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46 毫秒
1.
具滋范  马金环 《黄金》1996,17(7):28-33
本文介绍了吉林省某金矿难选冶矿石提金工艺结果。该矿石难选冶的原因在于金嵌布粒度微细,且大量自然金以显微或超显微状态包裹在毒砂及黄铁矿矿物之中,另含有一定量的有机炭。试验采用原矿氰化-浸渣浮选-浸渣浮选精矿碱浸热压氧化-氧化渣氰化提金工艺,获得了金总回收率为90.50%~91.53%的结果.  相似文献   

2.
马尚文  马得民 《黄金》1998,19(9):37-40
祁雨沟金矿浮选混合金精矿金品位低、银、硫、铜、铅、铁等含量较高,用直接氰化法提金,浸金率低很,其中有价元素--银、铜、铜、硫不能直接回收。通过试验,提出一条新工艺,即沸腾焙烧-酸浸、盐浸-氰化,可以使金的浸出率达95.235,同时回收银89.77%、铜97.20%、铅94.20%以及大部分的硫和铁,使矿产资源得到综合透明和。  相似文献   

3.
洋鸡山金矿混合矿的处理采用了优先浮选铜、浮选尾矿再磨、氰化浸金、浸渣选硫的工艺路线,并就消除氰化浸出过程中可溶性铜的影响以及如何提高氰化浸出速度作了一定的探讨.  相似文献   

4.
大水清金矿氰化尾渣综合回收利用研究   总被引:8,自引:0,他引:8  
郑晔  冯国臣 《黄金》1998,19(1):43-45
大水清金矿氰化尾渣综合回收利用研究郑晔冯国臣邹积贞(冶金工业部长春黄金研究院)1引言内蒙古喀喇沁旗大水清金矿原生产采用浮选-金精矿氰化提金工艺。金精矿经氰化提金后,尾渣中还含有一部分有价金属,其中含铜1.5%~2.2%,含银250~350g/t,含金...  相似文献   

5.
过氧化氢湿法处理锰银矿工艺研究   总被引:3,自引:3,他引:0  
介绍了利用过氧化氢浸锰-氰化浸银新工艺处理锰银矿的工艺研究。当控制锰浸出率96%时,银的浸出损失率<2%;浸锰渣采用氰化法提银,NaCN用量1kg/t渣、浸出时间6h,银浸出率达94.96%。浸锰-氰化两步浸出银的回收率大于93%。  相似文献   

6.
洋鸡山金矿混合矿的处理采用了优先浮选铜、浮选尾矿再磨、氰化浸金、浸渣选硫的工艺路线, 并就消除氰化浸出过程中可溶性铜的影响以及如何提高氰化浸出速度作了一定的探讨。   相似文献   

7.
杨品清 《云南冶金》2001,30(4):12-14
针对大理某难选氧化银铜矿的性质,通过对浮选酸浸流程和酸浸浮选流程的对比,提出综合回收有价金属铜、银、铅的新工艺。  相似文献   

8.
刘智先  陈璟 《南方金属》2001,(4):25-29,39
河台金矿氰化浸渣中所含的铜采用浮选法回收。在浮铜作业前增加预处理作业和缓冲贮矿桶等工艺措施,使生产趋于连续、稳定。现场的浮铜回收率从20%-50%上升至75%以上,铜精矿品位从5%-15%上升至18%以上。  相似文献   

9.
按照常规硫化浮选工艺处理铜绿山难选氧化矿,选铜回收率一般为40%。采用制粒堆浸新工艺处理该矿石,铜浸出率可达到69.51%,金浸出率为72.46%。基于此,推荐了酸化制粒浸铜-氰化浸金-浸出渣回收铁的原则工艺流程。  相似文献   

10.
温建康  阮仁满 《黄金》1997,18(8):30-34
本文对安徽省某金矿磁黄铁矿型高硫含铜金矿石提高金铜回收率的工艺进行试验研究,采用了重选-浮选-氰化-浮选的联合工艺流程,取得了满意的结果,新工艺与原工艺相比,氰化钠耗量减少了3kg/t,浮铜捕收剂节省了75%,金铜回收率分别提高了5%和15%,同时综合回收了有价伴生组分硫,经济效益显著提高。  相似文献   

11.
吉林省某矿含铅金银矿石浮选工艺试验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郭宏  邢洪波  王学哲  任洪胜 《黄金》2011,32(4):36-39
对吉林省某矿含铅金银矿石进行了浮选工艺试验研究.根据矿石性质,针对矿石中金、银、铅品位较低的特点,试验采用原矿混合浮选-精矿氰化-浸渣浮选铅工艺流程,获得回收率:金83.80%,银51.19%,铅77.91%,硫73.59%.采用该工艺流程可实现就地产金银,同时综合回收铅硫.  相似文献   

