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为了解小岭强渗漏带特征及小岭城中村改造项目对强渗漏带的影响,采用野外试验、遥感解译及电法勘探等方法,分析了小岭强渗漏带地形地质、植被覆盖度等,并计算了项目建设前后的地下水入渗量,结果表明:小岭强渗漏带东部地势高于西部地势;第四系覆盖层厚度较薄,在0~2.5 m,下部为基岩界面,地下水补给能力较强;植被覆盖情况较好,以中覆盖度和中低覆盖度植被覆盖为主,占整个流域面积的65.82%;按照多年平均降雨量计算,完全自然条件下,小流域地下水入渗量为95.13万m3/a,现状开发利用条件下地下水入渗量为85.92万m3/a,现状条件下地下水入渗量减少9.21 万m3/a,减少量占自然条件下地下水入渗量的9.68%;小岭村改造项目建设前后硬化面积减少0.026 km2,地下水入渗量增加0.62万m3/a,表明该项目有利于泉域补给区地下水入渗量的增加。研究结果对济南泉域保护和实现济南地下水资源保护与可持续利用具有重要的实际价值和意义。  相似文献   

2.
辽宁省建平县青峰山乡拟建水源地,文章依据现场勘探孔的资料和抽水试验资料,选择适合的计算方法,通过参数计算,均衡区确定,计算得到该水源地范围内地下水储存量为235.8万m~3/a。同时,通过对该开采区地下水径流量、降水补给量、地下水消耗量的计算,采用水均衡法,计算得到50%、75%和95%保证率下的地下水补给量分别为406.3万m~3/a、347.8万m~3/a、289.2万m~3/a,均衡差分别为381.4万m~3/a、322.9万m~3/a、264.3万m3/a。该结果为水源地开发、水资源科学合理的开发利用提供了理论依据和数据支持。  相似文献   

3.
以陕西省斗门水库试验段为例,通过野外取样及室内试验分析计算了库底沉积物的渗透系数,运用解析法求得了库区渗漏量和渗漏强度,采用数值法模拟了水库蓄水条件下的地下水流场变化。结果表明:库底沉积物渗透系数量级为10~(-3)m/d,渗漏强度约为14. 97 mm/a,库区东北部渗透系数及渗漏强度较大;库区渗漏量约为7 070. 05 m~3/a,约占总库容的4. 6‰,渗漏量变化受降水量影响较为明显;水库蓄水5年后区域地下水位整体抬升0. 1~0. 5 m,库区东北部地下水水力梯度明显增大,地下水流向发生偏转。  相似文献   

4.
马海盆地鱼卡河下游流域地下水均衡估算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梁健  梁康  娄华君  贾绍凤  刘圣 《人民长江》2016,47(16):43-47
鱼卡河下游位于柴达木盆地北部边缘的马海盆地,地下水是当地重要水源之一。通过搜集气象、水文资料及查阅相关文献,结合野外实地考查与试验,在掌握其水文地质基本特征的基础上,计算了其地下水系统2000~2013年的地下水均衡量。结果表明:对于流域内的地下水系统而言,河流渗漏补给是其主要补给源,约占总补给量的77.8%,而潜水蒸发是其主要排泄方式,约占整个系统排泄量的85.6%。流域内地下水年均补给总量为10 260.5万m~3/a,年均排泄总量为108 96.6万m~3/a,地下水均衡差为636.1万m~3/a,地下水位呈59 mm/a的下降趋势。研究结果对流域地下水资源量计算、地下水环境以及生态环境保护等均具有一定的参考价值。  相似文献   

5.
地下水数值模型中边界侧向补给量的精确性是决定模型可靠性的重要因素,进而也影响地下水数值模拟结果和预报结果的可靠性。为提高银川平原地下水数值模拟的精度,采用水文分析法提取贺兰山东麓子流域面积,由前人不完整统计的雨洪量与子流域面积资料,类比推算贺兰山东麓雨洪水入渗量,并与遥感计算结果进行对比验证,结果表明:基于流域水文分析的计算结果为4 828.3万m~3/a,基于遥感的计算结果为6 208.6万m~3/a,取二者平均值5 518.5万m~3/a作为地下水模型中山前侧向补给量。  相似文献   

