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18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99 毫秒
1.
运用矿物岩石学、沉积岩石学、储层地质学等多学科理论,结合岩心、薄片、物性分析以及测试分析等多种资料,对开江-梁平海槽南段飞仙关组三段储层岩石学特征、空间类型、孔隙结构特征、物性特征等进行了研究,认为研究区飞仙关组三段储层为鲕滩相沉积,岩性主要为鲕粒灰岩、鲕粒云岩,储集岩大部分表现出渗透率低的特征,鲕粒云岩的孔隙度相对较高;并分析了储层发育的主控因素,认为白云石化作用和溶解破裂作用是影响储层发育的重要因素。  相似文献   

2.
川东北部地区飞仙关组沉积相对鲕滩储层分布的控制   总被引:12,自引:1,他引:11  
川东北部地区飞仙关期属于川东碳酸盐台地的一部分,位于长兴晚期-飞仙关早期发育的开江-梁平海槽的东北侧。飞仙关组鲕滩储层主要是鲕粒坝(滩)经云化及溶蚀作用改造后形成的残余鲕粒云岩类孔隙性储渗体,是四川气田目前勘探的重点区层。储层的分布明显受沉积相带控制,鲕滩储层随沉积相带的演化在纵横向上不断迁移。在目前3750km^2的探区内,庞家山-月溪场-紫水坝一线以西为储层发育的最有利区,向北东方向储层物性变差。这已被目前的勘探实践所证实。  相似文献   

3.
开江-梁平海槽中-北段飞仙关组鲕滩气藏勘探已在多个区块取得重大突破,而海槽南段的勘探进展有限,其储层面貌及分布的控制因素不明确。基于录井、岩心、岩石薄片和碳、氧、锶同位素、主量与微量元素等测试资料,根据矿物组成、晶粒大小和孔隙成因类型,在开江-梁平海槽南段飞仙关组鲕滩识别出粒间孔型鲕粒灰岩(A型)、铸模孔型鲕粒灰岩(B型)、粒间溶孔型鲕粒白云岩(C型)、铸模孔型鲕粒白云岩(D型)、细晶白云岩(E型)和粉晶白云岩(F型)6种储集岩类型以及鲕粒灰岩储层、鲕粒白云岩储层和晶粒白云岩储层3类储层。鲕粒灰岩储层分布在台缘带和台内。台缘带鲕粒灰岩储层岩石类型为粒间孔型鲕粒灰岩,储集空间以残留粒间孔为主;台内鲕粒灰岩储层岩石类型为铸模孔型鲕粒灰岩,储集空间主要为铸模孔或粒内溶孔。鲕粒白云岩储层仅发育在台缘带,储集岩类型为粒间溶孔型鲕粒白云岩或粒间溶孔型鲕粒白云岩与铸模孔型鲕粒白云岩的组合。晶粒白云岩储层仅在台缘带发育,储集岩类型为细晶白云岩或粉晶白云岩,储集空间以晶间孔为主。飞仙关组鲕滩储层整体为低孔、低渗,鲕粒白云岩储层与晶粒白云岩储层、细晶白云岩与粒间溶孔型鲕粒白云岩的储集物性相对较好。组构选择性溶蚀作用和同生成岩阶段-早成岩阶段中等盐度海水主导的渗透回流白云石化作用是飞仙关组鲕滩储层与储集岩类型多样化及其分布规律的主要控制因素。  相似文献   

4.
大量地研究成果证实了飞仙关组鲕粒滩体是沿广旺-开江-梁平海槽两侧,具有规律性、区域性分布特征。但有鲕粒滩发育,未必就有储层发育。事实上,鲕粒滩体最终发育成为具有工业价值的储集层,它与多种地质因素是否叠加在一起至关重要。为什么鲕粒云岩储层的物性条件远好于鲕粒灰岩储层的物性条件?该通过两类储集岩演化为储层的过程中,对影响其发育的主要控制因素进行了研究与总结,认为:台地边缘角鲕粒滩(坝)相和台地内鲕粒滩、点滩相,是鲕粒储层发育的物质基础;混合水白云岩化作用和溶蚀作用是优质储层发育的两大关键作用,而构造作用促成了鲕粒储层裂缝的产生、缝洞系统的形成和产能的提高。  相似文献   

