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玉米秸秆制取高吸水树脂及性能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将玉米秸秆进行提纯改性,采用过硫酸钾(KSB)为引发剂、N,N-亚甲基双丙烯酰胺(MBAM)为交联剂,使其与丙烯酸接枝共聚合成农用高吸水树脂,通过试验对比最终确定最佳条件为改性玉米秸秆与丙烯酸的质量比为1∶6、丙烯酸中和度为70%、反应时间为4h、烘干温度为60°C;对最佳条件下制备的树脂进行了吸水倍率的测试;对秸秆预处理前后及接枝产物进行了红外谱图分析。结果表明,该树脂具有良好的吸水率,吸收去离子水达843倍,丙烯酸成功接枝在秸秆纤维素的主链上。  相似文献   

2.
将棉花秸秆粉末进行碱煮后,采用过硫酸钾(KSB)为引发剂、N,N′-亚甲基双丙烯酰胺(MBAM)为交联剂,使其与丙烯酸接枝共聚合成高吸水树脂,通过试验对比最终确定最佳条件为:碱煮棉花秸秆粉末与丙烯酸的质量比为1:8、过硫酸钾用量为单体质量的0.025、交联剂N,N’-亚甲基双丙烯酰胺(MBAM)用量为单体质量的0.083%、丙烯酸中和度为70%、反应时间为4 h、烘干温度为90℃。对最佳条件下制备的树脂进行了吸水倍率的测试,并且对预处理后的秸秆及接枝产物进行了红外谱图分析,结果表明,该树脂具有良好的吸水率,吸收蒸馏水达207倍,丙烯酸成功接枝在秸秆纤维素的主链上。  相似文献   

3.
以马铃薯渣为原料、水作溶剂制备了羧甲基马铃薯渣,以N,N′-亚甲基双丙烯酰胺为交联剂,以过硫酸钾和亚硫酸氢钠氧化还原体系作为引发剂,与丙烯酸(盐)在较低温下接枝聚合应合成了高吸水树脂。探究了单体用量、丙烯酸中和度、交联剂用量、氧化还原引发剂用量、总水量对高吸水树脂吸水量的影响;本文还对树脂的吸液能力进行了测定。  相似文献   

4.
以过硫酸钾为引发剂、N,N′-亚甲基双丙烯酰胺为交联剂,采用水溶液聚合法制备了羧甲基纤维素接枝丙烯酸/丙烯酰胺缓释肥包膜材料,对其吸水性及耐盐性进行了检测,并将其应用于包膜尿素缓释肥的制备。结果表明,在羧甲基纤维素与丙烯酸质量比为3∶17、丙烯酰胺用量为12%时,所制备包膜材料在去离子水、自来水和0.4%盐水中的吸水率分别达到743g·g-1、497g·g-1和329g·g-1;包膜尿素缓释肥的氮素释放率满足GB/T 23348-2009要求,缓释周期达63d。  相似文献   

5.
用玉米秸秆制备羧甲基纤维素   总被引:14,自引:0,他引:14  
李莉  刘瑛 《精细化工》2001,18(6):339-340
玉米秸秆为原料制备羧甲基纤维素 (CMC) ,最佳条件为 :m (纤维素 )∶m (NaOH)∶m(ClCH2 COOH) =1 0∶1 0∶1 2 ,以w (C2 H5OH) =85 %的酒精为溶剂 ,碱化温度 30℃ ,时间 6 0min ,醚化温度 70℃ ,时间 15 0min ,产品黏度 40 0~ 6 0 0mPa·s,取代度 0 6~ 0 7,有效成分质量分数 >80 %  相似文献   

6.
CMC和AA/AM三元共聚高吸水树脂的研究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以N, N-亚甲基双丙烯酰胺为交联剂,过硫酸铵和亚硫酸氢钠为引发剂,羧甲基纤维素(CMC)-丙烯酰胺(AM)-丙烯酸(AA)为原料进行共聚合成了高吸水树脂,研究了单体、中和度、交联剂等因素对产品吸水性能的影响.  相似文献   

7.
以过硫酸铵和亚硫酸氢钠为氧化还原引发剂,采用水溶液聚合将丙烯酸、丙烯酰胺和马来酸酐改性秸秆(MWS)接枝共聚制备了小麦秸秆复合高吸水树脂。结果表明随着MWS含量的增加,秸秆复合高吸水树脂吸水率和吸水速率呈现先增后降的趋势,MWS含量高达25%的秸秆复合高吸水树脂吸水率仍为435 g.g-1,秸秆复合高吸水性树脂10 min吸水率410 g.g-1左右,50 min平衡吸水率781 g.g-1。  相似文献   

8.
陈育宏  曹爱年 《化工时刊》2001,15(12):26-28
以Span80为分散剂,过硫酸钾为引发剂,N,N′-亚甲基双丙烯酰胺为交联剂,采用反相悬浮聚合法制备聚丙烯酸盐高吸水树脂,研究了丙烯酸中和度,引发剂,交联剂以及分散剂用量对聚合物吸水率的影响。  相似文献   

