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793 毫秒
1.
鉴天新型锌合金的硅含量,可高于常见锌合金的10倍,在用光度法测硅前,对单硅酸的聚合性问题,进行了理论分析,并作了试验验证。结果表明,新型锌合金在测定条件下,单硅酸不聚合,所配制的一系列测硅检量液可隔夜使用。这即保证了测硅的准确度,又简化了操作,提高了分析速度,节约了药品。  相似文献   

2.
曾锋 《硅酸盐通报》1994,13(6):49-53
本文研究了试样溶液中含基体硅酸的条件下测定Al2O3,Fe2O3,CaO,MgO,TiO2,准确度及分析速度与测不含硅酸的试液(重量法测SiO2的滤液)相同,为K2SiF6不经过滤直接水解滴定测SiO2这一准确快速的新方法配套,使之成为一个测硅酸盐多组分(与重量法对应)的新系统。从而大大提高了新的测硅方法的实用价值。  相似文献   

3.
采用正硅酸(TEOS)与聚合氯化铝(PAC)复合制备新型铝硅复合絮凝剂(TEOS-PAC),以复合成分之间的作用特性作为研究复合絮凝剂凝聚絮凝作用机理的基础,采用离子交换法完全置换复合成分中与Al复合的Si,通过测Si形态,计算Si-Al复合率;同时,考查碱化度和硅铝摩尔比对复合率的影响以及复合率对混凝除浊效果的影响,并由此探究絮凝剂的凝聚絮凝机理;最后与传统的^27Al NMR研究结果进行对照验证.结果表明,与传统聚铝硅相比,以正硅酸为硅源的铝硅复合絮凝剂含有更多的硅氧铝键,其硅铝间作用特性更强,絮凝效果更好;复合絮凝剂中聚硅与聚铝相互反应生成的新产物在絮凝剂凝聚絮凝作用中贡献最大.  相似文献   

4.
陈春军  钟宁 《当代化工》2012,41(7):765-766
试样用稀酸溶解,在微酸性溶液中,硅酸与钼酸铵生成硅钼杂多酸,在草酸存在下,用硫酸亚铁铵还原成硅钼蓝,测其吸光度.与钼酸盐形成杂多酸的硅必须以正硅酸状态存在,所以在试样溶解过程中必须避免硅酸的聚合.在溶液中硅酸较易于聚合,其聚合程度与溶液的酸度、溶解时加热的程度和时间以及最终溶液中正硅酸离子的浓度有关  相似文献   

5.
针对用现行的1,10——二氮菲法测新型金属材料高铝锌合金中的铁含量出现大量沉淀物,使测定无法进行的现象,进行了理论分析,提出了分取试液测定法。实践证明,该方法简易可行,准确可靠  相似文献   

6.
针对用现行的1,10-二氮菲法测新型金属材料高铝锌合金中的铁含量出现大量沉淀物,使测定无法进行的现象,进行了理论分析,提出了分取试液测定法。实践证明,该方法简易可行,准确可靠。  相似文献   

7.
稠油污水处理对硅含量有严格要求。作者针对污水中不同类型的硅酸存在形态,研究了硫酸铝的加量以及反应体系所处的pH范围对各形态硅酸的去除效果。实验结果表明,6mmol/L的硫酸铝加量能将污水中总硅降到50mg/L以下。硫酸铝对高聚硅酸的处理效果要优于对单体硅酸和二聚硅酸。在pH=5时硫酸铝的除硅效果最好,在中性和强碱性条件下效果较差。分析了硫酸铝在稠油污水中对各形态硅酸的去除机制,硫酸铝作为除硅剂的同时也具有一定的混凝作用,可用于稠油污水的处理。  相似文献   

8.
水稻硅酸复混肥施用效果的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王翔 《磷肥与复肥》1994,9(1):80-81
水稻硅酸复混肥施用效果的研究王翔(黑龙江省农科院土肥所)水稻是典型的需硅作物,每季每亩的吸收量可从数十千克到上百千克,而土壤中的硅多为结晶态的二氧化硅(石英),能波作物吸收的硅酸常感不足。施用硅肥可使水稻生长挺拔坚硬,抗病虫害能力增强(稻瘟病、螟虫等...  相似文献   