5.
川东北飞仙关组鲕滩储层分布规律、勘探方法与远景预测   总被引:82,自引:7,他引:75  
20世纪末在四川盆地东北部发现了渡口河等以孔隙性鲕粒白云岩为储层的飞仙关组气藏.这些储层的分布与飞仙关组鲕粒滩的分布规律有关.研究表明当时的古地理格局控制了飞仙关组鲕粒滩的分布,因而影响着鲕滩气藏的分布.研究区的鲕粒滩集中分布在环早期开江-梁平海槽的碳酸盐岩台地边缘,它们随着碳酸盐岩台地沉积区的扩大和开江-梁平海槽的消亡而发育迁移,形成了宣汉黄金口-开县地区、达县-梁平地区等几个鲕粒岩集中发育区块.由于孔隙性鲕粒白云岩的形成与混合水白云石化作用和深埋藏溶解作用有关,故储层呈大小不等的透镜状分布在致密的鲕粒灰岩中,使鲕粒气藏具有岩性-构造复合圈闭的特点.孔隙性白云岩储层的声速平均5 540 m/s,致密灰岩的大于6 200 m/s,故在地震剖面上储层表现为在一定层位的弱反射背景出现的一段连续的强振幅反射.因此,鲕滩气藏的勘探可遵循"占边缘、找亮点、套构造"的思路进行综合预测勘探.除目前重点勘探的五宝场地区外,宣汉黄金口-万源区块和达川-梁平区块是很有希望的勘探后备区块,万源-南江区块和广元-昌平区块是鲕滩气藏勘探的远景区块.  相似文献   

6.
经地质研究认为,海槽的发育对飞仙关组鲕粒岩、鲡粒云岩的分布具有明显的控制作用。铁山、双家坝构造与川东北的渡口河、罗家寨构造等同属于开江-粱平海槽台地相沉积。因此,铁山、双家坝构造也应在飞仙关组具有很好的鲕滩储层。文中从地质、测井资料分析出发,利用Strata软件对铁山、双家坝飞仙关组进行了储层预测研究,基本搞清了铁山、双家坝飞仙关组储层的发育及分布状况。  相似文献   

7.
通过岩心观察、微观薄片鉴定、扫描电镜等资料,在层序划分基础上对四川盆地开江—梁平海槽东侧飞仙关组的储层特征及控制因素进行了研究。研究结果表明:(1)铁山坡—普光地区飞仙关组储层以鲕粒云岩和细粉晶白云岩为主,渡口河—七里北地区以(含砾屑、砂屑、豆粒)鲕粒白云岩为主,鲕粒岩原始结构组分保存更好。(2)研究区储层具有多期次发育特征,铁山坡—普光地区储层在ssq1,ssq2,ssq3层序均有分布,具有发育早、厚度大、分布面积广的特征,Ⅰ,Ⅱ,Ⅲ类储层均发育;渡口河—七里北地区储层发育在ssq2,ssq3层序,发育较晚、厚度小、分布面积有限,以Ⅱ,Ⅲ类储层为主。(3)研究区沉积古地貌及海平面升降控制了鲕滩储层发育的期次、厚度等,在ssq1沉积中晚期海平面开始下降时,古地貌高地开始发育鲕滩储层,厚度大,白云石化作用明显。(4)研究区内陡坡型和缓坡型台缘斜坡带,水体能量的强弱控制了鲕滩沉积物类型,为成岩期溶蚀作用和白云石化作用奠定了物质基础,进而控制了储层的物性和规模。  相似文献   

