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为准确描述末制导雷达搜索过程,在分析该过程的基础上,建立了末制导雷达搜索波门及其随时间运动的数学模型,仿真得到了末制导雷达搜索区域的准确形状,并在此基础上建立了更为精确的目标捕捉概率计算方法,利用该方法能计算末制导雷达开机后目标捕捉概率的时间分布和导弹有效落点分布,可为较准确地设定反舰导弹自毁距离(时间)提供计算依据。  相似文献   

2.
基于舰艇的机动过程及反辐射导弹导引头对舰载雷达的捕捉原理,研究了反辐射导弹对机动舰艇的捕捉概率计算问题。首先确定了反辐射导弹对舰艇的射击坐标系,分析了反辐射导弹对舰艇的搜索过程,建立了导弹和舰艇的空间位置模型。根据反辐射导弹导引头对雷达信号能量、空域、频域和时域上的截获条件,给出了基于窗口函数的捕捉概率计算方法。仿真结果显示舰艇机动会对反辐射导弹捕捉概率产生不利影响,但通过提高目标指示精度、增大反辐射导弹导引头探测距离、提升导弹飞行速度等措施可以有效削落舰艇机动带来的负面影响。  相似文献   

3.
反舰导弹雷达导引头最佳开机距离影响因素分析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在一定的假设条件下,建立反舰导弹末制导搜捕区域模型和捕获概率计算方法,综合考虑反舰导弹自控终点误差与目标散布误差,通过计算机仿真计算不同参数下的目标捕获概率,由此得到满足一定捕捉概率条件下的雷达导引头最佳开机距离,最后通过对影响导引头最佳开机距离的因素进行分析,给出缩短导引头电磁暴露时间的一些建议.  相似文献   

4.
反舰导弹现在点射击捕捉概率的计算方法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下载免费PDF全文
针对传统反舰导弹现在点射击捕捉概率计算方法存在的不足,对反舰导弹现在点射击捕捉概率计算方法进行研究。阐述现在点射击使用的基本条件,根据导弹雷达扫描特征、目标运动特征及反舰导弹自控终点分布,确定了现在点射击目标位置域模型。并利用搜索论原理,结合实际战斗中目标的分布特征,推导出捕捉概率公式。结果表明,该方法能提高射击解算、决策的准确性,对中远程反舰导弹的战术使用具有一定的意义。  相似文献   

5.
潜射反舰导弹目标指示信息延迟对捕捉概率的影响   总被引:2,自引:1,他引:1  
建立了导弹搜索目标的模型,然后考虑各种目标指示信息延迟而导致导弹捕捉概率变化的因素,通过仿真计算,最终得出不同延迟时间和发射距离下导弹对目标的捕捉概率.  相似文献   

6.
通过对舰艇有效散射截面计算方法的引入,得出弹上雷达在不同目标特性下对舰艇的探测能力及最大探测距离,进而提出雷达最大探测距离与导弹捕捉概率在俯仰、距离和航向三个通道内的函数关系,为不同舰艇的雷达散射特性对反舰导弹捕捉概率的影响研究提供理论依据.最后得出结论,对于反舰导弹而言,舰艇的雷达散射特性对雷达捕捉概率的大小有着重大的影响,寻求舰艇的目标特性与导弹捕捉概率之间的关系值得研究.  相似文献   

7.
针对寻的雷达不能从海岸背景中自动识别目标情况的问题,根据反舰导弹的工作原理和海岸的特点,建立了反舰导弹寻的末制导雷达搜索区界模型、简化的海岸模型,进而建立了基于目标位置、海岸与寻的雷达搜索区交点的动态捕捉模型,并得到反舰导弹对沿岸航行目标的捕捉判定方法。仿真结果表明,该模型能较准确的反映目标离岸距离、目标速度、导弹自导距离和进入目标角度对目标捕捉概率的影响。  相似文献   

8.
确定反舰导弹末制导雷达最佳开机距离的模型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反舰导弹对远程拦截导弹的突防过程中采用了大空域机动弹道和“海豚飞“两种突防模式,在穿透近程拦截导弹防御时采用“蛇行“机动或新型的随机机动突防模式,还采用隐身技术来提高突防概率.缩短电磁暴露时间是目前容易被忽略的一个方面,而确定反舰导弹末制导雷达最佳开机距离,就是缩短电磁暴露时间的有效又切实可行的方法.从分析末制导雷达必须满足的捕捉概率入手,建立了确定反舰导弹末制导雷达最佳开机距离的模型,并通过M atlab进行实例计算,得到相应的结论.  相似文献   

9.
不同目标指示方式潜舰导弹雷达捕捉概率研究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根据目标信息来源的不同划分了四种目标指示方式,在分析四种方式的使用特点和对导弹雷达捕捉概率影响的基础上,计算了潜艇在不同目标信息来源时的导弹雷达捕捉概率.  相似文献   

10.
反舰导弹落点区离散化的目标捕捉概率模型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分析了反舰导弹自控终点散布误差和目标指示信息误差两个因素对目标捕捉概率的影响,对比了目前反舰导弹目标捕捉概率的几种相关计算模型,提出了利用极坐标计算自控终点散布概率的方法。在对一种反舰导弹一次捕捉概率为1的计算模型进行研究的基础上,将导弹等效落点区域进行离散化处理,提出了新的目标捕捉概率解析计算模型,计算了一定捕捉概率下两种模型对雷达搜索范围及目指信息精度的要求,并以蒙特卡洛仿真法作为参照,结果表明新模型的数据更为准确。  相似文献   

