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18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25 毫秒
1.
基于双线性对的智能卡口令认证改进方案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下载免费PDF全文
邓栗  王晓峰 《计算机工程》2010,36(18):150-152
通过对一种使用双线性对构造的智能卡口令认证方案的分析,发现该方案不能抵抗冒充攻击和服务器伪装攻击。针对该问题,提出一种改进的基于双线性对的智能卡口令认证方案,即利用服务器公钥进行加解密操作,通过引入序列号使用户与系统间进行了双向认证,不仅保持了原有方案的安全性,而且能有效地抵御冒充攻击和服务器伪装攻击,安全性更高。  相似文献   

2.
动态口令认证方案的研究与改进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王滨  刘刚 《计算机工程与设计》2007,28(12):2806-2808
研究了动态口令技术,分析了文献[1]中的一个可抵御劫取连接攻击的新的动态口令认证方案,原方案中由于对关键信息gPINIIPW的保护不够,尽管方案中的口令是动态的,但实际上原方案不能抵抗冒充服务器攻击.利用Diffie-Hellman密钥交换算法对原方案进行了修改,修改后的方案克服了原方案存在的安全漏洞,保留了原方案的所有安全特性,具有更高的安全性,并且降低了计算量.  相似文献   

3.
一种基于ECC的一次性口令身份认证方案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身份认证机制是网络安全的第一道防线,一次性口令(OTP)技术是不需要第三方参与的身份认证技术,但其本身存在安全漏洞。介绍了一次性口令认证技术的原理,并分析了S/Key一次性口令系统不能抵御冒充攻击以及存在小数攻击等局限性。基于ECC密码体制,对现有的一次性口令系统进行了改进,提出一种可以进行双向认证的一次性口令认证方案。此方案能够进行双向的身份验证,有效地防止了冒充攻击、重放攻击和小数攻击,从而提高了认证系统的安全性。  相似文献   

4.
身份认证机制是网络安全的第一道防线,一次性口令(OTP)技术是不需要第三方参与的身份认证技术,但其本身存在安全漏洞.介绍了一次性口令认证技术的原理,并分析了S/Key一次性口令系统不能抵御冒充攻击以及存在小数攻击等局限性.基于ECC密码体制,对现有的一次性口令系统进行了改进,提出一种可以进行双向认证的一次性口令认证方案.此方案能够进行双向的身份验证,有效地防止了冒充攻击、重放攻击和小数攻击,从而提高了认证系统的安全性.  相似文献   

5.
新型S/KEY认证方案的分析与设计   总被引:3,自引:2,他引:1       下载免费PDF全文
谢志强  郭军  杨静 《计算机工程》2009,35(5):175-176
分析传统S/KEY型一次性口令认证系统的缺陷,提出一种新型的S/KEY认证方案,实现客户端与服务器的双向认证,可进行会话密钥协商,且每次认证产生不同的会话密钥。该方案可有效抵御重放攻击、小数攻击、破坏协议攻击和冒充攻击,对中间人攻击也有较强的防御作用。  相似文献   

6.
基于ECC的PostgreSQL口令认证的研究与改进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口令认证技术是最常用的身份认证技术,它可分为两类:静态口令和动态口令.介绍了PostgreSQL 口令认证的原理,虽然PostgreSQL口令认证机制在一定程度上采用了动态口令认证方式,但是其口令认证方式仍然存在不能抵抗字典攻击以及冒充攻击等局限性.其次基于椭圆曲线,对PostgreSQL口令认证机制进行了改进,提出了一种可以弥补PostgreSQL 口令认证机制存在上述漏洞的改进方案.结果表明改进方案能够进行双向认证,有效地防止冒充攻击、重放攻击和字典攻击,提高了PostgreSQL口令认证机制的安全性.  相似文献   

7.
何冰 《计算机应用》2011,31(4):996-998
分析了传统S/KEY一次性口令(OTP)认证方案及现有的改进方案存在的缺陷与不足,提出了一种新的S/KEY认证改进方案。该方案以用户口令PW哈希值作为验证因子实现了双向认证,通过增加消息的完整性保护防止关键消息被伪造,并具备原有方案简单易行的特性,能有效抵御重放攻击、小数攻击和冒充攻击。  相似文献   

8.
针对Sonwanshi提出的远程用户认证方案存在会话密钥安全性差、不能抵御扮演攻击和离线口令猜测攻击的缺陷,提出了一种改进方案,主要在注册和登录阶段增加了安全性能。在注册阶段,用户口令直接在智能卡内进行相应运算,不再提交给服务器。这不仅降低了服务器对口令存储、维护的开销,而且避免了服务器对用户的攻击,提高了安全性能。在登录阶段,采用随机数的挑战应答方式取代原方案的时间戳方式,消除了时钟不同步导致的认证失败。对原方案、改进方案和其他同类方案进行安全性和效率分析的结果表明,改进方案不仅弥补了原方案的缺陷,而且相对同类方案,降低了时间复杂度,适用于安全需求高、处理能力低的设备。  相似文献   