6.
杨菊  熊康宁  肖时珍 《人民长江》2018,49(18):38-44
为掌握世界自然遗产地赤水丹霞植被覆盖的时空变化特征,选取1988,2003,2009,2011,2014年8~9月5个时期Landsat TM/OLI遥感影像,以像元二分模型估算提取植被覆盖度,结合海拔、坡度、坡向等地形因子和人类活动影响来探索赤水丹霞植被覆盖度时空变化规律。结果表明:26 a间,赤水丹霞植被覆盖度明显恢复和提高,不同等级的植被覆盖度有小幅度转移变化,海拔、坡度和坡向在不同程度上影响各等级植被覆盖度的时空分布,海拔1 600 m以下的低山、低中山趋向高植被覆盖度;植被覆盖度较高区域主要分布于坡度16°以上;阳坡、半阳坡获得的太阳辐射能较多,阳坡的植被覆盖度明显高于阴坡。人类活动对赤水丹霞植被覆盖变化的破坏和建设作用同时存在,缓冲区的旅游设施建设和城镇化发展导致遗产地植被覆盖度受到明显干扰,退耕造林、关停矿山等一系列遗产地保护措施促进了遗产地的植被覆盖度提高。研究成果可为赤水丹霞世界自然遗产地的生态环境保护和可持续发展提供一定的参考。  相似文献   

7.
利用地下水-地表水半松散耦合数值模拟方法, 选取北京市苏密怀地区为典型地区, 以长时间序列 SWAT 模型获取的平原区地下水补给量和山区对平原区地下水补给量作为传递变量, 分别代替 MODFLOW 模型中降雨入 渗补给量和山前侧向补给量的研究思路, 建立半松散式 SWAT2MODFLOW 耦合模型, 利用地下水位校验耦合模型 并对苏密怀地区地下水水量平衡进行分析。结果表明: 该方法可以提高地下水模型的精度, 耦合模型较传统算法计 算得到的降雨入渗补给量减少了 01 54 亿 m3 / a, 反映出当下垫面条件发生变化和包气带厚度增加时, 含水层的降水补给量减少。本研究为水资源的准确评价提供技术支持。  相似文献   

8.
以趵突泉泉域为例,采用水量均衡法和数值法两种方法,对两种典型边界条件下的水均衡进行计算,结果表明:在对断裂-分水岭边界确定的趵突泉泉域进行数值模拟时,需要充分考虑地表水与地下水之间密切的水力联系以及两者之间的转化关系,对降水入渗补给量进行合理折算,提高水均衡计算的准确性。水量均衡法结果表明断裂边界泉域与断裂-分水岭边界泉域的均衡差分别为3 626.0万m~3/a和3 061.4万m~3/a;而利用数值法,均衡差分别为4 467.1万m~3/a和3 699.6万m~3/a。研究结果为趵突泉泉域水资源评价工作提供了科学依据。  相似文献   

9.
为了评价“退耕还林(草)”等生态工程实施以来陕西省不同地貌类型区的植被覆盖变化,基于2000—2017年MODIS数据,采用像元二分模型估算了陕西省植被覆盖度,研究了不同地貌分区植被覆盖度时空变化及其影响因素。结果表明:①18 a来,陕西省植被覆盖度整体呈增加趋势,其中风沙过渡区、黄土高原区增加幅度较大,秦岭山地、汉江盆地与大巴山地增幅较小,关中平原则呈减少趋势。②全省38.88%的区域植被显著改善, 8.49%的区域植被显著退化,黄土高原区为主要改善区,关中平原区及其它地貌类型区的城市周围植被退化。③降水与气温对植被覆盖的影响存在空间差异,黄土高原区植被覆盖度与降水和气温分别以正相关和负相关为主,秦巴山地高海拔地区则均以负相关为主。④相对于地势低缓区域,地势高陡区域植被覆盖度更高,阴坡植被覆盖度较其它坡向高。研究结果将为陕西省生态环境保护分区实施提供科学依据。  相似文献   

