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针对就塑料产品中存在的内应力提出了检测透明塑料产品内应力分布的思路,并简单介绍了光弹效应的基本原理,根据该原理说明了设计内应力检测仪的具体方法,设计出了结构较简单、可行的透明塑料内应力检测仪,给出了检测仪的结构图,列出了该检测仪所观测到的塑料产品中的各种内应力分布图,最后提出了该检测仪的其它用途.  相似文献   

2.
采用磁控溅射技术制备了Fe84Ga16薄膜并进行了退火处理,用SEM 和XRD研究了薄膜的显微结构和内应力,计算了溅射态和退火态薄膜的内应力。结果发现,溅射态和退火态薄膜都以A2相存在,并随着退火温度的升高,择优取向变得愈加不明显。与退火后的薄膜相比,溅射态薄膜内应力更大,且为压应力。低温退火后,薄膜内应力有一定程度的减小,随着退火温度的升高,薄膜内应力又逐渐回升,但回升的幅度不大。  相似文献   

3.
提出通过掺杂SiC颗粒来减小Ni微电铸层内应力的新方法,基于UV-LIGA工艺制作了纯镍电铸层和Ni-SiC复合电铸层,采用X射线衍射法测量微电铸层的内应力,分析SiC颗粒对微电铸层内应力的影响效果。利用L_9(3~4)正交试验考查了铸液中SiC浓度、电流密度、搅拌转速及电铸温度等工艺参数对复合电铸层内应力的影响。结果表明:掺杂SiC颗粒能有效减小微电铸层内应力,电流密度和铸液中SiC浓度对内应力的影响大于搅拌转速和电铸温度。复合电铸层内应力实验的最优工艺参数为:SiC浓度20 g/L,电流密度1 A/dm~2,磁力搅拌转速600 r/min,电铸温度50℃。  相似文献   

4.
王仲珏 《热处理》2005,20(2):47-48,54
内应力是造成高铬白口铸铁磨球在生产和服役过程中出现变异和失效的主要原因。论述了由凝固、组织转变、导热、制造工序等因素引起的内应力的产生机制,指出内应力的控制与消除是稳定和提高高铬白口铸铁磨球质量的根本途径。  相似文献   

5.
7075铝合金模锻件淬火残余内应力的消除   总被引:5,自引:0,他引:5  
为了消除7075铝合金模锻件淬火残余内应力,采用模压冷变形方法并利用X射线衍射技术测试了淬火态及经过不同程度的模压冷变形后锻件的残余内应力。结果表明,模压冷变形是消除7075模锻件淬火残余内应力的一种有效方法;淬火态锻件表面为压应力,模压冷变形后的表面为拉应力;4.6%的模压冷变形是模拟消除残余内应力研究的最佳值。  相似文献   

6.
采用电沉积法在Ni基体上制备Cu膜。悬臂梁法在线测量沉积Cu膜后的Ni基片挠度,由测得的挠度值计算出Cu膜内的平均内应力和分布内应力。结果表明,Cu膜内的平均内应力和分布内应力均随膜厚的增加而急剧减小。膜内的界面应力很大,而生长应力很小。基于改进的Thomas-Feimi-Dirac-Cheng(TFDC)电子理论,对由于界面电子密度调整而引起的Cu膜内平均内应力作出了初步估算。结果表明,理论估算结果与实验结果较接近。这说明理论计算模型具有较高的准确性。  相似文献   

7.
注射制品内应力分析及控制对策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从高聚物流变学的角度,深入分析了引起注射制品内应力的各种因素及其内在联系,并从制品设计、模具设计、塑料材料与成型工艺条件等方面给出了避免或减少制品内应力的相应对策。  相似文献   

8.
碳纳米管铅锡复合减摩镀层的内应力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采用复合电沉积方法在紫铜片上制备碳纳米管铅锡合金复合减摩镀层;用阴极弯曲法研究了电流密度和镀液温度对碳纳米管铅锡复合镀层内应力的影响;在不同碳纳米管浓度的镀液中制备了复合镀层的试样,用X射线衍射法测定了各复合镀层的内应力.结果表明,碳纳米管铅锡合金复合镀层的内应力随电流密度的增加而升高,但随镀液温度的升高而降低.保证电流密度和镀液温度不变,碳纳米管的含量为2g/L,复合镀层的内应力降至最低;碳纳米管在镀层中的弥散分布起到了应力传递作用,减少了应力集中而产生的微裂纹.  相似文献   

