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25 毫秒
1.
从Link11数据链的数学模型入手,分析其在噪声干扰、单音干扰、多音干扰等下的误码性能。仿真结论表明,对Link11的干扰技术中,不论采用噪声干扰,或者是采用单音或多音干扰,只要掌握其工作原理,就可以采取适当方式对其进行干扰。从另一方面可以看出,Link11由于易损性等原因,已经暴露了许多不尽人意的缺点,一种新型的数据链——Link22产生,并对其特点作了简单分析。  相似文献   

2.
对Link11数据链的波形特征及组网方式进行了分析,在此基础上建立了Link11干扰效果评估指标体系,并对其中的典型指标进行了算法设计,最后利用OPNET仿真工具对Link11数据链响应欺骗应答干扰试验进行仿真,以验证网络层典型指标的合理性。  相似文献   

3.
Link16数据链消息同步段有效干扰策略研究   总被引:6,自引:0,他引:6  
本文对Link16(JTIDS)数据链的消息同步机制进行了分析,在此基础上研究了不同的干扰策略和干扰信号对Link16数据链消息同步捕获的影响,并通过仿真模拟对干扰的效果进行了分析。  相似文献   

4.
短波数据传输系统由于设备简单,适用于中、远距离和移动通信,其"中继系统"电离层不易被摧毁,因而占据非常重要的地位。对MIL-STD-188-110B39音并行体制信号格式进行分析,找到存在的薄弱环节。依据灵巧干扰的思想,提出针对载波同步头的灵巧干扰策略。对这种体制存在的弱点实施灵巧干扰,并与单音干扰、多音干扰、宽带噪声干扰和窄带噪声干扰等多种干扰方式进行了对比。通过仿真证实了对符号同步干扰的可行性,对攻击同步系统的灵巧干扰策略提供有力的支撑  相似文献   

5.
结合每个信息码元内有整数个扩频码周期序列的BPSK调制直扩信号接收系统,以二维相关捕获原理为基础,分析了多音干扰对直扩接收机相关比值式捕获的性能影响,并结合PN码功率谱分析,给出较为理想的多音干扰载频位置选择方法,指出对于比值式捕获,在有用信号频率无法准确侦察的情况下,多音干扰能够有效提高干扰范围,干扰效果较好;在信号频率准确侦察的情况下,多音干扰效果较单音干扰效果差。仿真结果验证了理论分析的正确性。  相似文献   

6.
洪磊  杨育红  张瑞 《通信技术》2009,42(2):8-11
由于四相位绝对移相键控(QPSK)的调制方式在卫星通信中占有十分重要的地位,详细的分析了QPSK信号的调制与解调原理,并以此为基础,理论推导出用于QPSK干扰的3种干扰方式的误比特率(BER),这三种方式包括:连续噪声干扰,单音干扰以及指向性单音干扰。通过分析仿真,得到3种干扰方式的干扰效果,证明了干扰的有效性。  相似文献   

7.
Link16数据链消息同步段有效干扰策略研究   总被引:4,自引:1,他引:3  
本文对Link16(JTIDS)数据链的消息同步机制进行了分析,在此基础上研究了不同的干扰策略和干扰信号对Link16数据链消息同步捕获的影响,并通过仿真模拟对干扰的效果进行了分析。  相似文献   

8.
分别对单音、多音、扫频和噪声调频等GPS干扰信号模型进行了设计和仿真,采用Matlab分析了这些信号在时域和频域的特征,并进行了干扰效果分析。最后得到如下结论:上述几种干扰样式均可干扰GPS接收机,但干扰效果不同。  相似文献   

9.
针对Link16数据链的高速跳频技术高效干扰困难的问题,利用Link16数据链中消息粗同步段信号的频率分布较为集中的特性,提出一种认知干扰技术,干扰方在实施阻塞式干扰的同时监听未受干扰的信道,并根据监听到的通信信号动态调整干扰频点,以提高击中粗同步脉冲的概率.通过理论计算和MATLAB仿真,比较认知干扰方式与目前采用的多频点阻塞式干扰在覆盖粗同步频点数、击中同步脉冲数大于16的概率以及成功干扰粗同步的概率等方面的差异,结果表明认知干扰策略在最差情况下与阻塞式干扰的效果相同,且在干扰信号相对通信信号的延时小于416μs时优于阻塞式干扰.  相似文献   

10.
传统的对直扩通信系统干扰样式分析一般认为多音干扰能量分散,干扰效果不如单音干扰理想。从组成多音干扰的每一个单音干扰分量入手,分析其干扰效果,进而得到多音干扰的总体干扰效果。仿真结果表明:在有用信号频率无法准确侦察的情况下,多音干扰能够有效提高干扰范围,干扰效果较好;在确定多音干扰频率分布时,应该充分考虑有用信号频率的分布,做到在其频率范围内的任意有用信号都有一个或者多个单音干扰分量能够对其有效干扰;在确定多音干扰的功率分配时,应该充分考虑有用信号频率的概率分布,对于干扰有用信号频率出现概率较大区域的单音干扰分量,其功率也应该较大。  相似文献   

11.
OFDM解调器在若干干扰样式下的性能分析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OFDM技术在无线通信中应用日益广泛。本文基于OFDM系统接收端信号流程,依次分析了高斯白噪声(AWGN)、单音、多音、扫频、转发等干扰样式下OFDM解调器的性能。根据分析结果认为,OFDM技术抗人为干扰能力方面,需要和其他抗干扰技术结合使用。  相似文献   

