仿真模型的正确性和所提出双PWM变流器控制策略的有效性。  相似文献   

5.
分析了风力机的运行特性,建立了直驱式永磁同步发电机组(D-PMSG)的数学模型。基于功率反馈的最大风能跟踪控制原理,引入前馈解耦控制和锁相环,通过变流器控制直驱永磁风力发电机的电磁功率来实现对风力机转速的间接控制,在无需检测风速和风力机转速的情况下实现了风电系统的最大风能跟踪和单位功率因数控制。在变风速环境下,通过仿真实验,验证了所采取控制策略的有效性。  相似文献   

6.
风机的低电压穿越能力对于风电比例较大的电网的稳定运行十分必要。在分析永磁直驱风电机组数学模型和控制策略的基础上,研究了永磁直驱风电机组实现低电压穿越的方法和相应控制方案。应用于风力发电的永磁同步发电机采取特殊的设计方案,其较多的极对数使得在转子转速较低时,发电机仍然可以工作,因而在永磁直驱同步风电系统中使风轮机与永磁同步发电机转子直接耦合,省去齿轮箱,提高了效率,减小了发电机的维护工作,并且降低了噪声。另外永磁直驱  相似文献   

7.
分析了风力机特性、永磁直驱电机模型、变换器控制策略及各种功率跟踪控制算法优缺点,并提出一种基于爬山搜索法的最大功率点跟踪(MPPT)控制方法的优化。在MATLAB/Simulink环境下搭建了永磁直驱风力发电系统模型,仿真分析了控制方法对最大功率点的跟踪效果,结果表明当风机起动及风速变化时MPPT控制方法能够使系统快速稳定在新的工作点,捕获得最大功率。由此验证了改进优化后的控制方法及所搭建模型的准确性与有效性。  相似文献   

8.
使用永磁同步发电机(PMSG)的直驱风电系统目前发展得很快,选择合适的PMSG控制策略对系统性能非常重要。采用单位功率因数(UPF)控制方法对PMSG进行控制,可以降低永磁直驱风电系统变流器的功率等级,节省变流器容量;同时使用高精度增量式编码器对电机转速和相位进行测量。仿真和试验结果证明了UPF控制策略的有效性。  相似文献   

9.
永磁直驱风电系统永磁同步发电机单位功率因数控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使用永磁同步发电机(PMSG)的直驱风电系统目前发展得很快,选择合适的PMSG控制策略对系统性能非常重要.采用单位功率因数(UPF)控制方法对PMSG进行控制,可以降低永磁直驱风电系统变流器的功率等级,节省变流器容量;同时使用高精度增量式编码器对电机转速和相位进行测量.仿真和试验结果证明了UPF控制策略的有效性.  相似文献   

10.
风能的不确定性以及风轮机自身特性使风力发电机输出有功功率随风速变化而波动,影响风电机组输出电能质量,严重时还会影响电网运行稳定性。在分析变桨变速直驱永磁同步风力发电机运行特性的基础上,提出了在全风速范围内结合风力机变桨控制和发电机变速控制的发电机有功功率平滑控制策略。考虑到风能的随机性及直驱风能发电系统很强的非线性,设计了基于模糊理论的变桨距控制器和发电机转矩动态滑模控制器。对一台采用该控制策略的直驱永磁同步风力发电机的运行行为进行仿真研究。结果表明,提出的模糊变桨距控制能有效控制发电机转速运行范围,动态滑模控制能使发电机输出平滑的有功功率。与传统最大风能跟踪控制策略相比,所提出的控制方案能有效降低直驱永磁同步风力发电机输出有功功率的波动,控制发电机转速运行范围。  相似文献   

11.
安全稳定是电力系统运行的基本条件,提高励磁系统的控制性能,对同步发电机和电力系统的安全稳定运行都有着重要意义。利用PID良好的电压调节特性,并结合线性最优励磁控制器(LOEC)良好的动态和阻尼特性,建立了PID+LOEC模糊协调励磁控制器。根据系统状态的变化,模糊控制器可以通过加权系数协调控制PID和LOEC的输出,从而提高对系统状态变化的自适应能力。通过在Simulink中建立系统仿真模型,把基于模糊控制器的PID+LOEC协调控制分别和PID、LOEC做了比较,结果显示,基于模糊控制的协调控制策略,具  相似文献   