9.
分析了铸件加工前后工件内部的应力分布状态及内应力对工件变形的影响。根据具体的加工实例,提出了消除工件内应力影响的措施,避免加工后的工件产生变形而影响加工精度。  相似文献   

10.
67.研磨后的再回火工具中如果存在残余内应力的话,不但容易磨损,而且会降低机械强度,为此,需进行回火或冷处理。工具经热处理后,必定用研磨机研磨,在其表层就产生内应力。纵使用热处理消除内应力,但一经研磨仍会产生新的内应力。如果研磨之后不经任何处理  相似文献   

11.
Ni—W合金电镀层内应力的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杨中东 《表面技术》1995,24(6):13-15
研究了Ni-W合金电镀工艺组成对镀层内应力的影响。介绍了测量内应力的方法。当在一个合适的镀液组成范围时,可以获得应力相对较低的镀层。  相似文献   

12.
赵祖欣 《表面技术》1992,21(5):205-207
分析了镀镍工艺操作条件与镍镀层内应力的关系,用透射电子显微镜对镍镀层微观结构进行了观察。结果表明:镍镀层中存在大量位错。是产生镀层内应力的原因之一。  相似文献   

13.
本文着重研究镍沉积层内应力的影响因素,如溶液种类、主盐浓度、槽液温度、电流密度、pH值、添加剂、沉积层厚度等。通过镍沉积层内应力影响因素的试验,寻找出瓦特槽的最佳工艺条件。本文还简略地叙述了测量内应力的方法,并通过对镍沉积层的结晶取向分析,对内应力形成的机理作了初初的探讨和解释。  相似文献   

14.
文章研究了气压对射频磁控溅射法在硅基底上制备硅钼薄膜的影响,成功制备出单一的四方相二硅化钼薄膜,并通过X射线衍射仪、扫描电子显微镜及应力分布测试仪对退火前后的薄膜样品进行了结构和应力分析。结果表明:气压对薄膜的微结构和内应力有重大影响。随着气压的升高,薄膜的结构发生表化,内应力降低。经高温退火后,薄膜的晶化程度明显提高,内应力大幅降低。  相似文献   

15.
张定铨  何家文 《金属学报》1998,34(12):1273-1278
本文以Macherauch内应力分类法为依据,指出存在于各个晶粒的第Ⅱ类内应力(即微观应力)的值是一个随机变量。通常由X射线衍射线的线形分析获得的所谓微观应力值只是第Ⅱ类内应力的离差;而导致衍射线附加位移的伪宏观应力是其均值,综合两者才是材料中第Ⅱ类内应力的确切表达。  相似文献   

16.
本文通过生产实践,提出了拖拉机变速箱体产生裂纹的原因是内应力超过了抗拉强度所致。采用型内孕育,改善了铸件的组织结构,提高了抗拉强度,抵消了冷却不均匀所产生的内应力,消除了裂纹,提高了经济效益。  相似文献   

17.
通过采用不同的热处理工艺,对锻造后的TiAl基金属间化合物进行热处理,得到了含有不同等轴γ及片层(γ α)体积比的双态组织,并采用X射线衍射技术对试样进行内应力测定。实验结果表明,TiAl基金属间化合物合金中的内应力随显微组织及α2的体积分数的变化而变化,并对实验结果及产生内应力的原因进行了分析。  相似文献   

18.
采用数显静态应变仪及液压万能材料试验机对三种状态即退火、时效、不退火的HT200制动鼓进行了内应力分布测试及整体静载承载能力测试,并测量了几何天才的变化,结果表明:三种状态的制动鼓残存的内应力不足以使工件变形超差,且在内应力分布、整体承载及变形上差别不大,因此可以取消退火与时效,进一步减小内应力的方法是改善制动鼓的冷却条件。  相似文献   

19.
在对湖南、江西等厂调研的基础上,结合笔者多年的经验,提出了灰铸铁生产中,消除铸件内应力时应注意的几个问题。生产中只有严格控制加热速度、加热温度、保温时间以及冷却速度,才能有效地消除铸件内应力,保证产品质量。  相似文献   

20.
在对湖南、江西等厂调研的基础上,结合笔者多年的经验,提出了灰铸铁生产中,消除铸件内应力时应注意的几个问题.生产中只有严格控制加热速度、加热温度、保温时间以及冷却速度,才能有效地消除铸件内应力,保证产品质量.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