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18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250 毫秒
1.
目前与位置相关的移动应用越来越多,传统应用分发模式中,用户需要手动对应用进行搜索、下载、安装以及卸载,不利于提升用户使用应用服务的体验。设计并实现了基于位置信息的流式移动应用推送系统,该系统中服务器利用移动终端位置信息将相关应用解析、安装,并推送到移动终端显示,移动终端根据用户的选择从服务器流式加载应用。该系统使得用户在切换位置时,不用下载、安装即可使用和当前位置相关的应用服务。实验表明,和传统应用分发模式相比,在3G网络环境下可以减少64.37%的应用获取时延,在4G网络环境下可以减少74.49%的应用获取时延。  相似文献   

2.
蒋鹏  袁嵩 《现代计算机》2014,(4):11-15,21
推送技术在移动开发中被广泛使用,然而目前推送体系过于依赖网络,在网络中断或故障的情况下,会给消息推送带来极大的困扰。对目前常用的推送方式进行分析和研究,通过补充和完善MQTT推送协议,综合网络、邮件、短信等多种通信方式,优化服务器传输机制,并加入消息过滤层过滤垃圾信息,组建更为智能、高效、安全的推送系统。  相似文献   

3.
网络个性化信息服务综述   总被引:19,自引:0,他引:19  
网络个性化信息服务从用户的知识结构、需求心理和行为方式差异性出发,主动向用户提供个性化的信息服务,构建起用户和信息提供方之间的桥梁,有效地解决了互联网上用户信息迷航和信息过载现象。本文在介绍现有的几种个性化信息服务模式基础上,重点阐述了信息推送服务的实现和服务方式,充分肯定了利用无线通信设备进行移动信息推送服务,并提出当前网络个性化信息服务中需要注意的问题  相似文献   

4.
黄蓉 《软件工程师》2014,(12):46-49
本文主要从分析现有的校园信息发布平台出发,围绕个性化主动信息推送这一目标,研究及探索一种基于移动网络和用户兴趣挖掘技术的校园信息推送系统。针对不同的用户订制个性化的服务策略和功能模式,并通过分析用户信息和浏览行为以及用户信息订阅来构建用户兴趣模型,主动将用户可能感兴趣的信息推送给他们,并对推送结果进行反向跟踪,实现信息的"推"技术,以此构建一个全新的校园信息推送服务系统,达到信息的主动投放和精确获取的效果。  相似文献   

5.
随着移动互联网技术的发展,各类消息纵横交错,人们在获取关联信息时常感到无从选择。传统的消息获取,用户需要主动拉取网络存储的消息,此种方式获取消息的效率极其低下,会产生众多与用户无关的消息。消息推送需要用户不停地拉取刷新,属于被动推送。随着云技术的发展,消息推送技术逐步转变为云推送,告别了单一服务器推送的模式。对现有各类消息推送技术进行研究和分析,针对传统基于主题订阅模式的消息推送服务只能对应单一移动端通信的不足,提出了云实验环境下实现实时消息推送服务的构建方案,设计了消息推送服务(PushWeb)的运行框架,运用H5技术中的WebSocket技术实现了管理平台和移动客户端应用程序,并将其部署在阿里云中,经测试在良好的网络环境下能够将消息实时准确地推送至移动端。  相似文献   

6.
陈剑  张冬梅  陈钊 《计算机工程与应用》2012,48(14):134-138,162
目前信息推送服务广泛应用于各类电子商务网站,然而传统信息过滤技术在林产品贸易信息过滤的过程中,存在着不足。在总结林产品贸易信息过滤的特点的基础上,提出梯级过滤技术。该技术根据林产品贸易用户兴趣的不同、用户需求程度的不同、林产品贸易信息特征项权重的不同,在提出林产品贸易信息特征向量空间模型和分析用户兴趣特征向量结构的基础上,采用先进行用户显性需求的严格过滤,再进行用户显性需求的模糊过滤,再进行用户隐性需求的过滤的梯级过滤方法,从而达到准确满足用户需求的目的。实验结果证明该方法能够有效地过滤出用户满意的信息。  相似文献   

7.
李博  黄芳 《数字社区&智能家居》2013,(6):1546-1547,1560
信息推送技术是指通过特定的协议或者网络技术,通过网络主动向特定对象推送信息的一种技术。通过信息推送技术,可有效减少信息过载,同时,主动的信息推送避免了特定对象对信息的搜索和获取,提高了信息传送效率,并能够帮助特定对象能够有针对性的过滤和获得有效信息。目前,信息推送技术在企业中已有了初步应用,该文分析了信息推送技术的原理,并对信息推送技术在企业中的应用进行了讨论。  相似文献   