8.
根据川东地区飞仙关组已钻资料,对飞仙关组的鲕滩气藏控制因素及储集条件进行了研究。研究表明:飞仙关组的鲕滩气藏控制因素为沉积相、白云石化作用和埋藏溶解作用;从飞仙关组的鲕滩气藏储集条件看,鲕滩气藏多为构造圈闭气藏,保存条件良好。飞仙关组鲕滩气藏成藏条件的关键因素是储层与圈闭。在以上研究的基础上,综合沉积相、成岩相、烃类运聚优势相、局部构造、钻井显示和油气测试结果等因素,对川东的北部地区进行了有利区带预测和划分,即环开江—梁平海槽外缘分布的川东碳酸盐连陆台地边缘鲕粒滩发育区、环开江—梁平海槽内缘分布区是川东飞仙关组鲕滩气藏有利分布区。  相似文献   

9.
四川盆地北部开江-梁平海槽边界及特征初探   总被引:22,自引:6,他引:16  
开江-梁平海槽控制着川北地区飞仙关组台缘鲕滩的分布。在地震剖面上,东侧边界为断点、西侧为上超点;在沉积岩石学方面,发育代表盆地相的薄层泥灰岩和代表斜坡相的碎屑流沉积;最早沉积的台缘鲕滩位于江油-梓潼-南充-邻水-垫江一线;飞仙关组在海槽西侧沉积厚度大于600 m、东侧大干500 m的区域为盆地相沉积。综合多方面的资料, 基本确定开江-梁平海槽的边界:西侧大致为青林1井-白龙1井-思1井-龙会1井一线;东侧为天东10井-川岳83 井-川涪82井一线。海槽东侧边界由断裂形成,随海槽的关闭,其边界位置相对变化较小;海槽西侧边界由斜坡形成,随海槽的关闭,其边界位置逐渐变化。预测川北地区台缘鲕滩发育面积可达3×104km2。在海槽西侧,台缘鲕滩主要分布于江油、广元、梁平和邻水围成的区域内;在海槽东侧,台缘鲕滩主要发育于云阳、万县和通江两河口一带。  相似文献   

10.
为了厘清四川盆地开江—梁平海槽东侧三叠系飞仙关组层序地层格架下鲕滩的时空分布特征,明确海平面变化对鲕滩迁移的控制机理,开展了岩性特征分析、沉积构造标志识别、层序界面层序地层格架划分等.结果表明:①开江—梁平海槽东侧飞仙关组在持续海退背景下发育2个三级层序(SQ1和SQ2),可进一步细分出5个四级层序(Ⅰ—Ⅴ).②研究区...  相似文献   

11.
川东北飞仙关组鲕滩储层发育的主控因素和成因模式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四川盆地东北地区飞仙关组的鲕滩气藏是该盆地最近的勘探重点。指出该类气藏储集岩主要有残余鲕粒白云岩、鲕粒灰岩和泥-粉晶白云岩,其中残余鲕粒白云岩是最好的储层;主要的孔隙空间为粒间孔、粒间溶孔、粒内溶孔、晶间孔、铸模孔和裂缝;储层为低孔低渗性裂缝-孔隙型,发育程度主要受沉积相、白云石化作用、溶蚀作用和裂缝控制;优质储层主要由台缘鲕滩发生混合水白云石化作用和埋藏溶蚀作用所形成—台缘鲕滩沉积初期发育大量的原生粒间孔,后经过压实和胶结作用,孔隙几乎全部被破坏,再经过混合水白云石化作用和埋藏溶蚀作用的改造,形成了大量的次生孔隙。  相似文献   

12.
川东铁山—黄泥塘地区飞仙关组鲕滩储层主控因素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余娜  姜楠  刘宏  罗冰  赵路子 《断块油气田》2012,19(3):278-283
根据岩心、物性、压汞、薄片等资料,对川东铁山—黄泥塘地区飞仙关组鲕滩储层的特征及成因进行研究。结果表明:飞仙关组鲕粒储集岩以鲕粒云岩和鲕粒灰岩为主,主要储集空间为残余粒间孔、粒间溶孔、粒内溶孔和铸模孔;鲕滩储层基本属于中孔、中渗特征,局部井段存在高孔、高渗层;储层的发育程度受沉积环境、海平面相对变化和成岩作用影响,沉积环境决定了鲕滩储层分布范围,为典型的相控型储层,受次级海平面变化影响,形成了本区飞仙关组多旋回滩体叠置样式,并有利于鲕滩早期云化及溶蚀,优质储层主要发育在单滩体中上部;而优质鲕滩储层的主要储集空间为原生粒间孔和早期溶蚀及云化作用形成的早期孔经埋藏溶蚀改造而成,储层为早期孔保存叠合构造破裂-埋藏溶蚀成因。  相似文献   

