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9 毫秒
1.
咸水灌溉技术试验研究   总被引:5,自引:0,他引:5  
汾河三坝灌区咸水灌溉技术试验结果表明:先淡后咸灌水方式比先咸后淡灌水方式冬小麦、春玉米、棉花分别增产66 % 、42 % 、52 % ,比单用咸水灌溉增产391 % 、79 % 、263 % 。在淡水资源许可的情况下,应采用咸、淡水轮灌,并且尽可能保证苗期淡水灌溉。三种作物生育期的土壤含盐量、相对溶液浓度以先淡后咸的灌水方式对作物生长较为有利。  相似文献   

2.
水稻节水灌溉的机理与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引言 苏南太湖流域是我国著名的高产老稻区。20世纪60年代以后,水稻生产逐步由深水灌溉向浅水勤灌过渡。进入80年代,随着稻田除草剂的广泛应用,水资源的日益紧缺,出现了浅湿灌溉、湿润灌溉等新型的节水灌溉方式。为了评判各种灌溉方法的优劣,我所从水稻高产机理的角度出发,1993年至2000年进行了水稻节水灌溉方式科学选择的对比试验。 1 水稻高产的机理 要使水稻高产,从生理角度看,必须具备两个必要条件,即有较大的  相似文献   

3.
宁夏引黄灌区应用水稻控灌技术节水增产效果分析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分析了宁夏引黄自流灌区示范应用水稻控制灌溉技术的节水高产效果。结果表明,1961.1hm^2的控灌水稻的产量比常灌水稻增产519kg/hm^2,增产幅度为5.3%;灌水次数平均减少16次,灌溉定额平均减少7057.5m^3/hm^2,节水38.4%,水分生产效率提高了65.3%;稻米粗蛋白含量提高了0.21%,整精米率提高了1.59%,垩白率和垩白度降低了1.12%和0.29%。此技术的进一步推广  相似文献   

4.
水稻薄露灌溉节水增产效果及原因浅析奕永庆,陈吉锋(余姚市水利局,余姚市泗门镇水利站)引言水稻薄露灌溉技术是我省王桂廷工程师经4年对比筛选和10年示范推广而形成的科学灌水方法:除返青期遇低温或高温灌深水外,每次灌水深度不超过2cm,只要土壤水分饱和即可...  相似文献   

5.
苏南太湖地区水稻栽培历史悠久,年种植面积达70万hm~2,占全省种植面积近1/3,为我省主要产稻区。年灌溉用水量近900亿m~3,且多为机电提水灌溉,能源消耗很大。本区水资源虽较丰富,但干旱年份缺水仍达20亿m/~3。因此探索本区适用高产节水灌溉模式,缓和水资源、能源紧缺矛盾,具有重要的现实意义。1 灌溉现状 本区水稻灌溉早在60年代就在全省率先试验浅水勤灌,将以往深水灌溉亩灌水量1200~1500m~3降至800~1000m~3。但由于部分县市对水资源、能源的紧迫感没有引起足够的重视,对新型的高产节水灌  相似文献   

6.
水稻控灌是根据水稻各生育期对水分的需求不同而制定的灌溉方法,水稻生育期,水分敏感期采取浅水层满足需水要求;对水分非敏感期的生育期采取湿润灌溉,控制灌水,节约用水。水稻灌水有促有控防止倒状,实现了节水增产增效,每hm^2用水量 1.5-2.0万m^3,产粮9750kg。  相似文献   

7.
该试验主要研究重盐土地区水稻实行节水灌溉的可行性.灌溉对比试验分为控制稻田土壤三种不同的含水率(Ⅰ~Ⅲ试区,分别控制含水率为饱和含水率的80%,90%,100%)、薄水层(Ⅳ试区)和常规灌溉(Ⅴ试区)五种不同情况进行.初步试验表明:Ⅰ~Ⅳ试区的灌溉水量仅为常规灌溉Ⅴ试区的208%~501%;Ⅰ~Ⅳ试区的产量在29472~75247kg/hm2之间,其中Ⅲ试区单产已达常规灌溉Ⅴ试区的90%.  相似文献   