10.
通过采用水均衡分析法,对策勒县地下水各项补给量、排泄量、地下水总补给量、总补给量进行计算,该县地下水补给总量为2.564 6×108m3/a,地下水排泄量为2.553 4×108m3/a;通过补排平衡可以看出,该地区地下水补给量大于排泄量,处于正均衡状态,未出现超采现象。  相似文献   

11.
《人民黄河》2014,(12):58-61
为了对内蒙古巴彦浩特水源地地下水资源状况进行评价,对水源地的地下水资源总量、可开采量及水质进行了计算和分析。结果表明:利用水均衡法计算得到巴彦浩特地下水总补给量为687.573万m3/a,总排泄量为728.673万m3/a,总补给量与总排泄量的差值为41.100万m3/a,占总排泄量的5.98%,计算结果与实际比较符合;采用开采系数法、抽水试验法、水位恢复法计算得出地下水可开采量分别为541.858万、596.758万、621.234万m3/a,选取最小值作为水源地可开采量;开采井的水混合后的水质分析表明,氯化物含量超标,供水过程中应对氯化物进行处理。  相似文献   

12.
<正>1.水资源现状1.1水资源总量博野县多年平均水资源总量为3127万m~3,其中地下水资源总量为2997万m~3,地表水渗漏补给量为421万m~3。地表水资源主要来源于大气降水和由降水产生的自产地表径流量。我县河川径流量为551万m~3。人均水资源量为124m~3,不足我省人均水资源量311m~3的50%,是水资源极度匮乏地区之一。全县平均年(P=50%)水资源总量为3291万m~3,偏枯水年(P=75%)水资源总量为2267万m~3。1.2可供水量年水资源总量为地表水与地下淡  相似文献   

13.
通过滑石沟路坝工程渗漏监测,计算不同库水位下渗漏量,找出主要渗漏段,分析渗漏原因,提出应对措施。在滑石沟库坝上游、下游设置监测断面,监测降水、蒸发、沟水、地下水等要素变化,采用水均衡法、理论公式法、有限元法、实际监测法四种方法计算监测期内库坝渗漏量,分析渗漏原因。以上四种方法的加权平均结果为日均渗漏量870 m~3/d。依据监测成果分析,路坝工程渗漏属于坝下基岩风化带渗漏,主要渗漏段在坝的左岸(桩号0+512.4~0+829.9之间)中及主河槽破碎带。在高水位时坝体渗漏量大,坝体安全可能存在较大风险。  相似文献   

14.
坝塘水利枢纽位于云南省昆明市东川区,由引水工程、蓄水工程和输水工程3部分组成.蓄水工程地处河间地块,为一天然溶蚀洼地,四周存在低邻谷.库盆西部分布二叠系上统玄武岩,岩性致密;东部为二迭系下统栖霞、矛口组灰岩,为库盆主要渗漏区,其上覆盖第四系洪残积岩溶渗漏块段,厚度3~21 m,透水性较强.通过对库区采用复合土工膜、混凝土防渗墙和喷射混凝土的联合防渗处理措施,解决了库盆的渗漏问题,成为岩溶地区无坝水库建设的又一成功例子.  相似文献   

15.
《人民黄河》2016,(3):144-148
长期渗漏是导致灵渠秦堤塌陷病害的主因,严重影响了灵渠的保护工作。以飞来石段秦堤为研究对象,分析地下渗流场及渗漏原因,评价相应治理措施的效果。对秦堤的渗漏问题进行了现场勘查,评价了区域工程地质和水文地质条件。采用防渗墙来封堵渗漏通道,并布置地下水位观测孔进行地下水监测。建立地下水渗流场的数值模型,模拟自然条件下的地下水渗流,将模拟结果与监测数据对比,验证模型的准确性。进行不同工况下的地下水渗流模拟,对比分析设置防渗墙后渗流场的变化。模拟得到防渗墙的等效渗透系数分别为7×10-7、7×10-7、7×10-8m/s,封堵了渗漏通道,改变了渗流途径。治理后,河间地块的每延米渗流量由2.640 m3/d减至0.176 m3/d,减少了93.3%。分析表明:水位高差大、渗流途径短、砂卵石层及灰岩中的岩溶裂隙渗透性强是该区域发生渗漏的主要原因,利用高压旋喷桩形成防渗墙可有效治理渗漏。  相似文献   