13.
川西飞仙关组海相碳酸盐岩储层特征与评价   总被引:7,自引:5,他引:2  
川西三叠系飞仙关组海相鲕滩储层为一套亮晶鲕粒灰岩、生物碎屑灰岩和亮晶鲕粒白云岩储层,经过后期多次成岩和构造破裂作用改造而成,溶蚀孔、洞和裂缝十分发育。利用野外地质实测资料和室内分析化验资料,分析了碳酸盐岩储层的岩性特征、储集空间、储层类型及储集性能。储层的储集空间类型多样,孔、洞、缝十分发育,孔隙结构复杂。储层可划分为4种类型,其中飞三段鲕滩储层质量最优。储层质量的好坏和分布主要受沉积相类型、成岩溶蚀作用强度和构造破裂作用强度的共同控制。运用多因素分析法对该区优质储层的分布区域进行定量评价和预测,结果表明,优质储层主要沿绵阳安县茶坪、楠木园、梓桐宫、绵竹汉旺分布。  相似文献   

14.
普光气田三叠系飞仙关组储层为典型的相控型储层,由白云化程度很高的鲕粒滩体所构成,岩性主要为残余鲕粒、内碎屑以及泥粉晶白云岩等,储集空间类型多样,主要为粒内孔与晶间孔,局部发育少量裂缝。不同储集空间类型储层成因与岩相以及所在滩体部位、白云化作用等关系密切,其中,滩体底部发育海侵泥晶灰(白云)岩,常含鲕粒、砂屑等颗粒,鲕粒、砂屑呈泥晶结构,滩体低部位发育粒内孔鲕粒白云岩,鲕粒由微晶白云石构成,白云化程度低,而滩体中高部发育晶间孔残余鲕粒白云岩,鲕粒呈中粗晶残余结构;滩体顶部为泥粉晶白云岩,含有硬石膏晶体,储层物性极差,但易形成裂缝。这种鲕粒滩体岩性变化反映了随着水体变浅,组成鲕粒的白云石晶粒不断增大,白云化程度不断增强的特征。此外,碳氧同位素分析显示鲕粒细晶白云石δ18O值为负值,平均为-5.037‰(PDB),δ13C值平均为1.596‰(PDB);微量元素分析中Sr含量和Na含量很低,SrO含量和Na2O含量平均分别为0.018 72%和0.013 12%,FeO含量也低,平均为0.057 64%;X-射线衍射分析白云石的有序度低,平均为0.62,小于0.9;Mg/Ca值中碳酸钙摩尔分数高,平均为51.14%,大于50%;并且岩石薄片中基本未发现流体包裹体,少数发现少量单相流体包裹体,这些均表明组成普光气田鲕粒滩体中的白云石是在受大气淡水影响、氧化、低温、近地表条件下形成,综合显示为混合水白云化成因。  相似文献   

15.
川西北九龙山地区三叠系飞仙关组二段在天然气勘探中取得重大突破,具有较大的勘探潜力。井下钻探资料显示飞仙关组二段(简称飞二段)发育多套储层且主要集中于飞二上亚段,整体非均质性较强,岩性、物性复杂多变,储层厚度较薄、钻井较少,难以明确鲕滩储层的空间展布特征,制约着该区天然气勘探进程。针对川西北九龙山地区飞二上亚段鲕滩储集层,利用井下储层特征及三维地震资料,分析鲕滩储层反射特征,再利用正演模拟,建立鲕滩储层地震响应模式,明确该区鲕滩储层地震响应特征为弱振幅—断续反射;通过采用层拉平印模法恢复飞二段古地貌,结合地震相分析及地震振幅属性特征,确定了鲕滩体发育有利相带分布特征。在有利相带分布的基础上,利用以相对阻抗为主的调谐振幅反演及波形差异反演方法对储集层空间展布进行精细预测,明确了储集层的空间展布特征,同时对鲕滩储层厚度及裂缝发育进行了预测,其储层厚度预测结果与实钻结果较为吻合,证实了该预测方法在该地区具有适用性,并根据裂缝发育、波阻抗值小于1.6×106 g/(cm2·s)、储层厚度大等指标进一步圈定鲕滩储层有利发育区,为下一步勘探开发提供有利依据。  相似文献   