9.
微波法合成凹凸棒复合丙烯酸高吸水性树脂的研究   总被引:4,自引:2,他引:2  
以N,N′-亚甲基双丙烯酰胺为交联剂,过硫酸钾和亚硫酸氢钠为引发剂,在微波辐照下合成了凹凸棒复合丙烯酸高吸水性树脂。研究了凹凸棒用量、微波反应功率和反应时间等因素对高吸水树脂吸液性能的影响,并用IR谱对最佳产物的结构进行了表征。实验结果表明,最佳的反应条件为:丙烯酸和凹凸棒的质量比为10∶1,引发剂用量为单体质量的0.6%,交联剂N,N′-亚甲基双丙烯酰胺的用量为单体质量的0.04%,反应器功率为600 W,反应时间45 s,并且在该条件下高吸水树脂的吸水倍率为1 250,吸盐水倍率为210。  相似文献   

10.
采用溶液聚合法,以丙烯酸(AA)和丙烯酰胺(AM)为单体,N,N'-亚甲基双丙烯酰胺(NMBA)为交联剂,过硫酸钾(KPS)为引发剂.合成出丙烯酸-丙烯酰胺接枝共聚高吸水树脂.探讨了单体比[m(丙烯酸):m(丙烯酰胺)]、交联剂和引发荆用量、单体中和度及聚合温度对树脂吸水率的影响.IR光谱表明,丙烯酸和丙烯酰胺发生了接...  相似文献   

11.
尹沾合  张友全  谭沛 《应用化工》2007,36(12):1207-1210,1214
以含阻聚剂的工业级丙烯酸(AA)、丙烯酸甲酯(MA)及木薯淀粉、丙烯酰胺(AM)为原料,采用反相悬浮法,使用自配分散剂,环己烷为连续相,过硫酸钾和亚硫酸氢钠为引发剂,N,N-亚甲基双丙烯酰胺为交联剂合成了高吸水树脂。结果表明,最佳工艺条件为:m(淀粉)∶m(AA)∶m(AM)=1.0∶4.5∶0.9,MA、交联剂加入量分别为5.0%,0.3%(相对AM和AA总质量),引发剂(两次引发)浓度分别为2.0,13.5 mmol/L,油水比例为1.90∶1.00(体积比)。在上述条件下制得的树脂的吸水率≥600 g/g,吸盐率≥60 g/g,环己烷回收率为97.3%。由于引入适量的MA,产物吸水率和吸盐率提高了20%,产物形态由最初的粘接颗粒变成分散颗粒。  相似文献   

12.
王万森 《天津化工》2004,18(1):10-12
本文以玉米秸秆为原料,讨论了制备羧甲基纤维素的工艺。它的最佳条件为;NaOH用量为8g,碱化温度30℃~35℃,碱化时间50min;醚化剂(一氯乙酸)用量为11g,醚化时间120min,醚化温度65℃;乙醇质量分数75%,其产品质量符合纺织行业上浆标准。  相似文献   

13.
以杨木浆板纤维素为原料,通过单因素实验和正交实验,采取预处理工艺和三次碱化两次醚化工艺,并采用超声波和高速剪切分散等辅助手段,制备高取代度羧甲基木质纤维素钠。结果表明,预处理工艺:70℃下用10%Na OH溶液(固液比1∶40 g/m L)浸泡搅拌90 min;碱化醚化工艺:室温下首次碱化时间为60 min,50℃下第二次碱化和首次醚化反应时间为30 min,最后在70℃下第三次碱化和第二次醚化反应时间为90 min,氯乙酸钠用量∶Na OH用量∶碱化纤维素用量=1. 4∶1∶1 (质量比);经过预处理和三次碱化两次醚化,产品取代度达到1. 33,黏度为404. 0 m Pa·s。在碱化醚化过程中,在室温碱化后用高速剪切分散处理10 min(A档),第一次醚化后用超声波处理10 min(49 k Hz,功率99%),最终产品的取代度由1. 33升高到1. 48,但黏度由404. 0 m Pa·s下降到181. 9 m Pa·s。  相似文献   

14.
《应用化工》2022,(7):1587-1591
以杨木浆板纤维素为原料,通过单因素实验和正交实验,采取预处理工艺和三次碱化两次醚化工艺,并采用超声波和高速剪切分散等辅助手段,制备高取代度羧甲基木质纤维素钠。结果表明,预处理工艺:70℃下用10%Na OH溶液(固液比1∶40 g/m L)浸泡搅拌90 min;碱化醚化工艺:室温下首次碱化时间为60 min,50℃下第二次碱化和首次醚化反应时间为30 min,最后在70℃下第三次碱化和第二次醚化反应时间为90 min,氯乙酸钠用量∶Na OH用量∶碱化纤维素用量=1. 4∶1∶1 (质量比);经过预处理和三次碱化两次醚化,产品取代度达到1. 33,黏度为404. 0 m Pa·s。在碱化醚化过程中,在室温碱化后用高速剪切分散处理10 min(A档),第一次醚化后用超声波处理10 min(49 k Hz,功率99%),最终产品的取代度由1. 33升高到1. 48,但黏度由404. 0 m Pa·s下降到181. 9 m Pa·s。  相似文献   

