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87 毫秒
1.
铁盐絮凝剂磁絮体形成的最佳参数及性能研究   总被引:8,自引:0,他引:8  
本文系统研究了失盐及有机高分子絮凝剂与磁粉在高浊度原水中复合投加的絮凝效果和含磁絮体形成的最佳参数,并通过比较处理效果,出水沉降时间和含磁絮体的显微结构,验证了本磁絮凝方法处理高浊度原水效果更好,停留时间更短的预估,且絮体含磁易分离、为管式絮凝器采用磁絮凝和高梯度磁分离工艺提供了参数依据和高效絮凝分离一体化,管经的可行性证明。  相似文献   

2.
采用磁絮凝技术处理高悬浮物矿井水,研究了混凝剂、絮凝剂、磁种投加量、磁种浸泡p H值、沉淀时间和搅拌强度对出水效果的影响,并使用MFC+Open CV对絮体分形结构进行分析。结果表明,最佳混凝剂为PAC,投加量60 mg/L;最佳絮凝剂为阴离子PAM,投加量4 mg/L;一级、二级、三级反应池最佳搅拌强度分别为300、200、100r/min;磁种投加前应在中性或碱性溶液中浸泡,磁种的投加显著缩短沉淀时间,15 s内水中絮体即可沉淀完毕,出水浊度去除率达95%以上;磁絮凝絮体分形维数1.692 55,R2为0.9720 6。  相似文献   

3.
罗曼  蔡旺锋  陈益清  张旭斌 《化工进展》2015,34(11):4065-4070
目前磁加载絮凝技术已被研究用于处理多种类型的废水,然而关于此技术中磁粉作用机理方向少有报道。为了解决这一问题,本文采用磁加载絮凝法处理模拟微蚀铜废水,研究了磁粉的加入对Cu2+和浊度去除率、絮体沉降速率以及絮体粒径的影响,深入分析了磁粉的作用规律和机理,为磁加载絮凝法应用到实际工程中提供了理论依据和技术参数。结果表明,当磁粉投加量和粒径分别取2.0g/L和300~400目时,磁加载絮凝效果最好。此时,Cu2+和浊度去除率均达到最高值98.53%和94.72%,比传统絮凝法高出4.11%和0.61%;絮体沉降速率最快,达5cm/min,是传统絮凝沉降速率的3.64倍;絮体粒径D50也达到最大值41.94μm,较传统絮体粒径大20μm。磁粉投加量过多或过少、粒径过大或过小都会相应地减慢磁絮体的生长速率。  相似文献   

4.
以高浊度河水为实验用水进行常规混凝沉淀和磁加载混凝沉淀实验研究,考察了混凝剂、助凝剂以及磁粉投加量对浊度去除效率的影响。结果表明,当原水浊度在200 NTU以下时,磁加载混凝反应PAC、PAM和磁粉最佳投加量分别为10、0.2、75 mg/L,浊度去除率大于97%,出水浊度小于3 NTU,PAC的投加量与常规混凝相比减少50%以上;通过测定反应体系的ζ电位、观察絮体结构特征初步探究了磁粉影响混凝反应的机理,磁加载混凝形成的磁絮体结构紧密,有利于沉淀分离;在小试实验结论的基础上设计5 m~3/h磁加载混凝沉淀中试装置并进行中试实验。结果表明,当磁加载混凝沉淀表面负荷为10 m~3/(m~2·h)、原水浊度在200~500 NTU时,出水浊度均小于3 NTU,去除率达到98%~99.4%,出水浊度达到GB 5749-2006。磁加载混凝设备具有体积小、重量轻,水质好的优点,适用于高浊度原水的应急饮用水处理。  相似文献   

5.
采用微砂强化结团絮凝工艺处理模拟废水,研究了水力停留时间、处理量、投药量、加砂量对除浊性能的影响,并分析了载体增效絮体的形成机理。结果表明,凝聚池、加注池+熟化池、沉淀池以及总体装置的水力停留时间之比为1∶3∶7.3∶11.3,浊度去除率与进水流量具有负相关性,PAC最佳投药量为1 g/L;最优投药量、加砂条件下的连续运行浊度去除率保持在98.5%~99.5%、处理出水浊度保持在1.7 NTU以下,明显优于上述最优投药量、不加砂条件时的连续运行处理效果,较好地展示了所加微砂的增效絮凝作用。  相似文献   

6.
高浊度原水磁絮凝的分离实验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本文选择高浊度原水(浊工=2000-2500,pH=5-6)为对象在自制的磁分离装置上进行磁絮凝实验研究,结果表明原水经磁絮凝以后,其出水浊度均有不同程度的降低,原水流量、外加电流的不同能引起出水浊度较大的变化。  相似文献   

