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533 毫秒
1.
三角洲网河的水流除受上游径流的影响外,还受海洋潮汐的影响,位于这些地区的建设项目水资源论证,其中的水源水量论证比较复杂,且有别于其他在内河河道取水的建设项目.该文以黄埔电厂"上大压小"超超临界燃煤机组工程取水水源论证为例,在对取水河道的河流、水系的基本特征进行分析的基础上,通过对珠江三角洲网河近年水文特性变化的分析并结合实测资料,分析计算了取水河道不同频率的径流量及洪枯水涨落潮量,合理论证了项目取水的可靠性和可行性.文中对南方水网地区的咸淡水水源论证方法的探讨,可为类似地区水源论证提供参考.  相似文献   

2.
孙娟 《水利科技与经济》2013,19(6):80-81,84
在分析建设项目区域水资源状况的基础上,确定水资源论证等级及论证范围,进行取用水合理性分析,论证取水水源,分析取水和退水的影响。结果表明,建设项目取用水合理,取水水源是可靠和可行的,建设项目取水对区域水资源和其他用户无影响,建设项目退水不会对水功能区和第三者产生影响。研究成果为有关水行政主管部门办理取水许可提供科学依据。  相似文献   

3.
跨流域调水工程因调水量大、涉及范围广,其水资源论证具有一定的难度和复杂性。以引汉济渭工程为例,探索跨流域调水工程水资源论证的方法。根据引汉济渭调水工程的特点和建设项目水资源论证导则,结合该项目的取退水方案,合理确定了水资源论证等级,分析了取水所产生的影响,并提出了引汉济渭工程取水水源论证结论。结论表明,引汉济渭工程近期水平年从汉江多年平均调水10亿m3基本可行。该结论为引汉济渭工程水资源论证报告书采用,为项目获得取水许可提供了依据,对跨流域调水工程的水资源论证具有一定借鉴意义。  相似文献   

4.
张伟 《吉林水利》2014,(12):23-25
文章结合恰卜恰镇工程供水方案的设计论证,从供水工程的水源选择,取水口比选,交水水点及水厂、以及取水方案选择等因素,通过技术和经济比较分析,确定恰卜恰镇水源工程的供水方案。  相似文献   

5.
本文就吉林省桦甸市上八道四级水电站工程取水水源论证范围内地表水数量与质量进行了分析、计算和评价,主要论证取水断面不同保证率下的来水量、引用量、发电水量和取水可靠程度,从而对建设项目地表取水的可行性与可靠性做出评价。  相似文献   

6.
河南省襄城县第二水厂以地下水为水源,需进行水源论证和影响评价。论证工作以水源地所在的水文地质单元(地下水系统)为分析范围,以水源地开采的影响范围作为论证范围,依据水源地水文地质详查资料,通过对取水水源的可靠性与可行性分析,以定量计算分析为主,详细论证了项目运行过程中的取水水源及取水影响范围和影响程度,同时结合地下水资源特性提出了地下水水源地水资源保护措施。  相似文献   

7.
某生物质热电联产建设项目取水水源主要为丹江口水库地表水、宋岗陶岔电灌区工程供水和工业园区污水处理厂中水、前河地表水和项目区地下水等。文章对水源方案中涉及的水资源条件、取水水源方案、水源配置的合理性以及工业园区污水处理厂的中水水源、中水水质等内容进行论证分析。  相似文献   

8.
取水可靠性是引水工程正常运行的主要影响因素,合理选择取水水源位置是确保取水可靠性的前提。文章通过对新疆车尔臣河取水水源工程现状的调查梳理,总结研判取水工程存在的主要问题,本着取水水源含沙量应分别满足灌溉和城乡用水需求的原则,从工程建设投资、工程“等效益”等方面进行引水水源方案比选,分析推荐的水源的安全可靠性和取水水量的保障率,以及方案布局的优缺点,可为多泥沙河流引水水源布置提供技术支撑,为类似工程提供借鉴。  相似文献   

9.
通过对新疆奇台县某电厂水资源论证报告书编制,对水资源论证报告所涉及的分析范围的确定、取水水源论证的深度、取水和退水影响分析的层次、节水等内容进行实例分析,对项目取水和退水方案的影响分析论证,认为电厂取用县城城市污水处理厂的中水和喇嘛湖梁工业园区供水管网的原水,不会对其他用水户及区域水资源产生影响。  相似文献   

10.
为充分保证义县城区供水,需规划建设应急备用水源。根据项目实施方案,该工程主体为直径8 m大口井1眼,补水渗渠765 m,泵房一座。通过对建设项目地区水文地质条件、论证范围水均衡、取水建筑物设计及水质等计算分析,得出了建设项目取水可行结论。  相似文献   

11.
针对跨流域引水工程中受水水库引水与供水联合调度问题,建立了供水量最大与引水效率最高的多目标联合调度模型,并将其分解成两个单目标调度模型,应用长系列模拟优化的方法, 求解受水水库引水与供水联合调度图及其调度规则。以大伙房水库输水应急入连工程规划为基础,采用本文建立的模型方法对其受水水库碧流河水库进行实例研究,先后求解引水后水库最大可供水量以及如何高效引水的问题。结果表明,进行联合优化调度后,可提高跨流域引水的有效性,从而增加受水水库的综合效益。  相似文献   