9.
本文通过“绿色”化学过程(非碳热还原法),直接从稻壳灰合成了活性五配位硅化合物,在适当条件下与官能的氯代烃反应,制备了新型的硅酸酯偶联剂。  相似文献   

10.
本文用原子吸收分光光度法测定钼硅杂多酸中Mo和Si原子配比。仅用钼空心阴极灯,在水溶液中直接测钼,将杂多酸革取到正丁醇中,用间接法测硅,从而测得Mo,Si配比。研究了方法的条件和程序。测试了十二钼硅酸标准样品,并得到相当一致的结果。  相似文献   

11.
本文着重研究了低分子硅酸聚合体三甲基硅烷化产物(即三甲基硅酯类物质)在气相色谱中的定量特性。由实验测定了单硅酯和二硅酯的氢离子火焰检测器FID摩尔响应值。经分析认为Garzó提出的无标样硅酯响应值的估计方法,存在一定的疑问,而重新提出和论证硅酯类物质的FID响应值应与其分子中三甲基硅基数成线性关系,并用本文实验数据和Garzó的实验数据进行分析和证实。  相似文献   

12.
聚硅酸氯化铝形貌结构研究   总被引:5,自引:0,他引:5  
向聚硅酸中引入铝盐制得聚硅酸氯化铝复合絮凝剂,用电子显微镜观察分析了不同Al/Si摩尔比的PASC的形貌,考察了絮凝剂溶液的pH值、电导率随时间的变化,并用红外光谱研究了PASC中Al3 与聚硅酸的相互作用情况。结果表明,聚硅酸氯化铝的形貌均为枝杈状聚集态,并带有分形特征,完全不同于聚硅酸的球形或椭球形,也不同于聚铝的晶形;Al/Si摩尔比对形貌有较大影响。絮凝剂溶液的电导率、pH值随体系铝量、硅量及陈化时间的变化揭示了PASC絮凝剂体系中各成分间存在相互作用。红外光谱证实了PASC中部分Al3 及水解络合铝离子可与共存的聚硅酸起螯合(络合)反应生成铝硅聚合物。  相似文献   

13.
复合絮凝剂聚硅硫酸铁的形貌结构及性能研究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向聚硅酸中引入铁盐制得聚硅硫酸铁(PFSS)复合絮凝剂,通过电子显微镜观察分析了不同铁硅摩尔比的PFSS的形貌,用红外光谱研究了其中铁离子与聚硅酸的相互作用情况,并对其稳定性和絮凝性进行了考察.结果发现:聚硅硫酸铁的形貌均为长链枝杈状聚集态,铁硅摩尔比对形貌结构及絮凝性能有较大影响;红外光谱证实PFSS中硅与铁形成了Si-O-Fe键;聚硅硫酸铁的稳定性高于聚硅酸,并且随着n(Fe)∶n(Si)的增大而提高.  相似文献   

14.
对冶金固体废弃物精细化利用过程中中间体?含镁、铝离子硅酸体系中硅酸胶凝时间、单硅酸聚合速度及溶胶胶粒生长进行了研究. 结果表明,在pH<4的酸性范围内,Mg2+与Al3+离子促进硅酸的聚合反应,在反应初期Al3+已明显促进反应进行. 且Al3+与硅酸负离子、OH-的结合能力均强于Mg2+,其对硅酸的促凝作用较强;Mg2+和Al3+等浓度共存时,促凝效果介于单金属离子之间;Mg2+与Al3+促进了硅酸体系中溶胶胶粒的生长及SiO2粒子的长大,Al3+进入凝胶内部取代硅形成四面体配位;凝胶后所得SiO2为非晶态结构.  相似文献   