15.
毛竹笋壳制备羧甲基纤维素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贺杨  吴淑茗  卢思荣 《化工进展》2013,32(10):2453-2458,2462
以废弃毛竹笋壳为原料,经过4次加碱法制备出了羧甲基纤维素,并通过FTIR、XRD、TGA、SEM手段对原料与产品进行了表征。实验结果表明,制备羧甲基纤维素的最佳工艺条件为精制竹笋壳5 g,氢氧化钠5 g,氯乙酸6 g,85%乙醇溶液为溶剂,第1次碱化温度和时间分别为30 ℃和90 min,加入氢氧化钠总质量的80%,后3次碱化是在醚化过程中平均加入剩余20%的碱,醚化最终温度为70 ℃,醚化总时间为3 h。在此工艺条件下,所得到的羧甲基纤维素的取代度为0.9341,黏度为35 mPa?s。  相似文献   

16.
以N, N′-亚甲基双丙烯酰胺为交联剂,过硫酸钾和亚硫酸氢钠为引发剂,在微波辐照下合成了凹凸棒复合丙烯酸-丙烯酰胺高吸水性树脂。研究了丙烯酸和丙烯酰胺的质量比、凹凸棒的用量、微波反应功率和反应时间等因素对高吸水树脂吸液性能的影响,并用IR谱对最佳产物的结构进行了表征。实验结果表明,最佳的反应条件为:丙烯酸、丙烯酰胺和凹凸棒的质量比为15:3.5:1,引发剂用量占单体质量0.6 %,交联剂N, N′-亚甲基双丙烯酰胺的用量为单体质量的0.05 %,反应器功率为600 W,反应时间40 s。  相似文献   

17.
在NaOH/尿素溶解制成的纳米细菌纤维素(NBC)均相溶液中,以丙烯酸(AA)为接枝单体,过硫酸钾为引发剂,N,N'-亚甲基双丙烯酰胺(MBA)为交联剂,通过接枝共聚法制备出高吸水纳米细菌纤维素树脂(SANBCR)。考察了中和度、AA、MBA、K2S2O8用量对吸水率的影响。利用红外光谱(FT-IR)对SANBCR的结构进行了表征。结果表明,高吸水纳米细菌纤维素树脂的最佳制备条件为:中和度为80%,NBC、AA、K2S2O8、MBA的用量分别为1 g、12 mL、0.12 g和0.04 g,制得的SANBCR吸水率高达1 320 g/g,30℃下8 h后保水率95%以上。  相似文献   

18.
徐浩龙 《应用化工》2011,40(11):1909-1910,1914
采用水溶液聚合法,以N,N-亚甲基双丙烯酰胺为交联剂,过硫酸钾为引发剂,通过淀粉与丙烯酸(AA)、丙烯酸锌多元共聚、交联,制备了一种互穿网络型富锌高吸水材料。淀粉、丙烯酸、N,N-亚甲基双丙烯酰胺和过硫酸钾的最佳质量配比为6:25:0.04:0.12。  相似文献   

19.
羧甲基淀粉作为一种变性淀粉,应用广泛。本文通过溶剂法对玉米淀粉进行改性获得高粘度羧甲基淀粉。研究了乙醇用量、氢氧化钠用量、碱化反应时间、反应温度、氯乙酸用量、醚化反应时间和反应温度等因素对玉米羧甲基淀粉粘度的影响。结果表明,玉米羧甲基淀粉制备的最佳工艺条件为:乙醇(70%)用量为100mL,碱化反应中氢氧化钠用量、反应时间和反应温度分别为8g、100min和35℃;醚化反应中氯乙酸用量、反应时间和反应温度分别是9.5g、90min和50℃。在上述最佳条件下制备的羧甲基淀粉的粘度达到3480mP·s。  相似文献   

20.
本研究以羧甲基纤维素(CMC)、丙烯酸(AA)、2-丙烯酰胺基-2-甲基丙磺酸(AMPS)为原料,用过硫酸钾(KPS)为引发剂,N,N'-亚甲基双丙烯酰胺(NMBA)为交联剂,并在丙烯酸聚合液中加入尿素,经接枝共聚制得了既具有吸水、保水能力,又具有肥效性且可缓释的吸水树脂,系统研究了分散时间、聚合温度、交联剂种类和用量、尿素用量等对该高吸水树脂性能的影响。结果表明,高吸水树脂的最佳制备工艺为:分散时间1.5 h,聚合温度75℃,交联剂NMBA用量为单体摩尔数的0.497%,尿素用量为16 g。缓释肥料的缓释性实验结果表明:缓释肥料中的氮具有缓释性。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