8.
水稻节水灌溉技术在50年代起就开始研究,逐步由深水灌溉向浅灌、湿润灌、控制灌等方面发展,总结推广了不同形式的水稻节水灌溉技术,取得了显著的效益。 安徽省六安地区水利工作者通过6年时间的研究试验、筛选,总结出适合既能节水又能增产的一种适宜水稻“浅湿间歇”灌溉的新技术,它改变了水稻长期淹灌的旧传统。并通过在金寨县灌区白塔畈乡两年的早、晚稻较大面积的推广应用,证明“浅湿间歇”灌溉,方法简便,群众易接受,增产、节水效果明显。1“浅湿间歇”灌溉技术及其要点 水稻不同生育阶段对水分的要求是不同的。“浅湿间歇”…  相似文献   

9.
黑龙江省从 1 998年研究开发了水稻节水控制灌溉技术 ,历经八五○农场、庆丰农场小区示范 ,进而不断扩大示范 ,面上推广和全面推广 4个步骤 ,至 2 0 0 2年在全省在 6667hm2 (1 0万亩 )水稻面积中普及了水稻节水控灌技术  相似文献   

10.
汾河灌区是山西省第一大灌区,灌溉受益面积150万亩,灌区多年农业平均渠首供水量3.1亿m3,平均每亩供水量206m3,约合灌水次数1.6次,明显属于低水平灌溉,水源供需矛盾比较突出,开源节流,进行节水型农业灌溉已成为灌区必须解决的首要问题之一。1988—1991年建立了孟封、大象、宁团三个管灌节水试验区,投入资金251.73万元,安装固定管道193.47km,控制面积31380亩。运用动态分析方法对管灌工程从经济上进行评价:亩均净效益24.66元,亩均节水35.5m3,亩次节能8.09kWh,效益费用比3.12,经济内部回收率0.33,投资回收年限5.69年。汾河灌区管灌节水工程经济效益十分显著,是适用于灌区的一种经济合理,技术可行的灌溉节水措施。  相似文献   

11.
水稻控水增产技术是根据水稻对水分的要求,分生育阶段对田间水分进行控制,该项技术经过盆栽试验,小区试验及大田中间试验,控水灌溉与同期浅灌中蓄的常规灌水方法对比,早、晚稻年减少灌水21次,省水55.3%,增产粮食7.9%,1994 ̄1995年,该项技术在衡阳,零陵、郴州三地市推广31.53万hm^2次,在推广过程中,广大农户乐意应用这项技术。据统计大面积推广,平均每公顷节水225m^3,增产粮食990  相似文献   

12.
尉宝龙  牛豪震 《人民黄河》1997,19(1):31-33,43
随着汾河水库调蓄能力的下降,加之工业挤占农业用水,汾河灌区灌溉水源日趋紧张。但汾河一坝灌区内的稻田仍采用传统的种植、灌溉模式、灌溉用水量最高达3万m^3/hm^2,浪费水现象很严重。而且还存在着水稻与小麦灌溉用水的矛盾。为此,我们对水稻节水灌溉技术进行了试验研究,结果表明,新的栽培、灌溉技术旱育秧、旱整地、浅湿间歇灌溉比传统的水育秧、水整地、深水灌溉有明显的节水、增产效果。旱育秧比水育秧多栽6.7  相似文献   

13.
提水泵站渠道灌溉和管道灌溉经济性对比实例吕成长(永康市水电局机电排灌站)一、概况位于浙江省中部的永康市,拥有耕地面积28万亩,现有机电排灌装机5510KW,受益面积8.5万亩,占全市灌溉总面积的30%左右。提水泵站对保证我市农业稳产高产,适应家庭大田...  相似文献   

