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柴俊义 《化肥工业》1992,19(4):44-44,9
本文介绍了回收铜洗工序中的沉淀铜泥,並制备成铜液,重新用于铜洗中,取得了较好的经济效益。  相似文献   

2.
铜洗工艺是合成氯生产中清除一氧化碳典型的净化方法,其工艺是成熟的。铜液中醋酸含量的控制,一般是醋酸比总铜高10%,以维持铜液成份的稳定,保证铜液的  相似文献   

3.
我厂是以焦炭为原料的合成氨厂,由于半水煤气中含硫高,特别是有机硫不易除尽,造成铜洗过程中,除有Cu2(OH)2CO3沉淀外,还有大量的CuS沉淀,不得不大量排放铜泥,使铜耗超标,成本上升。据统计,我厂每年耗铜约15t,价值375万元,排放铜泥约22t。如何回收废铜液,使废铜液变废为宝?我们对铜洗中沉淀铜泥回收制备铜液进行了研究和试验。1 实验部分11 实验原理用铜泥制铜液的方法有酸浸法和焙烧法2种,该实验选用了后者。其优点是:工艺简单,反应易控制,设备投资少,成本低,见效快。焙烧法就是将铜泥…  相似文献   

4.
吴兴才  王维 《化学世界》1995,36(8):403-404
铜泥是合成氨铜洗过程中形成的废渣。经过培烧脱硫,氨水与醋酸的联合溶解,获得能用于生产的铜液,从而为铜洗的铜泥综合利用提供变废为宝的途径。  相似文献   

5.
王贵清 《山东化工》2012,41(1):31-32
一种非掩蔽测定铜氨液中低价铜方案。用锌置换铜氨液后用EDTA滴定,计算低价铜。特点是溶液清亮,终点显明,费用低。可非氧化快速测定总铜。  相似文献   

6.
醋酸铜氨液中二价铜及铜比的测定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欧阳斌 《中氮肥》2000,(6):58-58
醋酸铜氨液的稳定运行,是保证合成车间铜洗和合成系统正常生产的关键。因此,除了保证醋酸铜氨液中各组分达到指标外,还必须严格控制醋酸铜氨液的铜比,以使生产能稳定运行。然而,要准确控制铜比,必须在知道总铜的情况下精确测定二价铜。目前测定二价铜多采用碘量法,而碘量法存在的主要问题有:一是由于Cu.+的易氧化性,在注入试样时取样管必须插至烧杯底部,且试样必须要吹尽,否则会造成Cu.2+.测定结果偏高;二是滴定过程中,如滴定掌握不好,造成碘化淀粉的生成,使测定结果偏低;三是当铜液中Cu2+.含量过高时,加入的KI…  相似文献   

7.
铜精炼过程铜液温度软测量模型及应用   总被引:4,自引:4,他引:0       下载免费PDF全文
鄂加强  王耀南  梅炽 《化工学报》2006,57(1):203-209
为了解决铜精炼过程中高温铜液温度的测量难题,确保铜精炼过程的阳极铜产品质量,基于铜精炼过程中不同阶段的热工机理,分别建立了保温过程、氧化过程以及还原过程的高温铜液温度的机理软测量模型,并采用数据预处理、黄金分割法搜索区间及其函数链神经网络校正等技术对其进行了算法设计以及编程实现.实际应用结果表明,铜精炼过程铜液温度软测量可以反映铜精炼过程铜液温度的真实变化,有助于实现铜精炼过程铜液温度软控制以及提高铜精炼过程的生产效率和生产质量.  相似文献   

8.
铜及铜合金镀液中铜的测定邱林友(昆明理工大学测试中心,650093)铜及铜合金镀液中铜的测定可采用碘量法。经典的碘量法[1]基于在铜(Ⅱ)溶液中加入过量碘化钾,生成的单质碘以淀粉为指示剂,标准硫代硫酸钠滴定。由于碘单质易挥发,滴定中生成的碘化亚铜易吸...  相似文献   

9.
介绍印制板沉铜液及塑料化学镀铜液中铜及甲醛的连续测定方法,此分析方法手续简便,灵敏度高,且铜离子对甲醛的测定无干扰,终点清晰,本方法可适于印刷板行业,塑料电镀行业化学镀铜的日常监测。  相似文献   

10.
孙文欢  张考全 《氮肥技术》2004,25(6):7-8,13
分析了铜洗系统高负荷运行条件下带铜液、铜耗高的原因。  相似文献   

11.
陶瓷基上化学镀铜   总被引:16,自引:4,他引:12  
为提高化学镀铜液的稳定性,在化学镀铜液中加入亚铁氰化钾和a,a′-联吡啶作为添加剂,研究了温度与陶瓷基体上化学镀铜沉积速度的关系,计算出铜沉积的活化能。当镀液中含有亚铁氰化钾或a,a′-联吡啶时,铜沉积活化能提高,铜沉积速率降低,镀铜层外观及镀液稳定性均得到改善。此外,镀液中同时含有亚铁氰化钾和a,a′-联吡啶时,镀液、镀层性能得到进一步提高。  相似文献   

