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40 毫秒
1.
辅助冷却复合地源热泵系统可行性分析   总被引:6,自引:0,他引:6  
对复合地源热泵系统在大型商业建筑和办公建筑的可行性进行了理论分析,并针对邯郸地区某一办公建筑冷热负荷不均匀性进行算例分析,结果表明辅助冷却的地源热泵系统在较炎热气候条件下对解决土壤热积聚、减少初投资、改善机组运行性能等方面具有优越性.同时,用计算实例说明校正设计方法对减少初投资和能耗方面所起的作用.  相似文献   

2.
复合地源热泵在冬冷夏热地区的可行性分析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采用辅助冷却复合地源热泵系统,可有效地降低初投资,提高系统的节能效果。本文介绍了冬冷夏热地区的气候与建筑能耗概况;对辅助冷却复合地源热泵系统在这个地区可行性进行了理论分析;并针对上海地区某一办公建筑,对比分析了辅助冷却复合地源热泵系统和无辅助冷却地源热泵系统的初投资和运行费用。结果表明,辅助冷却复合地源热泵系统在该地区减少初投资和运行费用方面具有明显的优越性。  相似文献   

3.
本文采用DeST软件对实际工程进行能耗模拟计算,对比分析地源热泵系统与常规能源系统的能耗区别. 分析表明地源热泵的初投资较高,但在运行费用与投资回收年限方面具有较大优势,且能效较高,系统寿命较长,应该得到大力推广和应用.  相似文献   

4.
地源热泵-供热空调特性及技术经济分析   总被引:9,自引:0,他引:9  
从节能分析出发,结合工程实例,对地源热泵系统即水源热泵系统和土壤源热泵系统与风冷热泵系统在技术性能和经济性能方面进行了对比.分析表明地源热泵系统性能参数比风冷热泵系统有较大提高;初投资和运行费用比风冷热泵系统节省24~30%左右.  相似文献   

5.
地源热泵经济性研究   总被引:6,自引:0,他引:6  
分析了对地源热泵空调系统进行经济性分析的必要性 ,进而结合地源热泵空调系统特点 ,提出了地源热泵空调系统负荷计算、方案设计、初投资计算、运行费用计算的方法 ,并利用工程实例进行计算 ,分析结果并提出展望。对地源热泵空调系统的开发应用具有一定参考价值  相似文献   

6.
分析了对地源热泵空调系统进行经济性分析的必要性,进而结合地源热泵空调系统特点,提出了地源热泵空调系统负荷计算、方案设计、初投资计算、运行费用计算的方法,并利用工程实例进行计算,分析结果并提出展望.对地源热泵空调系统的开发应用具有一定参考价值.  相似文献   

7.
通过南京地区某项目地源热泵空调系统工程,对地埋管地源热泵系统的技术合理性和经济可行性进行评估,并与水冷机组+锅炉系统进行比较,从经济学的角度研究地埋管地源热泵的技术,分别在初投资费用、经济性评价指标和能耗分析3个方面研究其经济效益,最后提出相关结论和建议,得出地埋管地源热泵技术系统的能源综合利用率较高,在经济性和运行费用上优于水冷机组+锅炉系统的结论.  相似文献   

8.
地源热泵的技术经济性评价   总被引:21,自引:0,他引:21  
针对地源热泵钻井费昂贵、初投资比普通供暖有空调高的问题,利用经济评价方法,以哈尔滨地区供暖面积10000m^2为计算对象,分析比较了地源热泵3种驱动源(电动机、燃气机、柴油机)、3种辅助热源(电锅炉、油锅炉、燃气锅炉)、共计9种系统组合的经济参数(初投资、年经营成本、年总成本、净现值,净现值率及投资回收期),分析计算得出燃气机驱动、190kW辅助燃气锅炉的地源热泵系统为最佳的结论。  相似文献   

9.
作为地埋管地源热泵的一种埋管形式—桩埋管,其推广应用不仅可减少了地源热泵系统的钻孔数量及钻孔需要的地面面积,并还能降低工程投资,加快施工进度.文章结合实际工程探讨了地源热泵系统采用桩埋管与室外埋管相结合的设计方法,并对该系统的经济性与节能性进行了分析和比较,结果表明:该系统具有良好的经济效益和社会效益.  相似文献   

10.
介绍了土壤源热泵空调系统的工作原理、优缺点.并通过工程实例,阐明了系统的设计方法.通过与常规空调方案的比较,对其能效和经济性进行了分析,得出土壤源热泵空调系统增加的初投资可在较短年限内回收,是一种高效节能环保的绿色空调系统.  相似文献   

11.
热管在生物反应器上的应用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热管作为一种高导热性能的传热装置,其工程应用范围日益扩大.本文结合实验针对如何将热管技术应用于生物反应器这一问题进行了较为详细的论述,同时指出了热管在生物化工领域内应用的光明前景.  相似文献   

12.
错位翅片板翅式换热器传热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紧凑式换热器的换热能力是通过翅片的扩展面和翅片对流体的扰流能力决定的,通过对错位翅片型板翅换热器的传热机理分析得出:错位翅片的相错排列翅片使流体在一个翅片上的边界层还未完全发展就被错位的翅片破坏,从而增强了流体的湍流能力。采用计算机编程对错位翅片型板翅换热器的传热固子、摩擦因子及翅片结构对传热性能影响进行了数值模拟对比研究。结果表明,错位翅片型板翅换热器是一种传热效率高、占用空间小、节省材料的新型换热器。在实际应用中为了有效的发挥错位翅片的作用,使其有较高的翅片效率,在需要较大传热系数的场合,选用高度小、翅片厚度大、有效长度短、间距小的翅片;相反,在需要传热系数较小场合以选用高度大、翅片厚度小、有效长度长、间距大的翅片为宜。  相似文献   