16.
四川盆地仪陇地区飞仙关组鲕粒滩型储层埋藏深度较大,沉积地质背景较为复杂,钻至深层的探井较少,难以准确预测鮞粒滩型储层的空间分布,制约了飞仙关组的油气勘探。飞仙关组储层主要为该组的一段、二段鲕粒滩,岩性以亮晶鲕粒灰岩和残余鲕粒灰岩为主,大多分布于台缘带上。地震正演模拟结果显示,鲕粒滩在地震剖面上外形呈现为透镜状,具有较强振幅和较低频率。采用地震沉积学研究方法,在鲕粒滩发育的台缘带上,利用地震振幅属性有效地预测仪陇—平昌地区飞仙关组鲕粒滩储层的空间展布。鲕粒滩型储层的识别及其分布特征与实际钻探结果匹配度较高,证明通过地震属性分析对鲕粒滩型储层的识别及分布进行预测是切实可行的,为下步对该类储层进行勘探打下了良好的基础。沉积相分析、地震正演模拟与地震属性分析有机结合能有效进行深层鲕粒滩储层识别与勘探。  相似文献   

17.
川西坳陷飞仙关组三段鲕滩储层特征与成岩作用研究   总被引:1,自引:1,他引:0  
对川西坳陷下三叠统飞仙关组的天然气勘探一直未获得突破,但在该区野外露头发现了鲕粒滩相沉积,显示飞仙关组三段(简称飞三段)有可能成为该区重要的潜在海相储层。为此,利用野外露头样品,通过普通薄片、铸体薄片、阴极发光薄片观察及样品扫描电镜观察,结合部分样品的物性、微量元素分析测试结果,对该区飞三段鲕粒碳酸盐岩的储层特征、成岩作用进行了研究。结果显示,汉旺野外露头剖面飞三段下亚段鲕粒灰岩以海底成岩作用为主,两期胶结作用强烈,而不完全的埋藏白云岩化未能有效增加孔隙空间,使得最终孔隙度较小;汉旺剖面的飞三段上亚段及大飞水剖面飞三段鲕粒白云岩则主要以埋藏成岩作用为主,次生孔隙发育,埋藏白云岩化与溶蚀作用是孔隙发育的关键。研究结果表明,成岩作用是造成川西坳陷飞三段鲕粒碳酸盐岩样品物性差异的关键因素。  相似文献   

18.
川西北地区飞仙关组滩体类型及储集性研究   总被引:4,自引:4,他引:0  
川西北下三叠统飞仙关组滩体分为台地边缘鲕粒滩和台地内点滩2 种类型, 多数台地边缘鲕粒滩形成时水体相对较深, 未经大气淡水和混合水的成岩改造, 储集性能较差, 局部鲕粒滩形成时水体较浅, 在经过大气淡水和混合水的成岩作用改造后, 白云石化好, 可形成储集性能极好的储集体; 台地内点滩白云石化较好, 储集性能也较好, 但分布狭窄, 厚度较薄, 无规律可寻。由此可见, 滩相沉积体仅是储层发育的基本条件, 滩体最终能否形成有效的储集体, 还要取决于后期成岩作用的改造。当滩体暴露于水体之上时, 受到大气淡水和混合水的改造, 发生白云石化作用, 有利于后期埋藏溶蚀作用的发生, 可产生大量的储集空间, 并构成良好的储集体。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