12.
从高铜、高铅金精矿中氰化提取金、银的试验研究   总被引:3,自引:2,他引:1  
梁晓春  薛光 《黄金》2006,27(8):36-38
对用氰化法从高铜、高铅金精矿中提取金、银进行了试验研究。试验结果表明,在氰化浸出时,采用CaO+NH4HCO3作为pH调整剂,同时加入SD助浸剂,可有效地提高金、银的氰化浸出率。与常规氰化法相比,金、银的氰化浸出率分别提高15.85%和30.44%。氰化尾渣用浮选法选铅,焙烧-酸浸法回收硫和铜,酸浸渣作为制备水泥原料,实现了金精矿所有组分的综合回收利用。  相似文献   

13.
从锌浸出渣中浮选银基础条件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研究了湿法炼锌常规浸出工艺下酸性浸出渣的浮选性质,提出并讨论了从锌常规浸出渣中浮选回收银的关键条件,认为锌常规浸出的酸浸矿浆直接作为原矿浆用于浮选回收银的工艺路线优势明显,银浮选回收可以达到较好的回收率、产率和精矿品位指标,并能在浮选中同时有效富集回收金。  相似文献   

14.
研究了复杂金精矿焙砂酸浸—氰化工艺酸浸分铜工序铜浸出率,以及后续氰化过程金、银浸出率的影响。结果表明:在浸出温度363K、浸出时间3h、硫酸浓度1.0mol/L、搅拌转速300r/min、液固比4∶1的较优条件下,金、银、铜的浸出率分别为93.21%、83.25%、95.57%。硅酸盐包裹是造成银浸出率低的主要原因。无添加剂直接焙烧,氰化渣中硅酸盐包裹银占渣含银总量的60.30%;在焙烧过程中添加氢氧化钠可以有效降低硅酸盐对银的包裹,有效提高银的浸出率,氰化渣中硅酸盐包裹银仅占渣含银总量的27.56%。  相似文献   

15.
硫酸亚铁还原银锰矿提取银的工艺研究   总被引:1,自引:1,他引:0  
银锰矿是一种重要的含银矿物资源,综合回收其中的有价金属有重要的意义。文章研究了硫酸亚铁还原-氰化两段工艺处理银锰矿回收贵金属银,考查了浸出过程中主要因素的影响,在最佳条件下得出了锰的浸出率达98%和银的浸出率达91%的结果。  相似文献   

16.
江苏冶金研究所自一九八一年初开始对南京栖霞山铅锌锰矿付产硫精矿制酸的烧渣进行提银试验,通过一年来的小型试验,采用离析—浮选法取得了良好指标。冶金工业部在烟台召开的“三渣”综合回收方案论证会上决定推荐此流程,烧渣综合回收 Au、Ag、Fe 的工业性扩大试验。试验先后做了“直接浮选”、“氰化”、“食盐溶液浸出”及“离析—浮选—磁选”等方法的试验,对这种含银224克/吨、Au 1.33克/吨的烧渣采用“离析—浮选法”回收金银及  相似文献   

17.
苏强  王鹏程  谢建宏 《黄金》2012,33(5):44-46
对安徽某矿多金属硫化矿石进行了选矿试验研究。试验采用优先浮选铜工艺流程,获得铜精矿品位20.39%,铜回收率83.41%;硫精矿焙烧制酸,硫酸烧渣经氰化炭浸工艺回收金,氰化渣作铁精矿出售。浮选、氰化炭浸金总回收率达89.66%。  相似文献   

18.
采用一种新的烟尘处理工艺技术,综合回收分银炉精炼过程中产生的含银、含硒烟尘中的银和硒。该技术采用酸浸—浮选工艺,实现烟尘中银、硒与铅、铋、锑等杂质元素的有效分离。烟尘中的银浮选富集进入银精矿,硒则通过浸出进入溶液和浮选进入银精矿的方式加以回收。生产实践表明,银、硒的综合回收率分别达到95%、85%以上。  相似文献   

19.
云南某氧化铅银矿原矿矿石含Pb0.72%、Ag227.17g/t。经矿石性质分析可知,矿石中的铅主要以白铅矿形态赋存,银主要以自然银形态赋存,自然银整体嵌布粒度微细,部分自然银呈包裹态赋存于方解石中,不利于浮选回收。结合工艺矿物学分析及银浮选探索试验的结果,确定了浮选回收白铅矿-浮选尾矿氰化浸出回收自然银的选冶联合工艺。该工艺不仅可产出铅精矿,还大幅降低了处理成本,提高了银资源的综合利用率。推荐工艺产出铅精矿及银浸出液,其中铅精矿中铅回收率为63.01%,银回收率为21.64%;银浸出液中银回收率为62.78%,银总回收率为84.42%。  相似文献   

20.
刘德军 《有色矿冶》2002,18(1):20-23,26
在充分论证和试验研究基础上,采用混汞-浮选联合流程及适宜的工艺条件,在原矿品位为Au7.18g/t、Ag47.7g/t、Cu0.207%的情况下,获得了浮选混合精矿含Au54.00g/t、Ag509g/t、Cu3.13%,混汞加浮选回收率分别为Au90.53%、Ag95.98%、Cu97.67%的指标;全泥氰化金浸出率为84.60%、银的浸出率78.60%。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