13.
为有效提高江河水冷热源的利用率,应用热力学第一、第二定律和湍流流动理论,讨论和分析了污垢对恒壁温小管径管内对流换热过程热力学性能的影响。分析结果表明,有污垢存在时,污垢层导热引起的熵产在管内对流传热熵产中占主要部分,而温差传热引起的熵产则相对较小,且在雷诺数较大,管径较小的流动中,会出现粘性流动引起的熵产大于温差传热引起的熵产;随雷诺数的增大和污垢热阻的产生,熵增率都是单调增加的。因此在利用江河水发展水源热泵时,要充分考虑污垢热阻对换热器性能的影响,尤其是污垢层导热热阻的影响。  相似文献   

14.
热管技术研究、发展与工业应用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介绍了一些热管技术在工程的典型应用,包括废热回收设备和工业过程设备.水碳钢热管技术在许多工程领域都得到了成功应用,如:用于废热回收、节能与环境保护的空气预热器和废热锅炉.液态金属高温热管技术在过程装备得到了广泛应用。高温热空气发生器和热管技术在化学反应器中也能发挥作用,如在氨合成塔中的应用.热管技术的成功应用是建立在热管技术的基础研究之上的,这些研究包括:热管内汽液两相流动与传热、热管传热极限、热管传热强化和热管材料相容性与热管的寿命等方面理论和实验研究.高效传热与传质的热管设备在许多工程应用领域将会得到越来越重要的应用.  相似文献   

15.
槽式太阳能集热器一维和二维传热数学模型是一组非线性代数方程,为改进求解的稳定性和计算精度,将槽式太阳能集热器一维和二维传热模型的求解看作有约束优化问题,建立了集热器传热过程求解的有约束优化数学模型,应用MATLAB软件优化函数fmincon进行求解。分析了传热流体入口温度及太阳能辐射热流密度变化对集热器性能的影响。采用fmincon函数求解集热器传热过程,计算速度快,计算过程稳定。分析表明,传热流体温度变化对集热器效率的影响大于太阳能辐射热流密度对集热器效率的影响。  相似文献   

16.
本文通过对电供热方式的分析和调研,认为电作为一种方便、洁净的能源,在供热领域有着很大的发展空间,伴随着峰谷电价政策的实施,必将进一步促进该领域科学技术突飞猛进的发展。特别是采用热泵和电热蓄能的供热方式以及冷热电联供方式,是电力资源用于供热的发展方向。  相似文献   

17.
针对管壳式换热器折流板背部存在流动死区的问题,对换热器壳程折流板的结构进行优化,并且通过数值模拟分别研究了折流板开圆孔和锥形孔对低温油封冷却器换热性能和压降的影响. 数值模拟结果表明,当壳程入口速度低于1.3 m/s,折流板开圆孔更有利于减小折流板背部流动死区,改善冷却器壳程的强化传热性能;当壳程入口流速大于2 m/s时,折流板开锥形孔更有利于冷却器壳程的强化传热. 折流板开圆孔和锥形孔均有利于减小冷却器壳程压降,两者对压降的影响无明显差别.  相似文献   

18.
A grate cooler is key equipment in quenching clinker and recovering heat in cement production. A two-dimensional numerical model based on a 5000 t/d cement plant is proposed to for a study on the gas-solid coupled heat transfer process between the cooling air and clinker in a grate cooler. In this study, we use the Fluent dynamic mesh technique and porous media model through which the transient temperature distribution with the clinker motion process and steady temperature and pressure distribution are obtained. We validate the numerical model with the operating data of the cooling air outlet temperature. Then, we discuss the amount of mid-temperature air outlet and average diameter of clinker particles, which affect the heat effective utilization and cooling air pressure drop in clinker layer. We found that after adding one more mid-temperature air outlet, the average temperature of the air flowing into the heat recovery boiler increases by 29.04°C and the ratio of heat effective utilization increases by 5.3%. This means heat recovery is more effective on adding one more mid-temperature air outlet. Further, the smaller the clinker particles, the more is the pressure drop in clinker layer; thus more power consumption is needed by the cooling fan.  相似文献   

19.
以新型的螺旋折流板换热器同普通的垂直折流板换热器,在水系统下进行了对比实验研究,并对实验数据进行了关联,得到了螺旋折流板换热器壳程对流传热系数的近似模型。实验结果表明,对水这样的低粘度流体,相同流量下单位压降的壳程对流传热系数,螺旋折流板约为普通折流板的2.4倍,显示螺旋折流板换热器是一种结构更加合理的新型换热设备,其优良的结构特点决定了其优良的传热性能,具有广阔的开发应用前景。  相似文献   

20.
热管性能评价准则探讨   总被引:5,自引:0,他引:5  
传统评价热管的传热性能的方法是比较热管的等效导热系数(有效寻热系数、当量导热系数、相当导热系数)的大小,其不足之处是几何因素与传热因素混在一起来评定传热性能。为此,在剖析传统评价热管的传热性能的方法的基础上,提出了用等效对流换热系数来评价热管性能,等效对流换热系数客观地描述了热管综合的传热能力,其值的大小可以作为判断热管传热性能优劣的标准。同时建立了相应的理论模型,从而使对热管性能的评价更加完善、更加合理。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