8.
基于海量用户信息空间分析出用户的个性化需求,有针对性的服务推送难度越来越大。针对这种情况,提出了一种智能化信息服务系统,通过用户建模技术对用户的个性化信息需求进行描述,并根据用户模型推送有针对性信息的定制服务。首先,建立客户画像的维度并利用画像数据进行数据挖掘,采用关联分析算法对移动客户感兴趣的网络内容进行统计计算,找出移动客户访问网络内容的潜在规律,然后,根据软件工程思想,对系统进行了详细的模块设计,主要对系统的数据挖掘模块及关联分析算法进行了实现,最后,完成了整个系统的部署和测试。实验结果证明,基于中国移动用户数据的分析推送平台,为用户提供更加精准的个性化信息推送服务,适应移动互联网信息服务的发展趋势。  相似文献   

9.
电子商务环境下信息过滤中用户偏好调整算法   总被引:5,自引:0,他引:5  
徐博艺  姜丽红 《计算机工程》2001,27(10):102-104
对信息过滤过程进行了分析,包括定义用户偏好、接受信息输入流、过滤以及用户反馈环节。在此基础上,分析了网络环境下群体决策信息收集与过滤的特点,提出决策信息过滤中用户偏好生成及自适应调整算法。  相似文献   

10.
以ipad、iphone以及android手机为代表的移动设备和智能终端近年来取得了巨大的发展,其用户数迎来了爆发式的增长.为了适应实际应用中对信息获取及时性,耗电量,以及网络环境等方面的需求,需要用推送的方式取代传统拉取的方式来进行消息的传递,MQTT(MessageQueuingTelemetryTransport,消息队列遥测传输)就是专为这种情况所设计的一种消息传递协议.本文介绍了MQTT协议的基本内容和特点,以Mosquitto、Redis等开源项目为基础设计并实现了一个基于MQTT协议的消息推送服务器,能够对用户订阅的消息进行推送,同时还实现了用户身份验证、ACL权限检查、自动订阅话题、热点话题统计、服务器状态监控等功能.  相似文献   

11.
提出一种基于移动网络的安全可靠的消息系统,该系统实现移动网络下消息的安全可靠到达和消息的联动机制,支持文本、图片、语音等多种形式,通过一个原型Android应用,验证该系统在移动网络中可以有效地提升消息的送达率,满足高可靠应用的及时消息推送需求。  相似文献   

12.
It is widely common that mobile applications collect non-critical personally identifiable information(PII)from users'devices to the cloud by application service providers(ASPs)in a positive manner to provide precise and recommending services.Meanwhile,Internet service providers(ISPs)or local network providers also have strong requirements to collect PIIs for finer-grained traffic control and security services.However,it is a challenge to locate PIIs accurately in the massive data of network traffic just like looking a needle in a haystack.In this paper,we address this challenge by presenting an efficient and light-weight approach,namely TPII,which can locate and track PIIs from the HTTP layer rebuilt from raw network traffics.This approach only collects three features from HTTP fields as users'behaviors and then establishes a tree-based decision model to dig PIIs efficiently and accurately.Without any priori knowledge,TPII can identify any types of PIIs from any mobile applications,which has a broad vision of applications.We evaluate the proposed approach on a real dataset collected from a campus network with more than 13k users.The experimental results show that the precision and recall of TPII are 91.72%and 94.51%respectively and a parallel implementation of TPII can achieve 213 million records digging and labelling within one hour,reaching near to support 1Gbps wirespeed inspection in practice.Our approach provides network service providers a practical way to collect PIIs for better services.  相似文献   

13.
张京  刘甫迎 《计算机科学》2011,38(Z10):461-463
FoxNews_ MID网络新闻应急管理系统利用Android云计算消息框架(C2DM)技术,实现了对手持移动终端远程典情等应急信息的推送,对当前社会维稳有实用性。论述了该系统FoxNews_ MID的功能、特点,讨论了其关键技术并给出了实现的关键程序。经试运行后表明,FoxNews_ MID系统可以实现基于C2 DM的对手持移动终端远程信息的推送、基于Andriod的手持终端信息的接收和当地典情新闻信息及数字媒体数据的上传。  相似文献   