12.
针对铜洗中固体杂质含量高,铜液质量下降、粘度增加、吸收效率降低的问题,在生产中采用了LHTY铜液过滤机。通过使用前后比较,证明效果良好。  相似文献   

13.
程世绪 《中氮肥》2002,(6):50-51
多年来 ,我公司合成氨系统通过测定铜泵入口铜液中的 Cu2 +、TCu、 THAc、 TNH3 、铜液残渣 ,来控制铜液质量。 1 995年曾一度因铜液质量问题导致铜塔带液 ,阻力大 ,以至于不能正常生产 ,长达 2个多月。阻力大是因铜液残渣严重超标 ,通过活性炭过滤或其他机械过滤可以消除 ,而铜塔带液原因一直未能查清。在此期间 ,铜液中其他成分未发生变化 ,为了给工艺操作提供更有效的数据 ,笔者经过实验、查资料 ,决定通过测定铜液表面张力的变化 ,来分析铜液的质量。1 原 理  采用最大气泡法测定铜液的表面张力 ,测定装置如图 1。图 1 铜液表…  相似文献   

14.
何华 《甘肃化工》1998,(2):41-43
介绍铜洗工段开车的一些经验和方法,在系统开车过程中,应用CO在铜氨液中还原原理,迅速提升铜比达正常生产的工艺指标,缩短了铜洗工段的开车时间,对开车过程的节能降耗,具有重要意义。  相似文献   

15.
宋世新 《中氮肥》1994,(2):79-80,51
铜液中碳酸丙烯酯分析方法宋世新(柳州化肥厂检验科)我厂于1985年采用碳酸丙烯醋法脱碳,投运初期曾因操作不当使工艺气体中夹带的碳酸丙烯酯(简称碳丙,*C)带到铜洗工序,造成铜波起泡、带液,甚至微量高,使生产波动甚至停车。因此,需要配合生产对铜液中碳丙...  相似文献   

16.
介绍铜洗工段开车的一些经验和生产,在系统开车过程中,应用CO在铜氨液中的还原原理,迅速提升铜比达正常生产的工艺指标,缩短铜洗工段的开车时间,对开车过程的节能降耗,具有重要意义。  相似文献   

17.
张继斌 《中氮肥》2005,(1):30-31
我公司为中型氮肥企业 ,合成氨原料气的精制采用铜洗工艺。 2 0 0 4年 7月 1 5日发现再生铜氨液中Cu2 开始上涨 ,停止加空气 ,仍涨至工艺指标高限 2 5mg/L ,并于 1 6日开始超标 ,最高涨至 39 4mg/L。其间采取增大铜液循环量、提高入口CO含量、调整再生温度等多项措施 ,7月 2 6日Cu2 含量降至工艺指标范围内。究其原因 ,主要是加变投产后 ,铜洗入口CO含量大幅降低 ,铜氨液再生温度偏高 ,加之其他原因使装置连续低负荷运转 ,造成铜氨液再生过程中起还原作用的CO大幅减少 ,引起铜氨液中Cu2 急速上涨 ,铜比失调。1 铜洗入口CO减少对铜…  相似文献   

18.
制定了快速测定铜-镍合金镀液中铜和镍的分光光度法。在强碱性条件下三异丙醇胺与铜离子生成稳定的蓝色配合物,与镍离子生成稳定的橙黄色配合物。用光度法在波长430nm处测定镍,铜配离子对测定无影响,可以直接得到镀液中镍的质量浓度。在波长680nm处测定铜和镍的总吸光度,利用已测得的镍的质量浓度用差减法计算铜的质量浓度。镀液中的铁杂质与三异丙醇胺生成无色配离子,不干扰铜和镍的测定,镀液中的配位剂焦磷酸钾及其它组分对测定无影响。实验表明,本法测定铜和镍的相对平均偏差分别为0.85%和1.0%,回收率分别为100.7%和98.3%。本法简练,快速而准确,优于其他方法。  相似文献   

19.
戴永盛  裴如俊  戴惠 《电镀与精饰》2008,30(1):39-40,43
介绍了铜试剂分光光度法测定铜时,运用EDTA-Cit-NH4OH混合溶液掩蔽干扰离子,在水相中直接进行测定。应用在电镀分析方面的有:电镀废水中的铜、各种电镀液中的铜杂质、合金镀层中的铜及镀液中的铜盐组分等的测定,并对原理、分析操作和计算等都作了详尽的介绍。  相似文献   

20.
张福元  张金池  张广安  赵卓 《化工进展》2021,40(3):1681-1688
以铜阳极泥硫酸化焙烧-酸浸脱铜所得分铜液为原料,采用Fe2+原位还原分铜液中的Te、Au、Pt和Pd,协同生成新生态胶体状碲选择性高效捕集Au、Pt和Pd等贵金属。根据铜阳极泥的预处理工艺,分析了贵金属在分铜液中的溶解机理;通过热力学计算绘制了As-Fe-H2O系电位-pH图,指导调控分铜液电极电位;根据分铜液中主要金属离子的电极电位,探讨了分铜液原位还原稀贵金属机理。在Fe2+浓度为2g/L、搅拌速度为300r/min和85℃的优化条件下反应1.5h,贵金属Au、Ag、Pt和Pd的沉淀率分别为100%、100%、99.2%和99.6%,Se、Te和As的沉淀率分别为33.3%、36.1%和16.8%,沉淀渣中Te、Au、Ag、Pt、Pd品位分别为18.24%、124g/t、10.54%、1010g/t、320g/t,XRD分析表明,沉淀渣物相组成主要为AgCl,其他成分呈非晶态或含量较低未出现明显衍射峰,微观形态主要为细微颗粒和较规则晶体状,SEM面扫描图谱显示银和氯具有明显一致的富集区域,砷与铁具有较一致的富集区域,主要形成AgCl、FeAsO4物相赋存渣中。该工艺简单、成本低、对环境友好,实现了分铜液中稀贵金属的高效综合回收。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