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1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姜辣素的酶法提取及其对亚硝酸盐清除的研究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以生姜为原料,采用酶解法辅助乙醇提取生姜中的姜辣素,以酶解时间、酶解温度、纤维素酶的添加量以及料液比为自变量,以姜辣素提取率为试验指标,通过正交试验确定酶解法提取生姜中姜辣素的最佳工艺条件为酶解时间90 min、酶解温度50℃、纤维素酶添加量0.95%、料液比为1∶50(g/m L)。在最优工艺条件下生姜中的姜辣素提取率最高达到1.85%。提取得到的姜辣素粗提物可用于清除亚硝酸盐,通过正交试验得到姜辣素粗提物清除亚硝酸盐的最优反应条件为:反应体系温度100℃、反应时间15 min、姜辣素粗提物质量浓度为17.5 mg/m L。在该反应条件下姜辣素粗提物对亚硝酸盐的清除率可达(99.32±0.22)%,与1 mg/m L同体积的抗坏血酸溶液对亚硝酸盐的清除能力相当。  相似文献   

2.
基于响应面法的姜辣素提取工艺优化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在单因素试验基础上,选取乙醇体积浓度、液料比和提取时间为影响因子,以姜辣素得率为响应值,利用响应面法对生姜中姜辣素的提取工艺进行优化。结果表明,生姜中姜辣素的最优提取工艺条件为:乙醇体积浓度79%,液料比13∶1(m L∶g),提取时间26 min,此工艺条件下姜辣素得率为10.42 mg/g。  相似文献   

3.
采用酶法-乙醇辅助提取稻壳总黄酮。对酶添加量、乙醇体积分数、p H、提取时间、提取温度和固液比对稻壳总黄酮提取率的影响进行考察,并在此基础上利用正交试验得到最优提取工艺条件为提取温度50℃、提取时间2h、p H5.5、乙醇体积分数35%、酶添加量1.5%、固液比1∶40(g/m L)。在此条件下,稻壳总黄酮提取率为0.72%。通过对比试验可知酶解-乙醇辅助提取的稻壳总黄酮提取率高于乙醇浸提法和纤维素酶预处理-超声提取法。  相似文献   

4.
以鲜生姜为原料,通过单因素和正交试验对姜辣素提取工艺中溶剂种类、乙醇体积分数、超声波处理时间、料液比、粉末颗粒大小、提取次数以及生姜的预处理方式等影响姜辣素提取率的因素和提取液的抗氧化活性进行探讨。确定了最佳的提取工艺:鲜生姜在60℃条件下干燥,粉碎过60目筛,60%乙醇为溶剂,料液比1:12.5(m/V)条件下超声处理15min,姜辣素的1次提取率即可达到3.03%。抗氧化活性实验表明,姜辣素具有一定的清除羟自由基和DPPH自由基的能力,清除能力与浓度呈较明显的量效关系。气相色谱-质谱联用(GC-MS)分析最佳条件提取样品,分析鉴定出22种物质,其中4种属于姜辣素,相对含量达31.98%,证实了生姜乙醇提取物中富含姜辣素抗氧化活性成分。  相似文献   

5.
纤维素酶—微波辅助提取姜辣素的研究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以生姜粉为原料,首先用纤维素酶处理破坏生姜细胞结构,然后采用微波间歇辅助乙醇溶剂提取。探讨原料固液比,酶解温度,酶添加量,酶处理时间和微波处理时间在不同的水平下对姜辣素得率的影响,初步筛选提取条件,通过单因素试验和L9(34)正交试验,确定纤维素酶—微波辅助提取姜辣素的最佳工艺为固液比(g/mL)为2.0∶200,酶解温度50℃,酶添加量4%,酶处理时间100min,微波辐射时间为80s。粗提物中姜辣素含量为6.17%。  相似文献   

6.
目的:以甘蔗糖蜜为原料,研制一款新型调味料酒。方法:采用单因素试验探究糖蜜发酵酒的最佳酒母醪配方,并以此配方用5 L发酵罐制备糖蜜发酵酒为酒基,采用正交试验优化活性炭最佳脱色工艺条件,再用单因素试验确定调味剂的最佳添加比例。结果:糖蜜发酵酒的最佳酒母醪配方为初糖质量浓度200 g/L、(NH42SO4添加量1.0 g/L、玉米浆添加量10 g/L、MgSO4添加量0.2 g/L、NaCl添加量0.5 g/L、KH2PO4添加量0.5 g/L、CaO添加量0.2 g/L;最佳脱色工艺条件为活性炭添加量2%,脱色时间30 min,脱色温度55 ℃;调味剂的最佳添加比例为食用盐1.5 g/100 mL,味精0.4 g/100 mL,混合香辛料0.06%。结论:利用甘蔗糖蜜酿造料酒工艺可行,制备的糖蜜料酒清亮透明,香气协调,口味鲜爽,其理化指标与微生物指标符合调味料酒行业标准(SB/T 10416—2007)对新型调味料酒的要求。  相似文献   

7.
为了给生姜姜辣素的提取及开发提供理论参考,研究了以乙醇为溶剂、微波辅助提取生姜姜辣素的工艺。在单因素实验的基础上,通过正交试验对提取工艺条件进行了优化。结果表明,最佳工艺条件:乙醇体积分数为80%、微波温度为60℃、微波时间为120s、微波功率为300W和料液比为1:12。在此条件下,生姜姜辣素提取率可达1.7746%。  相似文献   

8.
以长白山野生稠李子为原料,通过酵母菌发酵酿制成果酒,对稠李子果酒的发酵工艺进行了优化研究。通过单因素试验和响应面分析试验所得,最佳工艺参数为酵母菌添加量为0.09%,发酵温度为26℃,发酵液p H为4.3。在此工艺条件下发酵得到的稠李子发酵酒乙醇体积分数为12.3%。各因素对于稠李子发酵酒发酵工艺的影响程度为酵母菌添加量发酵液p H发酵温度。  相似文献   

9.
对慕萨莱思酒泥中原花色素、果胶、酒石酸提出联产工艺,采用乙醇萃取法提取酒泥中的原花色素,采用酸溶醇沉法提取酒泥中的果胶,采用酸溶碱沉法提取酒泥中的酒石酸。单因素试验结果表明,乙醇体积分数80%、乙醇体积40 mL、pH 5、浸提温度60℃、超声时间30 min时,原花色素浸膏得率为18.62%±0.57%;浸提液体积50m L、p H 2、浸提温度70℃、超声时间50 min时,果胶得率为9.54%±0.44%;质量分数37%盐酸12 mL、提取温度80℃、酸浸时间20 min时,酒石酸得率为4.41%±0.68%。联产工艺具有一定应用价值,但仍需进一步优化。  相似文献   

10.
采用乙醇/盐双水相体系对牡丹花色苷进行萃取精制,分别考察分相盐和乙醇的添加量对花色苷和多糖分离效果的影响。结果表明,选择硫酸铵作为分相盐,添加量为5.5 g,乙醇与水的体积比为1∶1,在此条件下花色苷和多糖分离效果最好,花色苷萃取率为96.43%。进一步考察有机酸、金属离子、p H对牡丹花色苷稳定性的影响。研究表明,丙二酸和Mn2+对花色苷有辅色效果,可以提高花色苷的稳定性,低p H条件(p H 2,3)下花色苷的稳定性较好;以花色苷保存率为响应值,在单因素试验基础上进行响应面分析试验。试验优化结果为:丙二酸浓度88 mmol/L,Mn2+浓度6.2 mmol/L,p H 2.6,在此条件下花色苷保存率为79.21%,较空白对照组稳定性提高了近2倍。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