14.
当今,计算机网络的发展日新月异,以校园网为基础的高校信息化建设多数已初具规模。目前高校信息化建设主要依托于网络,人们获取信息的方式主要是从网络被动获取(上网查询),而几乎人人都有的移动手机却没有在高校信息化建设中得到很好地应用。本文所探讨的正是如何在高校信息化建设中引入移动信息化的概念,将移动通信技术与网络技术和各种信息化应用系统(如办公自动化系统、图书信息系统、综合教务系统等)结合起来,使相互的优势互补,让移动通信在高校信息化建设中发挥作用。本文将从高校信息化建设现状、移动信息化特性、移动信息化建设思路等几个方面入手,探讨高校移动信息化的建设思路及其应用实现。  相似文献   

15.
随着移动通信技术和无线传感器的发展, 基于位置服务的应用给我们的生活带来极大的便利。在实际使用中, 用户需要向不可信的LBS服务提供商发送自己的实时位置和相关的查询信息, 这可能会导致用户的个人隐私信息遭到泄露, 特别是在使用连续位置查询服务时, 服务提供商可以利用位置的时空相关性来构建用户的轨迹信息, 进而推断出用户的居住地址、公司位置等敏感信息。传统的位置隐私保护方法通常只考虑到当前位置, 在解决连续位置查询时存在挑战, 因此, 为了解决连续位置查询中难以权衡轨迹可用性与隐私性的问题, 提出一种基于最优位置轨迹的假查询隐私保护机制。首先, 通过真实轨迹和假轨迹间的互信息来度量轨迹的隐私, 解决轨迹隐私难以量化的问题。在此基础上, 提出一种基于马尔科夫链的轨迹互信息计算方法, 简化了轨迹互信息的计算过程,并使用两条轨迹上对应位置点间的欧几里距离来量化位置轨迹的可用性。其次, 考虑到生成的假轨迹可能并不符合用户的通行习惯, 容易被识别出来, 我们选择历史轨迹作为假轨迹。为了减少轨迹上位置点的数量, 使用四叉树法对路网区域进行划分, 将轨迹划分为不同的片段, 在相关约束条件下寻找最优的历史轨迹作为假轨迹, 从而保证使用的假轨迹更加真实、合理。最后, 实验结果表明,本文的方案可以最大程度的实现位置数据隐私性和可用性平衡, 与其他方案相比, 安全性更高、系统计算开销更少。  相似文献   

16.
伴随着互联网的飞速发展,特别是在近几年中,移动互联网的发展更为迅猛.在移动互联网中,消息推送是其中很重要的一部分,它是手机客户端信息发布和通信的重要方式.MQTT协议是Android系统中消息推送的实现技术之一,由于其具有低功耗、节省流量和可扩展性强的优点,目前已得到了众多应用.同时,RocketMQ作为一种分布式消息队列,在服务器分布式部署上具有很大优势,具有高性能、高可靠、高实时、分布式特点.本文介绍了MQTT协议与RocketMQ的这种开源项目的应用,并通过RocketMQ与Mosquitto相结合的方式,实现了一种基于RocketMQ的MQTT消息推送服务器及其分布式部署.  相似文献   

17.
寻求一种稳定、位置透明的移动Agent通信策略,目前仍然是一个热门的研究课题.将推和拉两种消息传递的基本模式进行了详细分析,给出了两种模式性能比较的临界条件.该理论结果对无线网络中快速移动设备之间的消息传递同样具有借鉴意义.最后在基于邮箱的通信算法基础上,引入区域划分的思想,成功实现了推模式通信算法,算法能有效地进行移动Agent透明通信,大大降低了消息由邮箱到达Agent的时延,并降低了网络通信负载.  相似文献   

18.
通信信息并行传输效率是衡量移动通信网络系统性能的重要指标。为了提高移动网络信息通信速率,研究通信延迟对信息并行传输的影响。根据移动网络通信理论和IEEE802.11协议对移动网络信息并行通信过程进行分析,构建移动通信网络模型,得到串行延时、"数据包"的串行延时、路由延时、传播延时等参数,获取移动通信延迟与信息并行传输效率之间的约束关系,分析各个延迟参数对信息并行通信速率的影响。仿真结果表明,随着通信延迟的不断变化,信息并行传输速率也在发生变化,因此降低通信延迟能最大程度地提高信息并行传输速率。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