12.
针对以往对制粉系统的研究大部分部局限于对球磨机的控制,本文通过对制粉系统的整个过程的分析,着重于制粉系统的全程控制与设计。  相似文献   

13.
刘永平 《电气应用》2005,24(2):66-69
依据国家与行业现行规范有关条文,针对应用国家建筑标准图集中的一些问题,通 过工程实例,对工业建筑中消防水泵控制方案进行分析,提出改进措施。  相似文献   

14.
提出一种将直接转矩控制(DTC)与定子磁场定向控制(SFOC)相结合的电压调节方式,一方面采用定子磁场定向控制,将交流量转化成商流量以便于调节,另一方面又采用直接转矩控制技术调节转矩和磁通的偏差以加快响应,同时使用电压调节法避免了电流的解耦,而转矩和磁通的连续调节方式则克服了传统的直接转矩控制带来的转矩脉动。通过仿真证明了该调速系统的性能。  相似文献   

15.
温室自动卷帘控制系统的设计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温室自动卷帘是利用卷帘机对温室大棚保温覆盖物进行自动卷放的一项技术。本文针对温室大棚的实际情况,设计了一种温室自动卷帘的控制系统,在自动卷帘的控制系统中,分别用电气继电器控制和可编程控制方法控制电动机启动、制动和正反转来实现自动卷铺草帘。通过使用温室自动卷帘机,减轻了劳动者的劳动强度,并提高了劳动效率。  相似文献   

16.
智能集成运动控制系统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从提高系统的跟踪精度出发,在研究了常用的几种控制方案的基础上,提出了智能集成运动控制系统,并在运动控制系统中进行了应用。实验结果表明,采用智能集成化的方法,系统可以自动辨识被控对象参数并选择控制方案、调整控制器参数以达到控制要求。  相似文献   

17.
杨文杰  曾德容 《电气开关》2011,49(1):48-51,54
微网中可能含有多个控制特性不同的分布式电源,其中光伏发电一般采用PQ控制策略,实现有功和无功功率的指定控制.直流稳定型电源采用Droop控制策略,按下垂特性调节频率和电压.在Matlab/Simulink仿真环境中建立PQ和Droop两种控制策略的模型,通过仿真算例获得微网运行特性,仿真表明综合采用两种控制策略能够在微...  相似文献   

18.
矩阵变换器具有体积小、输入电流正弦、能量可双向流动以及没有使用寿命有限的大电容等特点,是实现电机与变频器一体化的理想选择。针对矩阵变换器进入工业应用存在的问题,提出了矩阵变换器电机系统概念,并结合矩阵变换器控制方式和电机调速方式,分析了电压矢量和直接转矩控制的影响,提出了改进的控制策略。  相似文献   

19.
相间功率控制器潮流控制中过电压问题的研究   总被引:1,自引:1,他引:0  
李娟  康娜娜  张友智 《高电压技术》2008,34(6):1100-1104
由于相间功率控制器(Interphase Power Controller,IPC)在电力系统潮流控制中的过电压问题应用,基于IPC的基本结构,研究了IPC的过电压问题。建立正常、扰动情况下IPC端口、电容及电感承受的电压与IPC结构参数、运行参数之间的关系表达式,得出当IPC始端电压超前末端电压,在增大有功功率的同时,IPC将向网络提供较大的感性无功功率,使IPC端口出现过电压的危险;并且IPC两条并联支路的移相角越大,电容器、电感器上过电压越严重;当IPC末端断线,将出现严重的谐振过电压。在此基础上提出了并联可控电抗器(Thyristor Con-trol Resistor,TCR)于IPC的出口处,动态调节IPC注入网络中的无功功率以控制节点电压的方法。算例表明通过TCR与IPC的协调,可以有效地控制电网的潮流分布,抑制过电压水平。  相似文献   

20.
提出将重复控制应用到三相四桥臂逆变器的两种控制方案.一种是在同步旋转坐标系下对d,q,O坐标轴分别进行电压、电流双闭环控制的基础上,对零轴增加蓖复控制器;另一种是直接在a,b,c坐标系F对各相电压外环进行重复加PI控制,对电流内环进行比例控制,此方案思路简单明了且具有较好的带非线性负载的能力,控制效果得,到了明显的改进.两种控制方案在一台基础TMS320F2812型DSP的IGBT三相四桥臂逆变器上进行了实验验证.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