14.
汾河灌区引洪灌溉试验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汾河灌区140余万亩耕地多年平均洪水量3.1亿m ̄3,.亩均仅220m ̄3.平水年作物需水量约4.6亿m ̄3.缺水近1.5亿m ̄3。随着工业重化工基地的建设。要求农业年让水1.1亿m ̄3,更使灌区缺水而制约农业的发展。在立足于节水的基础上,分析了作物各生育期供需矛盾,寻求利用近2.4亿m ̄3的洪水资源,采用冬春井水灌溉,调节水量0.7m ̄3.引洪和降雨入渗达到采补平衡。根据近几年局部引洪试验资料,明确了二、三坝集中引洪、一坝酌情引洪的运用方式;引洪渠系挟沙能力可达50kg/m ̄3;洪灌前地下水埋深应控制在3.0~3.5m以下;一次引洪定额为90~120m ̄3/亩;洪水有机质、全氮、速效磷分别比土壤高1.5,1.0,1.8倍。洪灌一次亩增产粮食50~100kg。  相似文献   

15.
佳木斯市郊区现有耕地78万亩,菜田5万亩,蔬菜产量1.8亿公斤,蔬菜收人1.1亿元,比粮食收人高3.1倍,菜田生产在这个区地位十分重要。菜田生产是靠打井灌溉发展起来的,区内现有机电井1350眼,总设计灌溉面积9.8万亩。 几年来,由于效益农业拉动,区内农民打井种植蔬菜的热情不断高涨,菜田面积不断发展,1998年-1999年新打菜田灌溉井420眼,在近郊乡村,平均每个农户拥有一眼灌溉水源并。由于水利部门积极引导农户推广先进的节水灌溉技术,提高了水的利用率、提高了单位产量、增加了经济收入。菜田每亩年…  相似文献   

16.
《中国水利》2009,(4):68-68
推广水田节水浅灌 灌区要积极推广浅水灌溉技术,旱育稀植浅灌水层不超过5cm,超浅型灌溉水层管理不超过3cm。  相似文献   

17.
农田灌溉的几项节水技术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河南省人民胜利利渠是新中国成立后在黄河中下游兴建的第一座大型引黄灌溉工程。自1952年开灌以来,围绕节水灌溉,先后进行了不同材料的渠道衬砌防渗试验,采用U型混凝土衬砌渠槽防渗防淤试验,在旱作地区采用涌流灌及在水稻区采用湿润灌等试验研究,均取得了较好的节水效果,节水率达到20% ̄50%,特别是在水管理上,采用0-1整数规划进行轮灌组合,使配水工作更加科学,不仅能缩短灌水时间,而且还能达到节水减淤的目  相似文献   

18.
几年来,我们以河海大学为技术依托单位,以和平水稻试验站为技术辐射基地,全力推广水稻控制灌溉节水技术,总结出了符合庆安县实际的“返青地湿润,露泥不汪水;蘖初建水层,汪水不露泥;蘖后重控制,田干地裂缝;黄熟防早衰,再灌一茬水”的节灌方法。与传统灌溉方法对比,田间耗水量减少38.6%,蒸腾量降低37.8%,棵间蒸发量降低21.2%,亩净用水量降到360立方米以下,亩节油、节电费20-26元,节约灌水成本45%左右。  相似文献   

19.
余姚市从1993年以来轻计推广不稻薄露灌溉101万亩,其中1995年晚稻38.7万亩,使这一先进灌溉技术的覆盖率达到90%以上,累计增产粮食2400万kg,节水4350万m^3,节电260万kW.h。同时探索了薄露灌溉的综合效益及其科学机理,丰富了水稻节水灌溉的理论。  相似文献   

20.
渗灌条件下水稻的节水灌溉制度和氮肥运筹技术研究   总被引:2,自引:1,他引:2  
针对江苏省淮北平原地区稻麦轮作生产实际,在田间埋设塑料波纹暗管,通过调节外沟水位对水稻实施渗灌,就渗灌条件下水稻的节水灌溉制度和氮肥运筹技术进行了研究。提出了渗灌条件下以稻田地下水位和土壤含水量作为控制指标的水稻节水灌溉模式,该技术和常规浅水勤灌相比,水稻节水达16.5%,增产14.3%。试验结果还表明,水稻采用节水灌溉制度后,氮肥用量和基蘖肥与穗粒肥的比例显著影响水稻地上部分干物质积累、矿质营养、籽粒产量和营养品质,渗灌条件下水稻高产优质、浅层地下水不受NO3-N污染的施N量为270~315kgN/hm2,基蘖肥/穗粒肥为5∶5。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