12.
应对调水工程水源地因保护水源而失去发展机会给予补偿.为了制定有效的补偿方式,实现水源地自身发展的“造血”功能,保证水源地生态、经济、社会和谐发展,通过对Nash均衡博弈模型内的主体利益分析,结合陕西商洛水源地实际情况,提出了建立补偿资金支持体系、开发循环经济及生态旅游资源、加快生态移民搬迁、建立对口帮扶新机制4种水源地补偿方式.  相似文献   

13.
大伙房水库是保障辽宁中南部城市社会经济发展的重要水利工程,而径流条件是影响大伙房水库功能发挥的关键因素。依据大伙房水库及引调水水源区31a的长系列(1980~2010年)径流资料,采用数理统计法及Copula函数分析大伙房水库及引调水水源区径流特点及其分期丰枯补偿特性,基于此,对大伙房水库跨流域引水条件进行系统总结。结果表明:引调水水源区与大伙房水库在全年、春季、汛期、枯水期的径流丰枯同步遭遇概率均在70%以上;引调水水源区在各分期内有62.5%的概率可为大伙房水库提供径流补偿。在今后的研究中,应结合大伙房水库自身多年调节的性能,进一步研究不同径流补偿条件下的引水策略,制定丰、平、枯水年径流补偿条件下的引水调度线。研究结果可为水库经济引水及综合效益发挥提供参考。  相似文献   

14.
南水北调中线工程是我国超大规模跨流域调水的重大工程。水源区的水环境状况直接影响到调水安全和工程的成败。陕南的汉江、丹江流域是水源区的腹地。本文以定性与定量相结合的方式,从自然环境、自然灾害、水土流失、植被覆盖、水质水量和经济发展等方面分析了陕南水源区的水环境现状。水源区水资源丰富,社会经济发展水平低,调水环境面临巨大压力。只有处理好水源区社会经济发展和水环境保护的关系,才能有安全可靠、持续发展的输水环境。  相似文献   

15.
宋凯  邓军  卫望汝  杨正丽 《人民长江》2018,49(10):109-114
都江堰水利工程是人类历史上无坝取水工程的典范。研究分析了都江堰工程的布置特点以及引水防沙原理,与现代分流拦沙技术相结合,应用于我国西部山区某河流的取水枢纽布置。通过模型试验,在河道主流中心位置布置人工岛,将河道分为内江和外江,模拟枢纽的取水防沙效果。结果表明:在内江入口处设置拦沙坎减小了进口附近河段的流速,有效阻碍了泥沙进入,不影响工程取水效果;受拦沙坎影响,内江流速小于天然河道,但由于人工衬砌的内江底部糙率小于天然河道,泥沙随水流一起向下游运动,在弯道环流下大部分泥沙沿人工岛一侧运动并从飞沙堰排入外江,少量进入取水口泥沙沉积在沉沙池。  相似文献   

16.
实现跨流域和谐调水支撑性技术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钮新强 《中国水利》2010,(20):29-31,35
跨流域调水直接关系到调水区与受水区的经济社会发展和当地居民生产生活,和谐调水直接关系到工程的可实施性。工程的规划、实施需要从整体方面系统考虑社会效益和经济效益。本文结合南水北调工程设计,就跨流域和谐调水规划设计中需要重点研究的技术问题进行了概要介绍。  相似文献   

17.
上海长江口取水口、排污口和水源地规划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为有序开发长江口,管控沿江取水口和排污口布局,保障水源地安全,根据长江口水环境容量、水功能区划分,参照长江口水质模型计算结果,将长江口水域划分为取水口分区和排污口分区,提出了取水口、排污口规划布局和调整方案。并进一步提出了上海市水源地规划布局以及长江口水源地战略设想。研究表明,合理布设取水口、排污口,减少陆域入江污染负荷,对于保护长江口水环境具有重要作用;长期坚持"两江并举、多源互补"是上海市长期坚持的水源地战略,进一步完善长江口水源地格局、谋划战略水源地,对于上海乃至长江经济带的可持续发展具有十分重要的支撑作用。  相似文献   

18.
引江补汉工程是南水北调中线工程的后续工程,太平溪方案受益区涉及湖北省11个地市,占全省国土面积的1/3。依据2019年国家最新节水要求,基于节水进一步论证湖北省关于引江补汉的用水需求,从而为计算工程规模提供依据。本文对受益区规划水平年基于节水的需水量进行了预测,以保证受益区内各地市需水量在用水总量控制指标之内。分析过程中所采用的方法和思路可为其他调水工程的规模论证提供参考。  相似文献   

19.
以昆山主城及周边区域为研究对象,在合理确定水质改善目标的基础上,依托流域、区域水文水力资料,宏观确定引排格局、引水水源和水量,结合已有规划和现状工况设计活水畅流方案情景,并通过MIKE11水动力水质数学模型进行微观模拟验证和决策分析,提出活水畅流工程建设布局及调度方案,旨在对其他平原河网地区开展引调水改善城市水环境提供借鉴。  相似文献   

20.
为了充分发挥工程效益,保护水源区环境,在对工程影响地区水源地进行全面调查和分析的基础上,分析、预测和评价新建工程对当地水源保护区可能造成的影响,并以实际工程为例,在混合过程段采用二维稳态水质混合模式对其进行影响预测分析,同时根据预测分析结果提出对策和措施,为项目决策和水源区保护提供科学依据.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