7.
不同水处理工艺的混凝效果比较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该文以宁夏宁东地区黄河水为研究对象,考察了不同混凝条件(常规混凝沉淀池、微涡旋混凝沉淀池、反冲洗水回流沉淀池)下三种水处理工艺对混凝效能的影响。结果表明微涡旋改造有助于提高絮凝池的混凝效果,絮体的沉降性得到改善,“跑矾”现象得到缓解,絮体颗粒数目较折板絮凝池减少,沉淀池出水浊度明显降低;滤池反冲洗水回流技术可以有效地提高浊度的去除率以及改善絮体的沉降性能,且絮体颗粒数目较微涡旋絮凝池有明显减少,说明增加水体中颗粒数目可以有效地提高混凝效果;由分形维数的数据可以看出,微涡旋改造和反冲洗水回流可以明显提高絮体的分形维数,改善了絮体的沉降性。  相似文献   

8.
在不改变污水处理厂现有构筑物的基础上,对A/A/O微曝氧化沟工艺进行了改进。采用向反应器中投加磁粉人工磁化微生物絮体的方法来处理生活污水,并运用磁分离技术对经过磁化并吸附了有机物的污泥絮体进行沉降分离,从而达到去除污染物的目的。结果表明,磁性生物絮凝泥水混合液在磁分离器中能快速分离,磁场和磁粉强化了菌胶团的活性,提高了废水处理效果和抗冲击负荷能力,出水水质优于国家一级排放标准。  相似文献   

9.
针对难沉降低浊细泥悬浮液,采用有机药剂PAM,以出水浊度和絮体平均沉降速度为评价指标,对投加PAM-絮体强化PAM处理低浊细泥悬浮液的絮凝效果进行了试验研究。对比了单独投加PAC和PAM的处理效果,同时还研究了絮凝剂用量、PAM-絮体投加量、水力条件、药剂投加顺序以及水样浊度等因素对处理效果的影响。研究结果表明:向悬浮液中投加一定数量、适当大小的PAM-絮体,不仅能充分发挥PAM絮凝沉降时间短的优势,同时可显著降低出水浊度,减少药剂用量,降低成本,具有强化絮凝的效果。  相似文献   

10.
以城市受污染河水为研究对象,在连续动态流条件下研究磁絮凝-圆盘磁分离技术,对影响磁絮凝-圆盘磁分离技术的主要参数进行了优化。结果表明,优化磁絮凝分离参数为:PAC、PAM投加量分别为30、1.5 mg/L,磁种粒径45~75μm、磁种投加量300 mg/L,药剂投加方式宜为先同时投加磁种和PAC、再投加PAM。在此运行条件下,出水COD和TP、SS的质量浓度分别为64 mg/L和0.40、17 mg/L,去除率分别为72%、91%和89%。该技术可缩短水力停留时间,快速分离,减少工艺占地面积,适合可利用土地少的城市受污染河水应急处置。  相似文献   

11.
采用磁铁砂加载絮凝技术处理低温低浊海水。通过混凝杯罐实验,研究探索了絮凝过程的最佳工艺参数,考察对比了磁铁砂加载絮凝与FeCl3混凝的处理效果。结果表明,混凝剂选用FeCl3、投加量为15 mg/L,磁铁砂粒径为75~125μm、投量为40 mg/L,以先投混凝剂、1 min后投加磁铁砂的顺序进行磁铁砂加载絮凝,可有效去除低温低浊海水中的SS、浊度和有机物。在混凝过程中,以磁铁砂为内核形成了紧密的磁性复合絮体,产生了电性中和、静电及磁场吸附作用,发挥了微砂加载絮凝和磁絮凝的双重优势。与FeCl3混凝相比,不仅处理效果提高,而且药耗减少、沉淀时间缩短、沉降絮体体积压缩,极具应用价值。  相似文献   

12.
介绍了磁混凝澄清工艺的原理及技术特点,在常规混凝工艺中投加磁粉,磁粉与絮体结合加大了混凝絮体密度,加快了絮体的沉降速度。台州市某污水处理厂提标改造工程采用磁混凝澄清工艺,处理生化二沉池出水。实际运行结果表明,该工艺运行稳定可靠,出水SS、TP的质量浓度分别≤10、≤0.3 mg/L,各项指标满足GB 3838-2002地表水准IV类标准,运行成本仅0.189元/t,非常适合于城市污水厂提标。  相似文献   

13.
磁絮凝强化技术处理厌氧消化污泥脱水液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下载免费PDF全文
为满足后续生物处理单元对固体悬浮物(SS)和铁浓度的进水要求,采用磁絮凝强化技术对厌氧消化污泥脱水液进行预处理。通过正交试验和单因素试验,本文考察了混凝水力条件、聚合氯化铝(PAC)投加量、聚丙烯酰胺(PAM)投加量、磁粉投加量及药剂投加顺序对磁絮凝效果的影响。试验结果表明:磁絮凝强化技术在快搅300r/min(2min)、慢搅100r/min(15min)、静置10min时,依次投加磁粉(40mg/L)、PAC(30mg/L)、PAM(4mg/L)时处理效果最好。在此运行条件下,SS和Fe3+去除率分别为97.61%、98.24%、絮凝指数(FI值)取得最大值、zeta电位绝对值最小,絮凝效果最佳。与对照相比,磁絮凝强化技术对SS和Fe3+去除率分别可提高3.70%和10.82%,同时絮体最大沉降速度可提高33%。磁絮凝技术处理后的出水不仅可以满足后续生物处理单元对SS和铁浓度的要求,还可以有效提高磁絮凝体的沉降速度,减小沉淀时间,具有较好的实用价值。  相似文献   