11.
反舰导弹末制导雷达捕捉概率的分析计算方法研究   总被引:5,自引:0,他引:5  
通过对舰艇有效散射截面计算方法的引入,得出了弹上雷达在不同目标特性下对舰艇的探测能力,即最大探测距离,进而寻求雷达最大探测距离与导弹捕捉概率在俯仰、距离和航向三个通道内的函数关系,最终得出了不同舰艇条件下雷达散射特性对反舰导弹捕捉概率的影响.  相似文献   

12.
采用惯性导航系统的舰舰导弹作为海战场最重要的攻击武器,能否快速准确地在舰艇上对导弹捷联惯性导航系统进行初始对准,是影响舰舰导弹捕捉概率的重要因素。动基座对准误差导弹捷联惯性导航系统作为的初始误差,会随着工作时间增长不断累加,导致末制导雷达开机时导弹散布误差和航向误差角不断增大,将致使末制导雷达的捕捉概率下降。基于动基座初始对准误差对导弹飞行控制误差的影响,以目标位置误差圆分布为基础,建立舰舰导弹捕捉概率计算模型,通过不同条件的参数设置,仿真计算出某型舰舰导弹动基座初始对准误差对目标捕捉概率的影响。结果表明捕捉概率近似线性下降,下降值约为静基座对准时的4.2%~6.5%.  相似文献   

13.
说明了反舰导弹雷达盲区是一项重要的战术技术指标,影响导弹的捕捉概率.分析了传统盲区分析方法存在的不足,结合导弹雷达对目标的扫描过程、盲区内目标分布函数,提出了基于搜索论的捕捉概率模型,给出了现在点射击、目标均匀分布条件下盲区对捕捉概率的影响结果.对盲区影响分析简单有效,在实际解算、决策中具有应用价值.  相似文献   

14.
各种因素对现在点射击方式反舰导弹捕捉概率的影响分析   总被引:1,自引:1,他引:0  
曾家有 《兵工学报》2011,32(6):719-724
反舰导弹采用现在点射击方式,计算射击诸元时,不测定目标运动要素、不计算导弹反舰导弹采用现在点射击方式,计算射击诸元时,不测定目标运动要素、不计算导弹自控飞行时间内目标的运动及瞄准目标的现在位置射击导致影响捕捉概率的误差因素增多传统计算模型不能全面反映出误差对捕捉概率的影响。考虑各种影响因素且把平台定位误差、目标机动范围、目标指示误差作为圆分布来处理逐步建立起不同误差条件下现在点射击方式反舰导弹的捕捉概率计算模型。结果显示,影响现在点射击方式反舰导弹捕捉概率的主要因素是发射距离和搜索范围,各种误差对捕捉概率有不可忽视的影响,当目标指示误差达到5 km或平台定位误差达到3 km时,捕捉概率很难达到0.99.  相似文献   

15.
目标特性对反舰导弹捕捉概率的影响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在分析了反舰导弹末制导雷达对目标探测能力的基础上,研究了导弹对目标捕捉概率的计算模型,通过实例,阐述了目标雷达散射特性和目标机动特性对反舰导弹捕捉概率的影响.  相似文献   

16.
目标规避条件下反舰导弹捕捉概率的计算方法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阐述了射击距离较远时有前置量方式射击导弹捕捉概率计算方法存在的问题.通过分析目标规避机动的数学模型,建立了符合战场实际情况的目标规避条件下捕捉概率计算模型,并给出算例分析,对可提高捕捉概率的射击方式及射击瞄准点优化等相关问题研究具有一定的参考价值.  相似文献   

17.
一种反舰导弹纯方位攻击捕获概率计算方法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反舰导弹在进行纯方位发射由于对目标信息的要求比较小,在目标信息的探测比较困难时,是反舰导弹重要的辅助发射方式。有别于传统的纯方位攻击分析中使用的捕捉概率计算方法,在假定导弹自导雷达搜索半径覆盖目标散布的条件下,通过分析导弹与目标的运动过程的特点,考虑目标方位误差,给出了计算模型。  相似文献   

18.
反舰导弹目标捕捉概率的研究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提出了利用卷积算法计算目标照射概率,并利用数学分析和数字仿真两种方法求解反舰导弹末制导雷达对目标的照射概率.结果表明,在给出目标的定位、机动误差的概率密度和导弹的惯导误差分布概率密度后,利用卷积算法可以比较精确地计算照射概率,同时分析了导弹飞行航程对捕捉概率的影响.  相似文献   

19.
提出了利用卷积算法计算目标照射概率,并利用数学分析和数字仿真两种方法求解反舰导弹末制导雷达对目标的照射概率.结果表明,在给出目标的定位、机动误差的概率密度和导弹的惯导误差分布概率密度后,利用卷积算法可以比较精确地计算照射概率,同时分析了导弹飞行航程对捕捉概率的影响.  相似文献   

20.
一种中远程反舰导弹机动搜索模型及其捕捉概率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建立了基于圆周运动的反舰导弹机动模型及其捕捉目标模型,给出了机动搜索导弹过载的要求,解决了中远程反舰导弹随目标距离的增加,目标捕捉概率大幅度下降的问题.仿真显示了机动搜索是一种有效、可行的方法.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