16.
依兰县农村饮水安全工程建设与管理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正>1概况依兰县位于黑龙江省中东部,隶属于哈尔滨市。总面积4 616 km2,其中:耕地面积17.65万hm2。总人口40万人,其中农村人口26.67万人。按地理特征分类可划分为浅山区、丘陵区、河谷平原区。由于地形、地质条件复杂,给农村人畜饮水带来了众多不利因素。依兰县地下水总贮藏量为72亿m3,地下水总补给量3.84亿m3/a,地下水可开采量为3.01亿m3/a,现状可开采量0.57亿m3/a,剩余可开采量2.05亿m3/a。  相似文献   

17.
文章通过相关资料和试验数据选取了有关水文地质参数,运用水均衡理论对兰考县地下水在多年内平均排泄量和补给量计算。结果显示兰考县地下水处于正平衡,浅层地下水资源的可开发利用量为9.51万m~3/d,中深层水可开采资源量为7.89万m~3/d,开采系数为0.83,其中主城区开采系数为1.77,超采较为严重。  相似文献   

18.
随着社会发展,人们对水资源的需求日益增加,在强岩溶区修建水库势在必行,而强岩溶区的水库渗漏问题往往又成为水库建设的制约因素。分析强岩溶区的水库渗漏条件工作较复杂,难度较大。文章在分析湘西强岩溶区龙潭河水库的渗漏条件时[1],采取水文地质调查和地下水示踪试验为主,结合少量的钻探工作,取得了满意的效果,为分析强岩溶区水库的渗漏条件提供了思路及方法。  相似文献   

19.
《水科学与工程技术》2009,(4):F0004-F0004
项目简介 黄壁庄水库副坝地基渗漏地层存在埋藏深、厚度大、渗漏强的特征。从坝顶算起,其渗漏深度一般为50~60m,最深达70m;渗漏地层厚度一般为30~40m,最厚达50m;地层中存在多处强渗漏带,渗透系数最大达450m/d。强渗漏地层不仅使水库年平均损失水量7200万m^3,更为严重的是造成副坝铺盖、坝顶严重裂缝和坝基渗透破坏,  相似文献   

20.
研究白洋淀对区域地下水的补给量,对雄安新区生态水城的建设具有重要意义。目前对湖水与地下水补给量的计算,主要基于同位素测试以及水位和水温长序列监测等方法,具有较高的计算成本和局限性。以人工甜味剂为示踪剂,在查明安赛蜜、三氯蔗糖、糖精、甜蜜素4种典型人工甜味剂在白洋淀和浅层地下水空间分布的基础上,通过构建白洋淀的金龙淀内安赛蜜时序特征,结合淀内补排特征和气象监测数据,厘清金龙淀对地下水的补给量。计算结果显示:4种人工甜味剂在地下水中的平均浓度分别为0.11、0.14、0.04、0.05μg/L,在白洋淀内的平均浓度为1.16、2.17、0.21、0.38μg/L。金龙淀内安赛蜜浓度在监测时间段内介于0.73~1.31μg/L,其向地下水的渗漏率为0.75×10~4m~3/d,年渗漏量为273.75×10~4m~3。研究结果表明:在研究区南部和白洋淀内水环境受人类活动干扰最为严重,在后期的水生态环境保护和治理中需对该区域进行重点研究;白洋淀是雄安新区地下水主要补给来源,其对区域地下水量和水质均有重要影响,精确刻画白洋淀与地下水的交互补给作用,能够为雄安新区水资源的科学调控提供重要支撑。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