14.
对混凝-磁分离法处理洗车废水进行了试验研究。将普通混凝和混凝-磁分离处理洗车废水的效果对比试验,并研究了适宜的磁粉与混凝剂的搭配组合和最佳投加量。试验结果表明纯铁粉与PAC+PAM为最佳组合,最佳投加量为铁粉250 mg/L、PAC、PAM投加量分别为100 mg/L、6 mg/L,处理出水的COD为46.05 mg/L,浊度为4.13 NTU。  相似文献   

15.
采用磁混凝处理黑臭水体。结果表明,聚合氯化铝(PAC)、聚丙烯酰胺(PAM)和磁种的优化投加量分别为70、1.5、1.5 mg/L,浊度、NH4+-N、TN、TP与COD的去除率分别为89.77%、9.02%、17.02%、50.45%与35.77%,COD的去除率比传统混凝提高了69.5%。废水中溶解性有机物(DOM)主要为蛋白质类、腐殖质类及微生物代谢产物(SMP),PAC水解产物的吸附和螯合作用是DOM去除的主要机理,且芳香性和共轭双键有机物去除效果较好。磁种投加显著提升SMP和腐殖质类DOM的去除,其关键作用是成为絮体形成的核心,提高絮体密实度、沉降性能、强度和再稳性能,显著强化混凝效果。  相似文献   

16.
使用酸改性无机矿物蒙脱石絮凝剂(MTSF)对进入主干河流的河道排污废水进行预处理,并且与传统絮凝剂聚合氯化铝(PAC)进行对比,研究了不同投加量下絮凝剂对排污水的絮凝除污效果和沉降性能的影响。结果表明,MTSF对排污废水中浊度、SS、TP、COD以及NH4+-N的去除率分别为75.4%、52.0%、97.5%、71.4%和10.1%,出水优于预处理排放标准;在C-PAM协同作用下,即使MTSF投加量减少一半,C-PAM的投加量只有4 mg/L,絮凝除污效果仍然很好,上清液的浊度、COD和SS、TP的质量浓度分别可达7.2 NTU、67.0 mg/L和7.3、0.48 mg/L;形成的絮体矾花更大、沉降速度更快、体积小,更加便于分离。无生物毒性的MTSF与C-PAM组合的絮凝效果,比传统絮凝剂PAC具有更快的沉降速度和极少的絮体体积,应用前景广阔。  相似文献   

17.
以COD去除率作性能参数,测试了PFS-PAM-磁粉复合絮凝剂在餐饮废水中的最优投配量及最佳投配方法。研究结果表明,流量、电流强度等因素对磁絮体分离有较大影响;采用PFS-PAM复合磁絮凝剂处理餐饮废水不仅能提高絮凝效果,还能大大缩短分离时间并减少污泥体积。  相似文献   

18.
一种磁絮凝分离废水处理的工艺方法.它主要由漩流井、静态管道混合器、磁分离设备、调节池、冷却塔、冷水池等工序(设备)构成,在磁分离设备前设有加药装置.通过投加絮凝剂和助凝剂或者复合絮凝剂,以及采用静态管道混合器混合,使废水中的分散油、乳化油破乳,将油、微细的非磁性颗粒与磁性絮凝结合在一起,再通过磁分离设备分离净化.  相似文献   

19.
指出了高密度网状絮体的形成,特性及其净化水质的效果;高密度网状絮凝澄清装置运用高密度网状絮体的特点,按推流式反应器原理设计,既重视混合阶段要求剧烈快速搅拌,又兼顾絮凝接触反应阶段微涡旋的水流条件.试验证明,本装置稳定状态下运行时,出水浊度在3 NTU以下,最低达1.96 NTU;CODMn氨氮(NH4+-N)、NO2--N分别稳定在3、0.5、0.0072 mg·L-1以下;UV254去除率稳定在60%以上,最高可达95.6%.PAFC+HPAM联合投加的效果比PAC+HPAM联合投加的效果优越.  相似文献   

20.
采用磁场强化絮凝工艺处理农业面源污水,系统考察磁性絮凝剂投加量、磁粉粒径、pH、磁场强度及搅拌速度等条件对磁絮凝效率的影响作用,分析了Zeta电位、FI指数、分形维数等絮凝特征,并探究磁性絮凝剂对有机物的絮凝作用机制.结果表明:磁性絮凝剂显著提高了对浑浊度、CODCr、TN、TP的去除效果,并对腐植类有机物和溶解性微生物代谢产物具有一定的去除作用.磁性絮凝剂对pH的应用范围更广,磁絮体结构更加密实,沉降速度更快,经磁场强化絮凝后的出水水质CODCr、TN、TP满足《城镇污水处理厂污染物排放标准》(GB 18918—2002)一级A标准.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