12.
直接序列扩频系统多音扫频干扰性能分析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为有效干扰直接扩频通信系统,通过分析扫频信号及多音信号在干扰直扩通信系统时存在的优缺点,提出了一种针对直扩通信系统的多音扫频干扰技术.该方法将直扩通信系统的频谱划分为若干个子频谱,针对每个子频谱采用扫频信号进行干扰.理论分析和仿真验证表明,该方法可以明显改善扫频干扰直扩通信系统时扫频时间过长以及多音干扰依赖音调位置的缺...  相似文献   

13.
深入研究了直接序列扩系统的基本原理,分析了音调信号干扰直接序列扩频系统的规律,根据蒙特卡罗仿真方法基本思想,建立了直接序列扩频系统蒙特卡罗仿真模型,通过仿真得到了单频干扰和多频干扰条件下直接序列扩频系统的误码率,并对系统的抗干扰性能进行了分析,结果表明:适当选定干扰信号的中心频率后,多频干扰对直接序列扩频系统具有很强的干扰能力。  相似文献   

14.
自适应跳频通信系统抗干扰性能分析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部分频带噪声干扰和多音干扰对常规跳频通信系统危害较大,自适应跳频系统能够改善跳频通信系统的抗干扰性能。基于自适应理论,对两个系统的抗干扰性能进行了仿真和比较,结果表明,自适应跳频通信系统对抗这两种干扰性能较强,适用于军事通信和其它易受人为干扰的通信领域。  相似文献   

15.
针对现阶段通用宽带数据链窄带干扰(Narrow Band Jamming,NBJ)抑制中信噪比要求高的问题,该文提出了一种基于LDPC-FFT-DSSS的宽带数据链上行链路的NBJ抑制方案,分析了方案的实现过程,完成了不同条件下的窄带干扰抑制仿真。结果表明:该方案在较低信噪比条件下不仅对单音干扰有良好的抑制功效,更有效抑制了多音干扰,在现有通用宽带数据链的误码率条件下,当干信比为30dB时,该方案可以获得的信噪比增益至少为8dB。  相似文献   

16.
首先介绍了Link4A信号的特征,建立了各种干扰样式模型,并在非相干检测前提下分析了各种干扰样式的理论误码率,仿真了各种干扰样式对Link4A的干扰效能;其次,提出了可能影响干扰效能的因素,并仿真分析了各因素对误码率的影响。  相似文献   

17.
对于短波多载波跳频通信系统,跟踪式干扰是一种有效的干扰模式。分析了正交频分复用( OFDM)部分子信道干扰与符号误码率的关系,通过仿真获得了最佳跟踪干扰的部分时间参数,结合OFDM频谱结构与干扰频谱关系,推导了高斯信道条件下部分频带干扰和多音干扰时系统误码率,分析了短波FH/OFDM通信系统抗跟踪式干扰的误码率性能,仿真结果表明:跟踪干扰时间窗口对误码率的影响与部分频带干扰因子和信干比有关;在部分频带干扰与部分时间干扰之间,存在等效的干扰效果区域;多音干扰因子越大,系统所受影响越大,跟踪干扰时间窗口对误码率的影响与多音干扰因子和信干比有关,针对OFDM符号的多音干扰影响要远大于部分频带干扰的影响;跳频与OFDM技术的结合、提高载波跳速、减小跟踪式干扰对OFDM符号的影响,也是消除多音干扰的重要手段。  相似文献   

18.
孟生云  杨文革 《电讯技术》2013,53(5):560-564
研究了直扩/跳频测控信号伪码跟踪的抗干扰性能,通过加权处理使其归结为分析干扰条件下直扩信号伪码跟踪性能。采用鉴相曲线的过零点偏移表示干扰对跟踪的影响,推导了伪码跟踪的最大干扰误差表达式。以单音信号作为输入干扰,对最大干扰误差进行了理论分析,得出了音频干扰对伪码跟踪的影响规律。仿真结果表明,理论分析与仿真结果吻合较好,验证了理论分析的正确性。  相似文献   

19.
基于卷积调制的灵巧噪声干扰技术   总被引:6,自引:1,他引:6  
为了对现代新体制相参雷达实施有效的干扰,提出了一种基于卷积调制的灵巧噪声干扰技术实现方案。这种干扰不仅消除了相参雷达对压制干扰的处理增益,以提高干扰功率利用率,同时又比纯欺骗干扰具有更好的干扰效果。对方案的原理组成框图、工作过程和相关理论进行了详细讨论,并给出了软件仿真结果。  相似文献   

20.
Analysis and simulation results of a DS spread spectrum system in which data detection is based on a matched filter and a median filter are introduced. The results are compared with a simple linear interference cancellation method using a transversal filter. The probability of bit error is calculated in the AWGN channel and with continuous tone jamming when ideal autocorrelation function of the spreading code is assumed. The effect of CW jamming can be eliminated by both methods, so the comparisons are made in the AWGN channel. It is concluded that the median filter causes a loss compared with the transversal filter. The loss is about 1.2 dB when the window length is the minimum. The loss decreases as the window length increases, being, e.g., about 0.35 dB with window length 7 and 0.1 dB with length 19. Therefore, no other cancellation method is needed in data detection when the median filter is already used as an aiding device in the code acquisition process.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