9.
WTLS握手协议不满足前向安全性,非匿名验证模式下不满足用户匿名性,完全匿名模式下易遭受中间人攻击.DH-EKE协议具有认证的密钥协商功能,将改进的DH-EKE集成到WTLS握手协议中,只需使用可记忆的用户口令,不需使用鉴权证书及数字签名.该方案适用于完全匿名的验证模式,可抵御中间人攻击和字典式攻击,且在服务器中不直接存储口令,攻击者即使攻破服务器获得口令文件也无法冒充用户,能够在WTLS握手协议中实现简单身份认证和安全密钥交换.  相似文献   

10.
分析了段晓毅等人提出的动态ID的远程认证方案,发现该方案不能抵御离线密码字猜测攻击,重放攻击,冒充服务器攻击,且在相互认证后不能提供会话密钥。提出了一个改进方案,改进后的方案克服了以上的安全缺陷,且用户可自由选择登录系统的密码,相互认证后用户和服务器共享一个会话密钥。  相似文献   

11.
林玮  王晓峰 《计算机工程》2010,36(13):154-155,158
刘丽等提出的基于非齐次线性方程组的身份认证协议和消息认证协议(装甲兵工程学院学报,2005年第2期)是一类单向认证协议,不能抵御伪服务器攻击,只能针对已固定终端的计算机网络通信系统。在保留其对用户认证便利性及安全性等优点的前提下,利用RSA算法对原方案进行改进,使其成为安全的双向认证协议。改进方案能够克服原方案的安全漏洞,保证更高的安全性和可操作性。  相似文献   

12.
区天海  张龙军  杨晓元 《计算机工程》2010,36(21):157-158,161
典型的无线网状网门限认证方案存在客户端执行多次公钥加密使效率较低,不能实现客户端与接入点的双向认证。针对该问题,提出一个防失效的门限认证方案,采用改进的ECDSA签名、门限签名方法进行认证。结果证明,该方案客户端操作次数较少,能实现客户端、接入点与服务器之间的双向认证,有效防止服务器失效。  相似文献   

13.
一次性口令身份认证方案的分析与改进   总被引:9,自引:0,他引:9       下载免费PDF全文
王滨  张远洋 《计算机工程》2006,32(14):149-150
分析了文献[1]中的一次性口令的身份认证方案,发现由于原方案是一个单向认证协议,因此不能抵抗中间人攻击,该文在不增加计算复杂度的前提下,对原方案进行了改进,使其成为一个安全的双向认证协议,并将其中的关键信息进行了加密保护,改进后的方案克服了原方案存在的安全漏洞,并保留了原方案的所有安全特性,且具有更高的安全性。  相似文献   

14.
研究了动态口令技术,分析了文献[1]中的一个远程动态口令认证方案,发现原方案不能抵抗劫取连接攻击.对原方案进行了修改,修改后的方案克服了原方案存在的安全漏洞,保留了原方案的所有安全特性,具有更高的安全性.  相似文献   

15.
为了在多代理签名中实现既认证又保密,提出了第1个基于双线性配对的 带门限共享解密的多代理签密方案,分析了其安全性,结果表明该方案是正确的、安全的。在该方案中,一个原始签密人可以指定一群人作为他的代理签密群,只有当代理签密群中所有成员一起合作才能代替原始签密人进行签密。在 个接收者中,任何 个或多于 个接收者可以合作解密消息,但是任何 个或者更少的接收者则不能合作解密消息。  相似文献   

16.
极大的商务应用潜力对无线网络中Web服务的安全与效率提出了更高的要求,其中之一就是密钥协商问题。研究者从不同角度提出基于口令的密钥协商改进方案。近期,张学英与杨晋吉提出的一种无线环境下的Web服务身份认证密钥协商协议(Z-Y协议)经证明存在严重的安全缺陷。改进方案不仅继承原协议较高的效率和基本安全属性,而且能够有效地抵抗中间人攻击和重放攻击,弥补了原协议安全性能的不足。  相似文献   

17.
WAPI是2003年提出的用来实现无线局域网鉴别和加密的安全机制,通过对WAPI的组成和认证原理进行简单的介绍,指出其认证机制存在的安全缺陷,无法提供足够的安全保护。针对WAPI机制中认证和密钥协商部分相脱节的情况,提出一种增强的无线对等认证方案EAP-EWAP,能够解决WAPI中存在的诸多安全问题,满足无线局域网认证的安全需求。  相似文献   

18.
车载自组网(VANET)可以有效提高交通安全,但在其大量部署前必须解决安全和隐私问题。为此,提出一个VANET中有效的无证书批认证方案来解决传统基于身份的认证方案中存在的密钥托管问题。系统主密钥不预先装载到车辆的防窜改设备中,减少方案的安全性对防窜改设备的依赖;不采用计算量大的双线性对来减少计算开销;利用批认证算法提高认证效率。安全性分析表明,提出的方案在随机预言模型中是可证明安全的;与以往的方案相比,该方案在计算成本和通信成本方面具有较低的开销,适用于实际的VANET环境。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