15.
硅酸锌加压硫酸浸出的热力学分析与实验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计算绘制了Zn-Si-H2O系ET-pH图,分析了硅酸锌硫酸浸出和原硅酸高温脱硅的热力学可行性. 通过人工合成硅酸锌的加压酸浸实验,考察了始酸浓度、终点pH值、铁含量、硫酸铝添加量、浸出温度对硅酸锌酸浸和硅酸凝聚的影响. 结果表明,升高浸出温度能有效降低硅溶胶的稳定性且有利于原硅酸的高温脱硅过程,进而改善矿浆的过滤性能;硫酸铝能促使硅溶胶凝结析出,可降低硅酸浓度;控制恰当的矿浆终点pH值和Si/Fe及Si/Al质量比均有助于硅析出. 在浸出温度120℃、浸出时间0.5 h、液固比8 mL/g及H2SO4浓度120 g/L的优化条件下,锌、硅浸出率分别约为98%和1%.  相似文献   

16.
直接从SiO2 (白炭黑 )制备了高活性的五配位硅化合物 ,并用带环氧官能团的含卤化合物与活性五配位硅作用 ,衍生出带有环氧官能团的硅酸酯。借助于X 衍射法测试手段 ,对合成产物进行了分析。结果表明 ,高活性的五配位硅呈强碱性 ,吸水性强 ,吸收水分后很快分解还原成SiO2 和有机物。而在含卤化合物与活性五配位硅化合物作用生成硅酸酯后 ,即控制和消除了这种可逆反应 ,制备出了稳定的环氧硅酸酯。  相似文献   

17.
新型絮凝剂聚硅酸硫酸锌的结构特征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曾玉彬  黄锋  刘世海  吴仲岿  周俊 《化工进展》2007,26(6):845-848,877
通过调控SiO2含量、Zn/Si物质的量比、聚合时间、pH值等制备了新型絮凝剂聚硅酸硫酸锌(PZSS),采用红外光谱法研究了上述因素对PZSS结构的影响。结果表明,PZSS的聚合形态结构取决于SiO2含量、Zn/Si物质的量比、聚合时间、pH值等的大小。红外光谱证实了PZSS中Zn2 及水解Zn2 离子可与共存的聚硅酸起螯合反应生成锌硅聚合物,聚硅酸与Zn2 反应并不是单纯的物理混合加成作用,而是形成了具有特殊结构的无机高分子的化学反应,这种新型絮凝剂所具有的优良絮凝特性是由各物质间以化学作用为主的物理化学因素共同作用的结果。  相似文献   

18.
不同硅源合成Bi-MCM-41分子筛及其催化性能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分别以硅酸钠、正硅酸乙酯和硅溶胶为硅源,十六烷基三甲基溴化铵为模板剂,硝酸铋为铋源,在弱碱性的务件下用水热法合成了Bi-MCM-41中孔分子筛,通过XRD、UV-Vis等表征手段对其进行结构、性质分析,结果表明:不同的硅源所合成的分子筛质量有所不同,以正硅酸乙酯和硅酸钠为硅源所合成的分子筛具有良好的长程有序结构和孔结构,并且铋高度分散于MCM-41分子筛骨架中。它们在苯乙烯催化氧化制苯甲醛的反应中有很好的催化活性,实验考察了不同硅源对肼.MCM-41中孔分子筛催化活性的影响并对其原因进行了探讨。  相似文献   

19.
本文以旋转挂片法和前文测定的硅酸盐状态为依据,研究了硅酸盐的Na_2O:SiO_2的比值、聚合程度、介质 pH 等对缓蚀率的影响。以光电子能谱分析了缓蚀膜的组成及硅、铁的价态。提出单、双硅酸及其阴离子也具有缓蚀作用,聚硅酸的聚合程度和含量与硅酸盐的缓蚀性能和结垢均有联系。工艺操作中,必须谨慎对待。  相似文献   

20.
利用正硅酸乙酯和人工合成的多肽,在比较温和的条件下快速合成了硅纳米材料,并研究了制备过程中的多种因素对产物形貌的影响,研究发现:在pH值=8.0的磷酸盐缓冲液中,当R5肽的浓度为10 mg/mL,正硅酸乙酯的浓度0.1mol/L,反应15min时,可得到规则的球状颗粒。X射线能谱分析证明产物为硅和多肽的复合物。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